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96|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文友刘潮小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14 1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5-6-16 04:46 编辑

  与年轻文友兼同乡刘潮的零距离接触,该是在去地处偏远的码头镇邵家村百年枣园的一次采风活动中,刘潮看上去生性木讷,与他接待者的身份有些不尽相宜,兀自端了相机四处寻景。他的父亲热情而又彬彬有礼,丝毫不失作为码头镇教委领导应有的周全接待。寡言少语的刘潮,只是跟在我的身后,听我介绍邵家百年枣园的民间传说,逸闻趣事。

  在那次中午聚餐时,同样有点酒量的我,却也亲眼见识了刘潮的酒量,只有感情有,喝水也是酒,更何况他细腻而敏感的心中,对百忙之中莅临码头镇的诸位文友充满了敬重与好感。话虽不多,感情都在酒中,令文友们从另一个层面上感受到了他的热情与质朴。由于我们脾性相投,心有灵犀,加之彼此互有好感,由此,从这次愉快的接触开启,我们的友情日渐弥厚,接触日渐频繁。那时,他念念不忘的是,我曾送他一套民国年间的六卷本《齐东县志》繁体复印件。几年前我们尚在一个小区居住,平时见面较多一些,凡几个年轻文友闲时在他家聚会,我基本都是应邀准时过去,我年长他们几岁,行为举止上毕竟还得有些矜持,菜过五味,酒过八巡时,我总能恰到好处地提议见好就收,喜酒、好酒的刘潮呢?总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再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或许是夫妻性格上的某些差异,最后,导致他苦心经营了九年之多的婚姻城堡分崩离析,回到了生活的原点。
  
  刘潮重归单身生活后,心情沮丧到了极点。这从他的随笔中可以窥斑知豹,他仍能苦中作乐,强作欢颜,以那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刘翔失金,刘潮离婚两件大事来打趣朋友与同事们的关心。而这时也是他正在积蓄力量,蓄势待发,为创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八十一封信》作前期准备的时刻。纵览其早期作品,文笔略显稚嫩,但生活气息非常浓厚,可谓酒旗飘扬,烟火气十足。在我寒舍,我们首次对饮天地缘酒的场面,他至今仍然铭记深刻,仿佛历历在目,他在一则早期给我的短信中这样写到:“无论如何,我也得为天地缘写点文字了,否则对不起这段好姻缘(第二次婚姻)。这还得从那场风花雪月开始说起,一位仁兄也是酒友,因得了一笔稿费,约我赴宴庆贺,兼解肚内酒虫之瘾。酒品如人品,这位仁兄酒量惊人,且酒风端正,抬手举杯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与之对饮,不亦快哉。”酒逢知己,侃侃而谈,千杯不醉,万盏不辞,与我每次对饮,他都能尽兴而归。
  
  彼此熟络以后,他的奇思妙想,他的妙手偶得,多数都能让我先睹为快,赏心悦目。所以,每每与之相聚,我总会感受到“芝兰同味,葭莩相投”的惬意,又能领略到“兰亭之会,竹林之欢”的超逸。喜酒乐酒的他,酒后落笔,得心应手,神驰情纵,流畅洒脱。还是以他的长篇小说《八十一封信》为例,书中每一个人物的立体塑造与每一处故事情节发展的细节推敲,都让读者随着主人公的眼睛,亲临了上个世纪普通农村的经典生活画面,体味到了邹平西北部乡镇的地域风情和改革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书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内涵广受年轻读者的追捧。记得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艺术世界的构成有两种精神,一是“梦”,梦的境界是无数的形象;一是“醉”,醉的境界是无比的豪情。人到无求品自高,刘潮在执着追求文学梦想的羊肠小路上,心无旁骛,醉心于绚烂的精品佳作,执着坚韧,一步步靠近文字,走向文学,走向成功,已经走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景。
  
  刘潮的作品,故事性很强,接地气,有人气,都是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人与事,每次相聚,他绘声绘色的精彩描述,他眼观六路的细腻感受,他汪洋恣肆的非凡想象,经常令我耳目一新,敬佩有加。因为如此,诸如他的《一封匿名信》、《永不见面》、《门卫日记》、《后悔药》、《纺织女工》、《梁邹博客圈演义》等,都能吸引大批读者的钦羡目光。每逢说起这些作品的创作经历,他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谁对他有过帮助,谁提供过素材,谁给他过鼓励,谁提到过建议,谁直言不讳批评过等,他总用一颗感恩的心铭记之、感叹之。刘潮正值而立之年,他懂得“积之在平日”的道理,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充电,不断地思索,不断地创作,他提到过其幼时的那些难忘的读书经历,与莫言《童年读书》里描写的那样,看同学课外书“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读书,在刘潮的眼中,永远是一件最美好的事情。
  
