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154|回复: 7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评论的节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7 1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vhq018 于 2016-4-7 23:56 编辑
    一到清明,稍微知道点诗词的人都会想起或吟诵杜牧那首妇孺皆知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好在它应时应景应人心,故千百年来无出其后,因为人有自知之明。但也有不知死活的,那就是一孔。

    清明与他唠嗑,得知他是喝了一些酒,回家的路上也应时应景应本心地和杜牧写了一首诗,题目叫
《茅屋破肚歌》:

                            清明喝酒头昏昏,拎着裤子找茅棚。
                            欣闻山间有厕所,推门忽闻许轮蹲。

    因为他是名人,所以我说:好诗!并答应写一篇评论。之后真写了,评论如下:


    诗歌如果没有创新,不敢把古人拉下马,那是永远没有前途的。一孔老师的《茅屋破肚歌》正是这样一首敢于创新、寻古人之迹而不拘泥古人的绝世诗作。题目就别出心裁,让人联想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正因为有这样的联想,我们才能无比豪气地朗读诗歌的内容。是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将成为诗歌的背景音乐,让我们在无限向往中沉浸在《茅屋破肚歌》的意境当中。

    全诗四句,句句扣人心弦。我们隐约看见了杜牧的《清明》,这正是此诗的绝妙之处,和古人之声而不拘泥。《清明》至“牧童遥指杏花村”戛然而止,我们无从知道杜牧找见杏花村没有?喝上酒了没有?喝了多少?酒好不好?所以本诗第一句就揭开了千百年来人们所有的疑问:“清明喝酒头昏昏”,不用问,肯定喝的是杏花村酒。酒自然好喝,不然咋能“头昏昏”?注意!“头昏昏”这三个字用得无与伦比。果然是好酒,只令人头昏而不痛,身体不晃,这是佳酿才有的境界!凭一孔大师的酒量,好酒喝不到二斤是绝不致头昏的,所以从这三个字中,我们也猜出他喝了不少,这进一步证明酒是好酒。两个昏叠加,取《诗经》叠词表现手法之妙,加重了酒味回肠,也体现出微醺的状态,如身临其境。

    “拎着裤子找茅棚”,总体意境是吃撑着了,其隐喻现代生活富庶,是古人所不能及的。大师善用动词,那个“拎”已然把宴席饕餮的盛况表现的淋漓尽致,想必是吃饱了还想吃,只好不断地偷偷松裤带,至内急时,已经无法勒紧裤带,只好拎着裤子如厕了。为什么用“拎” 而不用“提”、不用“扯”?,大师是深谙推敲之道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欣闻山间有厕所”。内急最反映一个人的品性,我们见多了无良之人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随地大小便的情景,就更能体会一孔大师的优良品质,已经到拎着裤子的份上了,可见其难忍其急,但即使是这样万般无奈,仍然把文明放在第一位,可谓儒家“慎独”之典范。正因为如此,才会衬托出“欣闻”之惊喜。惊喜远不止这个。欲找”茅棚“,却遇”厕所“,应有若狂之意外,与“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有异曲同工之心境。诗至此达到高潮。

    世事最怕达到最高,瞬间跌入深渊。“推门忽闻许轮蹲
”就是这样一种表达,大喜刚至,大悲就来!强烈的反差和挫败感,把全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高潮之后又一个高潮。其背后呈现的人生哲理,像一条钢鞭,催人顿悟!

    纵观全诗,其敢为人先的勇气,其大俗大雅的旋转,其创新突破的果敢,其踩古人于脚下的豪情,其“来源于艺术,还原于生活”的理念,可谓惊俗骇世之举,实为中国诗歌界之谭嗣同:
“各国变诗,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为变诗流血者,此国之诗歌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一孔始。”我辈无有一孔大师之壮志,唯赞叹尔!

