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95|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静候香炉披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8 07: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静候香炉披沥
               敬一兵
  
  在我的眼睛里,三条腿的铜香炉一直都是外婆的化身。
  
  我和外婆相处的日子异常珍贵。三岁之前的情形我没有记忆状如流水。八岁之后对呵护的感受本应纷至沓来的时候,外婆向我演奏的情感交响乐,却因她的逝去而在我八岁那年戛然终止。这样一来,三岁到八岁短暂的五年时间,我与外婆在情感上水乳交融互通款曲的懵懂记忆,就只能凭藉一只香炉来驮载了。
  
  外婆上香的虔诚神情连同她轻盈流水般的动作,早已化成过眼烟云随风消散。只有三条腿的铜香炉被红绸布包裹后,静静躺在抽屉里,以祥和恬淡的状态随时恭候我好奇目光的检阅和记忆的调遣。
  
  我在注视铜香炉的时候,总是觉得它也在含情脉脉注视我。情形仿佛它早已知道自己肩负着我外婆的使命,要把外婆对我的关爱情感忠实地传递给我。在血脉延续的那根遗传链条上,外婆还在把她对我的关爱之情与霜露之感,源源不断地注入到铜香炉中,然后通过我母亲这截至关重要的链扣,转运到我的身上。我的很多关于外婆的境况信息,都是从我母亲那里听来的。这是应正外婆应正铜香炉传递情感的一个佐证事实。
  
  母亲说过,我外婆过去一直都把铜香炉放在堂屋土坯墙上专门掏出来的一个洞穴里的。外婆上香,香只能斜插在铜香炉里,焚香后的香灰无法落在香炉里而是直接掉落在地上。这个情形,和我后来在寺庙里看见的香炉置放在神台或者供桌上的情形是不同的。我问过母亲这个问题,母亲也是一头雾水无从回答,只是对我说我外婆曾经告诉过我母亲,龛上本无神,只有放进香炉焚香,香头上时明时暗的一星暗红色的火光,才是神灵在逡巡在昭示在祈福的象征。
  
  外婆为何要坚持这样放置香炉的委由,着实让我仿佛进入到一个云遮雾绕的迷宫中,分不清东西和南北。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沉迷在那一缕冉冉上升的香烟里,感受着斜插在香炉里的香,如同可以让灵魂回归的魔法的种种新奇幻觉,一直没有分出精力来探究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香道很浅,不能完全品出香的品质高低,但却能够凭藉外婆用这个与众不同的香炉置放的动作,感受到了这世间本来就是无边无际的山川草木和无处不在的芳馥之气。直到我长大成人,这样的感受依旧没有一丝减退的迹象。在刮风下雨足不出户的日子里我揣摩外婆执意而为的意图,抑或在橘黄色的灯光照射下与铜香炉为伍,久而久之便有一种在陵墓中考古的味道。
  
  考古我并不认为完全就是按图索骥的学究过程。这个认识来自于我长久注视外婆留下的铜香炉遗物时,我的脑袋里总是会雨后春笋般地生出无数想象。我承认我对外婆生活习俗与行为的揣摩和猜测,都是发端于这只三条腿的铜香炉。它像插在我身上的一双翅膀,不仅为我的想象飞翔提供了高度,也为我的视野翱翔提供了宽阔的纵深度。
  
  提到飞翔我就会想到鸟,就会想起暑假母亲带我回老家时,看见我外婆坐在土坯房门口的草墩上眼睛呆呆望向天空的情形。我的母亲知道,外婆平日里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思念她如鸟儿般远走高飞的女儿和她的孙子。各种各样的担忧牵挂,像春末夏初雨后茂盛如蓬的爬山虎那样,缠绕在了外婆的心中。
  
  大地之上,萧瑟和荒芜的景象总是在爬山虎枝繁叶茂的生长中告别隐遁,思念与牵挂也总是在爬山虎的生长中彼此邂逅重逢。外婆儿时起就给地主家打长工磨豆腐,目不识丁都不说了,就连离开村子到附近地方去看看的机会也没有。面对思念无法撩拨开的时候,外婆能够想到的方式就是烧香。
  
  外婆用来焚烧的香,无论质地、香气品质还是背负的悠久历史都远远不如莞香。斧钺加身异香始成,莞香的高贵缘出于此。但是,我在东莞寮步镇的牙香街上看见遍街挤满边卖莞香边用香炉焚烧的香农后,我就觉得沦为商品的莞香,远远不如外婆怀抱朴素祈祷目的焚烧不知名分的野香高贵和高尚了。就如同在熊熊烈火煅烧中铸造出来的铜香炉,才能完成它的生命涅槃一样,远离喧嚣和功利身居小山坡上的野香,才能在外婆虔诚目光的遍遍捶打下,心无旁骛般地肩负起外婆委以的重任。难怪现在每每回想起过去外婆焚香的情形,我总是觉得她的虔诚举动赋于了一支野香君子的神形。原来,游走在云烟与川岳之间的外婆和她手中的野香,淳朴清新的草芥气息,比之贩卖中的莞香,显然要出尘些。
  