  刘潮有着很强的恋旧情结。乡间里的老物件,旧屋里的老书籍,村子里的老故事,相册里的老图片,乡路边的老槐树,银幕上的老电影,民间工匠的老手艺……他之所有钟情于与他岁数不相符的“老“字,就是钟情于故事里面的“老”内涵,“老”窖香,但他喜“老”而丝毫不拘泥于“老”,从看似简单的一个“老”字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有着洞察世事的明朗通达。他的格律诗词,他的小说散文,他的杂谈随笔,他的传奇故事,他的影视剧本等等,凡题画抒情,即暨怀言志,迁想妙得,丰富心灵,让读者读出了他作品中的笔墨老辣而意境清新,充满青春的活力和时代精神。颇有诗词功底的他,以旧体诗词的形式,赞美家乡的一村一品、樱花山风景区,也会有时抒发怨思,有时赞颂友情,问他为何钟情讲究平仄的诗词时,他会援引毛泽东的一句话答复你:旧体诗词源远流长,它要发展,要改造,一万年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与风尚。
  
  新的网络时代,网络文学的兴起,让众多的文学青年有了发表作品的阵地,作为八零后文学青年的刘潮,与时俱进,创办了《创业文艺》微信公众平台,团结了一支以魏桥创业集团文艺青年为主要力量的创作队伍。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创业文艺公众平台每日更新,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文艺作品,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至今吸引了近千名文艺青年关注并参与其中。在这个公众平台之上,每一篇散文,每一首诗歌,配图与文章相得益彰,意境和画面优势互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一个缤纷异呈的亮点。我告诉刘潮,这些多才多艺的年轻人工作在繁忙的一线,他们岁数小,阅历浅,都正处在一个萌芽状态,别要求他们篇篇精华,字字珠玑,再说,文无定法,好文章情由心生,意由境生,只要能沉得住气,静得下心,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身边的人物,让自己的真感情,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汩汩流淌,就是好文章。
  
  因为知己知彼,所以我们推心置腹,刘潮一直想去莫言故里感受一下。我笑说莫言是高密东北乡人,原先在高密第五棉油厂上班;你刘潮是邹平西北乡人,现在邹平县第五油棉厂上班(魏桥创业集团的前身),第一学历都不算高,可你们俩实际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例如文章中的胆大包天,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等。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文学发展的期待。让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八零”后作家刘潮这匹黑马,能够拿出更加过硬的作品,冲出邹平,走向全国。


推荐
发表于 2015-6-14 23:24 | 只看该作者
记住了,刘潮!
推荐
发表于 2015-6-15 10:44 | 只看该作者
文字里能记录一个值得记录的人,足矣。
推荐
发表于 2015-6-16 01:58 | 只看该作者
这时代,有人坚持文字,不容易……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8:56 | 只看该作者
虞城传奇 发表于 2015-6-17 11:07
形象丰满,循序渐进,由文识人。不仅认识了一个现代文青小刘,也从中感悟到了老一代文青范老师的风采。

谢谢您的阅读和鼓励,问好您!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8:56 | 只看该作者
虞城传奇 发表于 2015-6-17 11:07
形象丰满,循序渐进,由文识人。不仅认识了一个现代文青小刘,也从中感悟到了老一代文青范老师的风采。

谢谢您的阅读和鼓励,问好您!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8:55 | 只看该作者
虞城传奇 发表于 2015-6-17 11:07
形象丰满,循序渐进,由文识人。不仅认识了一个现代文青小刘,也从中感悟到了老一代文青范老师的风采。

谢谢您的阅读和鼓励,问好您!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8:55 | 只看该作者
虞城传奇 发表于 2015-6-17 11:07
形象丰满,循序渐进,由文识人。不仅认识了一个现代文青小刘,也从中感悟到了老一代文青范老师的风采。

谢谢您的阅读和鼓励,问好您!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8:54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6-17 10:37
发来的短信收到了,替你高兴,也分享你的快乐!

谢谢高老师。齐鲁文化之星报上去了。范公文化奖也报上了。
24#
发表于 2015-6-17 11:07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5-6-15 09:06
一个血肉丰满的文友形象跃然纸上,真心希望这位朋友有所成就,得遇范老师这样的知音也是他的幸运。

形象丰满,循序渐进,由文识人。不仅认识了一个现代文青小刘,也从中感悟到了老一代文青范老师的风采。
23#
发表于 2015-6-17 10:37 | 只看该作者
发来的短信收到了,替你高兴,也分享你的快乐!
22#
发表于 2015-6-16 18:45 | 只看该作者
得遇知音,是人生一福。祝福刘潮!相信他定然文绩斐然!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6-16 18:30 | 只看该作者
刘玉清 发表于 2015-6-15 19:40
一个不善言辞却又很有才气的文青刻画的栩栩如生。欣赏问好。

谢谢你来阅读,期待你的新作!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6-16 11:49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5-6-15 09:06
一个血肉丰满的文友形象跃然纸上,真心希望这位朋友有所成就,得遇范老师这样的知音也是他的幸运。

谢谢您的阅评!问好您!
18#
发表于 2015-6-15 19:4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不善言辞却又很有才气的文青刻画的栩栩如生。欣赏问好。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6-15 18:43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6-15 10:44
文字里能记录一个值得记录的人,足矣。

谢谢班主老师鼓励!问好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18:44 , Processed in 0.13224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