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89|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一直以为你是艳丽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7 1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0 编辑 <br /><br />  你说,其实并不是。
  
  经过一夜的酝酿,当这句话再次从脑海中浮现时,天色早已经放亮了。窗外的花树安妥地立着,偶尔有不知名的鸟鸣声隐隐传来,车子缓缓驶过,一个女人牵着小狗步履匆匆……她们以各自的样子送走黑夜,妆点白昼。
  
  我不知道那棵花树叫什么名字,它的个子并不太高,站在小径旁边的草坪边上,主干上伸出数条花枝,叶子并不多,完全被花簇拥着,挤挤挨挨的。那些叶子成了名副其实的配角儿,衬托出那些花儿们肆无忌惮地艳丽,艳丽成一棵春天里的花树。
  
  我说那些花儿们肆无忌惮地艳丽着,或许并非事实,因为那些花儿们其实并非字面上所形容的人们所理解的那种艳那种丽,相反,它们的颜色一点儿也不艳,是一种白中带点微紫的颜色。那种颜色我有点形容不出来。如果是用画笔画,应该是先画出一树花白,杂以绿叶星点,然后调色板中挤点紫,加入清水;水要加足,不能太少,少了那紫便不会被完全释开;当然也不能太多,多了那紫便会淡而无味;怎么说呢,要一种感觉,一种心中有丽,笔下无艳的感觉。要知道,那淡紫与花白的关系是融入,而不是蒙上。
  
  我这样说的时候,眼前恍惚出现一个画面,是上学时候书画指导老师柳老师作画的场景。印象中,他高挑的个子,淡蓝色旧衬衫,袖口挽着,手中持画笔,目光集束在面前宽阔的桌案,上面铺着驼色毡布,淡白色宣纸上是一棵花树。花叶的轮廓有了,他在斟酌那些枝叶的姿态,比如疏密仰侧等等。他的眼神是专注的,整个身心融入到花树的即将艳丽之中,并且是肆无忌惮地。随着眼神的微眯继而放亮,手灵动,一会儿这里点一下,一会儿那里抹一笔,头微侧,瞄一眼,再瞄,微微笑,笔搁下,脚步移动,左看看,右瞧瞧,差不多满意了,然后开始调色,就是我刚才说的那种颜色,就是我刚才说的那种感觉。一棵普通的花树,在他的笔下慢慢变得艳丽起来,底色是白,融以极淡的紫,以一种不可言说的方式肆无忌惮起来,在属于自己的春天,窗外不远处是海的蔚蓝,来回飞翔海鸥的白,轮船离港的汽笛声浑厚绵长,然后被对面的小岛抵挡回来,以一团青黛。
  
  嗯,那个地方我印象深刻,我在那里生活了四年。那是我心中的一片海,有着一直以来的蔚蓝,或者浑黄,以及肆无忌惮的艳丽。如果是一棵树,如果以颜色作比,那四年之前,是白色的底色,那四年,则著以淡紫,就像老师笔下的那种感觉,而非你头像图片中的那种丹顶红。我说我一直以为你是艳丽的,或许缘于那个头像图片吧。
  
  我知道你们那里没有海,没有海的蔚蓝,连同浑黄。东北在我的印象中颜色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土的黑,另一种是雪的白。当然,这种印象是一种先入为主,或许是一种完全的错觉也未可知。对于黑,我从你的文字和图片中见到的并不多,当然,说不多只是相对的,比如黑夜,比如黑色的眼眸,比如黑夜黑色眼眸中透出一声黑色的叹息。那种叹息是沉重的,有着亮的质地,不是煤,也不是水晶,是一种旧物经了时光的打磨,比如木心笔下的锁。我知道在你的心中也有一把锁,我不知道锁的样子,只知道那是一把锁,有着属于自己的颜色和质地。
  
  对于白,相信你并不陌生,可是你的笔下涉猎似乎并不太多,比如冬雪,比如白皙的肤色。在其中一张图片中,我看到你的肤色,足和脚踝,并非纯白,是白中带了点微红,其中一处还有一点微青紫色,明晃晃的,看样子是碰伤了,这些白,微红,微青紫,在红色舞鞋的映衬下,呈现出一种自然,神秘,有大提琴曲《殇》的低沉,有东北大秧歌中铜唢呐的明亮。
  
  写到这里,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一个人,红布绿花朵,我在以前的文字中提到过,她和你是老乡,也是东北的,现在生活在南京,前几天,她在微信中晒出以前在东北生活时候的照片,简直恍如隔世呀,时光的手将一个清稚的小女孩儿雕琢成一个成熟清秀的女子,如果以花树比,我觉得她似乎也是白的质地,著以淡紫,肆无忌惮地艳丽着,艳丽成一棵树,从东北,到南京。
  
  请原谅我在叙述过程中的枝枝蔓蔓,与其说我的叙述功力不济,不如说我的修为不到,更不要说昨天晚上66度通德老烧辅以海鲜在我体内发生的复杂变化。如果说这篇字的缘起,通德老烧算一个。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引子,算是酒引吧。那场酒局可有可无,可是那酒和海鲜算是绝配,我是说味道。还有,看到那些海鲜,看到那些熟悉的贝壳,我会想到那片海,想到那些蔚蓝,还有浑黄,还有老师的挥毫泼墨,想到自己一个人在海边,迎着海风,脚下是绵软的沙滩。如果作比,我更愿意相信通德老烧作为一个人的质地,白色,清澈,有着时光岁月的醇厚甘冽,然后辅以海鲜,样子古怪或是美好,味道自然是鲜美为妙。我不知道你是否喜欢海鲜,我看到你给自己做的一餐饭,合包鸡蛋面,辅以西红柿、几片青菜叶,清清爽爽,自然实在,一如你的那些简单文字和图片。在这方面,你和红布绿花朵有着相似性,爱美,珍惜生活。
  
