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5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触摸北师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29 2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名校忧思录:
           触 摸 北 师 大
                     王之了
  
  北师大,北京师范大学之谓也。位于北京之西北,其前后左右,皆有环衢相通也。

  北师大,横看竖瞧都是北师大。横着看,院落几千亩,楼房几万间。楼中楼,院中院,层脊相连,树木相参,任你放开脚步丈量,没有一天时间,你怎么也走不完。街道纵横,路路相通。图书馆、艺术楼,大讲堂、学术厅,随处可见。食堂六、七处,店铺十几家,人来车往,熙熙攘攘,恰如一座小县城一样繁华热闹。楼房是望不透的处处青山,绕过一座,又有一座横在眼前,爬上一座,仍有一座直逼蓝天。在我的眼里,那是知识之山,学术之山。只是山门紧闭,与我无缘。

  竖着瞧,北师大百余年的历史,将北师大的脊背压弯。2002年百年校庆时立起的“木铎金声”纪念碑,如一位负重的老人,行走在高山峻岭之间。寒冷让他将头缩进了衣领里, 宽大的衣氅也难抵御风寒,每走一步,似乎都要长吁喘喘。 一百零二年前,你降生在一个封建王朝的末端,爱新觉罗氏的黄袍马褂曾经装饰你的摇篮, 八国联军的长枪短炮也曾让你忧心颤颤。你用童声诅咒过袁世凯,你用热血拥护过孙中山,文化大革命,让你激动不已,改革开放让你“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在文学院的大楼里,见到了两位老教授在整理资料:那一叠叠的资料如一座座山,是百余年血汗的凝聚,是千万人思想的积攒。用汗牛充栋来形容绝不为过。

  我问:“有人借阅吗?”
  “谁看?!”
  “为什么不烧掉?”
  “谁敢!”

  血汗无人珍惜,思想无人锤炼,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谁是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谁是美国的杜威?谁是德国的福禄倍尔?百年老校无思想,百年老校也失言!!走出大楼,我大声呼喊:“谁来点一把圣火,把这堆故纸点燃,燃烧出一页影响中国历史的思想,燃烧出一炉震憾世界命运的火焰……”我侧耳静听,四周是死一般的寂然。

  北师大院内,树木蓊郁,绿叶成阴。树木品种全,数量多,一如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涌进北师大,可谓人才济济,树木挤挤。白杨被挤破了肚皮,流着泪,照样站稳了脚根,终于挤扁了高楼,给自己挤出了一片蓝天。法桐横生枝杈,遮住了窗户后面的眼睛,虽屡遭诅咒,屡遭砍杀,但历经百年,历经风雨,终于将渐长渐高的楼房按在手下。

  暑假的北师大,热闹依然,除了一些放假未归的学子外,大多是全国各地的教师来这里参禅进修的。他们穿着各异,口音不同,但目的都是一个:考研拿证。说白了,考研就是考证,考证就是考钱,学校收钱,学员获证。所谓的研究生其实什么都不研究,导师著书但不立说,古今中外,东拼西凑,洋洋万言,不知所言。教授上课也是鹦鹉 学舌,有时批评时政,有时罗列观点。学生们有人正襟危坐,有人品读小说,有人伏桌酣睡,有人过耳传舌……研究生,在研究什么?熬时间,盼考试,泥菩萨个个能过河。学校商店正火,学校食堂正火,周边的旅店正火,还有那热卖考研资料的书店,一个挨着一个,学科齐全,叠叠如山,价钱昂贵,但一分也不给打折儿。那些资料,考前是“银根紧缩”,价值连城;考后则“通货膨胀”, 废纸一堆,一文不值。因为那里面没有思想,只有金钱散发的霉味。考生们呢,考上的大喜过望,落榜的涕泗涟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北师大如此,我们只见一斑。然中国大学千所,学术殿堂万间,如此者,岂独北师大耶!

