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2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走上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13 11: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瘦棠寒蝉 于 2016-5-13 15:02 编辑

                         走上河


  上河很美。山美水美。
  
  但上河走进我的视野,并非它“小杭州”的美色,而是缘于两个月前,那起轰动全国,牵动十三亿中国人心的三个孩子走失事件。
  
  如果没有那起意外事件的发生,我想,这辈子我都将与上河无缘。
  
  我们先到大畈乡政府而后去上河村。

  大畈乡的陈决心乡长是诗友炎子的朋友。我们这次就是应他之邀而来,走上河由他全程陪同。做为那次搜救行动的一线指挥员,陈决心一踏上上河的土地,依旧难以抑止内心的激动。这不难理解,事件发生后,作为大畈乡的父母官,一时,成了亿万双目光关注的焦点,可以想象到他当时所承受的压力山大。

  我们是踏着三个孩子的脚印走进上河山里的。
  
  进山,要先过广安桥。广安桥是座有着悠久历史的石头桥,曾是十万大山的山民进城的唯一通道。这座横跨壶源江的桥,因时代的变迁而几改颜容。桥两端有几步石阶,给人一种错落之美。可这份错落之美,一度为了方便车马行走,曾用水泥将之抹没。站在广安桥上。我看到清澈见底的壶源江在阳光下泛着碎金般的光芒。河埠头上有姑娘们在洗菜浣衣。然而,几年前,这条素有“杭州湾”美称的壶源江却又浊又臭,像一条濒临死亡腐烂的大蟒蛇。清理河道时,光从桥下,就挖出了上百吨的垃圾。现在,疏浚后的壶源江水质几乎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
  
  村庄距山不远。不多久,我们就走到山脚下。只见一条木栈道,拔地而起,像条游龙绕山而上。陈决心指着木栈道说,三个孩子就是从这里走进大山的。

  我们走的却是一条羊肠小道。
  
  四月的上河,绿意盎然,但正午时分已颇有些热气了。一入山道,一股清凉扑面而至,燠热顿消。山道上长有碧绿的苔藓,一脚踩上去,有“咕嘟咕嘟”的山水冒出来。路有些湿滑,路旁是山涧,流水潺潺有声,行走其间,时不时有一、二声鸟鸣声从浓荫幽深处传来,颇有王维《鸟鸣涧》的空灵幽深况味。因年久失修,也许是故意为之吧,这条山路多处已被山水冲塌,但这些塌陷之处,都用几根粗大的松木架接,整条山道似断非断,愈见古朴苍茫。

  这条山路并不长,至山岗上,与盘山而上的木栈道交集。站在山岗上俯瞰——整个上河村一览无遗。壶源江在山脚下绕了一个弯,很像是大山舒展巨大的双臂,把上河村紧紧拥抱在怀里,青山绿水相拥,上河村焕发出一种诗画般的清丽秀美。下山时,我们走的是木栈道,木栈道傍山而筑,设计完全按山的走势而定,讲究与树木植被和谐相处。因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栈道中,不时有一、二株松树旁逸斜出,让人感到栈道就像树一样,都是从山里自然生长出来的。

  从山上下来,我们沿壶源江畔迤逦前行。木栈道在江畔呈多姿状态,有时逼仄仅容一人而过,有时则宽敞如戏台。这些栈道全都覆盖在浓浓的树荫下,可避雨,可遮阳,宽处安放着石凳石桌,试想下,在赤日炎炎的盛夏,邀三二好友于此,或品泉或手谈,树上蝉歌悠悠,底下凉风飒飒,该是何等惬意。

  我们从壶源江的索桥进入村庄。

  站在晃晃悠悠的索桥上,我看到清清的壶源江在大山脚下潇洒地转了一个弯后,至此,倏地平宽起来,江面上游船穿梭,上河人利用天然优势已经把这段河道开发成一个繁华的水上乐园。

  我们在上河的大街小巷上行走,我看到好几处古建筑的外墙门楣上嵌有“大方伯”和“方伯弟”的石匾。据陈决心介绍,这些石匾是上河的大姓——陈氏后人为纪念其先贤常八公而立。这个常八公在明代洪武年间曾任河南布政使,因清廉刚直,督粮有功而获朝廷嘉奖,是上河历史上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我在参观一个厅堂时,看到大堂上摆放着十多块有关搜救三个孩子活动的宣传图板,详尽记录着这次搜救的始末和一些感人的细节。我听居住在此的一位老人说,村民们正在自筹资金,要树碑纪念,好让上河的后人永远记住并感恩。囿于时间,我无法对上河村做更多细致全面的了解,如孝子坊、上河八景、吕祖师祠等;但,通过短短二个小时的走看,我还是领略到了上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受到了上河人的善良纯朴。

  浦江诗友云溪唱晚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上河的年轻人到外地打工,爱上了东家的漂亮女儿。东家怕女儿嫁给他受苦,就向他了解他家乡的情况。年轻人聪明地对东家说,浦江——大畈——上河,我的家乡有江有河有整畈肥沃的土地,好着呢。东家一听如此的山青水美,自然就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

  是啊,上河这块久埋大山的璞石,在风雨的磨砺中正越来越闪耀出温润明亮的光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21:29 | 只看该作者
梦秋 发表于 2016-8-3 17:27
拜读美文,分享你的快乐

多谢!
12#
发表于 2016-8-3 17:27 | 只看该作者
拜读美文,分享你的快乐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18:20 | 只看该作者
李兴文 发表于 2016-5-16 09:53
三个孩子走失,这个信号太强烈了!

多谢兴文老师!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18:20 | 只看该作者
李有旺 发表于 2016-5-16 08:11
带着我们走了一次上河。问好

多谢有旺老师!
9#
发表于 2016-5-16 09:53 | 只看该作者
三个孩子走失,这个信号太强烈了!
8#
发表于 2016-5-16 08:11 | 只看该作者
带着我们走了一次上河。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21:38 | 只看该作者
肖娴 发表于 2016-5-13 21:43
把与上河有关的一些事,写的细腻、质感。这条河上有三个孩子走失让人沉痛的心情,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这些 ...

多谢肖娴老师!
6#
发表于 2016-5-13 21:43 | 只看该作者
把与上河有关的一些事,写的细腻、质感。这条河上有三个孩子走失让人沉痛的心情,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这些片段的巧妙穿插,给一条河赋予了深厚的底蕴。
欣赏,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6-5-13 13:22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6-5-13 11:50
特别喜欢前六段的文字气息

多谢夜莺老师!
4#
 楼主| 发表于 2016-5-13 13:22 | 只看该作者
敬一兵 发表于 2016-5-13 11:25
虽然作者在文章里没有刻意强化文学观察的穿透力和叙述的形式美感,但其对上河的物象描述和对日常生活中种种 ...

多谢敬老师点评!
3#
发表于 2016-5-13 11:50 | 只看该作者
特别喜欢前六段的文字气息
2#
发表于 2016-5-13 11:25 | 只看该作者
虽然作者在文章里没有刻意强化文学观察的穿透力和叙述的形式美感,但其对上河的物象描述和对日常生活中种种可能性的体察却产生了比较强烈的亲和力,这点可以从三个孩子走失事件的伏笔中窥见一斑。于是,这篇文章因此而有了接地气的氛围和草芥般的亲和力。不错的文笔,欣赏并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8 20:55 , Processed in 0.05833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