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16|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孩子都是自家的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4-2 2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枫叶飘飘 于 2017-4-2 22:01 编辑



        写下这个文题源于一段对话,今天听两位熟人唠嗑。女人说:我家孩子六岁了,每每睡觉都要摸着“妈妈”,再不就要摸着我的肚子,小手还抠查不停,烦死了,我都睡不好。旁边的一位男同事说:你打他,他就不摸了。我小时候,我妈就让我去找奶奶睡,不去就打我。我妈去玩麻将,我要是去找她,她回来就打我,因此到现在我妈打麻将,我都不敢去打扰她。女人说:我舍不得。我联想到我的一位同事,在她没结婚时,有人说孩子不听话,她就说,揍他,他就听话了。我们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看你将来有了孩子怎么办?事实是她有了孩子照样舍不打。


       “庄稼都是人家的好,孩子都是自家的好。”这句话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爷爷常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姓刘的人,在外地做生意,好几年没回家。这一年,遇到一个同乡要回家探亲,于是想让他捎些东西给孩子吃。同乡问:刘掌柜,我咋知道哪个是你家孩子呢?这位刘掌柜满有把握地说:回去后,你看看谁家孩子最好看,那就是我儿子。这位拎着捎回来的东西,坐到自家热炕上,看看自己的一双小儿女,是越看越好看,越瞅越喜欢。于是把千里迢迢捎回来的东西给自己的孩子吃了。过几年,这位见到了刘掌柜的,刘掌柜的说:你把我的东西捎到了么?捎到了,同乡蛮有把握的回答。那我老婆咋说没捎到。哦,我到家一看,谁家的孩子也不如我家的孩子俊,我就把你捎的东西让我的孩子吃了。刘掌柜一脸无奈的苦笑。


“孩子都是自家的好”这反映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现实,谁生的孩子谁疼,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学校,如果孩子犯了错,或是打了别人家的孩子,老师几次三番的捎信,家长会有千万个理由拖着不来,但当自己家的孩子被打了,老师不请家长会自到。就是怕自己的孩子受委屈,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有的家长还会公然教育孩子,别人打你,你就使劲削他,打坏了他,妈妈给他治。你就不想想,别人打坏了你家孩子呢?你敢保证被打的就不是你。


        青少年正处于分辨事物的朦胧期,遇到这样的家长,孩子怎么会不走上犯罪的道路。一个孩子的成长与他的家庭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为了孩子的教育三迁新居,是伟大的孟母成就了孟子。


        古人云:“惯子如杀子”。有多少孩子年少时顽皮可爱,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做父母的都应该反思。特别是小孩子从小就要加强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好的家庭要培养孩子博大的胸怀,让孩子多读书,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就要学会用伟人的角度看社会和自己,用伟人的眼光看世界。


       家长千万不要教育孩子万事都想着自己,对别人自私的人对自己的父母也不会好到哪里,所以父母这个第一任老师就要以身作则,起一个表率作用。父母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懂得传承中华的传统美德,懂得和睦相处,懂得正直善良......家长要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知书识礼。孩子成才最大的受益人是他的父母,只有沾子女光的父母才是受人羡慕的。





2#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21:17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发出就撤不回来吧
3#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21:17 | 只看该作者
业务不熟,弄倒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21:18 | 只看该作者
版主帮我改改吧
5#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21:19 | 只看该作者
连同上一篇帮我加上版权吧
6#
发表于 2017-4-2 21:34 | 只看该作者

搞定
7#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21: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神速啊
8#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21:38 | 只看该作者
请多提宝贵意见
9#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21:38 | 只看该作者
帮我看看有哪些不足
10#
发表于 2017-4-2 21:38 | 只看该作者

手机改的,电脑关机了,老师查看一下,有没有改错的地
11#
发表于 2017-4-2 21:39 | 只看该作者
松姐,我在读
12#
发表于 2017-4-2 21:41 | 只看该作者
徐玉松 发表于 2017-4-2 21:38
帮我看看有哪些不足

客气,我有点困了。在这状态下点评小说,效果不好。明早会好好学习。致歉!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21:41 | 只看该作者

向你学习,勤奋啊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21:42 | 只看该作者
我看到你每天写那么多,很是羡慕
15#
发表于 2017-4-3 05:43 | 只看该作者
此作构思严谨,条理层次合理,文章脉络清晰。全文以述说式手法,,层层展开了分析与解刨,如苞丁解牛,一步步演绎解析着这一命题,这种命题真实可信,很贴近大众生活。主题立意展示怎么样去教育子女和对待他人的孩子,哲理意味浓烈,很具社会和借鉴效果。一篇不错的明理文章。
感谢赐稿梦游太虚,热烈欢迎新人,致敬、辛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09:24 , Processed in 0.05186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