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03|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座城池的消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25 0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06 编辑 <br /><br />
   
    曾经有两次,在车轮飞速行进的分秒间,我与吴王城有过隔着车窗玻璃,匆匆擦肩而过的悄然对视。然而那时候我并不知到,吴王城的古遗址,就在那一面刀削斧砍,峰头云缠雾绕的万丈悬崖之间。当时它吸引我眼球的只是嘉陵江对岸,那悬崖的陡峭、树木的苍翠与风景的奇绝。然而作为一个在古河池大地上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人,吴王城,这一处南宋有名的古战场,早已在我的脑海中存在已久。
   
   像时间段落中的许多次相遇,想要去寻访一座古城池,其实也暗藏着时间的机缘。 许多次我曾想过约三五文友,背上行囊,在一个有阳光的早晨,以朝圣般的方式,去寻访这一处古遗址。去年暮秋的一个早晨,我终于等到了去寻访吴王城的机缘。

    按照前一天早晨我们约好的时间,早晨七点整,乘着黎明渐渐放亮的曙光,载着我们的车子便出了县城,车子顺着嘉陵江下游一路行驶,沿江两岸的丛林、杂树,在晨曦中也渐渐清晰起来。那绿中见黄的是树、黄中泛红的是山。嘉陵江下游沿岸的秋色,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彩画。中午时分,我们的车子终于到达了大河乡瓦泉村。吴王城古遗址就在大河乡瓦泉村的地界上。

    下了车走过一座吊桥,我们便踏上了寻访吴王城的山路。因为前一天下过一场秋雨,仅仅只能容一人行走的山路,脚步踩下去便满地都是泥泞。为了防止滑倒,我们只有时不时借助着山道傍边的树枝、藤条,一路艰难地行进着。沿路鲜有人迹,只有时不时从密林深处传来的鸟鸣和牛悠长的叫声,使山野显得越发宁静、岑寂。也使道路尽头的吴王城,在我心头显得越发神秘险峻。

    走过几块嶙峋的黛黑色巨石之后,眼前的道路突然消失在,一片莽莽苍苍的原始丛林与藤蔓中。我们恍若进入了一片神秘的疆域,耳畔只有山中松涛与蛰伏在绿野中的嘉陵江哗哗的流水声,漠然而又高傲地提醒着我们,你们已经迷路了。这声音似乎对我们贸然的闯入,作着无声的抗议、无声的拒绝。与此同时,我们落在道路后面的几个人心中,都同时升起一种对眼前这片深山野岭的敬畏。

    正在进退两难间,只听走在前面的同伴兴奋地呼喊着“吴王城遗址到了,吴王城遗址到了”。并隔着丛林的阻挡高声地呼唤着我们,让我们从眼前的丛林与藤蔓中突围出来。我不觉心中一振,历来重要的关隘峡口都在险要之处,何况是一千多年前的一座入蜀的重要门户?一种朝圣般的心情在我心中再次升起。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前面的同伴,留在杂草中的脚印。我们几个人一下子振奋起来。踏着同伴留下的脚印,猫着腰从丛林中艰难地走了下去。

    出了丛林,眼前猛地一下之开阔起来,紧接着一片长满各种杂草的平地出现在了视野里。杂草中间矗立着几十块黛黑色的巨石,平地中间为柱状、剑状,平地边缘则多为高山状。一种壮观中又夹杂着神秘与岑寂的气息、雨后树木潮湿的气息、青草与泥土中腐烂的气息扑面而来,不用问这就是吴王城了。它用它的空旷与它空荡荡的胸中的残垣断壁,迎接着我们。

    我心中一如潮水般的落差感,一如无形的手掌一下子攫住了我,我用虔诚而又失落的目光打量着它,许多次,吴王城在我的想象里,是一圈残留的石头抑或青砖砌成的高墙,高墙上有残存的炮楼、有瞭望台、高墙的里面有宋朝的残砖断瓦、还有几间倾颓的瓦舍。然而我的眼前除了石头就是树木,除了树木就是石头,只有它们无言地见证着一座城池一千多年前的辉煌,以及一千多年后,一座城池在时间和尘埃中的消亡。我脑海里突然出现了那首后人赞颂吴玠吴璘兄弟勇猛抗金的诗:“一门竟出两名臣,伯仲同心拒敌人。莫怪蜀民崇食报,迄今庙貌尚如新。”如今除在我县境内的县城吴山建有吴玠墓外,诗中所言的吴玠、吴璘的庙宇早已无从考证。

