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38|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闯关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6-11 1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朱竹 于 2017-6-13 09:46 编辑

闯关东

        山东河北乃至河南一带的农民,为了谋生去了东北,谓之闯关东。我虽然不是农民,但于文革后期去了一趟东北,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谋生,所以也以闯关东谓之。

       其时,我在鲁西北一所乡镇中学任教,老婆孩子住在镇上一农户家里。家眷为农业人口,不能吃国家平价粮,得吃集市高价粮。文革初期高价小麦是两毛二一斤,到了文革后期涨到三毛六一斤。物价涨而工资却不长,这就是说原本是缩水的工资,要进一步缩水,且是大幅度的缩水。此外房费,学费,煤费,衣费,药费,也在随着革命烈火的燃烧逐步地攀升。一毛钱要缩成七分钱五分钱乃至三分钱花,我之生计濒临难以维持的边缘。快过年了,母亲挂念我这个在外边漂泊的儿子,希望我带着家眷回老家团聚。我一下子坠入愁绪的深渊,回家甭说用钱买点过年的东西,就是往返的路费都不能未雨绸缪。尽管老家(北京房山)与工作之地相距并不遥远,仅七百多华里。正值一筹莫展之计,房东的小儿子从东北带回来一则消息,关外物价比关内还糟糕,猪肉卖到三四块一斤,是关内高价的三倍。听罢与老婆于漫漫长夜筹措,决计铤而走险——闯关东。

        谁去闯?由我带着儿子去闯,老婆与女儿留守在家。一切准备停当。临出家门前,与房东狡黠的目光对应了一下,表示出一种怯生生的再见。于德州火车站上车,我提着两包猪肉一步步搦了上去。长长的车厢里空荡荡的,儿子跑来跑去格外高兴。儿子想念奶奶,是奶奶一手把他拉扯大的,对奶奶的感情非常深厚。然而他只知道是在回老家,不知道是闯关东。更不明白只有闯关东,才能回老家,才能见到梦乡里的奶奶。  

        夜半列车到达终点站鞍山,车窗外的世界一片沉寂。下车的人寥寥无几,满打满算不过一二十人,皆不奔出站口,于一排排铁轨上横行穿越,无一例外地都在逃票。而铁路执勤人员也体察众生囊中的羞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做任何阻拦。我提着两袋重物跟着那些横越者横越,小儿子不无惊怵地往四下张望,伸手拽住一个重物的袋角,大步小跳地跟着跨越。

        选择一处冰冷的街头站立,我教儿子跺脚取暖。片刻,我又把儿子安置于一楼道内以避风寒,并放下一包重物让他守住。我独自又回到那冰冷的原地,期待出现一位买者。今日想来,我把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留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且是深夜。会给孩子造成多大恐惧与伤害,我真对不起我那儿子,愧对了我的儿子。

       终于有位戴大皮帽子的人径直来到我眼前。他向我吐白气,我向他吐白气。在两股白气交织中,很快达成买与卖的交易。要过称,双方都没有称。怎么办?我如实地告诉他是32斤!他摘下手套提了提,掂了掂,放了下去,再把手套戴上。打量了我一眼,又打量了我一眼。眨了眨睫毛,又眨了眨睫毛。我知道他在阅读我这个书生,理解我这个书生。随后就是一声浓重的“嗯呐”(方言 好 是 对 答应之意),其后就付32斤的款,就数32斤的钱!他提着32斤走了,他隆起的双肩表明他有些驼背,提着重物更凸显出驼背的隆起。他在倒手,从这一只手倒向另一只手,重物让他有几分吃力,我后悔莫及没有送他一程。他好像意识到了我站在原地未动,感觉出我在张望他的后影。他站住了,回过身伸出那只戴着大手套的大手,向我挥动,向我摇摆!我的眼眶湿润了,掉下去两滴泪——瞬间变成两个冰疙瘩砸在地面。

      我揣起大把人民币急匆匆跑回候车室,去寻找安慰孤苦伶仃担惊受怕的儿子,我敞开棉大衣把儿子裹起来,用以驱赶儿子心灵深处的严寒。懂事的儿子见到我这个归来的父亲不曾说什么,只是眼巴巴地望着我。直到四十几年后的今天,才在电话里道出他当时的惊惧与忐忑。我真是对不住儿子, 我是一个愧对儿子的父亲,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我应当向儿子说一声对不起。是爸爸没有给你一个安全温馨的童年。

        第二次提着第二包重物斤走上街头,这回带着儿子。天色已经微明。 刚刚站定一位中年人就走了过来,一伸手就把我手中的重物接了过去,仿佛我与他沾亲带故,是来接我的亲戚朋友。不由分说把我领进他的家。

        其家是老式筒子房并不宽敞,且简陋。我坐下去的一把椅子,其腿缠绕着许多铁丝,用以加而固之免得摇晃。随即又进来五六个人,都是他的街坊四邻。把儿子挤得没地方站,大声疾呼地喊着爸爸。那中年人妻子以为孩子饿了,从柜橱里掰了半个馒头让孩子吃,孩子眼巴巴地望着我,乞求我的允许,我赶紧让孩子接住叫着阿姨向阿姨致谢。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中年男子拿出一把菜刀一个案板,分割那小半扇子猪肉,你一块,他一条,我一绺。随后从门后拿出一杆钩子称,在那里称,再那里算。再其后是一份一份地收钱,不肖几分钟告罄。在这个过程中我成了局外人,似乎是一位与买卖无关的第三者。一切都由那胖乎乎的中年男子处置决断,他手急眼快,干净利索,豪情满怀,仗义执言。在此期间他只看了我两眼,甩给我两句话:第一句告诉我价格是三块五毛钱一斤,还告诉我全鞍钢都是这个价。第二句话(此时此刻我才注意到他的肥头大脸有些许浮肿)是通知我,总斤数是三十二斤半,并问我对不对?!