  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没有比爱美和珍惜生活来得更为实在了,就像窗外那棵花树,有着白色的质地和淡紫的融入,如果临近了,许有花香也未可知。我喜欢隔着窗子看,即使不知道花树的名字,连同香味。我喜欢像老师那样,以手中的笔作画,描摹那些花树的样子,白色的质地,融入淡紫,不远处是海的蔚蓝,小岛的青黛。
  
  日子不是作画,你大可不必铺下厚厚的毡布,自有时光之尘为你吸纳那些笔墨颜色中的多余水份,宣纸可以有,在心里,洁白的,或是微黄,柔软的,细腻的,有着木质竹质纤维的纹理和清香,西红柿是颜色,几片叶子也是颜色,连同普通的挂面白,更不要说饭碗的亮光,桌案的洁净,更或者一小盆植物,有花无花都可。
  
  知道你感冒了,烧得厉害,咳得难受。还好,现在轻些了。这个过程几乎每个人都有。病痛的来临如黑夜,病痛的消除像白昼,没有缝隙可以撤离,没有谁可以代替,只有自己,像窗外那棵花树,从冬天来到春天,从黑夜来到白天,萌发,吐绿,开花,结果。于一个女人来说,爱情是果,家庭是果,孩子也是果。小帅该读大二了吧,真快。
  
  杂七杂八写了好多,其实真正关于你的似乎并不太多,关于你的那些场景文字图片在脑海中闪烁,却苦于找不出头绪,只好闭门造车,由昨晚的对话为题,写下这些字,以一棵花树的样子为摹本,算是交作业吧,我知道你是老师。
  
  

29#
发表于 2016-4-13 10:54 | 只看该作者
青衫子 发表于 2016-4-13 10:50
谢谢木门版主读评鼓励。还请多提意见。
那个人看了,可惜没哭出来。感动是有的。

那我替她哭!

点评

替她谢谢你。  发表于 2016-4-13 10:56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0:50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6-4-13 10:01
你这篇文,收到的那个人看后会哭出来,虽然她已不是二八妙人,却也一定有着神仙般的姿容与感悟。用心描画才 ...

谢谢木门版主读评鼓励。还请多提意见。
那个人看了,可惜没哭出来。感动是有的。
27#
发表于 2016-4-13 10:01 | 只看该作者
你这篇文,收到的那个人看后会哭出来,虽然她已不是二八妙人,却也一定有着神仙般的姿容与感悟。用心描画才能成就一个人,用画绘出的人儿一定非同一般。如此灵秀的文笔,看了只能让人羡慕。
26#
发表于 2016-4-12 11:10 | 只看该作者
我下午再看你的这个。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4-11 15:59 | 只看该作者
薄暮 发表于 2016-4-11 10:39
个人的思绪在环境的变换中飘逸,人生的路上,遇到的,想到的,那些人,那些植物,都在头脑里形成一个个片断 ...

问好薄幕老师。谢谢读评鼓励,请多指点。春安。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4-11 15:59 | 只看该作者
剑鸿 发表于 2016-4-8 17:55
确是有些枝枝蔓蔓,行文中如同作画,作者一直在捕捉一种东西,这种东西需要通过一些元素积累,才能建立完整 ...

问好剑鸿版主。这几句评说到我心里去了,特别是捕捉。谢谢,请多指点。春安。
23#
发表于 2016-4-11 10:39 | 只看该作者
个人的思绪在环境的变换中飘逸,人生的路上,遇到的,想到的,那些人,那些植物,都在头脑里形成一个个片断,那些景象都带着自然生活特有的色彩,个人的情感因而随着它们萌生,喜欢,或思念,或等待,都应该是人生里动人风景。
问好!
22#
发表于 2016-4-8 17:55 | 只看该作者
确是有些枝枝蔓蔓,行文中如同作画,作者一直在捕捉一种东西,这种东西需要通过一些元素积累,才能建立完整的书写意图。因此,这些枝蔓就显得不是多余,而是绘画过程中各种形象的安置和错位构图。这种尝试值得关注。问好青衫兄。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4-8 16:19 | 只看该作者
周施梅 发表于 2016-4-8 08:33
絮语般的抒写,描绘出一种朦胧的意境。问好!

问好周老师。谢谢读评鼓励。春安。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4-8 16:18 | 只看该作者
苏相宜 发表于 2016-4-7 23:28
眼前浮现出像花树一般清新的人物形象。是因为作者心中有一片清新的情吧。

问好相宜老师。谢谢读评鼓励。春安。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4-8 16:18 | 只看该作者
孙新月 发表于 2016-4-7 21:58
读来很有王安忆王小波的味道。
在宁静的夜晚,看一篇如此好的文章是一幸事。欣赏问好。

问好新月老师,谢谢高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春安。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4-8 16:17 | 只看该作者
敬一兵 发表于 2016-4-7 21:50
严格意义而言,这是一幅用意识流元素勾勒而出的画卷。宾主之位与远近之形妥帖分明。以叙述的形式穿凿景物摆 ...

敬版的文章评论是散文版的一大亮点,这种专业负责精神对每个作者都很有启发,很有帮助,谢谢一直以来的精心读评鼓励。顺祝春安。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4-8 16:15 | 只看该作者
梦秋 发表于 2016-4-7 19:12
拜读、问好老师!

问好梦秋老师,谢谢来读。春安。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4-8 16:15 | 只看该作者
红秋叶 发表于 2016-4-7 18:17
缓慢的节奏,让人心中的矛盾逐一里清,这是有清晰心理走向的,那些延伸出的想象成分就是一个例证。

问好秋叶老师。春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3 10:09 , Processed in 0.24034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