  外婆的左右邻舍都以为她烧香是看破红尘皈依佛门而向外表露出来的行为。其实不然,外婆完全是一个草芥之人,除了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还残留在脑袋里之外,她根本不懂佛教,更不明白修身养性就是悟道与布施的本质。外婆烧香是借助那只三条腿的铜香炉祈求我们平安幸福,顺便用铜香炉烧香的形式来抵挡漫漫长日里思念带给她的寂寞与虚空。
  
  鱼以水为驿,酒以心为驿。铜香炉自然也就成了外婆寄托思念的驿站。
  
  要是铜香炉不慎出现了破损,无疑相当于是外婆思念我们的那片苍天发生了坍塌。
  
  在物质匮乏的那个年代,惜物是每一个人的普遍心态。铜香炉作为老祖宗留给外婆的信物外,又承担起了精神寄托的重任,自然会被外婆看成是比自己身体更宝贵的东西而加以小心呵护的。外婆把铜香炉放在土坯墙的洞穴里,就是为了让铜香炉不会遭遇意外而发生从桌子上摔落下来的悲剧。在外婆的眼里,铜香炉如果发生了悲剧,就是她的祈祷和对我这个小外孙的情感呵护,像枝条遭遇狂风发生折断,从此停止了在生命道路上的行走。
  
  我看不出铜香炉身上披挂的时间,因为它被红绸布层层包裹又放在抽屉中,它的身上甚至连铜锈的绿斑点都没有。母亲曾经在我面前提到过,外婆当初就是把包裹了红绸布的铜香炉捧在手上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后,才依依不舍地郑重交付到我母亲的手上。我在注视铜香炉的时候,总是觉得它的身上还残留着外婆的体温。温馨温存和温暖是可以让外婆的思念得到安抚,让绵延不绝的牵挂得到安慰,让我在睹物思念或者梦中会见外婆的情景得以延续的人性温度。
  
  注视铜香炉,现在成了我和外婆彼此探望的唯一方式。形单影只的铜香炉静悄悄栖息在红绸布的包裹之中,情形如同橱窗里的一把小号,因为从未被嘴唇碰触过而经年累月无声无息。自从外婆把铜香炉安放在土坯墙上的洞穴里后,铜香炉就昭示了外婆的生命质地和可量性。
  
  我从未见过面的外公过早的病逝,对我外婆而言绝对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记得母亲说过,外公离世后一生清贫的外婆就变得沉默寡言忧心忡忡。母亲认为这是外婆在用沉默寡言忧心忡忡的方式抵抗内心的疼痛和孤独。母亲知道我外婆晚年依然保持的决绝个性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外公的离世和她竭力回避没有外公的冰凉日子的缘故。外婆一个人箪瓢屡空的日子让我母亲顶住了我父亲的压力,毅然决然将外婆接到了千里之外的蓉城和我们一起生活。
  
  在我的记忆里,有外婆在身边的日子,是我童年里最快乐的一段时间。这种快乐不仅让我暂时躲避掉了父亲恼怒时施加在我身上的拳脚,更重要的是还让我体验到了生活中的许多情趣。这样的情趣,是随了外婆的迁徙,从农村带到城市里的。至今我依然难忘的一个细节是我们居住在一个机关大院的一楼,窗户外面有一片带状草地。外婆买来的几只小鸡通常就放养在那里。每每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刻,外婆就会拿一把长长的扫帚从窗台伸出去,为小鸡从草地返回家里搭起一座简易的桥梁。外婆站在窗户里对着小鸡发出“咕噜咕噜”的呼唤声,小鸡立刻循声沿着这把扫帚搭建的桥梁,排成队伍摇摇摆摆走进家里。望着小鸡演绎的一场可以触摸的动画电影,我时常在旁边乐得手舞足蹈。
  
  当时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小鸡过桥的场景里,没有问问外婆是怎样发现了这个情趣一般的方式。直到我上高中的时候,才在写亲人的作文里,忽然意识到这是外婆在用最淳朴的情感滋润我呵护我。如今外婆已经和外公在天国里团聚了,除了留下一个铜香炉和一段让我难忘的记忆外,我又怎生才能当面报答外婆呢?
  
