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0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在尘世里低吟浅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9 1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珺 于 2015-8-10 07:54 编辑

  在尘世里低吟浅唱

  ——读《行走天地间》之“行走麦田”篇

  天地之间,不就是尘世吗。

  《行走天地间》是我校教师仲德堂(行走麦田)与河南教师朱改梅(诸葛玉儿),合著的一本散文集。共收入二人诗文一百二十篇,其中,行走麦田五十三篇。

  全书分为《岁月无声》、《行走天地》、《花开时节》、《流年写意》四辑。利用二天的空闲时间,我阅读了行走麦田的所有文字。

  作为同事,我们是熟悉的,但作为文字人,我们却是陌生的。他在高中部教英语,我在初中部教地理。素日里,也没有多少来往。更不知道,身边还有一位和自己一样爱好文字,在文字的世界里低吟浅唱的同行者。在文字中,他用一颗感恩的心,时时观察生活,记录生活,表达对自然、人生、家乡的深挚感情,抒发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向往、热爱、依恋、回想。细细去读,有些激动,有些感动,有些欣喜若狂。并不是一种蓦然回首的惊喜,而是一种理解和欣慰。

  谁都知道,教师工作是繁忙而琐碎的。清贫乐道,无私奉献,安于现状,遵规守矩。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比普通人更高一筹。而长期这样的生活,人会变得守旧,胆小,不思进取。

  翻阅他的几十篇文字,看不到因教师工作的繁忙和劳累而产生的烦恼和忧闷。相反,他人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之中,心却放飞在天地之间。与大自然相亲相爱,与故乡的山山水水,与自己童年的痕迹相逢在纸上。在低吟浅唱之中,与自己的心灵相遇,与最质朴的文字相遇。

  在“岁月无声”一辑里,最喜欢和欣赏的是他的《麦收时节》、《土垒烧洋芋的日子》、《暖暖的棉鞋》、《那朵补丁花》和《乡村麦秸》。在《麦收时节》里,他撷取了西北农村麦收时节最常见的六个场景,分“刈麦”、“紧场”、“打场”、“抢场”、“看场”、“秋祭”,用朴实而温暖的笔触,再现那一个又一个辛苦而又令人难忘的麦收场景。由于他文中叙述的地方,几乎就与我的老家一模一样。他的老家,也与我的老家仅一山之隔。所以,他写的那些场景,我也十分的熟悉,历历在目,每一个动作都宛若就在眼前,所以倍感文字的亲切。

  他在“刈麦”一节里写道:“先拔一束颜色尚绿的麦子,抖土,一分为二,将麦头对着打个结,左右一分,便是一条简便的绳子,叫腰子(腰在此读二声),再来一根,间麦距身高一半放好。右手紧握镰刀,左手向外一搂,镰刀伸向高出地面二三指麦秸的根部,使劲一拉,刀光一闪,只听“嚓”地一声,一抱麦子已整齐地依在手里。再来这么三二下,苫就够了,麦根朝上铺开。再来二镰,是芯,麦根向下,放与苫上。蹲身,拿起边腰子的二端,一揽,用膝一压,顺势一滚,腰子交错一拧,将一段压在另一段下边。再拧二道腰子,顺势提起往地上一放,抽一根麦秸将头扎齐——一个完整的麦捆就出来了。”这种形象而细腻的写法,在他的文字里随处可见。如果不是一个热爱乡村,对乡村生活十分熟悉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的。

  一直以来,我的许多文字,也几乎都是在乡村的田埂上行走。目的就是想让那些远去了的,记忆中的事物,在自己笨拙的笔下走出来。但也许真的是能力所限,或是本身对生育自己的那片故土,还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无论是写花花草草,还是风土人情,总是不能到达事物的根部,总是有一种什么东西阻隔着,也许就是自己的思想认识吧。今天,在读了行走麦田的文字之后,忽然明白,那些记忆,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再现,而是作者怀着对自己的故乡深深的留恋,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

  他的文字,说不上有多么的好,但却处处都闪现着感动与温暖。在《麦收时节》中,无论是跟着大人“紧场”,还是参与“打场”,帮着父母“扬场”、和哥哥在夜里“看场”中,都有作者对曾经经历的乡村生活的无比热爱,对艰苦而又劳累的生活的留恋和执念之情。也许,好的文学作品,首先就是能以真实打动读者的心。一个能写出真实文字的人,心也一定是真实的。为此,他做到了。

