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41|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时间的唯美之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0-27 1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间的唯美之花

                ——朱竹先生诗歌阅读侧记

     
     
  多日之前,朱竹先生要我就他的诗歌写点评论文字,因我对评论之说一直心存惶惑,又与先生从没谋面,只知道先生长我很多,要触及一个老人诗歌世界,摆在面前的经历、情感、和内心的种种不同,对我来说是都或者有一种障碍,迟缓似乎是必然的。但我静下心来,寻思这个问题,发现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因素——时间。时间在历史当中丈量的不同情境。我远在这头,先生在那头。远远的时间和空间,都在诗歌的包容之中。而我如此去看人和诗歌结合的内心景象,在一个难度之内,却也产生了不容我逃避的念头。诗歌本身已经作为了一道桥梁的存在,或者可以穿透理解和解说难度,把时间给予诗歌的花朵从内心剥离出去。于是,我便尝试去触摸它们一些侧面,写出一些个人的体会和感知——

               一

  朱先生是在“获得平反之后才写诗的,写的第一首诗是《网与利爪》”。朱先生相关的文字里介绍说中国作协刊物《诗刊》函告知他将在1980年9月号诗刊上刊发。但后来因为版面的事没有发。但这却坚定了先生写诗的信心,“走上了诗人之路”。这时的朱先生有着“大器晚成”的感觉。查看先生的注册资料,看到出生日1935年,“职务”栏填的是教师,之前从种种迹象上,觉得在一个诗歌论坛上,碰面的先生,从文字信息上判断,叫朱竹的这个诗歌作者不是年轻人,所以查完先生的资料,我很景仰。我曾想,如果一个人到了朱先生这样的年龄是不是还能够坚持创作呢?我了解到了很多有着大名气的作家,在进入一定年龄之后,很少有人在从事文字写作,朱先生对诗歌如此的热情,甚至让我有一种迷惑:诗歌,这个精神的魔幻之曲,将人内心的美好升华到怎样的一个境地?我不在“天凉好个秋”的人生时段,却在先生的文字里,有了这样的真实体悟:生命如此值得人热爱。朱先生用他的文字这样告诉了人们,尤其在新的一天的早晨到来时——

      远山发暗 近树发暗 远近之间一片白色的别墅
      被晨光刷洗得干干净净 清清的河流有水鸟飞翔
      几只赛艇飞快地穿梭 浪花四溅
      早晨的阳光十分清凉 颜色绚丽 给人以口感
      原来一切都成熟了 阳光也成熟了
      吃起来有苹果的味道 满口盈香 其实秋天阳光
      异常温柔 像个漂亮的女孩 轻轻地亲吻
      然后她就会与你牵手回家 共进早餐

               朱竹《早晨》

  每个人都是从早晨开始面对他的世界,无数的早晨,就有了无数的开始。我想,从这样的早晨可以发现朱先生作为一个诗人的幸福。我想说的是,能够拥有这样的早晨的人,他的幸福,或者说因为诗歌的幸福,甚至让我们有点嫉妒。

  这首诗歌验证了老人和儿童相通的一种情境,一种对人的生命知觉最为美好的还原,我甚至以为美好,这个词语可以在这里闪闪发光。如同雨水和植物在吸纳了诸多的人生血腥和污垢之后,让大地一片清新。那么,反过来想,如果没有如此漫长的人生阅历,显然也不会诞生这样醇香甘美的文字。的确,酒是陈的香。

  依稀的梦中,诗歌飘逸行走,一如永远划不完的闪电,寂静而洁净。文字在时间的长河清洗、漂白,滤走血液中的其它成分,剩下简单、纯净。但文字又是彩虹,切近热烈,淡淡真实。遥远着,留驻了沧桑与苦难,化在美丽干净的文字中。

      大雁从白马湖或是从阳澄湖起飞,蓝天是书页
      一字排开飞翔千里,飞出一条装订的线
      让我在上面为你写出一首又一首苍老的歌
      天空向大海蔚蓝,大海向天空蔚蓝

