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29 编辑 <br /><br />
黑河市辖区内,多次成为省级政权的驻地,清代“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萨布素曾在瑷珲、墨尔根设立衙门。民国时期,江桥抗战失利后,马占山在黑河重建黑龙江军政两署,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和黑龙江省抗日救国军总司令。东北解放后,在北安召开黑龙江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成立黑龙江省政府,选举陈大凡为主席。但最隐秘的,最不公开的,则是朝阳山上的中共北满临时省委。 题记
去朝阳山了解抗联的历史,是我们这次采风的主要目的。中巴车从高速路口下来,是龙门农场,陆续又向北经过龙镇农场、引龙河农场、尾山农场,眼看快到嫩江了,司机没有发现可拐到朝阳山的路口,意识到可能走错了路。
一路之上,北大荒集团的路标不少,包括那块最醒目的“《红灯记》故事原型地-五大连池龙镇”,却很少见到人影,经过十万官兵百万知青辛勤耕耘,开垦出良田万顷,北大荒成为了北大仓,人口数量偏少的状况却没有改变,满目仍然是地广人稀的面貌,指示牌标示的多是农场的作业区,并不尽是居民区,偶有几只漂亮的野鸡在路边啄食,终于看到一个骑电动车的人,告诉我们走错了,热情而详细地指引从哪里才是正确的路途。
平常遇到走错路,人们的情绪都会急躁不安,但在这一次,在这里,满车的人不但没有怨言,反而觉得错得很有意义,比一路顺顺当当要好,越是隐蔽,越是难找,越说明这个朝阳山做为抗联密营选择的正确性,当年没有这么好的公路,没有这么好的车辆,日本鬼子也一定找起来更困难得多,抗联战士也就安全得多。
车上的人都是第一次来朝阳山,有人对这里是《红灯记》故事原型地并不是很相信,因为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电视网络,关于《红灯记》故事原型地是有很多质疑和争议的,有说《红灯记》故事原型地在吉林省吉林市的,有说在辽宁省丹东市的,有说在黑龙江省鸡西市东海镇的,有说在绥化市海伦车站的,有说在哈尔滨市五常的,有说在齐齐哈尔市龙江的……究竟此行能不能获得一个完满的答案,谁也不清楚。
朝阳乡是五大连池市最偏远的一个乡,距离市区六十公里左右,如果没有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适应战备需要的“三线”后方基地建设,可能迄今这里还是没有多少人烟,一九七二年才成立了朝阳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改为乡,是五大连池市较晚成立的山区乡。
车子进到乡政府所在地,街路的名字吸引住了大家的目光,抗联街、兆麟路、敬夫路、王明贵胡同、徐泽民胡同、张光迪胡同、许亨植胡同、赵尚志胡同……都是人名,而且是抗联将领的名字,让大家立即体验到革命老区的氛围。
车直接开进了政府的院子里,朝阳乡政府还的确与别的地方不一样。
政府的两层小楼门外,一边挂着乡党委、乡纪委、乡政府的牌子,一边则是省委的牌子,省委与乡党委岂能在一间办公楼里?其实,这个省委不是现在的省委,而是曾经的省委,省委也不是在这里办公,而是在这里被纪念,牌匾由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李敏题写,为“中共北满省委、东北抗联三路军朝阳山纪念馆”。
“省委”的牌子一侧办公楼的墙面上有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的题字:“继承抗联先烈遗志建设繁荣富裕的新朝阳山”,乡党委的牌子一侧的墙面上是现任中共五大连池市市委书记王锋的题字:“党和政府永远与老区人民心连心”。
乡党委书记李乃勋等人早已等候我们的到来,彼此介绍后,把我们让到屋子里,在门厅摆放一个一比一万五的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驻地沙盘,李书记手指沙盘,如数家珍般介绍起了的东北抗联第三路军的历史。
东北地区统一的党组织建立于一九二七年,成立了中共满洲临时省委,是东北地区革命运动的指挥中心。一九三四年十月,在上海的中央局遭到破坏,中央红军被迫长征,中共满洲省委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一九三六年一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人到东北,宣布撤销中共满洲省委,成立南满、北满、吉东省委和哈尔滨特委。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东北抗日部队整编为十一个军,分为三个路军,分别归属南满、吉东、北满三个省委领导,并形成了东北抗日军队统一的称谓-东北抗日联军,使东北抗日斗争出现了新的高潮。那时抗日的形式是敌强我弱、敌明我暗,省委这样的高级机关,不但不能大兴土木,而且还得尽量缩小目标,减少被敌人发现被敌人消灭的危险,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原始森林、亘古荒原朝阳山就这样成为了中共北满省委机关的所在地。