  在《土垒烧洋芋的日子中》,早已远去了的那份渗着丝丝苦涩的日子,再次被呈现出来。也许,那时只是为了果腹,而如今想来,却是岁月中一份最甜蜜的记忆了。

  《山路弯弯》山路长。山路,是山里人一生的寄托和希望。山路,宛如乡里人隆起的筋骨,跌宕起伏着山里人的传奇。而走过这段弯弯山路的作者,却已迈上另一条自己的理想之路。

  《暖暖的棉鞋》是一篇作者较为成功的文字。他用形象的笔触,刻画了姐姐搓麻绳,母亲在灯下纳鞋底的二个场景。姐姐“左手高举,提了还散着的麻皮,右手拿了搓搓子(一种铁制的捻麻绳的工具,中间有一个圆形的铁饼。搓动穿铁片过的铁柄,就可以将缠绕其上的麻皮拧紧),在大褪外侧轻轻一搓,搓搓子快速转动起来。麻皮被拧紧了,姐姐灵巧地捉住了搓子把,将上了劲的麻线绕上去,结成一个小线穗。”这个动作,对我来说太熟悉了。小时候,我们生活在乡下的孩子们,哪个不是在奶奶,妈妈,还是姐姐,嫂嫂们旋转的搓搓子声中长大的呢。至今一想,那种用来搓麻线的大麻的清香,都会一股一股涌上心头。而妈妈呢。“冬夜,睡一觉醒来,还常常见到母亲在如豆的灯下做鞋。一个巨大的影子,几乎占满了整个墙壁。哧啦哧啦的纳鞋声,挠得耳朵发痒,如秋风吹过腋窝,如母亲细纸般的手拂过面颊。影子不时变长,用锥子夹注后捋一下头发,然后就佝偻下身去。我知道,此时的母亲,正左手拿了鞋底,右手拿了锥子使劲地攮鞋底……”。这样的书写,温暖而浓密。棉鞋穿在作者脚上,母亲的爱流淌在作者的心中。这样的书写,对于生活在西北乡村的我们,怎么能不熟悉呢。我们的脚上,谁又没有穿过母亲千针万线纳的布底棉鞋呢。

  在散文《祁连山的发菜》里,作者以自己的家庭在上下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进入腾格里沙漠深处捡拾发菜的经历为背景,反映了生活在西北干旱山区的低层民众面对贫困,对面饥饿,面对大自然提供的财富时各种心理。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捡拾发菜的艰难经历,向人们阐释了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微妙关系。

  对于姐姐,行走麦田一直有深厚的感情。如《那朵补丁花》、《暖暖的棉鞋》、《祁连山的发菜》等篇章,都提到了勤劳而善良的姐姐。文中的姐姐,为了供弟弟继续上学,而主动提出了退学在家务农。还和母亲在寒冷的冬季里,深入沙漠腹地捡拾发菜,换了钱,给弟弟买运动服和新鞋。而自己,却穿过一件打了补丁的衣服,手也冻得又肿又疼。姐姐,这个温暖的字眼,将深深地印在了写作者的心中,成了鼓励和激励他人生的一杆暖旗。

  无论是写亲情,还是写爱情,或是故乡的情,作者都自觉和不自觉地将笔触放在了家乡的土地上。某种意义上,这种书写是扎实的,可以说,这种书写是一种根的书写。写作,有时也像是人生,有了根的书写,就像是有了根的人。心,永远都是踏实的。那些远去的土炕,那些又焦又香的土豆子,每当想起,心里涌动的就是温暖和甜蜜。

  作者的文风是多变的。有时,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抒情;有时,又用写实化的手法来描写。但无论那一种手法,都包含着作者对乡村,对亲人的浓浓的热爱之情。正如他在《行走天地间》一文中说:“天空很蓝,轻轻用手一点,诗意就一圈圈荡漾开来。我将自己扔向天空,天空把一只小鸟扔向山际。我,就在尘世与空灵之间穿梭”。在尘世与空灵之间穿梭,也许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和理想世界之中的自己最好的诠释吧。每一个人,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会有路。而有梦的路上,一定开满馥郁的鲜花。

  

15#
发表于 2015-8-12 15:38 | 只看该作者
正如他在《行走天地间》一文中说:“天空很蓝,轻轻用手一点,诗意就一圈圈荡漾开来。我将自己扔向天空,天空把一只小鸟扔向山际。我,就在尘世与空灵之间穿梭”。

确实很诗意,有想象力。写作者的灵魂是必须有飞扬的时候的。学习问好
14#
发表于 2015-8-12 14:5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写就写得这么好,欣赏学习,问好文君。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13:03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5-8-11 10:06
来学习文珺的评论文章,也跟随你的文章又认识了仲德堂这位甘肃的文友,甚幸。

刘老师,你说学习,让我汗颜呀,第一次学写评,紧张滴
12#
发表于 2015-8-11 10:06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文珺的评论文章,也跟随你的文章又认识了仲德堂这位甘肃的文友,甚幸。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2:06 | 只看该作者
梁星钧 发表于 2015-8-10 11:45
欢迎作者来发评论稿件!

会试着写一些的。谢谢!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2:05 | 只看该作者
梁星钧 发表于 2015-8-10 11:44
分辑而析。
一种感受和理解的对接。
对原作主要亮点进行形象勾描。

多谢梁老师,第一次写,还不知道写的对不对呢。得到你的肯定,流泪了
9#
发表于 2015-8-10 11:45 | 只看该作者
欢迎作者来发评论稿件!
8#
发表于 2015-8-10 11:44 | 只看该作者
分辑而析。
一种感受和理解的对接。
对原作主要亮点进行形象勾描。
7#
发表于 2015-8-10 11:44 | 只看该作者
分辑而析。
一种感受和理解的对接。
对原作主要亮点进行形象勾描。
6#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09:34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8-10 09:19
选择重点篇章,精读详评,以点带面,足见下了一番功夫。第一次写评,写到这个水平,相当不错!

多谢高版主的鼓励和点评,平生第一篇评论文字,写的心慌呀
5#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09:33 | 只看该作者
王克楠 发表于 2015-8-10 00:19
教师很忙,写点东西不容易,文珺的评论跟着作品走,再进行一番分析,更好。

王老师一针见血,给予鼓励。多谢呀
4#
发表于 2015-8-10 09:19 | 只看该作者
选择重点篇章,精读详评,以点带面,足见下了一番功夫。第一次写评,写到这个水平,相当不错!
3#
发表于 2015-8-10 00:19 | 只看该作者
教师很忙,写点东西不容易,文珺的评论跟着作品走,再进行一番分析,更好。
2#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18:11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写评论文字,真是忐忑又忐忑呀!望版主老师给予指正呀!:L: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06:07 , Processed in 0.05801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