  现在我痛恨自己为什么不能赶在外婆去世之前过早地明白,外婆用一把长扫帚给我的童年带来无忧无虑的幸福实质。我也痛恨自己不能利用掌上明珠的重要地位,代替铜香炉改善外婆与我父亲不协调的关系。
  
  我父亲在仕途上如日中天目空一切,外婆成了他在同事面前竭力回避的对象,再加上他的地主出生的背景历史,随时随地都会勾连出外婆过去给地主帮常年的深刻记忆。外婆背井离乡后,时时刻刻惦记着老家的土坯房,还有掩埋在房子背后半山坡上我外公的坟茔。这类纷乱如麻的事情,都让她深陷在忧虑之中难以自拔。一只铜香炉是不可能分担外婆的忧虑,不能像她的小外孙那样给她带来无忧无虑的快乐。
  
  我不晓得外婆在铜香炉里烧香祈福的时候,有没有对铜香炉并没有给她带来无忧无虑的情形进行过怀疑。但我却清楚地意识到,作为一个只知道点豆腐干农活,连起码的女红都不会的外婆,完全无力丈量出铜香炉的肚子里能够容纳下她的多少虔诚祈祷和希望。她也不可能透过铜香炉的轮廓和线条,看见她的父母乃至祖先在铜香炉上留下的痕迹。毕竟时间的长河太悠久太浩瀚,不要说外婆的父母和我祖先的生活痕迹,甚至就是他们生活时代发生过的惊天动地的战争和波及四野的动乱,也没有在铜香炉上留下一个记号。
  
  我信任神情超过信任语言。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外婆凝神屏息注视铜香炉的情形,就会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套,将我一根一根伸进手套里如手指一样的回忆,温柔体贴地包裹起来。虔诚与否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看出来的、感受到的和亲身体验过的。
  
  我小学二年级的暑假是在外婆乡下的那幢土墙瓦房里渡过的。我在午觉后时常看见外婆注视着墙壁上那个黝黯洞穴里的铜香炉。我也学着外婆的模样对着铜香炉端详了半天,并没有发现什么名堂。反倒是被房前屋后朝天立着的云南松、山毛榉、栎树和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茅草凭藉风的吹拂,把它们摇曳的身影和声音伸进堂屋里的动静吸引了。我知道这些动静的背后连着一个小山丘,那是一个可以勾住我灵魂的昆虫世界。
  
  夏天小山丘上的野草被我双脚踏得噼噼啪啪倒伏折断,惊得蚂蚱四下逃窜,色彩艳丽的毛毛虫从草上掉落下来慌乱扭动身躯。一只潜伏在草茎上的螳螂,趁野草从我的胯间通过的时候,突然改变了原本守候食物自投罗网的初衷悄悄爬到了我的身上。黄蜂、金龟子、苍蝇、蚊子和许许多多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小昆虫面对我的突然出现它们显然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只好惊慌失措四下逃逸。
  
  那时我只晓得每一个日子在我的身上都逗留过整整二十四小时,用忘年忘形乃至刎刭之交的形式和我打交道,可我并没有发现它们彼此之间存在有差异。当在城市里几乎被人忽略的惊蛰节气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才发现昆虫杳然若天外鸣嘤嘤吟唱的声音,是搭建在日子和我之间的桥梁,一下子就缩短了我和世界的距离,也缩短了我的目光扫描和攫取的距离。
  
  我的视觉目光确实很肤浅也很近视,不像外婆的眼睛能够看见更为遥远和更为深沉的东西。
  
  外婆是一个明白事理的人,这点可以从她随时随地检点自己乡下人做事粗糙、随地乱扔东西、管闲事和说东道西的一些不良习惯上看出来。每次母亲要批评我懒惰,在外面惹是生非招人讨厌的时候,总是先把外婆抬出来。母亲知道我与外婆感情很深,要我学习外婆检点自己的行为,顺便也希望在她的述说中,我可以回忆和记住外婆的更多细节。
  
  外婆烧香的细节我记得最牢。
  
  外婆知道在机关大院的宿舍里烧香有失体统,也会让我父亲在单位上挂不住脸。所以她总是把香炉放在门背后的一块砖头上,等我父亲上班离家后偷偷烧香。烧完后再把香炉藏匿起来。那个时候,外婆在机关大院里生活,唯一能够随心所欲行使调遣权力的对象,就是铜香炉。外婆烧香的时候,会跪在门背后对着铜香炉念念有词,然后看着蛛丝一样的青烟从香柱上冉冉升起萦纡而去。
  
