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邂逅青冈 [打印本页]

作者: 日尧月    时间: 2016-8-27 06:41
标题: 邂逅青冈
本帖最后由 日尧月 于 2016-8-27 14:37 编辑

      四十年前,父亲对着年幼无知的我说:“狗狗,这是青冈,真干(十分)值钱。”我一脸的无所谓,一溜烟转身玩耍去了;四十年后,站在陇右秦安老家西北之角的青林沟中,凝视树干沧桑,枝叶繁茂,顶如亭似盖的青冈树时,我却有太多的话儿要诉,却一句也说不出。

      我不知父亲于上世纪70年代,从哪里弄来了半截青冈木后,就神来神气,如获至宝。后来,哪里去了,我也未知。从那时起我就隐约感觉青冈不是普通的木头,似乎是宝木,神木。时如逝水,往事如烟,不觉已至中年,父已背我十年有余,青冈的名字已被滚滚红尘掩埋在岁月的深层,幼儿之事已成消失的云烟。我陇右老家有句俗语:“不走的路儿走三遭,不遇的事儿遇三次。”再次真正邂逅青冈是在我和几个文友今年三伏之际的一个瞬间决定——走访青林沟。

      青冈,学名辽东栎,壳斗科栎科物种,落叶乔木,别名橡树。叶无柄长波状,叶表绿色浅于叶背;三四月开花,花分雌雄,雄长雌短,花碎小黄绿,总状花序腋生,壳斗浅杯形;果实椭圆光滑,外壳坚硬,成熟于霜降之月,由绿色沉淀为紫黑色,果实含淀粉,可食造酒;木质坚硬柔韧,旧时常做铁轨枕木、家具,如今用于建筑、制作木地板等;其叶中暗含叶绿色和花青素,因受水分而变化,故称气象树;其果微温稍苦,可健脾止泻,收敛止血;适宜干旱地带,树龄可达数千年之上,有着沙漠精魂——胡杨的秉性。

      我陇右本就山富水贫,沟梁峁壑纵横绵延,据史料《汉书地理志》记载:“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屋。”明《秦安志》记载中其神仙梁、锁子峡、九龙山等地仍林木蔚然苍翠繁茂。然在时间的风霜雪雨中一路走来,现如今已是山灰褐光秃,水越来越贫。那些曾蔚然成林的成片的绿色哪里去了呢?目睹渭水之北人文荟萃钟灵敏秀的陇右秦安之西北角,这片唯一的原始次生林(85亩)——青灵沟,她是如何躲避战争的刀枪枪火、人类的刀斧砍伐、山川的翻覆呢?

       我躲开一群文友,孑然一身滑进深林深处,虔诚静默的凝视、拜访这一棵棵足有千余年的树精——青冈,我思绪翩翩,沿着时间的河沿逆流而上,慢慢靠近历史的原声和事物的具象。渐次心灵却淡泊如水,一切凡尘间的尘埃一一逃遁,自己渺小的如同天地间的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伫立那些看似随意散生的千年青冈面前,莫言凝视,其树皮黑灰皲裂,裂痕道道,苔藓覆盖,三四人方可合抱的粗粗树干,足以见证历史长河的岁月痕迹,日月星辰轮转的风花雪月,时间在层层均衡和不规则的年轮圈上详细记载着四季的风雨霜雪,以及人类代代留下的言语故事和足迹重叠。又似乎一部部分门别类的人类进化史;其遒劲有力的灰灰枝干,在半空相互交叉握手相谈,一如一个和谐的家族成员渐渐走向生命的文明登峰;枝干间不时呈现出数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疙瘩,以及其疙瘩之上生发出细细的枝条,我深感生命的坚韧和不屈以及对生命不懈的追求。有的枝干疙瘩上落下了岁月的尘土,另一物种的种子飘落其上,在此生根发芽,长成了一株新的物种。我就是在数棵青冈枝繁叶茂的注视中,发现与其不同叶子的物种生存,这一神奇的物种,用同一树枝托起了两种甚至三种物种,让其和谐的生存,一如我国三教合一的平凉崆峒。这就是对天地间生命和谐统一的诠释,这是对天地人物一理的合一阐释;尽管枝叶葳蕤,如亭似盖,猛看严严实实,密不通风,然日月之光,依然会透过其细密的间隙,分层洒下,最终落在海绵一般的地表。

      乡村俗语:“树老成精。”据当地村民传说,青林沟的青冈已有千年之余,千年对于时间的流转而言,很短,宛如时间一眨眼;然对于人来说,不长,这需要一个家族成员至少十余代的接力赛;这期间历经相同的日月春秋,不同的风霜雪雨,我想即使不成精,也会成为一个个神话。浓密的林间如半夏柴胡灵芝等草药自生自息繁多种杂,百禽野兽常穿越,众鸟啾啾啼鸣。青林沟这片次生林能走到如今,我想与其高寒地僻,人烟稀少有关,也与当地人们对这一物种——青冈的感恩和敬畏,握手言欢的和谐相处有关,更与一个当地村民老远的传说有关。其传说远古时,树林里有一只神秘的白狐时常看守此林,只要谁砍掉一棵青冈树,无论大小,家里均会有人出事神奇离去。

      此片仅仅85亩的原始次生林,以青冈为主,期间稀疏生存野枣树、梨树、葡萄、核桃、藤蔓、荆棘等较高植物和苔藓稀疏野草,分层相互生存。在如今渭河之北的陇右小城千篇一律的荒山野岭中,孑然一身,独自成林,历经不知千万年的岁月沧海桑田,终于修炼成一朵绿色的圣洁的莲花,一张承载亿万年历史的绿色名片,一把硕大无比顶天立地的翠伞。

      再次邂逅青冈,我似乎懂得了四十年前父亲对我所言之意,又似乎仅仅略知一二,一如青冈外表的皮毛,然千年青冈其内核隐藏的真理到底有多少呢?其本身无言的言说到底可写成一部多厚的史书呢?

