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72|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朔风如解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21 1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朔风如解意



  1


  想到冬天便会想到萧瑟,想到北风,想到梅花,想到雪。在清寂的冬天里,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雪花和梅花了。

  冬天这个季节不是特别受人欢迎,总感觉它不解人意,动不动就以僵硬的面孔示人,让人心生畏惧。当然冬天也不是一无是处,它也有它的魅,确切地说,冬天的魅不是来自它的清寒,多半来自与之共处的梅与雪。

  总感觉下雪和下雨的心情是不一样的。下雨,意味着热闹,下雪,意味着安静。雨,总是欢快了些,滴滴答答,噼里啪啦的,像安了喇叭,总在用声音告诉人们,它来了。雪就安静多了,不似雨的张扬,它总喜欢低调里行走。有时那雪都来不及打招呼,一夜安静之后,猛然打开窗帘,便是满眼的洁白,那情形也是很让人欢喜的。

  雪下的时候,好像一切也平等起来。一场大雪覆盖下来,无论富丽堂皇还是简陋破旧,因为雪的映衬,那原本视觉上的冲突好像不那么明显了。雨可能就差一些,雨一来,原本新的东西刷去灰尘看上去更新,而破旧的东西依旧更加破旧了,甚至不堪一击,以至于垮倒,更让人目不忍睹。

  喜欢雪,喜欢鹅毛般的大雪在空中飘飘洒洒的样子,当然也喜欢雪落后安安静静的样子。

  今年的第一场雪来得不晚,小雪的节气赶上了大雪的霸气。不过开始的时候老天爷还是小气了些,一上午,总像在撒盐巴,细细的,找不到雪的感觉。以为就这样算了,谁知到了中午,久违的大雪来了,鹅毛飞舞着,满眼的壮观。喜欢这种轻飘飘的感觉,雪片即便再大也不会像冰雹一样,冰雹砸在头上可能就受不了,雪花没事,它最多凉凉的。况且人们见了冰雹是要躲的,可雪呢,雪一来,人们的兴奋也来了,美丽的场景连同美丽的心情一并收进了相机里。

  冬天是清寂的,雪似乎也薄凉了些,下雪的时候倘若有梅的相伴,这冬天便活泼了许多,而踏雪寻梅也便成了冬天里最雅致的事。

  而梅花呢,好像更加需要寒冷来证明自己的俏丽,于是它便冲破北风,冲破冰雪,以傲然的姿势绽放枝头。


  2


  关于雪与梅结合的最好的诗句,我最钟情的还是唐代崔道融的《梅花》。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这首诗把梅的风韵与雪的剔透融合在了一个特定的画面里,用俏梅含雪的镜头一下把人的目光吸引住了,同时那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也便油然而生。梅花是会让人心生爱怜的,特别是在冬天,眼睛在经过了苍茫的跋涉之后,倘若看到几枝梅花俏立枝头,那该是何等的欢欣。况且雪也不是天天下的,梅与雪同时出现在视线里也便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那种“数萼初含雪”的景致也就更深入人心。在冬天,梅花与雪都可以是美的代名词,而把梅与雪放在同一个镜头下,这美便有了翻倍的功效。当然也有让人怜惜的时候,“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只因知道北风的无情,所以才心生这样的感念。不过世道薄凉,对于美丽的东西,不是任何人都会去爱惜,有的甚至会走到相反的方向,想方设法去摧残它。梅花是孤傲,它一样不喜欢风的刺骨,可那那冰冷的北风还是会吹在身上,以至于把它吹的东倒西歪,甚至摧毁的不成样子。

  在流潋紫小说《后宫甄嬛传》卷一第十一章《倚梅雪夜》中也有这样的段落,也是把梅的清丽与雪的纯净写到了极致,一样的让人赏心悦目,当然也是我最欣赏的篇章。

  “尚未进,远远便闻到一阵清香,萦萦绕绕,若有似无,只淡淡地引着人靠近,越近越是沁人肺腑。倚梅园中的雪并未有人扫除,刚停了雪,冻得还不严实。小羊羔皮的绣花暖靴踩在雪地上发出轻微的吱咯吱咯的响声。园中一处寂静,只听得我踏雪而来的声音。满园的红梅,开得盛意恣肆,在水银样点点流泻下来的清朗星光下如云蒸霞蔚一般,红得似要燃烧起来。花瓣上尚有点点白雪,晶莹剔透,映着黄玉般的蕊,殷红宝石样的花朵,相得益彰,更添清丽傲骨,也不知是雪衬了梅,还是梅托了雪,真真是一个“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段景物的描写一下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雪后梅园中去,此时的甄嬛内心是纯净的,就如那初下的雪,平平整整,没有被踩踏的痕迹,所以她给人的感觉也是如雪一样的晶莹。而她的内心也像个孩子,想象着雪后梅园的样子,欢喜中透着几分怯意,可还是禁不住那诱惑,所以一个人踏雪寻梅,去园中放飞自己的心情。