  外婆烧香和默默注视香头上的青烟举动,总是像荆棘上的倒钩刺牢牢勾住我的好奇心。我时常问外婆,你看见了什么。外婆总是不厌其烦回答我说,她看见了青烟升到天空,变成了我头顶上的云朵。香头上的青烟有多清纯透明和柔软,我头顶上的云朵就有多轻盈和洁白。
  
  外婆还说,那些云朵是从更为遥远的天空飘来的。更为遥远的天空下,是外婆小山坡上的土坯房,还有从门口弯弯拐拐通向远方的小路。外公就是沿循这条路永远离开了外婆。那条路的尽头是什么模样外婆也没有见过,但是她能够想见到尽头之处应该是云雾缭绕轻烟漫入轻烟的景象。
  
  我十分敬佩外婆的目光,可以看到铜香炉背后遥远的世界。从那个时候开始,外婆就成了我心目中的神仙和英雄。即使我父亲揪我的耳朵,用竹篾片抽我的屁股,甚至使巴掌扇我耳光,都无法取代外婆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至于铜香炉的内部世界外婆看出了什么门道,她从来不说我也一直不知道。很多时候,秘密就是故意不说出来的事实真相。
  
  外婆在机关大院的宿舍里生活了多久,铜香炉就在我的眼睛里驻足了多久。直到我长大成人后再次注视铜香炉的时候,它还是老样子,三条腿支撑着胖乎乎的身体,朝天张开大嘴,像是在向苍天用无声的语言进行述说。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从这个角度来看,铜香炉张开大嘴让我一眼能够望见底的情形,简直就是折射外婆性格的一面镜子。
  
  童年时代的我用一只飞翔中的红蜻蜓来比喻一点也不过分。栖栖遑遑,营营逐逐。倘若要把我的手脚捆绑起来囚禁在家中,我绝对会如坐针毡窒息而亡。我的外婆就不会这样了,沉默寡言,耐得住寂寞,哪怕就是别人在背后议论她,她也会装着没有听见,即便听见了也是左耳进右耳出,不会耿耿于怀与人计较。
  
  我现在都记得,放学回家无事可干,我会和小伙伴们骑在院坝的墙壁上玩耍。望见街上有老太婆过街,就会一遍又一遍齐声高喊老太婆,尖尖脚,汽车来了跑不脱。院墙与我家窗户之间仅仅隔着一片逼仄的草地。我们的喊声就是不长翅膀,相信外婆也能够听到。外婆就是一个尖脚老太婆。那个时候我是没有一点自省能力和意识的,不知道我们的喊叫外婆听见后是不是有如一把匕首穿堂而过的感受?
  
  如今回头忆起这个细节,我真的很悔恨。好在外婆从来没有在我父母面前提过,否则我的童年之中还会多上几次母亲的责骂和父亲老拳伺候的印记。
  
  我就是在那个时候,把外婆看作是一个肉身的铜香炉。
  
  外婆的生命长度熬不过铜香炉。外婆之前我的祖先的生命长度也没有熬过铜香炉。我看过一次被盗坟墓的现场。阴森寒冷的气息沿着裤腿往上爬的惊愕惊恐感还是其次,关键是我看见了若隐若现的斧锯加工痕迹的棺木身上,正在发生一场与潮湿交融在一起的蔫黄、晦暗和霉味包裹的隐秘腐朽过程。听说被盗的陪葬品中没有太多值钱的东西,就是有几件青铜器。被盗走的青铜器,从此离开了它原本的栖息地,踏上了流放的道路。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所谓流放,便是如此。相信青铜器也会有劳累之感和悲欢离合之恨的,只是它不会开口说出来而是采用了隐忍的态度来应对。
  
  外婆的生命没有熬过焚香的铜香炉,这倒不是铜香炉本身具有永恒的性质。人做出了铜香炉,性质上就是把自己的想象、希翼、憧憬乃至精神的元素铸造在了铜香炉的身上。从这个角度来看,铜香炉就是外婆的性格和精神的全息缩影。它们俨如暗中的潜流和低空的飞翔,磨砺出了铜香炉内部世界的克制和蛰伏性质。这也是铜香炉在外婆焚香的时候,能够于香烟萦绕之际一而再、再而三地映衬出外婆心中那个神灵世界的使然。
  
  我手捧铜香炉继续注视着它。它在我的手掌上显得十分静谧和安然。它张开的大嘴没有一点要闭合的意思,好像它要把自己坦然的心境毫无保留地呈现给我。
  
  直到此刻,更多的草芥影像和生活内核,才开始慢慢从铜香炉的肚子里披沥旧时光和我外婆的更多细节,源源不断地漫漶而出。
  
  


