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哪里出了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金明春    时间: 2005-7-23 15:04
标题: [原创] 哪里出了问题
[原创] 哪里出了问题
      金明春    

      升学率,教育的生命函数?

  有一个县,县委常委会在县电视台发出公告,向全县人民致歉,并对榆社中学领导班子实行全员停职待岗。事情的起源是在今年高考中,全县 1406名考生,只有 107人上线,比去年减少 58人,为有史以来最差的一次。县委向全县老百姓道歉,并对领导班子做停职处理,这开了中国教育之先河,可谓是中国式教育的必然结果。

  升学率,作为教育的一种硬性指标,史家与教学的成果的晴雨表。有人认为,高考滑坡是这个县教育的矛盾和问题的总爆发,道歉在于昭示“一种勇于承担责任的政治勇气”和向全县人民表达一种狠抓教育的决心。

  重视教育,应该在重视教育的方方面面入手。在此中学工作了22年的校长离开学校了,他收到了老师们安慰鼓励的短信,他当着大家的面哭了。他说,“如果在我当校长时县里能如此重视教育,我会跪下来谢他们。”在他的 4年任期内,除了教师工资,县里只给过 45万元的利息款。新建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以及即将开通的校园网等投资的 650多万元,全靠学校筹集。在该校 41个班中,至少有 5个老师各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一位老师长期任课 3个班的现象则很普遍。生源差被认为是导致此次高考败局的原因之一。 2001年, 130多名复读生流失。 2003年, 50多名中考三门功课在 274分以上的学生流失。 2004年,中考前 100名中流失了 69人。导致这种恶性循环的原因,在于邻县中学对优秀生源的恶性争抢。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不当竞争,是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病。我们不得不产生疑问,我们要教育质量,但我们给教
育多少能产生的条件?
  
  在升学率被空前重视的今天,素质教育还会很遥远。

  我们是否对升学率看得太重了?

  我们再看一看另一个例子。在长江中游有一全国闻名的高考状元中学,据报纸上说也是素质教育的“典型”,但也有这个学校的毕业生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说,母校是应试教育的“地狱”。

  特级教师韩军在他的《面对教育我欲哭无泪》中说:在当前的中国教育体制下,谁对学生压榨得最厉害最残酷,谁就赢得最高成绩(分数--优秀率、及格率;人数--考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的人数),谁的学校、班级、孩子就有最大出路,最‘光明’的前景!就会赢得最佳的社会评价!也就是说,谁压榨孩子最得法,谁压榨孩子最惨烈,谁就是当今中国的教育英雄!

  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我们的教育在根本方向上出了问题。根本方向上执意坚持分数至上、考试至上。  

  并不是说升学率不重要。升学率重要,但毕竟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能以此作为学校的“终端显示”,而只能是阶段成果。过分强调阶段成果,急功近利,就可能损害整体的长远利益。教育,素质教育,应该是为了提高全社会的整体素质,使未来社会能更好地可持续地发展。

  该从最本质的教育问题上改革了。

     (作者:271126山东莱芜钢铁集团公司二中金明春)  jmc1964@sina.com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白冰时代    时间: 2005-7-23 15:39
问题很复杂,大家探讨了这么久为什么还是不知道症结的所在?难道这不也是我们该反思的吗?!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5-7-23 16:08
文章最后说的“升学率重要,但毕竟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能以此作为学校的“终端显示”,而只能是阶段成果。”,意思不错。但关键是怎么改革法?
老金还没设悄悄话,别的什么都留下了,就是悄悄话不留。
作者: 金明春    时间: 2005-7-23 16:22
标题: 你们好
欢迎指正
作者: 旭日东升    时间: 2005-7-23 21:14
谁也动不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呀!社会的选择与淘汰或许可以凌驾与个人意志!但是时代如此,奈何,若明朝八股制度,僵硬垂死却力量极度强大,最终是制度的崩溃!但是文化的命脉却绵延而下,三言两语无力回天!只好带着镣铐在钢丝上跳舞,悲哀与不幸.却是特色!
作者: 金明春    时间: 2005-7-24 12:47
谢谢给位
作者: 金明春    时间: 2005-7-24 12:47
谢谢各位
作者: 许也    时间: 2005-7-24 19:28
学生的最后目的是什么?可能还是劳动技能。

升学就学生时代来说还是重要的。
作者: 白冰时代    时间: 2005-7-24 19:30
呵呵,许也版主三句不离本行啊!
作者: 七品文刀    时间: 2005-7-25 17:51
中国的教育制度说改革不是一两年的事了,效果呢?换汤不换药.也不能说是哪个专家哪个部门摸错了方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