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捉刀人 于 2015-7-28 22:42 编辑
“土”和“洋”
中学地理课上,听老师讲“版块漂流说”,说欧、亚、非、北美、南美五大洲,由五个版块漂流而成,若干年后还会漂成什么样子,也不得而知。不知怎么,看这么多年来“土”和“洋”的演变,觉得其虽然不属于自然科学,但在人文意识形态内,也让人想到地理学上的“漂流说”。
世间最开始,恐怕没有“土”和“洋”的界定,犹如五大洲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结果,“土”和“洋”也如此,因为人们的生活有了改变,才有了“土”和“洋”的概念。“土”原意是本土、本地,“洋”则意为国外、海外。之后,“土”、“洋”有了几种引申意义。“土”有不合潮流、不开通的意思,“洋”则有现代、先进、摩登的含义。然而这个引申意义一遇上“漂流说”,情形就戏剧化了,在不同的时间和人群里,对比看“土”和“洋”的行情和炎凉程度,有些让人忍俊不禁。
据母亲这辈人说,土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无鳞、长相丑陋,很不被人看好,地位十分低贱,土鳖能实现由贱转贵的逆袭,得益于“漂流”。改革开放后,港澳同胞“漂” 到大陆来,说土鳖有上乘的养生滋补功效,土鳖身价骤涨百倍,它将“土”和“洋”混搭在一起,守着土的名份,却是餐桌上颇为洋气的菜肴。 因农药、化肥滥用,人们在饮食上渴望原生态,这使“土”字的口碑好得如同获授国家金奖,菜农宣传他的菜好时,要么说“土”,要么说“本地”,土鸡、土鸡蛋、本地辣椒等,所谓“乡里腊肉”也不过是“土”字的翻版,菜农惟恐自己的菜被人看出洋味来,被扣上一顶洋帽子,价格大打折扣。有客居云南的同学,在群里说起云南十八怪,调侃似地编出云南十九怪:开宝马、吃野菜。这一编颇逗乐,宝马之“洋”与野菜之“土”,居然可以这样搭配。
再说服装,以苎麻、土棉花加工的面料价高一档,几十年前外婆、母亲一辈人穿过的土布衣衫摇身一变,被服饰公司打造成品牌,且颇受亲睐,相比之下,作为“二战”期间几大重要发明之一的尼龙,现加工成的布料,大多只能做中低档服装的里子,制为成衣,常有“门庭冷落”之虞。前几年看电影明星巩俐在国外某电影节上亮相,她那款裙子的外形,有中国的旗袍味,而面料又掺杂了西式牛仔的布料,上面的花绣得有东方风韵,而皮革料的裙带又透出牛仔味,这种中、西方元素的混搭,已让人辨不清“土”和“洋”。如同漂流中的版块,一漂一漂,撞一块了。
究究原因,“土”和“洋”行情的涨落,有物以稀为贵、有流行学上求新求异的心理、有人们对回归自然的追求等等,归结一点,是万物皆处在变化中,有形或无形的“土”与“洋”,亦属此道。 [copyright][/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