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2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在唐诗宋词里过端午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6-7 2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唐诗宋词里过端午节
  李华新
  就像我们对于中秋在逐渐失去了那些诗情画意之后,我们突然会发现,现在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关于中秋关于中秋诗歌的那些感怀。现在当端午又来的时候,我们似乎是要失去了端午的,因为现在不管是中秋还是端午,只剩下了那个美味的吃食,或许是这些个美味,现在也不是那么的令人垂涎欲滴了。
  此外,一个同样的理由是过端午是要吃粽子的,而这些粽子在北方往往是一年只有一回,而且一旦学会了包粽子,那么就会年年都会包,而且已发而不可收。至于为什么要吃粽子,好像即使是年老的父母会明白,而现在已经做了父母的7080一代,对此的理解却不会有多么深刻。风俗似乎就是这样,约定俗成,别人怎么做你就跟着做就是了。而且只是在这个时节是大量粽子有卖的时候,买起来也比较方便,就会成为一个购买的习惯。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不仅要吃粽子,赛龙舟,藉此凭吊屈原。还会以蒲艾簪门,虎符系臂。身佩香囊,墙悬钟馗。并畅饮菖蒲酒和雄黄酒,用来趋吉避邪。流连于唐诗宋词中,别有情趣。
  苏轼的《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让我们看到端午盛景。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李之仪的《南乡子端午》,写得轻盈婉转,相思无限。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卢肇的《竞渡诗》,真实地描绘了一幅赛龙舟的生动画面。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褚朝阳的《五丝》,道尽人们对屈原的怀念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当端午的文化意蕴渐渐离我们远去,当文人的感情和端午逐渐疏离后,人们就会发现对于端午的那种诗意的感觉就会只剩下吃粽子这样的意见事情。好在箱子的龙舟竞赛还能让这样的感觉依旧存在。并且将人尚武精神继续保留着。这样成为各地在过端午的时候的一个不小的念想。
  端午节赛龙舟,是端午节的象征。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在我们北方的这座小城,其实那种属于南方的大江大河的龙舟竞渡没有,好在这里有个湖,因此每年的龙舟赛就在这里举行。
  沅江五月凭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一首《竞渡曲》中的两句诗。诗中所写沅江是当年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所在之地。此时虽然被贬人生失意,但是此时学生写的新意透净,豁然自得,诗中所见只有欢嚣之意,全无仕途的失意和落寞情意。五月沅江水势高涨,正式龙舟竞渡的好时节。那些壮男各个生猛如虎。这样的一场竞技中,则是擂鼓入雷霆之响好斗之情跃然纸上。
  而实际上龙舟竞渡的起源很早,有人就以为起源于越王勾践当年暗中训练水军而采取的竞赛。有人则是以为是为纪念屈原而人为设立的一项活动,只是为了纪念屈原。《荆楚岁时记》曰:“旧穿屈原死于汨罗,时人伤之,竞以舟楫拯焉,因以成俗”。宋代宋代词人黄裳有词作《减字木兰花.竞渡》,状言竞渡夺标,就很生动。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战勇气。
  会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龙舟竞渡,人们自然是要通过竞舟来分个高低的。而唯有胜者才会夺得锦标,这也是竞渡的高潮。决然没有沮丧潦倒之情。
  自然竞渡越过千年,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想念不因历史迷灭而出现断档,这里的情结深沉。而也有不少文人就是在端午,依旧是多了些自在和清淡,而少了些情意绵长。
  笔者并非是为了在重五之月平添一些孤寂和惆怅,而实在是觉得词人的描述中,对于端午的那些习俗全部收尽的感觉还是体现出了词人的一种民俗关怀精神。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齐天乐.端午》 宋 杨无咎。
  这首词不无人们熟知,但是在描写端午的诗词中却是很难得的佳作。此种所提艾虎,是一种辟邪之物,古人会在端午这一天用艾草札成艾虎的形状。佩戴在身上辟邪。古人视爱护为神兽。《风俗通》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噬食鬼魅,亦辟邪。
  古人在端午这一天除了赛龙舟、吃粽子之外,在门前悬挂艾叶、菖蒲也是必做的事情。而隐居则是要饮菖蒲酒和雄黄酒。
  对于雄黄酒现代人有些不解,但是对于菖蒲酒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本草纲目》记有:“菖蒲酒,主治大风十二痹,通血脉,壮阳滋阴;饮百日颜色丰足。气力倍增,耳聪目明,行及奔马,发白变黑,尺落再生,尽夜有光,延年益寿,久饮得与神通。”
  其实,笔者以为,重五时节实在是个好日子,为纪念屈原的这些个形式依然存在,不必讨教太多,而实在的意义则是“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在这样的气氛中,饮着菖蒲酒,作着与神相通的梦,岂不是快哉之事。而且此时你或是有人在耳畔高声吟咏《离骚》,发思古之忧,会是一种何样心情溶于天地交汇之中!
  (济南 李华新)
7#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11:55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6-6-8 10:56
文化的端午节与庸俗的端午节差异之大!

谢谢点评,本身就是一个点题!好!
6#
发表于 2016-6-8 10:56 | 只看该作者
文化的端午节与庸俗的端午节差异之大!
5#
发表于 2016-6-8 09:26 | 只看该作者
忘却了不该忘得,悲哀,任何流传下来的节日都有深刻的意义,需要重温,从文字;谢谢您的讲诉!
4#
发表于 2016-6-8 08:05 | 只看该作者
这样就更加伤感而诗意了。
3#
发表于 2016-6-8 08:01 | 只看该作者
早已经对所谓的节日淡而又淡了。
送上问候!
2#
发表于 2016-6-8 07:49 | 只看该作者
标题有新意,内容更丰厚,先睹为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06:50 , Processed in 0.07011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