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34|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杂说《容斋随笔》之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31 1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杂说《容斋随笔》之十          高迎春


  说到元宵节,最与我有缘了。因为,我就是在这一天出生的。原本我还没到出生日期,可是母亲被街上锣鼓声吸引,出去看热闹,不小心在雪地里摔了一跤,到了傍晚时分,我就提前来到这个世界上。那个时候父亲在宁津长官油脂公司工作,因为母亲待产,父亲就把母亲接到身边,就怕万一有个闪失。幸亏父亲早有准备,保住了我的一条小命。生在元宵节,好处是生日忘不了,也不用特意来过了。《容斋随笔》里有一篇《上元张灯》,洪迈记录的就是元宵节的事情。《史记  乐书》曰:“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原来,汉武帝时,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活动。或许,这就是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开始。正月十五,古人叫做元夕,元夜,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里第一个月圆之夜,故而受到古人重视。汉明帝时,选在正月十五于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于是,正月十五渐渐成了传统的灯节。在中国,三元节属于道教节日,与天、地、水相对应。据《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上元赐福喜乐,适合燃灯放烟花祝贺,中元节、下元节,挂灯就不太适合。果然,到了宋太宗淳化元年六月,开始取消了中元节、下元节悬挂花灯的习惯。看来,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起源与习俗,与道教、佛教都有着一些关联。

  古代的时候,没有帽子,最先是将丝或麻织成的布,包头和扎发髻,并称之为头巾。古籍记云:“巾佩帽。本以拭物,后人着之于头。”原来,头巾就是劳动时搽汗的布。顶在头上,裹在头上,夏天可遮阳防晒,冬天可抵御寒风,于是人们就渐渐发明了帽子。帽子,最先叫做幞头,就是把布裁制成四角的样子,后来又改成两只脚,再发展成展脚幞头,交脚幞头,最后发展成纱帽。从商代开始,有了冠服制度。到了汉代,冠服制度进一步完善,可以通过冠冕前后悬挂的玉串,来区别官衔等级。到了南宋朝,天子带白纱帽,文武百官带乌纱帽,平民百姓带杂色帽。因此,乌纱帽成了专门的官帽,“丢乌纱帽”就意味着被削了官职。随着时代进步,帽子就越来越丰富多彩了。《容斋随笔》里有一则《平天冠》,就是记录了古人的帽子:“祭服之冕,自天子至于下士执事者毕服之,特以梁数及旒之多少为别。俗呼为平天冠,盖指言至尊乃得用。”原来,平天冠的俗称,就是指最尊贵的人所戴的帽子来说的。古籍中记录了平天冠的样式:“冕皆广七寸,长尺二寸,前圆后方,朱绿里,玄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白玉珠为十二旒,以其绶采色为组璎。”有了这些记载,平天冠的样子,人们就揣摩个八九不离十了。

  中国人的姓氏,成千上万。而且,时代变迁,许多姓氏逐渐消失,许多姓氏又在涌现。比如,用父母的姓氏给孩子取名,就出现了新的复姓。《容斋随笔》之《汉人稀姓》里,洪迈记录了许多稀少,而且疑似消失的姓氏。洪迈说:“两《汉书》所载人姓氏,有后世不著者甚多,漫记于此,以助氏族书之脱遗。”洪迈所说的两《汉书》,指的是《汉书》和《后汉书》。洪迈记录的复姓有:公上、合付、室中、昭涉、单父、阳城、息夫、游水、吾丘、落下、梁丘、五鹿、公户、堂溪、申章、浩星、阙门、安国、马适、都尉、毋将、红阳、乌氏、周阳、胜屠、毋盐、欧侯、士孙、索卢等44个复姓。这么多的复姓,的确让我眼生。不由上网搜索,才发现洪迈记录的复姓,仅仅是九牛一毛呢。洪迈记录的单姓,共计108个。其中的隽不疑,坟墓就在宁津县大柳镇北。史书记载隽不疑为渤海人,因为苦读《春秋》,做了渤海郡文学,后任青州刺史,再升京兆尹。隽不疑因病离职,死在家里。隽不疑的家乡,无疑就是过去的胡苏亭,现在的宁津县了。洪迈记录的祢衡,家在临邑德平镇境内。宁津现有东弥家河、西弥家河两个村落,都是姓弥的。或许,姓弥的在全国,的确属于稀少的姓氏。

