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84|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永远的梨花大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20 1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永远的梨花大鼓

  去年八月底,我和德州的几个文友陪同省作协的作家们去河北省参观。在聊天中,听河北的文友谈起本省的各界名人,同时也谈到了享誉全国的“梨花大鼓王”孙金枝先生,我津津有味地听着大家对孙先生的高度评价,当听到她老人家已于上世纪的1989年去世的消息时,我心痛欲碎,泪水也随之如泉涌。大家被我这突如其来的悲伤弄得不知所措。他们哪里知道,孙金枝先生曾经是我的恩师啊!

  上世纪的1983年,也就是在我十一岁的时候,全国曲艺学校设在素有“曲艺之乡”和“杂技之乡”之称的山东省宁津县。当时,担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的陶钝先生,特意为这所学校题写了“曲艺厅”的牌匾,和“出人出书走正路”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条幅。我就是在这个时候以绝对优异的成绩被曲艺学校录取,并有幸成为著名梨花大鼓表演艺术家孙金枝先生的弟子。

  曲艺学校共分六个专业,分别是:西河大鼓、梨花大鼓、河南坠子、山东快书、评书,伴奏等。许多国家级大腕儿都曾来曲艺班授课。这些名演包括:评书演员刘兰芳,山东快书演员孙振业、李东风、相声演员马季、赵炎、西河大鼓演员杨雅琴、石立凤等。当时我是全校年龄最小、个子最矮的一个,大家都疼爱地称我:小师妹。孙金枝先生见到我的第一眼就笑了,和蔼地问了我几个问题,又听我唱了几个西河大鼓段子,然后孙先生用她那浓重的河北口音说:“这妮子音质不错,节奏感强,很有发展前途!”

  梨花大鼓,也叫“山东大鼓”,是中华曲坛上一枝别具风采的绚丽奇葩,深受群众喜爱,它历史相当悠久,最早发源于山东,是老济南文化的代表;其风格朴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曲调高昂,说、唱、道、白兼备,叙事抒情,素有腔多字少、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孙金枝先生嗓音洪亮,幽默风趣,表演风格朴实细腻,酣畅大方,运字行腔声请并茂,唱腔丰富多变。曾唱响冀鲁两省、轰动津门和秦淮河畔。

  如今,即便是山东人,只要不是上了年纪的人,恐怕都没听过“山东大鼓”,更不知道这种曾经辉煌过的民间文化瑰宝。据说,当年听孙先生的梨花大鼓,决不亚于今天的年轻人对“四大天王”,章子怡、范冰冰、孙洪雷等明星们的热恋和崇拜程度。

  孙先生那年大概五十五六岁的样子,中等瘦小身材,皮肤白皙,她常常穿着一件白色上衣,一头直发又黑又亮、在耳后卡着两个黑色大卡子,她浓重的河北口音,有时让我们很难听懂。孙先生的“台风“特棒,一副金灿灿的“鸳鸯板”她打的是那样自如,声音特别清脆;左手执鸳鸯板右手执“鼓箭子”,伴着优美的三弦儿,只一个“鼓通”就够我们学半年的了。

  记得先生教的第一个段子是《大闹菜园儿》,一个很幽默的梨花小段儿,现在想来还是非常的意犹未尽,最后一段是这样的“……头一炮把那辣椒打了一个血点红;二一炮打中了白莲藕,打地藕瓜净窟窿;打得面瓜咧着个嘴;把西瓜打了一个满肚红;打地丝瓜上了吊;把那茄子打了一个紫烂青;水东河西打一仗,秋后地白菜收了兵;打地长果不敢见面,藏在地下改了个名字就叫落花生……”后来又陆续教授了我们梨花大鼓名段《大西厢》《海公案》等。

  孙先生在艺术上对我要求极严格,也许她看到我年龄小好玩吧,总是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把我拽出来站在台上,让我唱她点出的那个段子;唱对的时候,她眯着眼睛微笑着连连点头,算是对我的奖赏;不对的时候,她摇着头连连说着:“不沾弦,不沾弦。”时间常了,大家才明白:不沾弦,感情就是跟不上伴奏或唱的音儿不对啊。先生的教诲,使我的演唱水平提高的很快。在生活上她更是对我无微不至。我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生活很艰苦,我们学员每顿饭只是一个馒头外搭一个窝头、一碗菜汤、或者一碗青菜,一小盘咸萝卜条,极少能吃到肉菜。有好几次,先生把我喊到她屋里,拿出馒头、炖肉或荤菜让我吃,(学员和老师的饭食是不一样的)我知道她是自己舍不得吃省下来给我的。看到我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孙先生爱怜地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刚吃那个咋行。”

  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听到山东大鼓,被那字少腔多的旋律所迷住,嗓子总拐不过弯儿来,觉得太难学了。只《大西厢》开头的那一句:“一到八月秋风凉,一场白露一场霜”,我们就学了半个多月。尤其是我,总是过不了先生的关,孙先生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单独给我“开小灶”,直到练到字正腔圆为止。先生常常教导我们:“咬字不清,犹如钝刀杀人。”她要求学生可以学得慢一些,但一定要扎实,要把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地送到观众的耳朵里。

  在我幼小心灵的记忆里,孙先生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她总爱用一种爱恋的、意味深长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弟子们。所以我印象中的她就显得特别神秘,我总想读懂她,却总也读不懂。于是,趁着先生高兴的时候我们都争着向她提问题。