    我极力地在我脑海里搜寻着,有关吴王城大战仅有的一点史料。在《宋史演绎》里有这样的记载:“越年,金兀术、撒离喝及刘豫部将,三路联合,攻破和尚原,转战仙人关。吴玠先命弟璘设寨关右,号为杀金平。金兵凿崖开道,循岭东下,势破此关。吴玠守第一隘,吴璘守第二隘。金人用云梯,用铙钩,用火箭,想尽攻关的法儿,始终不能破入,反死若干士卒。玠与璘且带领诸将,分紫白旗,捣入金营,军阵大乱。金将韩常被射中目,金人始宵遁,玠又遣王浚等埋伏河池,扼敌归路,复得一回胜仗。”仅从《宋史演绎》里这段生动的记载看,书中所书的仙人关,也就是吴王城,从我省知名学者卢金洲先生的一首诗中,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吴王城,也就是先前的仙人关。是因吴玠、吴璘在此击败十万金兵、屡战功勋、名声大震后渐渐易名为吴王城的。“韩岳刘张德不孤,金戈铁马气吞胡。将军功业千秋在,赢得名山改姓吴。”一千多年的沧海桑田,一千多年的风云变幻,一座在河池大地上险要的古战场,包括飘扬在我心头的那两面紫白战旗,包括设在城池右面的炮台、敌人的云梯、将军的劲弓强弩,都早已埋在了这一片平地之下,而我心中除了对英雄的缅怀,还有对古迹的凭吊。

    我知道,和许多来这里寻访一座城池的人一样,我的心中一样也带着一把,想象中的标杆,想着用它去丈量、去探察,一千多年前的历史,一千多年前那一场辉煌的大捷,然而时间同样是一把无形的标杆,一片城池再辉煌,也注定会被岁月的尘埃所淹埋。
   
    我环顾四周,在我目光的前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几个鲜红的大字格外醒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几个鲜红的大字,仿佛暗合了我们的心绪,同伴们争先恐后地拿出手机给石碑拍照,我把目光落在那一面陡峭壮美的环形绝壁上,在绝壁的顶端一片洁白的云,一如轻纱般,萦绕在绝壁的峰顶,没有了纷飞的战火、没有了金戈铁马的厮杀,这里的一切显得是那样的安静、和谐。是的,英雄的功绩不可埋没,但和平才是人们心中永恒的主题。
     
    走出吴王城,站在那座吊桥上,吴王城又一次隐藏在了那一片秀美的山林中。而我的记忆却一如它城中黛黑色的巨石,坚固地安放在了我心头的一个角落,成了和平年代中一段壮美的历史。



27#
发表于 2016-5-5 17:00 | 只看该作者
“除了石头就是树木,除了树木就是石头,”这种感觉我在游历常州淹城的时候有,呵呵
26#
发表于 2016-5-5 17:00 | 只看该作者
走进历史遗迹,就是和古人握手!喜欢有古迹的地方,也喜欢读有历史味道的文字。您的这篇游记体散文把个人的游历与历史有机结合起来,把现实的反思与历史的思考结合起来,让读者有一种徜徉于历史的深邃感。
因为本人是历史系毕业生,非常喜欢这种有底蕴的文章!
25#
发表于 2016-5-3 17:56 | 只看该作者
能经得起第二遍、第三遍阅读的文章,抑或说读了还想再读的文章,应该算是美文!《一座城池的消失》就是这样!
24#
发表于 2016-5-3 11:11 | 只看该作者
     虽则无法也不能走进这坐历史古城,但跟着版主的笔触悄然走进坍塌却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一页的吴王古城——回望并咀嚼历史,反思并正视历史,才会有进步和发展……拜读佳作,问好版主!
23#
发表于 2016-5-2 12:19 | 只看该作者
寻访古迹,追忆历史,都是为了提醒世人: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和平、安谧与幸福吧!
22#
发表于 2016-5-1 20:47 | 只看该作者
英雄的功绩不可埋没,但和平才是人们心中永恒的主题。——拜读佳作,向学习才女老师~~
21#
发表于 2016-4-28 15:5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美文!为肖娴点赞!
20#
发表于 2016-4-28 14:04 | 只看该作者
和平是永恒的主题,唯有在回望中观照和审视,才能守护和平。
19#
发表于 2016-4-27 21:08 | 只看该作者
此文开篇的设悬——“曾经有两次,在车轮飞速行进的分秒间,我与吴王城有过隔着车窗玻璃,匆匆擦肩而过的悄然对视。吴王城的古遗址,就在那一面刀削斧砍,峰头云缠雾绕的万丈悬崖之间。”做得很好。尤其对历史的追念和和平日子里新的思考,让此文在厚度上有了延伸。赞赏拜读!
18#
发表于 2016-4-27 10:55 | 只看该作者
有错别字啊
17#
发表于 2016-4-26 13:28 | 只看该作者
情境交融,亦步亦思。城池消失了,某些精神不能消失。
吊古思今,是为了今日更好的行进。
16#
发表于 2016-4-26 10:18 | 只看该作者
游历的目的是感怀,感怀的目的是印照当下,而当下已从历史中走出,在完美与祝福中存在。
15#
发表于 2016-4-26 09:16 | 只看该作者
肖娴文字不拘一格,这篇文字的以流畅而凝重的笔触写出回望历史的感想,读来有荡气回肠之感。
14#
发表于 2016-4-25 23:21 | 只看该作者
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读来很是惬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20:00 , Processed in 0.06762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