最早到朝阳山的抗日队伍,并不是东北抗联,而是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第一枪的马占山将军在“江桥抗战”后撤退的余部,他们在五大连池和朝阳山一带,得到了老百姓的帮助,尽管这种帮助因为人口的稀少是极其有限的,但毕竟是安全和踏实的,帮助马占山队伍的是今双泉乡那里的地主王宏图及其长工十一人,后来他们的行为被日本人知道,全部遭到杀害,是为“龙门山惨案”。
“七七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对东北的抗日武装实行了“坚壁清野”、“清村并户”和“烧光”、“杀光”、“抢光”的罪恶政策,在战术上运用快速部队“分进合击”,或包围严密堵击,而以一、二部分主力,采取长追办法;在山林中敌人采取主力集中“篦梳山林”,详细搜查,抗日武装力量和抗日组织受到严重的破坏。
一九三八年五月,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常委会决定,“必须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到黑嫩平原开辟新的游击区”,组织抗联第三、六、九、十一军穿越小兴安岭,向岭西的铁力、庆安、绥棱、海伦一线进行战略远征。
一九三八年六月,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率领第三军五师最先来到朝阳山一带活动,建立后方基地。
一九三八年十月,由东北抗联第三、六军部分部队组成的西北远征队,在张光迪、陈雷的带领下,到达朝阳山“天德”金矿(现为金山村)一带活动,安营扎寨下来。
一九三八年十月以后,九军、十一军部分部队在李兆麟、冯治刚、王钧等带领下也陆续到达朝阳山,这次西征历时半年,行程一千余里,陆续到达朝阳山。
朝阳山的战略位置是十分重要的,李乃勋书记在绿色沙盘上边比划一个个地址边讲述一桩桩故事,所有的历史都装在他的脑袋里,在它周围有日伪的军事重镇孙吴,第二防线龙镇,有号称模范县的克山县,还有驻扎重兵的北安、讷河、嫩江等军事重地和机场。朝阳山原始森林茂密,山谷纵横,地形复杂。对西可出征大兴安岭和内蒙东部地区,往北可进入苏联休整,往东可进入小兴安岭联络下江地区,往南可通过通北、海伦到达哈尔滨周边,是一个既利于运动出击,又便于迂回转移,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
在北满临时省委的指挥下,抗联第三路军打了不少著名的战斗,如田家船口战斗、谷家窑战斗、北兴镇战斗、霍龙门战斗,都是在朝阳山附近打响;一颗松战斗中夺取马匹二百余匹,从此由步兵变为骑兵;夜袭嫩江一号机场,毁掉日本最先进的零式战机八架;攻克肇源县城,缴获枪支弹药、粮食、银元、车辆等大批物资;尤其是攻克克山县城,毙敌二十多,俘虏伪军五十多,缴获迫击炮等武器装备,打破了当时号称“铁打的满洲国,模范的克山县”的传说。 李乃勋讲着讲着就激动起来,这么大的领土,这么长时间的战争,牺牲了这么多的烈士,怎么不可能涌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都是以东北义勇军抗日为题材写出来的,作家们难道不可以写出更好的小说更好的剧本更好的诗歌更好的文学作品吗?
他热衷于整理抗联资料、搜集抗联文物的行为,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上级单位轻易不示人的馆藏资料让他随便翻阅复制,东风村的老百姓种地时发现抗战的文物,不顾天刚亮公家人还没有上班急匆匆就开着拖拉机送到乡政府,分文不要,无偿捐献。
他的这番话让我们一行人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都想着要如何发掘本地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的题材,多多宣传家乡。
我们乘车来到抗联密营,距离那场战争已经七、八十年了,通往山里的道路仍然是坑洼难行,左侧大片的湿地布满了塔头墩子,右侧是莽莽荆榛的山峰,我们只能徒步行进,一条不宽的道路,都是沟沟壑壑的黑土,一个不小心土坷垃就往鞋里灌,边走边探讨一些话题,抗联的密营与工农红军的根据地是不同的,建立根据地的条件,包括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相当力量的革命武装,战胜敌人,发动群众,实行土地革命,建立人民政权,便利于作战的地势和回旋区域,一定的经济力。
这片游击区在大横山、石莹山、零点岗之间,连绵数十峰,方圆百余里,虽有北满临时省委的领导,最多时也达到上千人的武装力量,甚至也许利用“天德”金矿采金获得了一定经济力,但敌人为切断抗联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烧毁百姓的房屋,建立起“集团部落”,使得抗联没有条件发动群众、实行土地革命、建立人民政权,所以称朝阳山为根据地,我觉得条件不充分。李乃勋与能联系到的所有抗联后人都有联系,把能搜集到的所有抗联档案都搜集到了,所以关于抗联的一切问题都对答如流。他说当年群众支持抗联,把粮食送到路口,由抗联战士再把粮食扛到山里的密营,老百姓根本不晓得抗联的具体居住地,抗联从来不住村庄,也没有村庄可住。抗联中有军长师长团长,有省委书记县委书记,但没有村长县长省长,连老百姓都没有的地方,怎么叫根据地呢?所以最恰当的称呼应是第三路军游击区或朝阳山游击区。
