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07|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可惜了,藏南那片美丽的国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29 1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朋友想去西藏旅游,跑来跟我商量路线。我自作聪明地说:去一趟西藏不容易,不如索性去藏南游上一游。我说:听说西藏最好的地方是藏南。喜马拉雅山南麓一带,海拔只有一千多米到几百米,是亚热带生态环境,印度洋暖风吹拂,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江河纵横,森林茂密,景观奇异,物产丰富,生长着菠萝、香蕉、椰子、甘庶……现在各处都兴盛着旅游热,这里也一定游人如织……
  
  一席话说得朋友心动起来,就赶紧去旅行社咨询。下午,他又来找我,一进门就吊着脸说:“旅行社说,你说的那块地方是印度的领土,哪能旅游呢?”
  
  我笑了。我说:“那是旅行社瞎说。你看地图,这不是我们的吗?这块土地原来是被印度占领着,占领了十几年。1962年,中国与印度进行了一场战争,中国赢了,把这片土地给夺回来了。”
  
  为了说明问题,我又从书架上找出几本书来解释说:“1962年的那场战争,中国军队打得很顺利,四万兵力四路出击,西线从错那攻达旺、邦迪拉,东线在察隅,中间两路一路从墨脱沿雅鲁藏布江往下打,另一路沿苏班西里河推进,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基本收复了失地……”
  
  朋友说:“可人家旅行社也查了好些资料,都说藏南在印度人手中,根本不能去旅行。”
  
  我仍笑着说:“你要是不相信的话,我给你在网上查查。网上什么都查得出来。”
  
  于是,我就上网了,一会儿就查找到一大堆资料。看着资料,我也惊得跳了起来……
  
  我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网上竟是这样介绍着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那块地方:这是中国的土地,可现在还控制在印度手中,是印度的“阿鲁纳恰尔邦”。“邦”就是中国“省”的意思……这片土地的面积九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浙江省或三个台湾省……现在在那儿定居的印度人比全西藏人口的总和还多两倍……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赶紧又在网上进行查询。结果,查到的事实更让人吃惊:
  
  1962年的那个仗打得是很顺利,中国军队一下子就打过了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一下子就将印度军队赶过了边境线。然而,就在中国军队彻底收复失地的时候,军队却接到了一道命令:立即撤军!
  
  军令如山倒。于是,大军就急忙后撤。更令人奇怪的是:中国军队接到的命令不仅是放弃全部收复的失地,撤回到“麦克马洪线”,而且还要再从“麦克马洪线”后撤二十公里,与印度军脱离接触。中国撤军了,印度军马上挥师北上,不但轻易地返回原来控制的地区,而且趁虚而入,继续向北推进,反而多占了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
  
  怎么回事?整个世界都愣住了。马克斯韦尔在《印度对华战争》一书中写道:当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中国政府突然宣布单方面无条件撤军,这与其说让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不如说是让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世界战争史上还从没有过这样的事情,胜利的一方在失败者还没有任何承诺的情况下,就单方面无条件撤军,实际上也就是让自己付出巨大代价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化为乌有……
  
  所以,一直到现在,这片土地还被印度占领着。虽然,墙上挂着的地图上,它还在中国的版图之内……
  
  我与朋友都默不作声了。
  
  我们又看了一些网友们的跟贴。
  
  有网友说:当时中国对印度进行反击战,肯定有着趁机收复失地的战略计划,事前一定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所以后来不可能因为后勤供应问题而撤军……
  
  有网友说:如果62年打过去不撤回来,再向那九万多平方公里肥沃富庶的土地移去几百万内地汉族人口,那片地区的中低海拔和亚热带气候完全适应汉人的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及身体条件,内地贫困地区的农民会把迁居那里当作好福气,就等于在西藏的中心地带与印度之间建立起一条汉文明的血肉长城,将西藏与印度传统上的紧密关系割断,把西藏包围在汉文明圈内,从此一劳永逸地根除西藏独立的可能……
  
  有网友说:雅鲁藏布江著名的“大拐弯”,可利用的落差2230米,可建成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是三峡电站的四倍,投资却比三峡低得多,又没有移民、生态、战争灾难一类的问题。然而这个设想中激动人心的超级水电站,却被“麦克马洪线”拦腰切断……
  
  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所长徐凤翔说:我们搞森林的,一说起来就是西藏林蓄量居全国第二位,实际上西藏森林资源的80%不在我们手里。
  
  有的网友骂当时的政府“还不如满请、北洋军阀政府”;有的痛骂毛泽东,骂的话很难听。连林芝军分区司令员王克忠大校都这样说: “那可是个好地方啊……可是老人家(指毛泽东)在这失策了!”阎士贵大校说:“可惜了这片土地,现在想拿回来不容易了……搞成这个样子,后人要骂我们还不如清朝的最后一个驻藏大臣赵尔丰!”
  
