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枚叶子 于 2016-1-18 11:49 编辑
冬日随笔 文\一枚叶子
无雪的冬日,心里总觉窝着一团火,干涩、郁闷、焦灼,烦躁。时不时虚汗涔涔,两腮潮红。情绪的魔鬼怎么也栓不住,总是跑出来作恶。总是静不下心来好好做完一件事,忐忑不安,仿佛要发生什么大事。心无宁日,没有了目标和方向,浑浑噩噩送走一天又一天。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没有寄托,没有欢乐,情绪时而喧嚣时而进入濒死的寂静。有过来人提醒:更年期吧?看了医生,果不其然,正是呢。在光阴里走着走着,就走到了更年期,跳不开,绕不过。
课间,诺大的办公室里,同事们之间娓娓之言还可以忍受,那些喋喋之语,聒噪在耳旁,会有种窒息的感觉。不愿搭理任何人,也不愿任何人搭理。独自临窗,看流云淡远。
周末,也不愿意走出门,慵懒得像一只不愿梳洗的猫,窝在沙发里看小说一整天。一本书,一盏灯,一间静室,熟悉又陌生,我在一个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中间逡巡。
文字是我的药,能暂时疗我的疾。当我腰酸背痛,浑身乏力,眼睛也抗议的时候,这药无效了。 我站起身,想起了西山,我要去西山坡晒太阳! 于是,驱车二十多分钟,就出了小城,来到西山脚下。
天空悠远,白云缥缈,我低下头寻找一丝绿痕,没有了,不闻溪泉鸣,不见草木香。四野萧条的山中,只有冬阳脉脉,洒在身上、脸上。
乡野小路,蜿蜒如蛇。枯叶遍地,蒿草没膝。
一棵落光了叶子的老柿树,饱经风霜的老叟一般沧桑,一条条黑色的虬枝,旁逸斜出,在路边端立出一种安详和平静。
远山无语,大地无言,赤裸的树林悄无声息,对视着一个孤单的无语人。一切都仿佛累了,累了就放下手中的活计,休息了。偶尔。风过耳际,过树梢,夹杂几声鸟鸣,像酣睡的冬野梦中的呓语,划破旷野的幽静。
在印台山南坡,一处桃园,园里有红瓦土墙的小房子,孤零零的,像一位袖手的老农,赋闲在这个季节。不远处一位壮年果农在专心地剪枝。我走近了和他打招呼,我们彼此简单的交谈,没有猜疑,他专心剪他的果枝,我浏览我的风景,就这么简单。简单是如此的好,让人放松和愉悦,心底一片澄明。
光秃秃的桃树下,横七竖八地躺着被剪下的桃枝,一地零落。于我,感觉是对树的一种戕害,是致残,却听不到桃树的半声叹息,于树,是修剪,是改良。树懂,人懂,这就够了,不管外行人怎么看。
我拉过一根桃枝,仔细端详,枝上已有无数细小微红的花苞,在这个干燥少雪多雾霾的暖冬,它已“离离疏影欲摇春”了,它在劳累后的睡眠中暗自修整和孕育呢。
一棵植物,它的身上也是包含了各种体验的,春风中的骚动和萌发,夏雨中挫折和成长,秋风里的成熟和孤单,还有冬季里的清寂和孕育。 山累了,就卸去满身绿甲睡一会儿;树累了,摇落满树绿叶,休眠一季;大地上的一切都进入了休息的状态。在静眠中,调整身心和精神,没有休憩便没有更新。
一场饱满的人生,也是躲不开各种体验的吧,有所爱,有所怕;有大开大合,小情小调;有义无反顾的冲刺,也有清心寡欲的停留;有恬静安然的小日子,也有风雨如晦的梅雨期。
自然的荣枯,四时的交替,年年如此,周而复始。大地无语,高山无语,草木无语,却都明白自然之道。自然,原本就是这么简单和深奥!花木、山水、自然,是我们的性情之根呢,不断喂养着我们心灵和精神。
植物永远强于人类,自然永远是人类的老师。我的精神呢,不是枯萎和死亡,也是效仿自然,进入一种平静的冬眠吧?我祈愿如此。
山巅之上,那圆圆的落日,像一枚巨大的蛋黄,又急急地走下山去,仿佛是赶着去孵一直毛茸茸的凤凰,在明天的彩霞中重抖翅膀。发出脆亮的鸣唱。呵,冬天是让人视野辽阔的季节呢,可以看清很多原来藏着的东西。
我走在冬天的旷野里,让自己的心跳和呼吸与冬天同步,孕育、丰富、成长,恬静而含蓄。谢谢冬天,多好的季节,更妙的是下场雪,我开始盼雪了,盼那一片一片大朵大朵的那种,像棉花,也像撕碎的白云,雪一来,更可以擦亮天空和人的心情。
回头眺望一眼,拜别西山,回路中默念一句“谢谢”,心中默默领取了一份悠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