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15-12-16 21:43 编辑
满族颁金节见闻
北方的十一月下旬,寒风呼啸。几天前的一场雪,给田野铺上一层银装,路边有积雪,路面有浮冰,但是挡不住的是老少爷们的热情。
2015年11月22日,哈尔滨市双城区幸福满族乡久援村将召开满族颁金节庆祝大会。我在满族乡已经生活多年。抑或满汉已经融合,互相影响,感觉满族特殊的生活方式、习惯已不甚明显,多年置身其中又浑然不觉。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节日,这是一次探寻乡情源流的契机。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把族名“女真”改为“满洲”,颁金与金银财宝无关,它是满语出生的音译,因此颁金节,即是满族诞生日。它是满族最值得纪念的日子,是全族性的节日。每年这一天,全国各地的满族同胞都以各种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1812年,嘉庆帝首倡在双城屯田。1814年,吉林将军富俊备办移驻京旗。1815年,富俊确址双城堡(现双城区驻地)开始实施屯田,以这里为中心,左、中、右各建40屯,共计120屯,双城初具规模。久援村,正是200多年前从京城迁出的旗人,在双城地界垦荒时中屯的居民点,称正白旗头屯,经过200年的繁衍生息,历史沿革变迁而成,幸福满族乡的满族人口占居民总人数的43% ,有八个自然村,别名都是以正白旗×屯,镶黄旗×屯命名。
刚下102国道,就感受到喜庆气氛。这条路通往久援村的十字街,笔直宽敞,路旁有漂亮的路灯,还插着彩旗,路灯杆上装饰着漂亮的中国结,隔一段就有一个彩虹门,悬挂着欢迎各族同胞的标语,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醒目,亮丽。举行颁金大会的主会场天顺大酒店,就在路南。
这是一次村委会组织的民间庆祝活动。会场已是欢乐的海洋,路旁的彩旗,车辆显得有些拥挤,酒店的外墙上挂着欢迎和宣传的条幅。酒店大厅里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台上有军乐队在演奏,正在大会召开之前的暖场,酒店南院的秧歌也扭得正欢。
在主持人的介绍下,认识满语教师、满语学员、满族研究会会员、萨满的传承人等。他们身穿满族服饰,在人群中格外显眼,尤其几位女性梳着满族发式,穿着旗装,花盆底的鞋,走起来身姿娉婷。
庆祝大会在阿济格编辑整理并参与演出的萨满祭司舞中开始。舞者们都有腰铃,手拿荧光棒,像举起火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表达祈求祝福之意。
满语学员也表扬了精彩的节目。他们在演唱祝酒歌之前,行礼时双手敏捷地互相掸下袖头,左膝微屈,做个打千儿请安的动作,都令人想起这几年充斥屏幕的清宫戏。在电视剧里,演员服饰描龙绣凤,面容光鲜靓丽,但是竟觉得不如眼前的人儿生动和亲切。
参会的各界满族人代表发表讲话,尤其是萨满的传承人杨庆祥的讲话,令我耳目一新。他在缅怀祖先之时,歌颂清政府的迁出政策,老祖宗们响应号召来到这里垦荒,才能自力更生,而不是在京城游手好闲地靠吃老底儿,成为闲散。当然最后的结束语还是歌颂党的民族政策和英明领导。
人生的选择都是这样,沿着一条路走,必然就舍弃另一条路的风景。随遇而安是更快地进入当前环境,不纠缠过去,认清现实,从而更好地展望未来。当年的满族先民在这里开荒是非常苦的,当时也遭遇阻力,但历尽艰辛终于坚持下来,才有我们现在的家乡。
满族舞蹈不陌生,但是满语歌曲就令人开眼界,歌手是个穿着满族服装的小伙子,还是自弹自唱的,加入当前流行歌曲的元素,曲调悠扬,节奏感强烈,闻之想令人起舞。
北方小雪节气的下午4点,天已经擦黑了。酒店南院的篝火已经点燃,萨满的传承人杨庆祥已经系上了腰玲,手执鼓,着神衣神裙,伴着神器声响翩翩起舞。
之前只是在民间听说过“跳大神”,这是发源于东北黑土中的萨满巫教文化。多用来看病驱鬼和占卜,一般是两个人,一人是“大神”,另一个是“二神”,也叫“帮兵”,负责活人与死人邪祟的沟通,把要问神的内容告诉大神。
杨庆祥已经围着篝火,开始起舞了。这难得一见的表演,观众们纷纷举起相机。天气非常寒冷,站一会儿,腿和脚都被寒气浸透了,而我们还在找谁是“二神”,那个必不可少的“帮兵”。后来在一位满族研究者的提示下,大伙跟在杨庆祥后面一起跳舞,围着篝火舞蹈的人像一条长龙,焰火升起来,映红了人们的脸。
至此,颁金节庆祝大会达到了高潮。我们感觉意犹未尽,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展现在眼前。这是在满足一定物质需求之后的朔本求源。让热爱中的家乡又多了一份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