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0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女版《断背山》——《植物学家的女儿》剖析及置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16 0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女版《断背山》”的诞生

  2006年4月26日,由华人导演戴思杰执导的《植物学家的女儿》在法国上映。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混血孤儿李明(中法混血儿Mylene Jampanoi饰)在她三岁的时候,父母双双在唐山大地震中丧生,其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俄罗斯人。故事中,李明来到一个著名的植物学家门下实习,那是一个性格中略带神秘与乖戾的严厉的父亲。他和女儿陈安安(李小冉饰)相依为命,居住在一个植被繁茂的岛上,在他的精心栽培下,这个小岛变成一个与世隔绝的花园。李明在植物学家的岛上植物园实习,期间与植物学家的女儿陈安安暗生情愫……该片由曾执导《第五元素》、《这个杀手不太冷》、《圣女贞德》等影片的吕克•贝松投资并担任制片人,吕克•贝松对该片评价颇高,并将其称之为“女版《断背山》”。

  历史系出身的戴思杰早在2002年上映的《巴尔扎克与小裁缝》中就借知青马剑铃的口提到过同性恋:“公元100年,正是中国的汉朝,那时候曾有一个不爱美女爱少年的皇帝,他把凤凰山赐给了一个心爱的太监,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同性恋的记载。”时隔四年,“同性恋”终于言正由顺地成为了他电影的主题——如果《植物学家的女儿》赶在了《断背山》之前上映,人们会不会说《断》乃“男版《植物学家的女儿》”?做这种揣测其实是一件极无意义的事情,我只是想说,人们不应该因为《断背山》的“捷足先登”而近乎约定俗成地设定一个固定的框架来对待《植物学家的女儿》。

  戴思杰惯于使用透过细节来交代事物的手法,比如《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当中那只比正常时间慢了20分钟的小闹钟就足以勾起一段30年前的往事,而在《植物学家的女儿》当中,导演则通过“李明三岁时,父母双双在唐山大地震中丧生”这一细节以及那只仅会说“毛主席万岁”等几句话的“文革鹦鹉”即清楚地交代了故事中准确的时间背景——由于影片题材敏感,所以其外景地选在了越南,而不是片中设定的中国南方。戴思杰的南方情结可见一斑。浓绿的自然色彩有别于张艺谋一般对红色的刻意雕琢,南方也没有裸露的《黄土地》,郁郁葱葱的热带灌木与旖旎的草丛为这广袤而寂寞的旷野增添了最原始的生命力……

  ——这里没有主义,但有现实。

二、爱情与婚姻的悲剧

  性格孤僻的李明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受孤儿院院长所托,她来到了南方的一个植物园学习中草药,并结识了植物学家陈教授的女儿陈安安。涉世不深的李明,性子里带着些许的任性与稚气,当她踏上那座由孤岛改建而成的植物园,陌生与新奇所带来的恐惧感使她胆怯地徘徊在门口而迟迟不敢入。

  热情大方的陈安安缓解了李明的各种情绪。

  一次授课过程中,李明错将乌头当成了何首乌而遭致陈教授一番怒斥,赌气之下她收拾行李准备打道回府,全然不顾自己使命在身,陈安安追随她来到了火车站并请求原谅,陈安安告诉李明,自己的母亲早逝,而乖戾、偏执的父亲一向治学严谨……说到动情处,同病相怜的李明反倒过来开始安慰陈安安,两人不禁暗生情愫,互为彼此而倾倒。但好景不长,陈安安当兵的哥哥“突然”从部队回家探亲,于是,他彻底地打破了植物园里“平静”的生活。高大的陈哥哥有一个很可爱但也让人有些无语的名字:“蛋蛋”。撇开蛋蛋的“突然”出现这一突兀的情节不说,那位“乖戾、偏执”一向看不起李明的陈教授竟也“突然”问儿子觉得李明怎么样,蛋蛋暧昧地竖起了大拇指,陈教授见状,便决定竭力撮合两人……

  选择中法混血儿Mylene Jampanoi饰演李明可以说是整部电影的一大败笔,除了她那“妖精”式的眼神以外,Mylene Jampanoi丝毫不符合李明的个性,再加之以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来看Mylene Jampanoi其貌不扬,而正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混血儿居然能够让人一见钟情,并迫不及待欲娶之为妻,这显然不符合逻辑与常情。

  在部队里长期处于性压抑状态的蛋蛋饥不择食,所以他才会近乎疯狂地追求李明。当亲人变成自己的情敌,绝望的陈安安选择了离家出走,并住进寺庙开始绝食,随即,踏寻而至的李明与她从寺庙住持处得知,如果她们花钱买下108只鸽子放生,即可以让两人永远不分离。放完了鸽子,两人商定答应蛋蛋的求婚,因为蛋蛋不能携带家眷前往部队,只有这样,两人才能够“言正由顺”地永远在一起。

  新婚旅行共度蜜月的过程中,蛋蛋因为发现自己的新婚妻子已经不是处女之身遂勃然大怒,从而不择手段地虐待李明,最终用绳索将其吊挂在旅馆的房间里然后只身回了部队。蛋蛋对待李明这种与婚前截然相反的态度或许是80年代人们为贞洁观所囚禁所致,也有可能是导演的刻意描绘,旨在客观地呈现与批判“男权主义”的专横跋扈。李明挣脱了绳索以后又回到了植物园,心疼不已的陈安安决定与李明共同分享这得来不易的幸福。然而,早就产生了猜疑的陈教授却发现了两人于“国法不容、天理不容、人情不容、社会不容”的“畸形”恋情,陈安安为了保护李明而击伤了父亲。不久,陈教授在医院去世,临终前他向法院写了一份诉讼书……法院的审理结果是判处陈安安与李明死刑。当蛋蛋再一次回到父亲的植物园,只见院子里铺满枯枝败叶,此处已人去楼空:一场意想不到的变故突然使之变得孑然一身,教他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不仅是一个家庭悲剧,也是一个社会悲剧。

