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18|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春节拜年“磕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1 13: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白☆狐 于 2016-2-22 13:57 编辑

春节拜年话”磕头”
                                                                    *文/ 白☆狐
        磕头拜年,在记忆中渐行渐远,不知为何,我却越来越怀恋那种感觉。
        在我看来,春节拜年的“老讲究”——磕头是企盼长辈增福增寿的最虔诚的表现形式,它让长者欣喜又欣慰,让晚辈心安又畅快,这种感觉,是用金钱买不来的。
        童年的记里,每年夜半时分吃完接财神的饺子,爸爸就要带着哥哥弟弟,在零晨过后去给我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磕头拜年了。这是自古沿袭的规距: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每家的成年人都要带着男孩子去给长辈磕一次头(未出嫁的女孩儿是不许磕头的)。这段时间,每个家族中辈份最长的人,都要将填写着祖宗及先人名字的“族谱”(也称“家谱”)悬挂于家里正屋山墙上,用大红纸书写的对联“敬先人奉纪礼三杯美酒,祖先堂烧黄纸一炉高香”,分列两侧,家谱上方配以横批“子孙万代”、“慎思追远”、“三代宗亲”,所有这些,将祭拜气氛烘托得庄严肃穆。靠近家谱的屋地上铺着供人磕头的席子,来拜年的人首先要净手上香,之后肃立族谱前, 拱手深揖三次,再跪下磕头。然后掉转身,再给尊长磕头。
磕头,古称“叩首”,颇有讲究:
        “一拜一叩”。 这是成年人给长辈拜年的常礼。一般是拜访或长辈来访时,应当主动向前说:“我(自己名字或辈分、身份)给XX磕头了。”并可以说句祝福的话,而后,面对长辈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头。长辈若接受了这一“头”,就必须有所表示,大多要给钱的。如受拜者说“不必磕啦”、 “免磕了吧”,同时伸手扶住对方身体以阻止继续磕头,多半是不想“破费”。
        “一拜三叩”。这是隆重的礼节,用于拜见祖宗级的长辈、抑或是拜见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其仪式是先做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个头后,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后磕下第二个头,同样再磕下第三个头,最后起立。最忌像“捣蒜”或“小鸡啄米”一样,不直起上身就把头忙不迭地接触地面三次,那是失礼的(幼童除外)。
        我人生中第一次磕头,在成年后看来略显滑稽:那是在五六岁跟弟弟玩过家家的时候。也许是太盼望过年热闹的氛围,也许因为渴求磕头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打赏”,我与弟弟竟然用火柴点起一张又一张的废纸,对着那微弱的火苗,跪在地上“演习”起了磕头,为了掩人耳目,口中还连连叨念着:“磕楼,磕楼!”那时,我们的举止虽然幼稚,却不失庄重。因为我认为,给长辈磕头的那一瞬间,是非常神圣的。
我最钦佩的磕头者是我一个远房的表哥,算来他今年已经快六十岁了,从我记事时起至今,每年的三十晚上或者初一早上,他都要按时到我家里来,依次给祖宗、给我的爷爷奶奶、给我的爸爸妈妈磕头,从没间断过。那份真挚,那份执着,想来令人感动,所以,我一直对这个表哥敬重有加,可以想见,对别人的祖宗和老人坚持礼拜的人,对自己的长辈会如何孝顺!
        我最不能容忍的关于磕头的说法是:那只是形式而已,我不给老人吃不给老人喝,天天给他磕头有什么用?——请问,你不给他吃不给他喝,他还能活着接受你的磕头作揖吗?形式是需要有内容来表现的,你不肯屈尊下跪膜拜双亲,说明你的心中根本装不下仁义孝悌!汉代班固《白虎通·姓名》有云:人所以拜者何?以表情见意,屈节卑体,尊事之者也。
        我曾亲耳听见父母亲不止一次讲过,一个对磕头嗤之以鼻的人的遭遇。
        他是爷爷奶奶的邻居,人送外号“李小辫儿”,终身未娶。冬闲时,爷爷家总会聚拢来一些人玩纸牌,年三十晚上也不例外,“李小辫儿”到爷爷家里看热闹。他进屋的时候,没有给我家的老祖宗牌位磕头,奶奶说,你咋不给我们老祖宗磕头?他笑嘻嘻地说:“你家老祖宗,我给磕啥头?不磕!”可是,没过多久,李小辫儿的额头就起了一个大红肿的包块,众人皆惊!奶奶说,看看,让你磕头你不磕,快给老祖宗烧香磕头——举头三尺有神明啊!李小辫儿乖乖照做。
        我们且抛却“不磕头起大包”之说,单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便可以推及“敬我宗以及人之宗”之说,由此愈发理解,为何我的表哥能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敬拜别家祖宗与长辈了。
        成家后,我也照例加入了“磕头族”的行列,每当我双膝跪倒,双手扶地,额头磕在地上,拜谒祖宗、叩拜双亲的时候,我的双眸都会噙满泪水,我为祖先延续了我们宗族的血脉而感恩,我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养育爸爸妈妈而感恩,我为爸爸妈妈公公婆婆给了我和老公生命、并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而感动,我为这一年双亲替儿女担惊、惦念、操劳而由衷感谢……
        而今,现代化的生活渐渐把磕头拜年淘汰“出局”了,甚至有人认为磕头拜年是在搞封建迷信,对此,我不敢苟同。
        饮水思源,羔羊跪乳。践行孝道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我们不但有责任让双亲吃饱穿暖,更有责任让他们精神愉悦。辛苦了大半生的祖父祖母辈及父母亲,在春节这个三百天一遇的温馨祥和的日子里,接受一下儿孙跪拜,他们的心里该有多快乐,那是用语言无法描述的。而当这一情景映入晚辈们眼帘的时候,他们内心怎会没有感佩?
        为人父母,我们应该让后生们知道,磕头是我国各种礼仪中,最能表达尊敬、崇拜之情的礼仪,是中华民族行感恩礼的最高规格。优良传统不可丢。
        在祖宗牌前,一跪知恩,三叩警后。愚以为,磕头拜年是极其值得尊崇和传承的。
         

