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闪耀生活 于 2016-1-24 06:39 编辑
金秋十月中旬,北方气温不冷不热,我决定去看看向往已久的世界五大佛教之一、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自小生活在山西,总认为离得近,随时去都会很方便,结果一年拖一年,直至花甲,才从河北启程,终于来了一次。
旅游车上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只有我一个人曾在山西生活过,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感觉从他们的表情里似乎在问我:这么神圣的地方为什么没有早去?
交谈中,大家相互介绍自己的此行目的,有看风景的、有采风的、有许愿的,有还愿的。只有我纯粹是来旅游的。
进入山西忻州的五台县,眼前连绵不断的山峰映入眼帘,感觉不出山的高峻,我明白这是望山跑死马的道理,何况现在的举步爬坡已是气喘吁吁。五台山没有华山之险,没有黄山之奇,却有庐山一般的云雾和云海。下午晴朗的天空艳阳高照,不一小会儿却下起了滴滴的小雨,给人一种神秘之感。素有清凉圣境的五台山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和其他地方差了节气。
环顾四周,只见山间沟沟壑壑遍布庙宇,佛塔矗立像在召唤它的善男信女,所有的建筑群布局显示一种松散和自然,远远望去,北台上华北第一高峰(3058米)顶上的庙宇,只如火柴盒一般大小,难怪有人说,要想把五台山上的庙宇匆匆走过,没有十天半月恐怕是游不过来的。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在五台山住过半个月,也不曾全部光临。即使来过五台山的人,也就大略有所知。对于我来说,也在老的不能动的时候有所回忆,也许在迟钝的记忆里早已没了踪影,但现在,我毕竟在享受着一眼饱福。
因时间关系,只能从导游口中了解五台山五座山顶的各有千秋。东台观日出可与泰山媲美,西台看月夜能见清亮的神话世界,南台花草满坡,是名符其实的锦绣峰,北台叶斗峰观雪成一绝,雪后银台千姿百态,中台可观巨石奇形,让人遐想,不尽流连忘返。总之,五台山之神奇是诗情画意相互交织的美。
我最先进入广化寺,几座碑刻映入眼帘,斯琴高娃曾经来过,她的名字列在其中,还有无数人的名字也都刻在上面,他们都为庙宇的修建出过力。这些善款是整个五台山维修共同使用的。五台山的寺庙从汉明帝年间开始建造,历朝历代都有新建和补修,规模巨大,文化遗产丰富,兼容并蓄包罗万象。每一件文物、每一尊塑像,都有一段动人的传说,洋溢着美的精神美的景色。元好问曾赞誉: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台怀镇庙群中的显通寺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大殿雄伟庄严,精巧玲珑,总体色彩华丽典雅,有着宫廷建筑的特点。这座古剎是五台山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寺院,更是青庙之首。显通寺的钟楼廊柱飞檐交相辉映,更有“震悟大千”四字让人领略佛法无边的感召,道出了佛教的主旨。这里的大钟重达万斤,在那个没有先进技术的年代,真不知道是怎么建造出来的。钟声深沉圆润洪亮,余音长达几分钟,可传出十几里。据说敲钟是很有学问的,快慢有次,前后108下,还有固定的佛经伴随敲钟的动作。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显通寺也有大文殊殿,当年康熙皇帝曾到此,所以有了无字碑的故事。