  苏轼曾在《书吴道子画后》中云:“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意思是说,唯有智者才能创造、创新,唯有能者才能阐述、讨论,创新与继承,仅仅只有一个方面是不能够的。苏轼在其中还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轼认为,吴道子的绘画造诣如此高超,关键是既有法度,又出新意;既豪迈放纵,又能得人物的神理。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形神兼备,游刃有余。苏轼的这些话,对于写作者来说,也是很好的启发。《容斋随笔》之《韩欧文语》篇,洪迈记录的,就是文学的继承与发展问题。韩愈在《盘谷序》说:“坐茂林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意思是说,静坐茂密的森林,陶醉终日,用清澈的泉水洗涤自洁。采集的野果野菜,美味可口;钓上来的鱼儿,色香味美。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有一段话,显见化用了韩愈的文字:“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蕨,杂然而前陈。”洪迈对比两段文字之后评价,欧阳修的文句,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创新,句式繁简功夫,自有其独到之处。阅读这一篇文稿,相信对于写作的人,都有所启示。
(未完待续)

                                                                                   2015年10月31日写于迎春堂


通联:山东省宁津县开瑞社区二号楼三单元101室        高迎春      邮编:253400




平天冠:

2#
发表于 2015-10-31 15:51 | 只看该作者
元宵节、帽子、弥姓、文学的继承与发展,以及高老的生日。靠着《容斋随笔》这根线,又串起几颗珠子。
问好高老!加油!
3#
发表于 2015-10-31 16:52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里的知识真不少,学习。
4#
发表于 2015-10-31 17:18 | 只看该作者
洪迈先生的《容斋随笔》内容丰富,宛如浩浩长江。
5#
发表于 2015-11-1 11:23 | 只看该作者
问候高老师,最近有些心,空闲再来细读!
6#
发表于 2015-11-1 14:03 | 只看该作者
明明是你自己想出来看灯笼,才说是你母亲想看热闹~
说完笑话,为高老师的勤奋点赞。
积累起来,可以出书了。既有知识量,又有自己的见识。给人收益颇多。
7#
发表于 2015-11-1 14:39 | 只看该作者
哇,高老师元宵节的生日,我都一下子记往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6:42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5-10-31 15:51
元宵节、帽子、弥姓、文学的继承与发展,以及高老的生日。靠着《容斋随笔》这根线,又串起几颗珠子。
问好 ...

谢谢首先阅读,之所以称杂说,是因为《容斋随笔》的确零碎。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6:42 | 只看该作者
姬宇 发表于 2015-10-31 16:52
这本书里的知识真不少,学习。

谢谢阅读!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6:43 | 只看该作者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5-10-31 17:18
洪迈先生的《容斋随笔》内容丰富,宛如浩浩长江。

洪迈写了四十年,几乎是一生都在写呢。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6:46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11-1 11:23
问候高老师,最近有些心,空闲再来细读!

好的,顺祝秋安。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6:47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5-11-1 14:03
明明是你自己想出来看灯笼,才说是你母亲想看热闹~
说完笑话,为高老师的勤奋点赞。
积累起来,可以出书 ...

谢谢鼓励,下一周开始读下卷。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6:48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15-11-1 14:39
哇,高老师元宵节的生日,我都一下子记往了

谢谢光临阅读,问候你好!
14#
发表于 2015-11-1 16:53 | 只看该作者
我这下也记住了,高老师的生日,正月十五的。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7:04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11-1 16:53
我这下也记住了,高老师的生日,正月十五的。

到了正月十五,我请你吃蛋糕就是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7 14:32 , Processed in 0.05299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