        我跟那中年人说半斤的钱我不要了,那中年人手持从各户敛在一起人民币说道:不行,必须要。你这么远来了,还带着孩子,不容易!我们不能亏你!就在彼此谦让推脱那一叠字钞票之时,被他的女人一把捋过去,顺势塞进我的大衣兜里。看得出来,那是一位干净爽快的嫂子。我带着一份感动与感激领着孩子离开那户人家,于太阳的升起中,我与儿子回身挥手,与刚刚相识的,又不得不永远离开的只有一面之缘的亲人与朋友再见!

        一次闯关东除了车旅费饭费外,我净赚了八十元钱。人无外财不富,我第一次感到手头的宽裕,获得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精神满足。要知道再精打细算,要想从自家几十元工资里积蓄出八十元钱来,如同痴人说梦。我用这笔钱看望住在京城里曾经对我恩重如山的二舅,随后乘长途汽车回到老家房山。儿子一头扎进奶奶怀里,一声连一声地叫着奶奶。奶奶搂抱着孙子,拍打着孙子,哽咽着眼角溢出了泪水。自然,那一年过了一个最为富足丰盛的新年。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那该是粉碎四人帮后第一个新年,人们格外喜气洋洋。就在人们言谈笑语中村东头的梁玉聪回来了,他在大牢里呆了四年半,罪名是投机倒把。他把山东昌潍的化肥运到我北京房山进行倒卖,从中获利堪称巨款。听罢先是一怔,后又摸了摸自身的后脑勺,有所释然。因为那大摇大摆腆着胸脯走路的梁玉聪是提前释放出来的,其后还得平反!这位与我握手的梁姓叔叔,指着头顶的日头告诉我,一会儿他就回城里过年!回家问及母亲才得知梁叔叔在城里还娶了一房媳妇!正是那媳妇而不是家里这个媳妇隔长不短去探监!

       闯关东,多少年来世上只有三个人知道,我自己我儿子和我当年的老婆今日的老伴。成了个人一宗绝密档案,已经尘封四十余载。今日开启,以飨读者。

2#
发表于 2017-6-11 10:13 | 只看该作者
先坐沙了,忙完再来读。
问好朱竹老师!
3#
发表于 2017-6-11 12: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踽凉愚者 于 2017-6-11 12:03 编辑

       笔法娴熟而老道,描写细腻而无赘言,细细读来很有感触。
       我老家在河北,那时没有人敢投机倒把。但为了生计,有个别胆大妄为之人,也去东北谋生。却不叫“闯关东”,叫什么“盲流”。家庭主人先过去,等站稳脚跟后,再秘密把家小接走。至今,我儿时的玩伴还有二人落户东北呢。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如今,国富民强,闯关东也好,当盲流也罢,都成了历史,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人口迁徙流动,就是国际间的“难民”了。
       感谢分享,欣赏学习。
4#
发表于 2017-6-11 12:02 | 只看该作者
生活之难,岂是一个苦字了得?娓娓道来,平地起惊雷
5#
发表于 2017-6-11 12:09 | 只看该作者
听吧先是一怔——听罢
朱老师这一趟闯关东写得风生水起,生活的艰辛与一路奔袭,如实写来,让人读出了辛酸,也读出了感慨。
6#
发表于 2017-6-11 15:37 | 只看该作者
想想那个年代真是不容易,连朱竹老师这样的书生都被逼上了闯关东之路,仅仅因为无钱回老家过年……欣赏老师的文笔,脉络清晰,笔法老到,值得学习
7#
发表于 2017-6-11 17:10 | 只看该作者
朱竹老师写人情冷暖,真是写得让人动容。就像那些写海南的邻居一样,这一篇也看得我特别感动,为那些人,为那些事。
一开始,还担心朱老师去到那地,人生地不熟,被骗,弄血本无归。没有想到,却是这样的温馨的画面:称都不过,直接给钱,甚至,还在冻泪成冰的时候挥手道别。如是一个如此也就罢了,后一次的闯关东则写了一群人,主要是两个人,他们的善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在那些平实的语言中流泄了出来。让人感动。
欣赏!问好!
8#
发表于 2017-6-11 17:48 | 只看该作者
朱老师的存货太多了,随便扯出一条线就能织成霓裳。
我爷爷就是闯关东过到东北的,后来来了很多本家人,在东北定居,那时的难真是不可说尽的
9#
发表于 2017-6-12 15:3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个很有意味的话题,下来细读。问好。
10#
发表于 2017-6-12 20:36 | 只看该作者
就是往返的路费不能未雨绸缪——不能不。
朱老这哪里只是书写,只是文字,是厚重的人生鲜活的历史哦。
写的风生水起,见得生活艰涩然而人情温厚。真好。
祝福朱老。
11#
发表于 2017-6-12 22:24 | 只看该作者
享受这样的叙事格调以及老师曾经的经历之精彩。世间百态,经历过就是自己的了。
12#
发表于 2017-6-13 05:0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朱老好文。叙述的方式,非常特别。有几个地方,让人回味无穷,学习了,谢谢。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09:25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6-11 10:13
先坐沙了,忙完再来读。
问好朱竹老师!

谢谢版主!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09:26 | 只看该作者
踽凉愚者 发表于 2017-6-11 12:02
笔法娴熟而老道,描写细腻而无赘言,细细读来很有感触。
       我老家在河北,那时没有人敢投机倒 ...

谢谢先生的到来与点评!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09:28 | 只看该作者
青衫子 发表于 2017-6-11 12:02
生活之难,岂是一个苦字了得?娓娓道来,平地起惊雷

谢谢点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 22:43 , Processed in 0.05166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