  曾经少女时期的甄嬛也是如梅一样的孤傲,她对婚姻的愿望并非要嫁什么王爷,嫁什么皇上,她看重的是人品,“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才是她最终想要的。

  “我情不自禁走近两步,清冽的梅香似乎要把人的骨髓都要化到一片冰清玉洁。我喜爱得很,挑一枝花朵开得最盛的梅枝把小像挂上,顾不得满地冰雪放下风灯诚心跪下,心中默默祝祷:甄嬛一愿父母安康,兄妹平安;二只愿能在宫中平安一世,了此残生;想到此不由得心中黯然,想要不卷入宫中是非保全自身,这一生只得长病下去,在这深宫中埋葬些身,成为白头宫娥,连话说玄宗的往事也没有。这第三愿想要“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更是痴心妄想,永无可期了。想到这,任凭我早已明白此身将要长埋宫中再不见天日,也不由得心中酸楚难言,长叹一声道:‘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其实甄嬛也是把自己比作了那雪中的梅花,她希望自己顶住北风,顶住凛冽,保全自己,甄嬛自比梅花,也是随了她的性格。就冬天而言,也只有花中之梅可以与冬天抗衡。为什么只单单是雪中的梅花最令人赏心悦目,而非杏花,桃花?杏花,桃花与梅花就花形来说看上去差不了多少,也同样有着娇艳的姿色,但终究是太娇气,当突如其来的春雪来袭,它就无能为力了,终究还是抵抗力太差,美丽受损,剩下的就只有让人叹息了。那杏花也好,桃花也好,最终会因为一场寒冷的倒袭而使花朵失去应有的作用,甚至一命呜呼。因此在北风呼啸的冬天,它最多以枝的形式存在,最终也不会成为这个季节的代言。

  倘若自己不是梅花千万别去冒充什么梅花,梅花也不是那么好冒充的,虽然煞费苦心,但里面的不安全因素太多,即便开始有人相信,可时间一长还是会露出破绽,所以让人弃之也在常理之中。至于《甄嬛传》中那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余氏,本该好好地做它的杏花或者桃花,说到底,她老老实实做个养花护花的宫女好了,可它偏偏要去装什么梅花,所以落得个凄惨的下场,这也是她自找。

  祝愿最祝愿,祈祷归祈祷,终究那朔风还是不解意的,所以曾经的设想也都偏离了方向,一株梅花在凄厉的北风下逆风生长,只是最终变了样子。而那陪伴梅的雪,在经过了几次大风之后,灰尘满地,也失去了原来的纯净。


  3


  雪原本是干净的,按说品一下雪也应该无妨,只是现在空气质量太差劲,那雪在坠落过程中与空气接触,不免也带上了污浊的痕迹,所以品雪也就成了奢望。

  不过,穿越时代,雪在妙玉眼里却是最圣洁的产物,平常的水再好也比不上雪的洁净。隔年的雨水泡茶还可以,招待一般的客人也将就。雪就不一样了,特别是梅花上的雪,收起来,埋在地下,隔上五年,再打开来,泡一壶茶,细细品尝。这样的雪水茶一般人是不配品的,也只有那么三两个入眼的人才会有幸。

  妙玉高洁到什么程度呢,就拿黛玉来比吧,黛玉已经够高洁的了,那落花撒在水中,她都怕不干净的水把花给弄脏了,所以她会把花扫起来,专门弄个花冢把花埋了,让它随土化泥,这样方能使花永远干净。可在品茶吃茶方面就远不如妙玉了,这时妙玉也会冷笑趁黛玉的俗:“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我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隔年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相对来说雨水做茶饮要俗得不少,只能给那些和雨水一样的俗人吃。而那些与俗隔得远一些的人,或者还不能算俗的人,尚可吃雪做的茶,只是这样的人在妙玉眼中少而又少。

