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0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曹雪芹的两难困境与红楼梦的双秀特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5 1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大凡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许多文学作品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客观全面地反映了这种两面性,正如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既有誓死复仇的勇气,也有犹豫不决的弱点,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既有追求自由爱情的执着,也有抛弃夫儿的冷漠。甚至有时作者本人也会陷进一种两难困境,不知该如何评价他们笔下的人物,赞扬还是批判,褒奖亦或鞭挞,这也许正是艺术的魄力所在。曹雪芹同样面对着这样一种两难处境,也正是这种两难处境才使《红楼梦》拥有了一种双秀并峙的唯美特质。
  曹雪芹出生于侯门公府、书香门第,却又“半生潦倒,一技无成”,他一方面深知人生的虚幻,看透“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的世事无常;另一方面对往日的荣华富贵又有着一丝难以割舍的留恋;一方面深知情爱走到尽头常是苦痛,“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另一方面对挚烈恋情又何尝不摇荆心动;一方面对封建礼教的虚伪黑暗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对父慈子孝的家庭温情又心存眷恋……在《红楼梦》的许多情节中都能发现曹雪芹的这种矛盾心理和两难困境。
  全书开始时便有这样一段开场白:“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这清楚表明了《红楼梦》的写作目的有两个:一是为闺阁女儿昭传,不使其一并泯灭;另一个就是对自己往日不听教悔以至半生潦倒的惭恨。应当说贾宝玉的叛逆精神和对自由爱情理想的追求有着不可估量的跨时代意义,但同时他的“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也不能仅仅看作是对封建礼教的抗争,毕竟如果世间尽是这样草莽愚顽不通世务的人,那也就没有什么进步可谈了,而且孔孟文章也并非一无是处,在那样的时代恐怕也找不到比它们更为合适的治世思想。也正因为如此,曹雪芹便处在这样一个两难困境中:如果世事精通诗书尽读,做那个时代的忠孝贤臣当然不是他的理想;另一方面草莽愚顽不通世务同样也不是他所希望。
  宝玉的知己秦钟在临死前曾对他说过这样一段劝谏:“以前你我见识自以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脂砚斋在此句后批道:此刻无此二语,亦非玉兄之知己。作为曹雪芹知己的脂砚斋为何偏偏对这样的劝谏赞叹有加呢?曹雪芹虽然因为深恶官场的黑暗而没有入于仕途,可也正因如此才使他付出的惨重的代价,最终大感悔迟深有惭恨,这其中的苦涩与隐衷也许只有作为雪芹知己脂胭斋能了解同情。在书中因为秦钟是宝玉的知已,不忍其落进同样的困顿境地,所以才有了那番发自肺腑的劝谏。难怪作者在开卷时便有那四句著名的感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正昭示了作者自己内心深处的两难困境。
  曹雪芹就是这样碾转徘徊于入世和出世的两难困境之间,看得透,却放不下;想得通,却做不到。这种内心深处的分裂与冲突促使他不断去探索人性的本真与迭变,进而推动《红楼梦》进入更高的精神层面。这样的困境,反映到小说人物身上,就表现为一种善恶兼备的复杂,特别是反映到女主角身上,就呈现出一种黛玉、宝钗二美并秀、双秀同悲的局面。作者在第五回的预言诗中便说她们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停机德来自于乐羊子妻的故事,是古代女子最大之德,咏絮才则来自于大名鼎鼎的谢道蕴,称得上是古代女子最巧之才,作者用这样美好的词语形容钗黛可见对她们是推崇备至。但越是美好的东西便越是脆弱,也越容易破碎,钗黛之美便是一种悲剧之美,玉带悬挂于枯林之中,金簪深埋于积雪之下,“皆非生其地”(脂砚斋语),她们是那样脆弱,以致于喜爱她们的人见了连气儿都不敢出,生怕“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黛玉纯洁真诚不染纤尘,同时也城府暗藏机心巧蕴。她初进贾府时便“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元春省亲时让姐妹们作诗,她便决心要“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为了讨好贾家而装疯卖傻时,她又嘲笑人家是“母蝗虫”,当她看到宝钗因为宝玉挨打而脸有泪痕时,心里明明也替宝玉心痛,嘴上却讽刺她"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当爱情没有来临之前,她迫切追求;当爱情来到面前时,她又不敢正面接受,即使面对最为心爱的人,也常常会把真实的自己深深掩藏。虽然她在心里热切地希望宝玉向她倾吐衷肠,但当宝玉真的向她表白时,她又忽然表现出一种气愤和悲伤。当她听到宝玉“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她的时候,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正巧被宝玉看见替她拭泪时,黛玉却又 “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难怪有红学家会说“甚至连她自己也包括在内,都在无声地反对她的爱情”。她知道自己的爱情追求不见容于封建家长,却又寄希望于封建家长的支持主张。黛玉就是如此复杂而又多变,让人时而痛其苦命,时而惋其刻薄。
  宝钗稳重和平城府颇深,同时又多才多艺善良纯真。她虽然有一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哲学,认为女子当以习针引线为本安分守己为份,但同样也曾与兄弟姐妹一起争看牡丹西厢并为之如痴如醉,也有着亭畔扑蝶的天真烂漫,有着当宝玉看到自己的红麝串呆住时含羞而走的心中欣喜,有着“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的愤世嫉俗,有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的凌云之志;她对自己深深喜欢的宝玉爱而不夺,对误解刻薄自己的黛玉容而不怨;她表面看来稳重和平,有母有兄,每天粉饰着家庭的快乐,但谁又知道当她独自一人时不会愁满花容泪湿罗帕?当宝玉挨打,她第一个前去看望,又说出“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那样“亲切稠密,大有深意”的话来。当她误以为宝玉挨打是因为薛蟠告状而责问薛蟠,薛蟠竟用“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之类的话来抢白她,她也不禁哽咽难噎,泪如雨下。她所悲伤的是宝玉不解她劝他学经济仕途是为他好,是宝玉不解她心底与黛玉一样的深情,是自己的亲哥哥都会用这样胡搅蛮缠的话来反驳她。