51#
发表于 2016-4-15 23: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红秋叶 于 2016-4-15 23:23 编辑

      情感的光环经过香炉折射之后,变得五彩斑斓。这是精神的一次完全的渗透,也是感念外婆之情的一次宣泄和激发。关乎离别,关乎个人成长的个个阶段,作者不吝啬笔力。一五一十将故事抖落出来,其中饱含个体醒悟与悔意的成分,也是个人情感的一次自我检阅和深刻剖析。

      作者在年少的时候,从外婆虔诚的目光中寻找香炉里的神迹,似懂非懂。如今又在香炉中寻找外婆的影子,清晰可见。这是亲情点缀下的忘我时刻,不遗余力扑捉着旧时光中的亮色,这样的情感链接是时间熔断不了的。

      文字有意识画面的流动感,对情感世界有着物化般的描绘。让情感世界看得见摸得着,并且沿袭着一贯的行文格调——温慰典雅——深情深意!
50#
发表于 2016-4-14 20:03 | 只看该作者
      香炉,让人浮想联翩;外婆,让人肃然起敬;香火,让人心生寄托和哀思……能把这几个意象和主体抒写得如此壮丽而意味深长,的确需要有入理的洞悉、透彻的感悟。再次拜读,隽永无穷……
      问好敬一兵先生!
49#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10:58 | 只看该作者
澧水寒儒 发表于 2016-4-13 13:43
文字借一支香炉回忆了令人敬重的外婆,折射出一定时段的社会特征,也反映了老一辈人的精神状况以及借助某一 ...

感谢你的专业点评,问好!
48#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10:58 | 只看该作者
荒漠逸行者 发表于 2016-4-13 11:46
外婆的香炉中,承载着人生的体验和生命的思索,也承载着丰富的记忆和体验!

谢谢回帖点评~~
47#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10:57 | 只看该作者
虹叶 发表于 2016-4-13 11:30
“鱼以水为驿,酒以心为驿。铜香炉自然也就成了外婆寄托思念的驿站。”浓浓的情穿透在字里行间。欣赏!

文好朋友~~
46#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10:57 | 只看该作者
秦皇岛简枫 发表于 2016-4-13 10:25
读后很感动,仿佛身边萦绕了一缕香气。一件物什,别样情怀,不单单香炉,世间万物都如此。如何界定是否属于 ...

你的点评让我感动,握手并问好!
45#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10:56 | 只看该作者
何也 发表于 2016-4-12 12:37
注视香炉,就是缅怀一段无法忘记的过往。 欣赏了~

谢谢你的支持!
44#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10:56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6-4-11 16:01
敬老师的文章,总是让人读出诸多的惊喜。表面看,是对香炉的关注,其实传达的却是与外婆有关的往事,沉淀着 ...

感谢回帖并问好!
43#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10:55 | 只看该作者
二哥哥 发表于 2016-4-11 15:16
也许肉体是身不由己的,一个强大的内心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构建的。外婆的思念和所有的寄托依附在一只香炉上 ...

向你致敬,也向你的回帖文字致敬!
42#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10:54 | 只看该作者
史长军 发表于 2016-4-11 07:09
以铜香炉为线,再以外婆与铜香炉、我与铜香炉 、父亲和铜香炉等细节为点,逐渐开拓、延展,把外婆的命运、 ...

谢谢你的回帖点评与支持,握手!
41#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10:54 | 只看该作者
薄暮 发表于 2016-4-10 19:59
新颖的视角,从容的叙述,铜香炉作为一种风物起着传承的使命,外婆和香炉的关系密切而具有生命的内在关联, ...

你的详细解读和精到点评令我感动,问好并握手~~
40#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6:19 | 只看该作者
朱竹 发表于 2016-4-10 10:57
文字的委婉流畅来自情感怀念的绵绵不绝,读这样的文字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斑竹文思的开阔联想的以远都出自对 ...

朱竹的鼓励对我就是最大的动力,问好!
39#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6:17 | 只看该作者
巍山忆苏 发表于 2016-4-9 15:35
一只香炉里,一段久远的岁月,一份永恒的回忆,一缕浓浓的怀念,都在老师行云流水的文字间鲜活,让人读到人 ...

你的回帖令我感动,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38#
发表于 2016-4-13 13:43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借一支香炉回忆了令人敬重的外婆,折射出一定时段的社会特征,也反映了老一辈人的精神状况以及借助某一物象消化苦难的艰辛历程。对于这一历程,既有回忆,也有纵横迁延的分析,挖掘出了更宏大的社会意义。拜读,欣赏,学习,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16:35 , Processed in 0.05512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