  启功的字,是北师大独具的一道景观。校训碑,是黑色大理石镶嵌,立于学校正门的右边, 那上面是由启功老先生所撰所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横平竖直,容止端端;潇洒飘逸,有超世之感。它时刻警示着北师大的莘莘学子和已经走出了校门的人民教师。在校训碑的斜对面,是一块以北师大校名命名的一颗小行星的纪念碑,“北师大星”四字,也出自启功的笔下,严肃认真,敦厚俊美,笔迹中透出冲天的力量。  

  在北师大院内,随处可见启功的墨迹。诸如各院系的门牌:“化学楼”、“文学院”、“英东艺术楼”、“田家炳艺术教育学院”、“励耘学苑”等。  百年校庆纪念碑上有他亲笔题诗:“新松千尺益青葱,旧校仍留木铎声。四害路蹄亢徒践踏,群贤教泽信峥嵘。励耘遗著今传诵,乐育高堂久得名。从此更延千百载,中华师范有殊荣”。大到巍然屹立的“京师大厦”,小到小门小户的“春雨书店”、“友谊餐厅”。东西南北侧门上的校名“北京师范大学” 更是他所书,似乎别人没有这个资格。只是正门的校名非他所写,那是毛泽东的大手笔 :“北京师范大学”,古朴厚重,苍劲有力。  一位书法爱好者来到北师大,感慨地说:“启功的字,很有影响,在北师大,哪个门面上的字不是他老先生所题,就差厕所的门没给写了!”

  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中学语文大家傅国杰先生,也对启功心仪已久:他们同属于一个民族——满族,同属于一个学术研究领域——中国传统文化。那年他去北京,偶然见到启功的身影,虽然未曾叙话,但傅先生却觉得圆了一个梦,以致于多年以后,此一幕仍萦怀在心,历历在目。

  我对启功,一直心存敬仰。虽不曾见过他的人,却经常拜读他的字。全国各地的大小城市,只要你留心,就会在某一个书店、某一个角落、某一个商厦发现他的字,那字正对着你微微地发笑呢。在山东德州小市,有一处外国王陵,在王陵墓道的牌坊上,就有启功所书“名播千秋”四字。

  此次来北师大,真是大饱了眼福。从南到北,由东到西,我足足寻访了两天,把启功的字看个够、吃个 “饱”。但在心满意足之余,又生出几许遗憾。做为艺术家, 启功堪称一代宗师,但他的字,虽然秀美,却缺少力量,虽然齐整,却缺少豪放,虽然给人以亲切感,却却无法让人产生梦想……

  世人称启功是中国的国宝,我说他的字就是北师大的商标。北师大因启功而自豪,但自豪过了头,却忘记了自己是师范大学的性质,是培养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地方,不应该一枝独秀,而应该是百花齐放。 几十万名毕业生和几万名在校生,在书法上有一定功底和造诣的人,恐怕不只启功一人吧?为什么不能让他们来书写校内一些题名呢?启功的一枝独秀,剥夺了其它学友和校友的表现机会,让人觉得北师大院内有一种沉寂,一种古板,一种墨守成规。恰如一桌宴席,桌上十二道菜,有十道菜全是满族的烤羊腿,做为食客的你,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一个花园里。只有一种花,不知道是花的悲哀,还是人的悲哀?

 北师大的正门,坐北朝南,堂堂正正,方方端端。有毛泽东遒劲的题字,有现代化的合金栅栏。但不知从何时起,这座正门却“门虽设而常关”。人们进出北师大,都要从其它的侧门通过。正门成了一种摆设,一种象征,一种威严的学术象征,一种不可逾越的权威象征。在我的眼里,它是一副严肃的面孔,一副古板的尊容。站在北师大的正门前,我想到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想到了故宫宫墙和万里长城,想到了晏子使楚时楚国人的狭隘和故作聪明。从侧门进出,让人觉得北师大高高在上,让进出的人都低人一等。

  大门紧闭,阻住了车辆,也阻住了行人;阻住了愿望,也阻住了思想。容不进世外吹来的风雨,也容不下高原上飘下来的彩云。紧闭的大门,禁锢了学子的脚步,也禁锢了人们的灵魂。院子再大,也走不出孔子、孟子,走不出李白、杜甫,走不出沙士比亚和普希金……

  北师大,什么时候能放飞你的思想?什么时候能敞开你的大门?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5#
发表于 2005-12-1 09:29 | 只看该作者
共同的美好愿望。
4#
发表于 2005-11-30 18:0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学习
3#
发表于 2005-11-30 17:12 | 只看该作者
独立的个性的思想多么重要,作为高等学府,北师大似乎真的缺少了些什么?在跟随作者触摸之中,即让我们看到北师大赏心悦目的一面,也看到了一些遗憾。

犀利的眼力。
2#
发表于 2005-11-29 23:04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新朋友!

请多浏览论坛的管理规定,注意排版要求,最好是每个自然段空一行,这样看上去比较清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 00:30 , Processed in 0.18090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