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8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当年杜甫在秦州之十四:薤、橡实和瓠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7 0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天晚上,杜甫结束了与阮隐居的谈话回到寓所时,杨氏还没有睡,微弱的灯光照着孩子们熟睡的脸。杜甫伸出嶙峋的手摸了摸熊儿、骥子和杜蓉,对杨氏说:“他们跟着我受苦了”。稍停了一下,又说:“还有你。”杨氏却说:“他们今天又去打了一天的橡实,你瞧--”杜甫这才看到屋角放着的一筐橡实。他走过去抓了一把,揉了揉,又慢慢地让它们从手里滑落到筐中。
  杜甫坚定地说:“等同谷县令的信一到,我们就到同谷去。”
  他突然想起了什么,问杨氏:“我的瓠子呢?今天那家人送我的瓠子呢?”
  白天,杜甫经过一片秋后瓜架疏落、瓠叶稀零的菜地时,一对正在除架的农民,硬是给了杜甫几个从瓠蔓上净下来的瓠子。当时他们正在拆除瓜架、拔去瓜蔓。当时秋虫在附近浅吟低唱,其声幽怨,如痛失家园;有黄雀在不远处飞旋,惶促不安,也如无处可栖。农民看见杜甫走过来,就抱起几只瓠子向杜甫走去,坚决地把它们放入杜甫的药篓里。
  那个农民回到地里,对自己的女人说:“老先生是个好人。当过朝廷里的大官。得罪了皇上,皇上把他给贬到了秦州。”
  杜甫找到这几个瓠子看了看,自语:“受之有愧呀!”
  杜甫秦州诗里的《除架》和《废畦》两首诗,也许就是有感于此而写成的。《除架》为:
    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索。
    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如何。
    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
  《废畦》为:
    秋蔬拥霜露,岂敢惜凋残。
    暮景数枝叶,天风吹汝寒。
    绿沾泥滓尽,香与岁时阑。
    生意春如昨,悲君白玉盘。
  霍松林先生说:杜甫在秦州的“所见、所闻,具有迥异关中的陇右特色,为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把他的诗歌创作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他的这句话,要是稍加学术的修理,就是:杜甫在秦州的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在他的秦州诗里形成了迥异于关中的陇右特色意象,这些特色意象成为诗人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怀的特色载体……
  杜甫秦州诗里的秦州特色意象,主要有:
  1、象征着生命困境的山川意象
  杜甫的秦州诗里出现了大量摄取于秦州山川的诗歌意象,它们是杜甫来到这个边关小城观察与感受的必然。由于所有诗人笔下的意象都不只是物象而是心象,那么,杜甫秦州诗里这些秦州山川意象对于杜甫的意义,就如胡大浚先生所说的:“秦州、同谷险艰深幽的山川形势,震撼了杜甫。他本来‘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承受着仕途幻灭、生计困迫的双重磨难,内心又深藏着感时伤乱的沉重忧患,心绪迷茫,忧端难搬,无穷无尽的高山,愈行‘弥恶’的山路,又给他受伤的心灵平添了几多压抑。杜甫曾以泰山的突兀寄托过自己‘一览众山小’的理想襟怀,以终南山的磅礴比喻过自己厚重的忧愤,陇右的险山峻岭,却成了他人生困境的象征。”
  2、象征着生命寄栖愿望的田园意象
  杜甫秦州诗里,写到不少为作长久居留而“卜居”的事。卜居不同于往旅馆,如同下马观花不同于走马观花。就在卜居的过程中,诗人更为深入地走进了当地当时一般人的生活当中,也对秦州的山川风物有了更具细节性的体察,于是一个极具陇右特点的杜诗意象群就出现了,如阴雨天窥浅井的“鸬鹚”、上深堂的“蚯蚓”、明燃的林中“薪”、暗汲的石底“井”等。再如味美的“糜谷”、一县熟了的“葡萄”、长满秋山的“苜蓿”,如《雨睛》里的“塞柳”“山梨”,其它如东柯谷的阳坡瓜、太平寺“香美胜牛乳”的泉水等……杜甫堪称一位“秦州地理的博物学家”。
  而薤、橡实和瓠瓜则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三个重要意象。
  薤,一说为秋天的韭菜,有人就曾这样说:“九月里的韭,佛张口。杜甫当年也不止一次品尝了天水的秋韭。”另一说认为薤就是现在天水人所称之为“小蒜”,而刘雁翔先生认为既不是小蒜也不是秋韭,而是现在天水民间所谓“葱韭薤(音hai)蒜”的“薤”,而且不是野菜,估计当时人们已有种植。《本草》:“薤性温补”。杜甫在秦州的时候,显然时常以薤来佐餐。
  一天,杜甫正在寓所里读书,阮[日+方]派来送薤的家僮挎篮而入:“杜老先生,我家主人让我把这一篮子薤给您送来。”
  这是一篮捆束整齐,鲜嫩无比的薤,还带着早晨的露水呢。
  杜甫高兴地把这一篮薤提给杨氏看:“知我者,阮先生也。薤是个好东西,我的胃凉,薤性热,吃薤正好可以暖一暖我的胃。”杜甫说着已经抽了一根薤辣辣地嚼了起来。
  天水人应该记住的是,杜甫当年写下的《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这一首诗,就是一个受到天水惠赠的人民诗人对天水这片土地永远的感谢。诗云:
    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秋。
    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
    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
    衰年关鬲冷,味暖复无忧。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4-8 08: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16 编辑

杜翁之诗的博大精深确实惊人,
在秦州他也开拓了一种新的诗歌风格,
也就是一种以丑为美的“审丑”意趣,
从而为古典诗歌发现了新的题材。
先生这个系列写得确实不错,学习。

3#
发表于 2006-4-8 10: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16 编辑

一直默默关注你的这个系列文章,很有特点,学习!

4#
 楼主| 发表于 2006-4-12 14:1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凌版主和敬一兵先生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16 编辑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一直默默关注你的这个系列文章,很有特点,学习!

谢谢你们的关注与鼓励

5#
发表于 2006-4-13 08: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16 编辑

最近看了百家讲坛,又见先生的文章,学习体会!

6#
发表于 2006-4-21 21: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16 编辑

回归凡俗的描写,很有生活气息。

7#
发表于 2010-6-24 11: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16 编辑

只要有不公,杜甫就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17:21 , Processed in 0.06176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