走了大约六里路,到达了朝阳山保卫战主战场遗址,放眼望去,天是瓦蓝蓝的,云是白悠悠的,山是层叠叠的,树是木森森的,地是草莽莽的,空气是清新新的,历史是厚重重的,真是让人喜爱不尽的地方,然而就有日本鬼子妄图侵占这样美丽的国土,中华儿女为了保护祖国的蓝天黑土,在争取民族解放的火线上,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斗争,显示出无限的忠诚和英勇,不惜热血头颅,不避艰难困苦。一九四〇年七月十九日,一百五十余名日伪军趁抗联大部队在外围作战之机,偷袭了抗联总指挥部,抗联部队在李兆麟的指挥下,经过半天激战,掩护中共北满省委和总指挥部机关安全突围,不幸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张兰生和第三支队政委赵敬夫等二十一人壮烈牺牲。
后来流传过一首用苏武调演唱的《朝阳山战役之歌》,纪念这次惨痛的事件,“朝阳山战役,悲痛无尽期,兴安岭血染赤,忠骨伴沙砾,干部多殉难,青年猛抗拒,卫护领导者,前仆又后继,壮烈牺牲民族典型万古美名题。”
李乃勋书记来朝阳山工作后,有人在边河村西山林中发现了抗联战士遗骨,完整的尸骨下面是枝丫烧后的木炭层,是当时抗联火葬烈士的方式,从尸骨上掉下的茶缸,经抗联老战士李敏鉴定是从苏联带回来的,尸骨很有可能是高级将领张兰生或赵敬夫的,如果确认,将是抗联历史考证中的一件大事,他让人把遗骨保护好,已经代表乡党委打上了报告,请示上级的进一步鉴定。
大横山(即朝阳山)、石莹山(亦名石人山)两座山上曾建有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军政干校、被服厂、后方医院、修械所等后方机关,占地总面积约六十四平方公里。在此曾发布了第三路军成立宣言:“将士用命,同胞应援。虽未能逐强敌于境外,然竟不顾一切艰辛困难,拼热血头颅,进出于松江流域、龙江广原及北满各地;缴获大批武装,消灭无数匪寇,摧毁日满统治,解除同胞疾苦,使敌寇首尾难顾,日夜忧心,此我辈稍安,并堪告慰于全国人民及烈士英灵者!”
由于天将黄昏,我们无法登临山顶并在天黑前下来,实地去看看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军政干校、被服厂、后方医院、修械所等遗址,李乃勋告诉我们,木板房、木刻楞都在那次偷袭中被烧毁,抗联战士住过的地窨子,因为年代久远,也模糊了形状,肉眼观察不出来,住过的两个山洞,也积满了水,进不去,所以上不去就不用上了,有机会再去。抗联密营选择在山顶,就是为了敌人突然袭击,也能占据有利地形立即投入战斗。在东北,大半年是冬天,而山顶在冬天是寒风最大气温最低的地方,特别不利于生活,但有利于作战,这也是被敌人所逼无奈的选择。
朝阳山区是个人烟稀少、特别偏僻的地方,现在仍然是这样,本不起眼,因曾经驻扎过一支队伍,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靠啃树皮,吞松子,嚼马皮度日,用落后的装备与装备精良的日伪军作战,创造了“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生理奇迹和孤军抗战的民族奇迹而永垂史册。
在这里战斗过的,有扬名全国的烈士赵尚志、李兆麟、许亨植、夏云杰、赵一曼,有开国少将王明贵,有建国后担任省级以上干部的冯仲云、于天放、王钧、陈雷、李敏,还有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内阁副首相、人民军大将金策。
经过这次实地察看,我觉得它就是《红灯记》故事原型地,在中国京剧团一九六五年改编版本的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第一场《救护交通员》李玉和的唱段为:“手提红灯四下看,北满派人到龙潭,时间约好十点半,等车就在这一班”其中“龙潭”可能就是龙镇,“北满”自然是朝阳山上的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了。
但为什么吉林省吉林市、辽宁省丹东市、黑龙江省鸡西市东海镇、绥化市海伦车站、哈尔滨市五常、齐齐哈尔市龙江等地都言之凿凿都考证出了李奶奶、李玉和、李玉梅、磨刀人、跳车人,甚至鸠山、王连举的原型来证明他们才是原型地呢?
这恰恰证明,东北到处都有反抗日寇支持抗联的李奶奶、李玉和、李玉梅这样英勇的人民群众,到处都有磨刀人、跳车人这样无畏的抗联战士,到处都有鸠山这样残暴的侵略者,到处都有《红灯记》这样的故事。
谁是真正的原型地,其实并不重要,继承先烈遗志发扬抗联精神才是重中之重,在哪里开发出红色旅游景点也不重要,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