    列位警醒!先不要拍砖砸死我!若我真这样做,不用你们,我自己就先拍死自己了。只是想以此提示今日中国某些评论之殇:几近无耻!每一位作者的文章,都是付出辛苦而成的,谁也不能否认, 但文章之好坏,却是有极大差别的,这也是事实。品评别人的文章,必须站在基本的良知的基础上,公正而客观。如果不顾文章形质而因为私心一味地夸大其词,不但毁坏了文风,混淆了读者的视听,也会把作者置于万劫不复之地。读者会拍死你,聪明的作者也不会买你的帐。就像上面所评,如果是真的,一孔也会用板砖拍死我。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说:“中国人的伦理本位者,关系本位也。”这是中国的事实,但因为关系而过度夸赞,反而适得其反。

    文学评论的要义是:这
是什么作品?它要表达什么?它是怎样表达的?它表达的方式的优缺点在哪?它的文学价值在哪?如果不是作品,免评,当然需要注意创新,因为作品的体裁之间是有间隙的,比如如果没有对“破体” 的认可,就不会有今天“行草”书法的流行,如果没有对“嫁接”的认可,就没有“散文诗”新文体的呈现;作品既定,表达内容不明确,不可强评;前两者既定,表达不清,可评优劣;表达既清,表达方式俗套,可探讨表达出口的优劣,此时评论已渐入佳境;表达方式新颖,不知文学价值或对文学本身无贡献,不可深评;文学价值已显,可大评特评。因为公正客观的文学评论,从大的方面讲对文学的前进有引导作用,从小的方面,它对读者的阅读、对作者的提高都是有益的,所以评论应有节制。

    评论必须有节制。这个节制就是:带着文人的良知和善意、带着对文学的挚爱和责任、带着对作品的公正和客观、带着对作者的平和和公心。只有这样,才不会有“故乡真小/小得只盛得下/两个字”的猎奇,也不会有“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的噱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问心无愧。






70#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10:15 | 只看该作者
梅边 发表于 2016-4-14 10:12
吹你得会吹。你这样吹一孔能高兴吗?你这明显是反讽。

咱不管一孔高不高兴,只要咱俩高兴,把他弄个半死也行。
69#
发表于 2016-4-14 10:12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6-4-14 09:19
如果梅边喜欢这样的吹,哪天我也吹吹梅边?

吹你得会吹。你这样吹一孔能高兴吗?你这明显是反讽。
68#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09:19 | 只看该作者
梅边 发表于 2016-4-13 21:53
十八吹一孔要不节制就到二十一了!

如果梅边喜欢这样的吹,哪天我也吹吹梅边?
67#
发表于 2016-4-13 21:53 | 只看该作者
十八吹一孔要不节制就到二十一了!
66#
发表于 2016-4-13 20:28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6-4-13 20:25
刚参与了幽默大赛

嗯,我也去看看。
65#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20:25 | 只看该作者

刚参与了幽默大赛
64#
发表于 2016-4-13 20:24 | 只看该作者

期待明天18发新文。
63#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20:23 | 只看该作者
秦皇岛简枫 发表于 2016-4-13 11:48
搞笑,我们是认真的!

对头!
62#
发表于 2016-4-13 14:25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6-4-13 13:55
那你会背了吗?一般的,文章的亮点,老师都要求我们背下来的。

啥意思,人家喜欢不行啊?我也觉得这诗歌蛮好啊,像后米那评论,那么多成语,太难啰……
61#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3:55 | 只看该作者
指间年华 发表于 2016-4-13 10:02
我感觉全文最亮的就是一孔先生的那首诗。

那你会背了吗?一般的,文章的亮点,老师都要求我们背下来的。
60#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3:53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6-4-13 09:34
如果有耐心,跟帖主帖一起看下来,效果蛮好。

要什么自行车!谁有那么多耐心!
59#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3:51 | 只看该作者
剑鸿 发表于 2016-4-13 09:36
你这个评论不是不节制,是没有找到要害。
清明喝酒头昏昏,点名时间、事件和症状,没问题,问题是犯了尾三 ...

太有才了!早知道咱俩联手多好!那样,搞笑,我们就更认真了!
58#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2:36 | 只看该作者
孙凤山 发表于 2016-4-13 08:29
这篇关于评论的评论,行文上不拘一格,信手拈来,虽不按常规出牌,但时时进口评论的要义和要务,语气洒脱、 ...

杂文的评论,总是难免杂文的影子,就像相声演员,严肃起来更搞笑。
57#
发表于 2016-4-13 11:48 | 只看该作者
搞笑,我们是认真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9 04:44 , Processed in 0.20028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