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6-5-19 06:34 编辑
偶尔的一次朋友小聚,把酒言欢之间,有位教师朋友挑起了一个话题,说起了他的女儿,从小学到高中的这十二年中,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校外辅导班,每到寒暑假时间,他都要将女儿送到她乡下老家的祖父祖母身边,让她经受大自然的风雨历练,让她享受最朴实的人间亲情,让她和别的孩子们到沟渠边赏花识草,摸鱼捉虾;让她随大人们在田野里分辨五谷,干点农活。这位教师朋友最后总结说,接地气的孩子一辈子身心健康,一生中精神愉悦,最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辜负瓦蓝天空下的诗意童年。
这个话头子一经挑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了个不亦乐乎。每个人都谈起了自己的童年故事,或是眉飞色舞,或是感怀忆旧,或是共鸣连连,或是不胜唏嘘,共同的语言与相似的故事,在每一个人记忆的屏幕上娓娓道来又徐徐再现,那样的熟识,那样的亲切,那样的甜美,那样的温馨,那样的自然。瓦蓝的天空下,诗意的童年中,就连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颦一笑,一人一物,都仿佛镌刻在人们记忆的最深处。这坛历经岁月窖藏的陈年美酒,未经启封,仿佛芳香四溢,甘洌宜人,酒香沉醉,唇齿留芳,已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儿歌《春天在哪里》中说,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那里有红的花,绿的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童年就是孩子们人生的春天。瓦蓝天空下的诗意童年中,那些玩泥巴、滚铁环、斗蟋蟀、捉迷藏、剜野菜、逮鱼虾、放鞭炮、打王八、拾麦穗、偷西瓜、摔骨碌、放风筝、掏鸟窝、套麻雀、拍蜻蜓、碰鸡蛋、摘槐花、采榆钱、卖药材、捡蝉蜕、拧柳梢、扎猛子、刨地瓜的一幕幕场景,现在想一想都醉了;那些担水劈柴、爬树上墙、疯狗野马、斯皮裂肉、追逐打闹、胡吹海嗙、看园护屋的一幕幕经典场面,梦一梦也笑了。初夏单飞的布谷鸟,秋天排飞的雁阵,照样让童年时光里的我们对此充满了无限遐思,它们究竟从哪里来,最后又要到那里去?
居住在乡下老家的孩子,自然离不开与乡野有关的物事。割草积肥,春种秋收,无论在那个角落,或在哪片风景中,都不难发现他们看似忙碌的身影,这些活泼可爱的“小人精”儿,就像遍布于乡土大地上、街头巷尾中的小点缀,让这鸡犬相闻、柴草飘香的乡村,增添了更多的烟火气息。这样温馨而美好的人生经历,是时下里的很多孩子们已经享受不到的童年时光;这样的经历,是时下里的独生子女永远不可能享有的生命经历,金钱根本买不到这种奢侈的拥有。这位教师朋友感慨地说道,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幸福的童年,那他的人生,可以说至少是不完整的。
说到我们的童年,畅想我们的童年,再观照孩子们的童年,几乎没有了我们童年的任何影子。娇生惯养的孩子们,就像温室里的一棵棵幼苗,经不得风,见不得雨,冬有暖气,夏有空调,被父母、祖父祖母、外公外婆宠爱着,即使没有“万千宠爱于一身”,但绝对是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从过生日时的“抓周”,就众星捧月般地盼着孩子抓钢笔、抓算盘、抓票子,再到上幼儿园就开始寻找名目繁多的兴趣班、辅导班,急功近利的家长们,恨不能施展自己的三头六臂,为孩子的成长铺就一条星光大道。
早有人将大地比作母亲,这当然是非常恰如其分的,孩子们对泥土有着天然的好感,犹如孩子对于母亲的过分依恋。在我所住的楼下,因为新挖了一条电缆沟,挖出来的鲜土被堆成了一座长长的小山,有十几个从幼儿园回来的孩子,拿着铲子,在上面爬上爬下,倒来倒去,他们默不作声,却又忙个不亦乐乎。瓦蓝天空下的诗意童年中,广袤的原野大地,不仅生长庄稼草木,而且滋养着世间的万物灵长,包括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和父辈一样泥里滚、水里爬、土里刨食。与泥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沿着乡间小路走出来的他们,懂得感恩,热爱生活,胸怀宽广,心态阳光;他们心中有希望,脚下有力量。
凡是同事们凑在一起,谈论的话题无非就是孩子学钢琴、练舞蹈、学绘画,或者一对一辅导文化课,参加媒体的“小记者”培训,可以这样说,除了请“月嫂”舍得花大钱以外,投入到孩子身上的各种辅导学习费用,算下来就是一个相当可观的天文数字。人们常说“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是,扼杀这种天性的人,是日渐功利化的时代,抑或是人心的日益浮躁?他们的每个晚上,他们的每个周末,他们的每个寒暑假,都在“赶场子”,几乎所有空余的时间里的“水分”,都被一双双无形的大手早已挤得一干二净,水分全无。
瓦蓝天空下的诗意童年里,每个学校有勤工俭学活动,学生们割草积肥拾麦穗,得到的收入会买成钢笔和本子,由老师们发到学生的手里去,让学生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那时的老师们从来不给学生的父母布置作业,或者让他们放下手头的农活,请假到学校来参加所谓的“亲子”活动。孩子快乐,家长省心,不论孩子成绩好坏与否,家长们断然不会将火辣辣的惩罚赏给孩子们。想想现在的应试教育,教师一推六二五,当起了甩手掌柜,给家长们发飞信、校讯通,让劳动了一天的家长们点灯熬油,检查批改作业到深夜。
根在乡下,然而住在城里的孩子们,更是没有了与田野、河流、山川等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他们不会无师自通的游泳,不会自由自在地辨别野生动物、植物,不懂得庄稼春种秋收的道理,钢筋水泥的建筑结构束缚了他们的思维,挡住了他们的视线,他们早已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做派,任性自私,唯我独尊。还有的家长热衷于带着孩子南下北上参加一些诸如“大明星”、“大舞台”、“溜光大道”之类的选秀节目,在孩子求知欲最旺盛的年龄,牢记着张爱玲的那句“出名要趁早”,心急火燎地到处赶场子、挣银子、发大财。
孩子们的天性要引导,但要顺其自然。记得有个段子说,日落息,日出作,春播夏锄秋收获,早熟命短素质差,顺应天时总没错,水到渠成是规律,瓜熟蒂落急什么?人生苦短,韶光易逝,孩子们的童年时光这样短暂,这样金贵,他们在本该学习文化知识,打好文化基础的黄金年龄,被几个成年人在台上逗笑取乐,戏耍玩弄,这无异于就是新时代的《伤仲永》,所以我想起了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原话“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率为众人,则其受于人不至也。”这些不足十岁的“童星”,十二三岁“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很可能真的要“泯然众人矣”了。
条条大道通罗马,成功的道路万千条。每个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不同,各人智力水平有别,因此制约他们成名成家的因素有很多。与其将他们关在水泥钢筋的笼子里“圈养”起来,倒不如将他们放置于天蓝地阔的大自然中其“散养”,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去接地气,沐阳光,浴风雨,经雪霜,在一年四季之中的寒来暑往中,快快乐乐的学习,在瓦蓝天空下的诗意童年里,健健康康的成长。他们成长的环境宽松了,学习的心态端正了,让他们享有了不该缺失的美好童年,人生中不留任何的遗憾,这样的人生,才是最完美不过的追梦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