  反正没有一个网友说那场战争胜利后的撤军与放弃国土是正确的……
  
  我跟朋友只是看着,默不作声。看完了,我们瞅着墙上的那张肖像,只觉得心口隐隐作疼……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2#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12:5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LWLAG2006 发表
一个沉重的话题,一篇令人们猛醒的好文章,问好。刘爱国

问候新朋友。
2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12:5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李子树 发表
[QUOTE]最初由 黑雪 发表
[QUOTE]最初由 照直说 发表
这件事不好解释,发动这场收复国土的战争,肯定还是作了周密布置的,但收复之后却又无缘无故放弃了,没有对国民、世人作出任何解释,这是...


感谢阅读。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12:50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黑雪 发表
[QUOTE]最初由 照直说 发表
这件事不好解释,发动这场收复国土的战争,肯定还是作了周密布置的,但收复之后却又无缘无故放弃了,没有对国民、世人作出任何解释,这是不好理解的。有什么原因会导致不敢要?..


反正,这件事情让人心里结着疙瘩。
问候黑雪。
19#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12:4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渭水河 发表
阅读,好文章,问好节日快乐

问候渭水河。
18#
发表于 2006-10-10 09:3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沉重的话题,一篇令人们猛醒的好文章,问好。刘爱国
17#
发表于 2006-10-10 09:3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沉重的话题,一篇令人们猛醒的好文章,问好。刘爱国
16#
发表于 2006-10-10 09:3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沉重的话题,一篇令人们猛醒的好文章,问好。刘爱国
15#
发表于 2006-10-9 10:5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黑雪 发表
[QUOTE]最初由 照直说 发表
这件事不好解释,发动这场收复国土的战争,肯定还是作了周密布置的,但收复之后却又无缘无故放弃了,没有对国民、世人作出任何解释,这是不好理解的。有什么原因会导致不敢要?..


不存在封锁的问题。也不是毛泽东糊涂,和不收复台湾,发动朝鲜战争是一个道理。——绞索。

台湾在中国自己人手里,
朝鲜战争是另外一回事情,
这和藏南的土地有本质的区别.
14#
发表于 2006-10-9 10:50 | 只看该作者
可惜的,不光是藏南那片土地.
外蒙曾经是中国的领土,
可是,1949年以后,中共竟然正式称为"蒙古人民共和国".
如果说,藏南的那片土地只是把屁股上的屎尿没有擦干净,
外蒙就是直接把屎糊在自己脸上,还说味道真不错.
13#
发表于 2006-10-6 21:0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照直说 发表
这件事不好解释,发动这场收复国土的战争,肯定还是作了周密布置的,但收复之后却又无缘无故放弃了,没有对国民、世人作出任何解释,这是不好理解的。有什么原因会导致不敢要回这片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呢?以我猜想,...


不存在封锁的问题。也不是毛泽东糊涂,和不收复台湾,发动朝鲜战争是一个道理。——绞索。
12#
发表于 2006-10-6 21:03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大致情形是这样。
62年中印战争爆发后,刘伯承单刀插入印度后方,让印度人措手不及,当时中国部队缺乏山地作战的经验,刘帅是沿水道一路跟进,擦尼泊尔边境进入后方,成为军事史上的佳话。战争初期,周恩来要求各自后撤一定范围停止战争,尼赫鲁不答应,随后中国部队全力推进,给印度人以有力的教训。但是不久,毛泽东命令后撤,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丧失,当时主要是为了避免国际上的口舌,也是为了羞辱尼赫鲁,老家伙一生耿耿于怀。80年代后期,中印边境争端很多,邓老说:中国军队要活动活动,根据内部资料,中国准备在89年对印做战,但是,后来89年出现国内风波,风波之后,国际局势和外交形势发生很大的逆转,中国的对外战略也出现大的调整。不了了之了。
  毛泽东撤军一定有他的道理。毛泽东绝对不是个割地求和的人。当时,我认为主要是、国际形势,中印问题处理不好就是一个泥潭,而1961年苏共22大后,中苏论战全面开火,美国在越南也准备发动战争,毛有两线战争的准备,再没有经理纠缠印度问题。其次,军事供应确实是个大问题,印度据说背靠的是宽阔的高速公路,中国的一公斤粮食要雇当地农民往上背,成本是几十倍,长期作战显然问题很大。
11#
发表于 2006-10-6 17:48 | 只看该作者
  把领袖人物捧为神,有太多的时候就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从几千年的历史来看,指望领袖人物正确领导,还不如防止他少犯错误。他的一个错误决定就有可能冲消他的几个正确决定,甚至几十个正确决定。
10#
发表于 2006-10-6 13:55 | 只看该作者
阅读,好文章,问好节日快乐
9#
 楼主| 发表于 2006-10-6 12:2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水如空 发表
为什么?为什么?真不敢相信,还有这样的事????????

一言能尽啊!
问候水先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5 10:22 , Processed in 0.06405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