            朱竹《蓝天歌谣》

  在安静的时刻阅读先生的诗歌,缩短了我和时间之间的距离。多少年的风雨历程,多少年的沧桑变化,会给一个热爱诗歌的人留下什么?其实,在阅读先生时,我找到了两个词语:诚实和本真。诗歌题材和情境是一种没有边际的地带,丈量着我对文字感知的空间,这样的感觉要和诞生这些文字的作者,成为一种相通的背景,这也说明我试图去关注一个人的生命在历史,或者说时间上的跨度,它们以文字的形式构成了的人间图景,让心灵阅历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先生在长达几十年岁月里,积淀下来的,关于人间沧桑变化之后,一种从容淡泊,却也热烈着的美,最终感动了我。


               二

  以先生的阅历,入诗歌题材自然也很多。先生写《京华短章》比如《长城》《芦沟桥》《圆明园》等,都在极短的文字里体现了诗歌表达历史的独到魅力。朱先生人在秋天写《秋水》写到了14个章节,那种意境和画面的美,无不体现了先生在诗歌技艺上所追求的美的境界。一个人把事物的美写到一定程度,除去个人审美的天赋外,就是经年累月练就的语言文字功力。文字的历练,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想来先生多年的磨砺,所呈现的美妙、精致,无疑体现了诗歌语言的魅力。这样的魅力,无论对作者和读者,都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存在。我所能接触到的先生的文字,大都是在一个诗歌论坛上,我惊讶的是,先生有对网络的进入热情。说起来,这不但构成了我们相识的一个平台,我甚至想,正是这样的一个平台激起了先生更大的创作诗歌的热情,因为我发现先生的诗歌量比起许多年轻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我感受着先生的诗歌有着网络活力带来的某种生动性,我以为这是先生阅读以网络为窗口阅读诗歌所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先生的近作《 雪》:

      不管你往哪个方向走,冬天都会迎面而至
      西天胭脂很艳 艳一场大雪的脸
      鸟雀欢天喜地巡礼 那是一天最后的飞翔
      裹紧你的大衣 裹住风暴 多么安详
      提速的列车于大地就像一根火柴留下了擦痕
      让我想起小时候祖母所说的风驰电掣
      从南到北“一溜烟”
      一座小屋的前面有一串越来越近越来越大的黑雪窝
      那里边有火焰很温暖
      大地上的麦苗把戴上的雪帽压低再压低
      但依旧能看见那绿英英的眼
      远方 升腾起一缕炊烟
      我看见祖母就坐在红红的灶堂前——

  朱先生的精神天地,轻松,自在,辽远,一种阅历人间无数之后的达观。一向关注自我,喜欢抽象描写人之生存艰辛境遇的我,却很少有这样的心态。我只能这样想,写作必然带有他个人所能有的一切,比如朱先生语言的唯美,他的温暖、明丽、渺远的视角和内心世界。

  看着先生的文字,我会突然想到,一个人如果他拥有发现美的胸怀,那他必定拥有美的诗歌世界。他的精神也是如此之美。一直以来曾有一个传统而经典的说法:不是世界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很久以来文学提倡写美的东西,那么,我想:大概先生也有着这样的文学观念,这是可能的。沿着这样的想法,读先生的文字,那种无论来自对自然世界还是社会人文世界里的,那中空阔的、具体的、感人的、赏心悦目的美,都因了先生的感受、发现呈现出一种造化的或者说极致的动感的美。先生忠实地实践一种艺术手段,并把它完成到一种很高的境界,另人敬佩。

      云天之外 鲜花之口 吐气如兰 天空鲜美
      一岸白杨树林 一地落叶
      一朵白云 一山秋色 一阵细雨
      与后村那座茅屋相约 当大雪在我身上完成冬天
      墨夜漆黑 炉火鲜红 栀子雪白
      麻雀飞向云天之外
                    《秋水十四》之《秋舍》

  鲜明、生动的意象,物象所呈现的一种动态的自然之美,另人惊讶、陶醉。我想,即使是过去的苦难,也因为时间留下的美,在心灵中的渴望,一直那么延伸着,抵达岁月的末端,才会有如此的美的境界吧。

  在朱先生的诗歌作品中,我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题材,那就是先生关注生活中具体真实的人,或者说先生用他生动的美好的文字写出了他认识的人。在论坛上,他就曾给我和我女儿写过一首,那时我很感念先生的对美的事物的把握,和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内心善良的揣度。不久前先生在论坛贴过《相识一笑》,副标题是:——星女子与我,我不忍兼舍,全文放在这。