文殊菩萨是智慧的化身,因此善男信女都顶礼膜拜,求文殊赐予智慧。我家儿媳曾说过要为孙子前去祈祷,后不了了之。我觉得文殊菩萨哪能都顾得过来呢,那些本来就优秀的人才能得到菩萨另眼看待。在此圣地心里胡乱想事,竟然有了怕菩萨怪罪的念头,于是放下这些不净的心思。
显通寺有座铜殿,是铸铜艺术中的代表,有“显通,显通,十万铜”之说。殿的门上有精美图案,把民间传统文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佛教建筑完美的合二为一了。
菩萨顶上的寺庙更是金碧辉煌,与其它大多数的红墙灰瓦不同,它是红墙黄瓦,像西藏的布达拉宫,人称喇嘛宫,是黄庙之首。从下面爬上来,108个台阶陡峭得很,当我气喘吁吁登上“灵峰胜境”时,远望周围的寺庙、山色,感觉人生真美好,一切烦恼尽抛九霄云外。当我拾阶而下,见直呼我阿姨的男女数人正在半山腰休息,不由暗叹:现在的年轻人锦衣美食泡在福里,竟没我老太太的毅力。
夜宿五台山客栈,凌晨三四点钟,听见外面的风声敲打玻璃,门也被敲打着。此时睡意全无,我将随身携带的冬衣全副武装起来,听到隔壁也有响动,估计此时感受等同。出了门去,脚下硬邦邦的,昨日的水早已成冰,仰望天空,月亮是那么的明亮清新,闪闪的星辰已多年未见了,我随手拍下此景,心头一股暖流涌出,如见久别的亲人。站在凌晨的深山里,一个六十岁的老太太独自享受着宁静的风景,此时已完全领教季节的更替。
清晨五点,我随人流匆匆奔向五爷庙,远远望见香火照亮了半边天,戏台上已经在演戏了,那是向菩萨献礼或还愿的 。据说,去五爷庙许愿是很灵验的。我与虔诚的佛教徒不同,只是一个游客,但那种朝拜的恢宏场景,让我有了朝拜的虔诚念头,且我的同事正在住院化疗,我想祝她早日康复。尽管夜幕还未褪去,五爷庙却如白昼一般,排队许愿的人不计其数。我看到两个年轻的僧人,三步一匍匐的顶礼膜拜前行,此时,我感到一种信仰的神圣,于是,我也举起香火,为我的同事祈祷,求菩萨保佑她早日康复。
离开五爷庙,与一个安徽来的青年顺路闲谈,在这个神圣的佛教圣地,我们都领受了同样的影响,都捐了款,我们同样信仰,人间要有爱有善。
天色大亮,我坐缆车登上了黛螺顶。人们说,不上黛螺顶枉上五台山。其实是指朝山拜佛的人。拜佛讲究大朝拜小朝拜,大朝拜要上五台山的五个台分别朝拜五方文殊,小朝拜只上黛螺顶,朝拜庙内供奉的五方文殊。我到黛螺顶上更注意的是四面的风光。向外展望五台山,自然风光和人文的美好融合,高处不胜寒,瑟瑟的秋风刮到脸上,竟有冬天的感觉,但它阻挡不住我对美的寻觅,登高望远,美丽的庙宇让人赞叹,建筑的奇迹让人震撼,看不完的美景听不完的故事,虽身在其中,却望不可及,我还有留下的遐想。
下山时,一个个台阶我只想隔阶跳跃,当我从一个手指残缺的人身边越过后,觉得很惭愧,在这慈悲的佛家之地,怎能漠视困苦之人?于是,我立即往回重上台阶,掏出不多的几元碎银,他感激的说着我听不懂的方言。我没有施舍的快感,却有一种悲哀涌上心头。但愿他这样做只是谋生的手段,并不是指望来求得人们的同情。我心里想,要是佛祖能看到,让一切病残穷困之人全部免除灾难,该有多好。
忽然,看到走在我身后的好多人也停下了脚步,或多或少都在往这个残疾人的手中塞着一元的小票。我的心忽然有一股暖流涌上来,这才不负这美丽的风景。我暗暗在心里给自己点赞,如果我不停留脚步,后面的人也许会顺着人流直接走过了。美丽的五台山,当和你说再见的时候,我会把这一幕深深的记载我的脑海里,永远记住。
归途中,和老公通了个电话:我说我请佛主保佑你了。老公问:佛主怎么说的?我回答:佛主说了,他会保佑每一个好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