      我深知,即使我不离开这些千年的树精——青冈,与其下站上一辈子,也站不成一颗幼小的青冈。再次凝视后,我还是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一个人对千年青冈的拜谒。

      身后的翠绿已离我原来越远,然我将如何像一颗青冈来对待属于自己的生命呢?我真的很想成为一棵青冈,哪怕是最最幼嫩渺小的,也无所谓!


     (字数:2011)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6-8-27 09:33
不小心又坐了沙发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6-8-27 09:57
这篇可以说是上篇青林沟文字的姊妹篇,那篇像广角镜头扫视全景,这篇是微拍,镜头对准青林沟的老树精青冈。
文章从儿时不解青冈的价值谈起,引出关于这个问题的追索,偶然邂逅青冈,详细介绍青冈的生物学属性,如外部形态、花色、用途等,又引经据典,增加对这种树木的进一步认识。文章更多的笔墨泼在了对青冈生命力的展示与挖掘上,诠释它们“生命的坚韧和不屈以及对生命不懈的追求”这个大命题,阐明古树是天地人合一的典范,最后重谈青冈的价值,首位呼应,生发更深刻的意境:老树的深邃与价值谁又能完全说得清楚呢?
文章充满历史感,充满对生命的追问与探索,是大散文!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6-8-27 19:43
从年幼时不识青冈写起,再到中年后对青冈的寻访,站在千年青冈前的感慨,然后想自己成为一棵青冈,文章纹理清晰,写得平实、深厚、自然,欣赏并问好!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6-8-29 15:18
问好晓明。本文所写的青冈,原本是一种普通的植物,由于融入了人文和历史,使得笔下的青冈卓然生辉,内涵丰广。一篇佳作,欣赏学习。问好。
作者: 红秋叶    时间: 2016-8-29 17:29
“青冈,学名辽东栎,壳斗科栎科物种,落叶乔木,别名橡树。叶无柄长波状,叶表绿色浅于叶背;三四月开花,花分雌雄,雄长雌短,花碎小黄绿,总状花序腋生,壳斗浅杯形;果实椭圆光滑,外壳坚硬,成熟于霜降之月,由绿色沉淀为紫黑色,果实含淀粉,可食造酒;木质坚硬柔韧,旧时常做铁轨枕木、家具,如今用于建筑、制作木地板等;其叶中暗含叶绿色和花青素,因受水分而变化,故称气象树;其果微温稍苦,可健脾止泻,收敛止血;适宜干旱地带,树龄可达数千年之上,有着沙漠精魂——胡杨的秉性。”

这样立体的书写,赞一个。
作者: 日尧月    时间: 2016-8-31 17:27
李立红 发表于 2016-8-27 09:33
不小心又坐了沙发

紧握!
作者: 日尧月    时间: 2016-8-31 17:28
李立红 发表于 2016-8-27 09:57
这篇可以说是上篇青林沟文字的姊妹篇,那篇像广角镜头扫视全景,这篇是微拍,镜头对准青林沟的老树精青冈。 ...

深谢李老师鼓励,紧握问好!
作者: 日尧月    时间: 2016-8-31 17:28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6-8-27 19:43
从年幼时不识青冈写起,再到中年后对青冈的寻访,站在千年青冈前的感慨,然后想自己成为一棵青冈,文章纹理 ...

问好昙花,感谢不断的支持和鼓励!紧紧握住!
作者: 日尧月    时间: 2016-8-31 17:28
刘彦林 发表于 2016-8-29 15:18
问好晓明。本文所写的青冈,原本是一种普通的植物,由于融入了人文和历史,使得笔下的青冈卓然生辉,内涵 ...

问好刘老师,紧握!
作者: 日尧月    时间: 2016-8-31 17:29
红秋叶 发表于 2016-8-29 17:29
“青冈,学名辽东栎,壳斗科栎科物种,落叶乔木,别名橡树。叶无柄长波状,叶表绿色浅于叶背;三四月开花, ...

非常感谢你的支持与厚爱,开学初太忙了,散文版的其他作者的散文一直没时间学习呀!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8-31 22:22
1.文虽短,意却丰,可谓小容量,大格局。2.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可见匠心独运,颇貝匠心。3.主题突出,意境深远,可说是标准的传统散文。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8-31 22:24
只是不知文中“父已背我十年……是否是父已离我十年之误?
作者: 陆成兵    时间: 2016-9-15 18:18
青冈沉淀着岁月的沉思,抒发了四十年的人生情怀。文章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文字功夫深厚。拜读佳作,问好老师,遥祝创作愉快!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