三、对影片中“性格悲剧”的温和批评与置疑

  李明曾在前往植物园的路上给陈教授打过电话,可得到的答复却是:“你怎么能在晚上9点以后去打扰一个教授呢?”因为陈安安为父亲准备的早餐晚了半个钟头,他不悦地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早饭时间从来都是7点30分而不是8点,不同的时间我有不同的事情。”当李明准备好茶水给陈教授送去,谁知道,教授一尝便雷霆大发,原来他发现李明没有用雨水来煮茶,教授训斥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什么季节的雨水我都分得出。”——不仅煮茶必须要用雨水,而且早晚的茶叶粒数都得各不相同。陈安安与她这样的一位父亲在一起生活了多年,用她对李明说的那句话就是:“我已经努力地去适应他20多年了。”

  毫无疑问,是李明给陈安安的生活带来了波澜与曙光,换言之,影片的主题并非单一地局限在“同性恋”或“男权主导一切”之上:通过特定要求、特定环境、特定情感、特定条件才会具备相应的性反应与接受同性的性行为被称之为双性恋,所以,在《植物学家的女儿》当中,假设前来植物园实习的李明是个男人,陈安安依然会如痴如醉地爱上他,但遵循导演与编剧“一切皆有可能”的风格,如果李明是个男人,那么“从天而降”的蛋蛋定会像《断背山》中杰克爱上恩尼斯一样爱上李明;如果一定要将影片的副主题定位于“男权主导一切”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显然导演在阐述这一切的时候略逊火候——两个相爱的女人完全已经失去了她们应有的理智,譬如李明过分大胆、夸张而自私地追求爱情而抛自己的使命于脑后(可她却在写给孤儿院院长的遗书当中请求院长为她支付自己受死刑的子弹费,一共是7块8毛,这样的画蛇添足未免就显得娇柔做作),譬如陈安安为了与李明缠绵而乐不思蜀,正因为两个女人的得意忘形使得她们的爱情胎死腹中,不过我们可以说这是导演在技巧上的失误,因为他刻意地扭曲了人物的性格,陈教授如是,蛋蛋亦如是,所以在整个故事当中我们甚至看不到一个“正常”的人,而片中“放鸽子”这一情节则尤为让人觉得荒诞可笑。

  “治学严谨”、“神秘”、“乖戾”、“偏执”的植物学家不仅是一个失败的教授,同时也是一个失败的父亲,陈教授所谓的“治学严谨”、“神秘”、“乖戾”、“偏执”事实上不过是一种假象,而他对待儿子蛋蛋与女儿陈安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让人想不明白蛋蛋在什么地方值得比陈安安更加应该得到宠爱,难道是“男权主义”使然?据影片,显而易见,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即使是一个植物学家,他也依旧不能摆脱封建与世俗的捆绑。儿子新婚日,陈教授居然会问面前的一群妇女说谁生孩子最多,生孩子最多者则被教授盛情邀请踏上洞房的新床上欢快地跳起了当地了民俗舞蹈,据说这样可以让新人早生贵子。陈教授不是一个好父亲,他临终前的那一纸诉讼于理勉强能够含糊地说过去,于情,显露出来的事实却是他对自己的女儿根本没有应有之感情。从本质上说,是封建与世俗使得蛋蛋家破人亡,但从形式上说来最大的罪魁祸首则是那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了解了植物学家的本质以后,我有些迷惑导演安排这样一个角色的用意,用一句朋友的话说就是:“戴思杰是否意在影射学术造假,所谓的植物学家其实不过是个迷信的封建老头。”岂非贻笑大方。

  有了以上所叙作为铺垫,“同性恋”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一种载体,载体即工具,通过这工具来折射出其他的东西,然而这是否有违导演的初衷?不知道。如果非要将影片定位在“对边缘群体的关怀”这一命题上我们在影片中所看到的传统、强权、封建与世俗(陈教授、中国政府)对“同性恋”等有悖常理的事物的审判因为影片呈现的客观性而容易产生一种难以避免的误导,让人觉得其审判者其实就是该故事的讲述者,这便使得导演有了一种“摆姿态”的嫌疑,而让人不得不猜忌戴思杰到底是不是为刻意制造噱头,以引起人们舍本求末般对影片形式上的关注?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5#
发表于 2007-10-17 17:0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1度 发表
《植物学家的女儿》,我看过的最烂的华语片之一。

评论较为全面,欣赏这种严谨的态度。


同感,支持精华.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0:1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1度 发表
《植物学家的女儿》,我看过的最烂的华语片之一。

评论较为全面,欣赏这种严谨的态度。


见笑了。
3#
发表于 2007-10-16 09:05 | 只看该作者
犀利的评述!
2#
发表于 2007-10-16 08:40 | 只看该作者
《植物学家的女儿》,我看过的最烂的华语片之一。

评论较为全面,欣赏这种严谨的态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6 01:39 , Processed in 0.13532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