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 看 家 访 与 请 家 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18 1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教这许多年,班主任当了不少次,也曾只做科任教师。有时虽不带班,但与学生沟通、与家长交流和期末学生操行评定还是少不了要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无论是家访或是请家长,都只不过是一种教育手段而已,并非有些学生心中的恐惑----家访就是老师告“黑状”、请家长就必然是大祸临头。甚至有个别家长也作此想。试问,家校沟通这不很正常吗?如果你的孩子表现良好,有何来黑状可告呢?

  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从教育是会学的角度讲,您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三大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之所以将家庭排在首位,就因为家庭对孩子那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的老话不是总讲,有其父必有其子、知子莫若父吗?国外有的教育家说得更到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第一任呀,这还不够重要吗?

  其次,关于请家长,这也仅仅是一种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关键在于你“请”的目的,还有请来之后的切实收效。请是为促进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了解与互信,共同教育好“咱们的”孩子,这不是家校双方默契一致的共同目标吗?所以,家长千万别让孩子牵着您的思路,大可不必视情家长为大祸临头、大逆不道;老师呢,也应因地制宜因时而异,按具体情况去处理问题,不必动辄兴师动众地请家长,或以此为杀手锏去恫吓不太听话的学生。须知,必要的沟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何必大惊小怪呢?因此在家长方面,切忌“孩子交给学校,我一百个放心”,可以不闻不问;而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方面,也不要不分大事小事急事缓事的有事必“请”,这样也太不体谅家长的难处了。我想更具体些,除了期中、期末家长会上沟通一下,每学期至多请一、二次家长就足矣!

  再次,对于家访,我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这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如今为何好方法不能大行其道呢?这又有着当今的国情、时下的社会背景有关。我们学校规定班主任每学期至少有三次以上的实地家访,但是当你兴冲冲喘咻咻地爬上高楼,碰上冷冰冰的而戒备森严的防盗门,你会作何感想?若遇到有的人在猫眼里审视你老半天就是不开门,你又会怎麽想?记得还有一次,孩子的母亲倒是热情地请进,可一进客厅,却见到父子俩对坐在沙发上吐烟圈,比谁的更圆更长久,你又会怎麽想?当然,这里也不排除个别教师抱其他目的去家访,如借机搞传销得就有过。但这种借家访以营私的毕竟是极为个别的。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化,教育方法和手段也应与时俱进,家访的形式当然也可适当变通,不必拘泥于某种旧有模式。例如,时下家庭电话已经普遍普及,打一个电话互通一下情况,也不失为一种方便快捷行之有效的家访方式。虽然在我而言,我更喜欢面对面,这样的沟通实在、有气氛、更有人情味。如今还有在网上发函至对方的E-mail、甚至以QQ等聊天工具进行沟通的,这也不错嘛!媒体多种多样了,方式也可多样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教育好孩子才是根本。

  最后,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还要在啰嗦一句,当今的教育教学的新课改,一再倡导素质教育,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阳奉阴违。仍在给学生加课或是变相加课,连自习课、音乐美术课和课间活动都被挤占,使学生疲于奔命艰于喘息,出现心理障碍的时有所闻。这无异于对孩子们的摧残。更别提有的人还提倡“轻声漫步”,让孩子们去当讷讷寡言的东方式的小老头了,可怜的独生子女本来就交际的少而又少。
  由此,我不禁想起,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那时我还是个小学生,每周三下午到某位小组长同学家去小组学习,通常是就近的五、六人成一小组。先在一起做完各自的功课,然后做游戏或是义务劳动,大家在一起感情融洽彼此真实开心痛快多潇洒快活!老师呢,只是定期巡视各组情况兼作家访,想想那时也不知抄作业偷懒,虽围着小桌作业却都自己完成。曾记得我们那个小组长的母亲,是为热心慈祥的街道代表,带我们热情周到的恨,端茶倒水拿板凳不说,还安排我们午睡呢。那胖胖的面孔总挂着笑,有时还讲故事给我们听,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这种种类似的好传统还不少呢。这对当今孤零零的“独生苗苗们尤为可贵,为啥就不能减减课时,恢复一些这类好的传统呢?      
                              --- 丙戌新学期于文心斋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3-19 09:50 | 只看该作者
一周不要贴得太多,怕时间长了难以为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 06:58 , Processed in 0.08131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