  抛开雪做的茶水干净与否不说,就单去梅花上收雪这样的举动就非同寻常了。

  玄墓蟠香寻梅应该是一出戏外戏,雪后初晴或者不晴,一个穿素衣的女子独自走在雪地里,她的身边是一树树的梅花,梅花正艳,梅映着雪,雪映着人,这幅踏雪寻梅图可谓美妙至极。妙玉不仅仅为观赏冷风中的梅花才去踏雪,她更是为了收集梅花上的雪,收集起来,装在瓮里,埋在地上,再呆上五年,五年之后这雪才见天日。然后再用这样的的雪水冲茶,细品,那滋味也应该是不一般了。别说五年的雪水,就是当年的雪水,我这样的俗人也是从来没尝过的。

  梅花是高洁的象征,在妙玉眼里,也许唯独梅花上的雪可以去收,至于杨树,柳树,槐树之类,都是浊物之流,不看也罢。踏雪寻梅是一件雅致的事,只是一个人的雅致,雅的有点让人怜惜。无论梅花也好,雪花也好,其实都是孤独的产物。茫茫雪野,冷风飕飕,一个人的冬天,独自冲破清寒,去寻找内心深处的唯一的感动,同时也把内心的凄凉晾晒在原野之外。闻一闻梅花的香味,收一收梅花上的白雪,再想方设法保存完好,时光就这样在清冷中打发着。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可那雪的洁白终究没有把妙玉保全。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很多时候总是祝愿多了些,但那朔风最终还是不解意的,随着风的肆虐,雪脏了,梅落了,留下满地的泥浆,让其身陷其中。








4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9:36 | 只看该作者
刘玉清 发表于 2015-12-24 19:56
成妹的文字写的真好,学习。读着美妙,感受着平和舒坦圣诞快乐

感谢刘姐,圣诞快乐!
4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9:36 | 只看该作者
孙凌凌 发表于 2015-12-24 19:31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在《甄嬛传》中是一笔别样的色彩。不是因为那些流传千载的诗文,也不是因为历代文人 ...

谢谢凌凌,我也是极喜欢这梅中雪,雪中梅。
39#
发表于 2015-12-24 19:56 | 只看该作者
成妹的文字写的真好,学习。读着美妙,感受着平和舒坦圣诞快乐:)
38#
发表于 2015-12-24 19:31 | 只看该作者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在《甄嬛传》中是一笔别样的色彩。不是因为那些流传千载的诗文,也不是因为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也许梅花雪,雪花梅,就是任何人心中最洁净的一片诗心。问好老师,祝您节日快乐!
3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17:30 | 只看该作者
一枚叶子 发表于 2015-12-23 16:29
洋洋洒洒的文字,很有杂文的风骨了!

谢谢叶子老师,欢迎你的到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17:30 | 只看该作者
秋风向晚 发表于 2015-12-23 12:39
光题目就很诗意。
我们习惯借物抒情,其实,现在的雨雪也好,腊梅也罢,都今非昔比了。环境变了,所借喻的 ...

谢谢秋风老师,我也在南方呆过几年,冬天盼雪的心情也体会过。在北方,冬天,对雪的遗憾可能就少了些。
3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17:27 | 只看该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发表于 2015-12-23 08:07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很诗意,很真切,文章立意新,语言清新。

谢谢张老师点评。
3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17:27 | 只看该作者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5-12-23 08:04
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向往。

谢谢草民老师。
3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17:27 | 只看该作者
范廷伟 发表于 2015-12-22 22:29
写得高洁,细腻,情真,耐读。欣赏!

谢谢范老师。
32#
发表于 2015-12-23 16:29 | 只看该作者
洋洋洒洒的文字,很有杂文的风骨了!
31#
发表于 2015-12-23 12:39 | 只看该作者
光题目就很诗意。
我们习惯借物抒情,其实,现在的雨雪也好,腊梅也罢,都今非昔比了。环境变了,所借喻的人心也变了。
身处南方的我,其实是很羡慕有一场大雪的,但它也仅仅是覆盖。零星的覆盖,无厘头的覆盖。
文章很清丽,像我记忆中的雪花。问好。
30#
发表于 2015-12-23 08:07 | 只看该作者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很诗意,很真切,文章立意新,语言清新。
29#
发表于 2015-12-23 08:04 | 只看该作者
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向往。
28#
发表于 2015-12-22 22:29 | 只看该作者
写得高洁,细腻,情真,耐读。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07:14 , Processed in 0.14625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