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夕阳1 于 2016-5-1 21:05 编辑
春天,悄悄地来到了人间.轻快地奔跑着,送来了温暖的阳光,逗笑了冰冻的小河,唤醒了冬眠的动物,吹绿了沉睡一冬的大地,吹艳了五彩斑斓的花朵,让自然万物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春风,也吹旺了老家那口土火炉。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中的做饭厨具样样齐全。电压力锅、高压锅、微波炉、电饭煲等等。昔日熬个米饭或炖只鸡在土灶上需要二十多分钟或半小时才能做好,现在用电压力锅或高压锅十几分钟就能搞定,看上去既卫生又节省时间。在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同时,微波炉及现代化的厨具既快捷又方便,是现代快节奏下人们生活的理想烹饪工具。但在冥冥中感觉做出的食物口感似乎缺失了点味道。 那日和同事小聚,期间,聊起一个重要的话题,目前人们的饮食问题。我们每天吃的面粉,馒头,都掺有大量的增白剂。而增白剂是强氧化剂而不是食品。添加于面粉中只是让面粉的颜色越来越白,而长期食用的话,对人体的累积损害无法估量。许久以来,人们多次呼吁禁止在面粉加工中使用增白剂,但时至今日,面粉增白剂依然“我‘加’我素”。 再有长期食用微波食品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无论何种食物一旦经过微波加热都会产生已知的致癌物。肉类、奶类、谷物、水果和蔬菜都会产生引起癌症的化学物。吃微波食品的人消化系统紊乱、淋巴系统发生障碍,血液中癌细胞增加。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更容易患胃肠癌,消化系统也会逐渐出现问题。 一顿饭的闲聊令人谈吃色变,考虑健康问题。不觉想吃母亲亲手磨面、蒸做的老面馒头了,卫生,纯天然绿色食品,吃着安全。于是,不顾工作的忙碌,第二天便驱车回了老家。 到得家中,见母亲正在饭屋内手拉风箱,在土炉上烧制蒸馍呢。从风箱内吹出的风涌动着土灶内的火势越来越旺,红红的火苗舔舐着不锈钢锅底,老人的脸也被熊熊燃烧的火势熏烤的彤红。土炉上蹲坐的锅内,沸水散发出的蒸气夹带着蒸馍的麦香味。好诱人的味道。 据考古史料记载,早在原始社会初期,我们的远祖就有了用火取暖的知识。后来,陶器出现了,人们为了可以随意挪动火堆、保存火种,又把火放在一个烧制的陶器里,这个陶器就是早期的炉或灶。用炉火取暖,多以木炭做燃料。如《史记・荆轲传》中说:“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 后来常见的炉多以泥制,古人多以柴草、木炭或石炭为燃料,其烧炭者,亦称“炭炉”或“火炉”。古代的炉用途有多种,或用于举炊,或用以取暖,不一而足,名谓也各异。如取暖用的火盆,称为“燎炉”,亦有小巧者称为手炉、脚炉。自唐代以后饮茶风兴,一些专用以烹茶的炉开始出现。
时移世异,时代发展到了今天,再来看炉子的变迁,物换星移。但眼前老家的这种土炉子慢慢地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农村社区全面改造后,这种尤物或许就会不复存在了。未来的孩子们还能知道有这么一种古朴的物件吗? 土炉子,她在我的记忆里是最温暖的、也是最难忘的。简单的几块土坯,炉箅子、炉钩子、炉筒子等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事。眼前的土炉子在父亲走后,已经被母亲修整了多次。但依旧不减当年的雏形。忘不了昔日那个最贫困的年代,酷寒的冬天我们团团围在火炉旁,一家人不离不弃,母亲用她勤劳智慧的双手,即便吃糠咽菜,也没能让我们挨饿一天,即便生活跌落到最低谷,也没有让我们兄妹三人把学业荒废。常常在深夜来临,夜不能寐时,在想,在品尝了各种的人间滋味后,才感到,那没有味道的白开水,才是最美好的味道。而生活,回归乡野,能陪伴老人晚年,冬天用这烧柴禾的炉子取暖,夏天用这散发着泥土清香味的尤物蒸做自己的土地上种出的五谷杂粮吃着,将会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或许,这样的生活,是孤寂单调的,但是,却是自然而真实的,远比那待在城市的高楼上,远离了泥土,而让人感到踏实,温暖。 春风拂面,温暖惬意,就好似母亲烧旺的炉火暖洋洋的。风中飘浮着蒸馍的芳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