  时间一长,慢慢地孙先生和我们讲起了很多她过去的故事。

  孙先生原籍河北省威县,她的大姐、二姐、三姐都是当时非常著名的梨花大鼓演员。受姐姐们的影响和熏陶,她八岁就拜当时的著名曲艺艺人王横茂为师,又先后请教于著名艺人王金秀、穆大爱、郭老彬等人。她天资聪颖,九岁便开始登台演出,充分显露出了她的艺术天赋。并在以后长时间的演出生涯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流派。她十三岁时就已成了“台柱子”, 据说有次在一个庙会上,因了她的到来,竟有五处书棚被她拉的开不了书。在南到豫北的清丰、南乐、邯郸,东到成安、临漳、大名、魏县一带,孙金枝先生的名字家喻户晓,只要有她演出,总是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抗日战争时期,先生积极投身到救国运动中去,她同两个哥哥和三姐(著名大鼓演员孙金兰)辗转威县北部和南宫东部一带,用梨花大鼓的说唱形式进行抗日宣传,彻底揭露敌人的残暴罪行,向大家宣传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拿起武器和敌人斗争,才能挽救苦难中的国家和民族。其间她还多次慰问冀南军区的伤病员,和抗美援朝回国的志愿军伤员。解放后,孙先生积极响应党的“说新书、唱新词”的号召,在保留几个传统曲目《海公案》《包公案》《杨家将》的基础上,又排演了以《闪闪的红星》《大刀记》《渔岛怒潮》等为代表的优秀书目。她怀着满腔激情,积极下乡,长期在农村巡回演出。
  
  一九五八年,是孙先生最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在全国曲艺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孙先生幸福地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恩来总理去世后,孙先生怀着对总理的无比崇敬写出了《广场思亲》这一名段。上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孙先生饱含深情演唱的《广场思亲》,声情并茂,有好几次,她声音哽咽得几乎唱不下去,当唱到“消不完地思念,流不完地泪,永难忘的恩情海洋深!国有难,你总是抢挑重任;民有灾,你解救奋不顾身;我的好总理!人民的总理人民爱,鱼水难分心贴心”的时候,整个会堂的观众泪水长流,使劲为她鼓掌。

  孙先生在教授了我们一年后,回到了河北原籍,没想到这竟成了我们师徒的永别,在走完了她短暂的六十一年光辉路程后,先生永远地离开了她挚爱的艺术舞台和热爱她的人们。在她生前,党和人民给了她极高的荣誉。先生曾历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曲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四届委员、河北省曲协副主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代表,威县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和常务委员。

  转眼间,二十几个冬夏过去了。其间,在我常常梦到并想起先生、计划着去看望她老人家的时候,却听到这样的噩耗,这无异于晴天霹雳。我震惊,我肝肠寸断,我恨我为什么不早早地踏上去河北的路。如今阴阳相隔,痛何如之。现在,我唯有用这样的信心来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您的“梨花大鼓”将会永远被世人传唱。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6-20 15:52 | 只看该作者
转眼间,二十几个冬夏过去了。其间,在我常常梦到并想起先生、计划着去看望她老人家的时候,却听到这样的噩耗,这无异于晴天霹雳。我震惊,我肝肠寸断,我恨我为什么不早早地踏上去河北的路。如今阴阳相隔,痛何如之。现在,我唯有用这样的信心来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您的“梨花大鼓”将会永远被世人传唱。


你真是个有心的学生,深情地文字,欣赏,问候!
3#
发表于 2008-6-20 17:08 | 只看该作者
充满了真挚情愫的回忆,令人感动。不错的文章。问好!
4#
发表于 2008-6-20 18:15 | 只看该作者
深情的文字,难忘的恩师,老一辈艺术家的形象跃然纸上。学习问好!
5#
发表于 2008-6-20 18:32 | 只看该作者

快乐阳光来了

学艺也不容易
6#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21:4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吕永红 发表
转眼间,二十几个冬夏过去了。其间,在我常常梦到并想起先生、计划着去看望她老人家的时候,却听到这样的噩耗,这无异于晴天霹雳。我震惊,我肝肠寸断,我恨我为什么不早早地踏上去河北的路。如今阴阳相隔,痛何如之...
感谢永红。
7#
发表于 2008-6-20 21:59 | 只看该作者
对老师一片深情,作为老师的孙金枝先生也可含笑九泉了。
8#
发表于 2008-6-21 05:25 | 只看该作者
想必是优秀物质遗产。
看来,你得到真传,是一代传人了。
恭喜!
9#
发表于 2008-6-21 08:38 | 只看该作者
饱含深情的回忆,感觉不错!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6-21 14:5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充满了真挚情愫的回忆,令人感动。不错的文章。问好!
感谢敬版!
11#
发表于 2008-6-21 17:21 | 只看该作者
从你的文中对梨花大鼓有了一些了解。
文章写得真情,自然,欣赏!
12#
发表于 2008-6-21 21:06 | 只看该作者
妹妹好!
13#
发表于 2008-6-21 22:30 | 只看该作者
深情感人的文字!看起来文友是多才多艺,即会写文章,又会唱大鼓,真是多面手呀!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08:4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汤如浩 发表
深情的文字,难忘的恩师,老一辈艺术家的形象跃然纸上。学习问好!
感谢如浩!
15#
发表于 2008-6-22 09:14 | 只看该作者
原来你还会唱大鼓?呵呵,这么厉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20:28 , Processed in 0.07193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