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制”才是真正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陈家沛
从省教育厅近日召开的职业教育“二元制”企校协同育人座谈会上获悉,下月起,我省将正式开展职业教育“二元制”培养模式,学校将与企业联合,专门针对企业需求培养相应技术人才。(《厦门网》2016年3月20日)
中国职业教育最大的一个短板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于是出现了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与企业招不到急需员工的“双难并存”困局。这当然不能怪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挑三拣四”,症结在于中国职业教育没有从计划经济培养模式成功转型为市场经济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个问题,无论是当局还是学校都是看到了的。于是纷纷开出了“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药方。这个药方无疑是对症的。问题在于,绝大多数学校的所谓“校企合作”与“订单培养”模式,往往都是一厢情愿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没有真正由企业来“点菜”,由学校与企业来共同完成对人才的培养,大量“校企合作”与“订单培养”只流于形式,还是由学校主导,企业参与性少,结果虽然多数学校都号称自己采取了“校企合作”与“订单培养”模式来办学,但毕业生的就业难让社会发现很多学校“校企合作”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其实是“皇帝的新衣”。
而福建即将推出的先由企业根据需要提出订单,然后职业院校从企业员工中招录学生,之后由省教育厅授权有关高校采取“文化综合知识考试+专业基础考试与岗位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办法,单独组织考录企业在职员工。学生既是学校学生又是工厂学徒,既接受老师的理论教学又接受师傅的经验传授。企业和学校共同从事教学和管理,学生接受学校教师和企业老师傅的双重考核的做法,无疑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属于不折不扣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样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理论功底,也不会成为善于动口不会动手的“君子”,而且因为原本就是企业员工,就业问题更不须操心。学校生源有了保障,企业的员工提到了理论与技术的提升,学生则因为提高了素质与技能而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获得更高的报酬,形成了多赢格局,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