  黛何薄命,钗亦多情,二人互为比肩,常常对称出现,写黛时必有钗,写钗时也必有黛。不仅如此,作者还采用了双借影的手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睛为黛影,袭为钗副”,描写了两个和黛钗性格、命运相似的女儿,以突出《红楼梦》双秀并峙的美学特性。正如俞平伯先生所说:“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相下。必如此方极情场之盛,必如此方尽文章之妙。”
  然而在更高的层面上,黛钗又是统一的,她们名虽二名,人却一身,畸笏叟说“将薛、林作甄玉、贾玉看书,则不失执笔人本旨”。甄贾宝玉一个生于江南金陵,一个生于都中长安,二人不仅相貌一致,连性情嗜好都如出一辙,他们又何尝不是一副人格的两个分身呢?同样的道理,黛玉、宝钗二人在形体上是汉燕唐环的双美,在精神上则是兰菊竞芳的双秀。正因为如此,当黛玉自叹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全靠贾府供给时,宝钗便开玩笑说 “将来也不过是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 。以黛玉的性格,若是别人(甚至包括宝玉)这样说她必然着恼,但对宝钗却只是一笑而过。脂砚斋批道:宝钗此一戏,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凿,又不牵强。黛玉因识得宝钗之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得黛玉后方肯戏也。此是大关节,大章目,非细心看不出。细思二人此时好看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这说明此时的黛钗已冲破了世俗的种种藩篱,成为了精神高度契合的知己。唯有如此,她们才称得上是红楼星空中耀人眼目的双子星座,而所谓的黛钗争夺宝玉的三角恋爱故事也只不过是世俗的妄自忖度罢了。
  正是因为曹雪芹的两难困境与矛盾心态,才塑造出一个机敏过人争强好胜,却又屡遭顿挫清高含怨的林黛玉,来承载自己一生聪明过人却又四处碰壁的入世坎坷;又塑造出一个稳重和平大度包涵,却又看似冷漠无情从不作无谓牺牲的薛宝钗,来寄托自己难以言说的出世孤独。她们一个是身处世外而心向世内的“世外仙姝”,一个是身处世内而心向世外的“山中高士”;一个多情中富含了心机,一个冷静里包孕着至爱,她们都和曹雪芹本人一样,徘徊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生活在理想与现实的双重困境之中,因为时运的不济而造就了永恒悲剧旷世美丽,因殊异的性情而千古卓立万世不朽。(写至此,让我想到了两个与黛钗相对应的人物,一个是满怀济世救民的入世之志的唐太宗,一个是满怀宏扬佛法的出世之心的唐玄奘,他们都因而性情通达而又时运相济成就了一番旷世伟业。)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
发表于 2019-3-9 18:47 | 只看该作者
难得忠实于原著的阐述
透彻唯美
9#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21: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55 编辑

小只只高见,
对立即统一,
无情方深情,
谢谢阅评。。

8#
发表于 2007-9-24 09: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55 编辑

这篇有意思。这种矛盾其实就是个性与集体性的矛盾,生存与自我发扬的矛盾。若贾宝玉没有了那个社会的集体性的生存保障,也就难以追求那种风花雪月的个性表现了。出世、入世,有情无情又何尝不是矛盾呢?

7#
 楼主| 发表于 2007-5-1 19: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54 编辑

也祝909五一节快乐,
有时间再来我们这儿玩儿,呵呵。。

6#
发表于 2007-4-30 10: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54 编辑

人,都是活在矛盾之中,如果矛盾没有了,我们也就离开了.拜读凌版好文,五一快乐!

5#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20: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54 编辑

敬版最近很火呀,
谢谢阅评,呵呵。

4#
发表于 2007-4-26 20: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54 编辑

好文章,耐咀嚼。

3#
 楼主| 发表于 2007-4-14 18: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54 编辑

谢谢高版,握手。。

2#
发表于 2007-4-14 10: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54 编辑

经历过大劫难的人,才有大彻大悟的大智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21:23 , Processed in 0.05214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