6597740468751369483.jpg (217.62 KB, 下载次数: 513)

6597740468751369483.jpg

6597740468751369483.jpg (217.62 KB, 下载次数: 511)

6597740468751369483.jpg
32#
 楼主| 发表于 2016-2-25 13:19 |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16-2-25 08:06 | 只看该作者
白☆狐 发表于 2016-2-24 11:57
问候老师,祝福春天快乐!

也祝福你!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19:53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6-2-24 16:29
我们这地虽然没有这个风俗,但是非常理解并且尊重这个习俗。

谢谢才子老师莅临并留评赞赏!遥祝春天快乐!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19:52 | 只看该作者
日尧月 发表于 2016-2-24 16:22
提倡孝文化,是当下社会的主课题,也是对当下浮躁思想的降温。欣赏!

正是如此,谢谢老师的赏读与点评!祝好~
28#
发表于 2016-2-24 16:2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地虽然没有这个风俗,但是非常理解并且尊重这个习俗。
27#
发表于 2016-2-24 16:22 | 只看该作者
提倡孝文化,是当下社会的主课题,也是对当下浮躁思想的降温。欣赏!
26#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11:57 | 只看该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6-2-24 06:10
小时候:大年初一、我们兄妹也给姥姥'父母拜年。虽不跪,但鞠躬。很庄严的。文章很古朴传统,倡导了被忽略的 ...

问候老师,祝福春天快乐!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11:56 | 只看该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6-2-24 06:10
小时候:大年初一、我们兄妹也给姥姥'父母拜年。虽不跪,但鞠躬。很庄严的。文章很古朴传统,倡导了被忽略的 ...

谢谢老师与俺滴文字共鸣!对,敬畏之心不可无!
24#
发表于 2016-2-24 06:10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大年初一、我们兄妹也给姥姥'父母拜年。虽不跪,但鞠躬。很庄严的。文章很古朴传统,倡导了被忽略的礼仪。即使沒有形式,心中也应遵循,对长辈要敬畏。
23#
发表于 2016-2-24 06:04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大年初一、我们兄妹也给姥姥'父母拜年。虽不跪,但鞠躬。很庄严的。文章很古朴传统,倡导了被忽略的礼仪。即使沒有形式,心中也应遵循,对长辈要敬畏。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19:46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6-2-23 10:04
在祖宗牌前,一跪知恩,三叩警后。愚以为,磕头拜年是极其值得尊崇和传承的。

看过,挺好,也喜欢这样 ...

欧了,多谢老师的垂爱,俺不执意,哈~~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19:23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6-2-23 14:50
磕头带着一种记忆,一种习俗,是旧社会“天地君亲师”一系列中的一部分,不一定非得传承,只要给我们留下美 ...

问候老师,元宵节快乐!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19:23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6-2-23 14:50
磕头带着一种记忆,一种习俗,是旧社会“天地君亲师”一系列中的一部分,不一定非得传承,只要给我们留下美 ...

好的,严重同意老师的观点~~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19:22 | 只看该作者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6-2-21 18:59
拜年,关键是要真心实意。不论采取何种形式,一定要有一颗懂得感恩的爱心。

老师说得极是!——有了感恩的心,做什么都顺理成章的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02:45 , Processed in 0.37891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