      他通体透明 再给一把火
      就成了琥珀
      与丝丝白发相映
      倍感苍凉 格外夺目

      她一身山水 葱绿镶边
      画中笼罩江南烟雨
      向琵琶款款倾诉 气吐如兰
      缘自名门闺秀
      
      一片夕照 一条石径
      他们相识一笑 关山阵阵苍翠
      那只鸟不再浅吟低唱
      一颗星正在美丽

  在这首的后面先生附录了文中提到的叫星女子写的《朱竹老师与我》,从诗中看星女子是年轻的是“红颜”,在星女子眼里朱先生是“白发”而且“侠骨柔肠”。从这里我看到了先生岁月苍老而心灵年轻的时态。其实,人和人之间的美感,在于一种感染和欣赏。我在朱先生的诗歌世界里所感受到了人生美,真是香甜醇厚,风光无限。
   
  作为一个诗歌写作者,我和朱先生的境遇和阅历是无法比拟的,而且我们或者还有艺术信仰和趣味的不同。我对于人心灵的苦难和挫折的沉重感,导致无法摆脱内心哲学意义上的深邃和思索。朱先生的诗歌让我想到:人对世界的感受侧重不同,表现不同,造就的诗歌风格不同。朱先生的诗歌世界和我感受并表现的分属两个侧面,朱先生营造的美,可能规避了更广阔的有关哲学意义上的思想,或者说对人类终极命题一些东西的远离。这当然和一个人所经历的时代以及他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东西是一脉相承的。或者说,苦难和美是两个世界,先生的诗歌,属于时间之上的唯美花朵。我想朱先生大概一直也无法摆脱他渴望人间美的情结,并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样一种属于诗歌的别有洞天之美。

                  2006年10月26日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2#
发表于 2006-11-4 11:5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房子 发表
由于对朱先生了解不多,仅就有限的诗歌和了解的资料写了本篇文章,肯定无法写出朱先生整体诗歌的全貌,还请朱先生理解、谅解,并恳请批评指正。


呵呵,房子写的不错!写出了真感觉!还不快通知朱先生来看看!!
2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 16:59 | 只看该作者
一并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
20#
发表于 2006-11-3 16:48 | 只看该作者
好诗好评,精彩可敬。收藏
19#
发表于 2006-11-1 23:12 | 只看该作者
说实在的,诗歌确实没有多少人去读了,外行读不懂,内行懒得读,大众不接受,这是不是诗歌的末日呢?
18#
发表于 2006-10-31 21:56 | 只看该作者
房子斑竹评论到位,也很用心了!尤其题目把握,很有意味!
17#
发表于 2006-10-31 18:30 | 只看该作者
对新诗不大看了,但觉得房先生的文章是很美的。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13:4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许也 发表
诗评与诗歌创作要同步,难得的诗评。


谢谢许也班的鼓励。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1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读君文

最初由 莫明 发表
长见识,谢。


谢谢莫明朋友。
14#
发表于 2006-10-30 13:41 | 只看该作者
诗评与诗歌创作要同步,难得的诗评。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9 10:20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安永红 发表
论诗的文字也就是诗论了。拜读。


问好永红。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9 10:1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田瞳 发表
精当,中肯,行家之言,启人心智。房子是高人。


   田瞳朋友鼓励,多谢了。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9 10:1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万里山水 发表
智慧、温暖、充满人文关怀和艺术情感之美的诗评。

先生曾经令我写评论,实在诚惶诚恐。今看到房子老师美文,有着双重
的喜悦。当然我欠着一份作业的。盼望先生原谅和理解。


        感谢山水。对于诗评之说,总是忐忑的,我涉猎的不多,也是一种尝试和探索吧。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9 10:1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清风盈袖 发表
二位都是值得清风敬重的老师,问好!


问好清风。
9#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9 10:1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每读房子的诗与评及别人的诗,都能产生极强的美感。虽然,我是个“诗盲”。


多谢武班鼓励,对诗歌解读是一件困难的事,我更注重整体感觉,而不是对文字的分析和破解,我觉得那样会造成误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5 10:09 , Processed in 0.11165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