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92|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祁连精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5 1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巍巍祁连山,纵横三千里。

  祁连山下是藏龙卧虎之地。古往今来,这里出过多少英才俊杰。到了今天,这如诗如画的年代里,祁连风光就更是气象万千、旖丽迷人了。

  祁连山北麓民乐县境内有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名叫卧马村。在千里河西走廊,祁连山下的千百个黄土村庄群落中,卧马村没有什么特别。小村偎依在大山脚下,数十户人家,终年辛苦劳作默默无闻。但就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却出了一个名扬河西的根雕艺术家。

  这位根雕艺术家的大名叫朱怀正。

  朱怀正和别的农民一样,一年四季辛勤耕作于山间田野,栉风沐雨,春种秋收。但他身上又潜藏着不同于一般人的艺术才情。常年与山峦松涛为伴,和青山绿水共语,他自身所具备的艺术潜质在大自然的熏陶下,得了山水之灵气,经千锤百炼之后,终于闪耀出夺目的光彩。

  朱怀正的艺术道路布满坎坷。因为家贫,他在少年时代只上过两年小学,字也没认下多少。可他早早就喜爱上了文学,又喜欢绘画和书法。他的艺术追求全凭着自学,这就注定他的道路要比别人经历更多的艰辛和磨难。

  朱怀正的艺术启蒙最早来自于他的爷爷。爷爷并不识字,可爷爷爱听书,村里来了说书的,总是听得入迷。说书的人走了以后,爷爷就借来书,叫孙儿照着书本说给他听。只念过两年小学的朱怀正捧着书本,很多字都不认识,他就想着说,竟也勉强对付下来了。久而久之,心中渐有所悟。能够按自己的意思说书了。这就样,读书认字成为他的爱好,进而还爱上了文学。

  进入青年时代,朱怀正又喜欢上了绘画,他在墙上挂张纸,一笔一笔学着画。天长日久,越画越多,他画过的纸在炕上铺了厚厚一层,代替了席子。有了这个功底,他干上了刷油漆的活,能给人家屋子里的屏风画上山水花鸟。这活路不但要画,还要会写,为此他又苦心练字。就这样日积月累,打下了坚实的书法绘画基础。他画画时,只要一拿起笔,画开了头,下面的画面就接连涌出,配的字句也有了。

  岁月飞渡,朱怀正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年年摸爬打滚打,不觉已渐近中年。有一次,他的女儿劈柴,一个柴疙瘩怎么也劈不开,朱怀正拿起那个柴疙瘩左看右看,越看越觉得有点像个什么,看着挺有意思,就拿在手里反复琢磨,又用刀子雕刻了一个番,虽说不上是什么形状,却颇像一件艺术品。

  这便是朱怀正的第一件根雕作品。

  也许只是一个偶然的机缘,从此便喜欢上了根雕艺术。

  说是偶然吗?其实不然。我们回过头看看他早年对文学的爱好,他在绘画和书法方面的常期磨练,使他早已具备了一个艺术家的敏锐眼光。而当他和根雕结缘之后,他在文学、书法、美术诸多方面的功底和社会阅历便一齐发挥了作用。

  朱怀正喜欢上根雕,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这是艺术作品,更不知道根雕能卖钱。他只是觉得好看,便发生了浓厚兴趣,看见个柴头就琢磨。起初妻子对此不能理解,因为他们家境贫寒,口粮都不够吃,如果出去做点活,也能挣点钱回来,可他天天在家里摆弄柴头有什么用啊?有时他在外边收集来的材料,就被妻子当柴烧掉了。而他却始终痴心不改,做完了田地里的农活,就到处跑着采集材料。

  朱怀正采集根雕材料,往往要跋山涉水,到深山里、到水库边去搜寻,若能采到石崖上雷击过的树根,那是最好的了,因为树木生长在悬崖绝壁上,根扎不进去,肯定变形,或弯或扁,或形成疙瘩,这种根造型复杂,可塑性强,易出绝品。当然,攀登悬崖绝壁的危险也是可想而知的。

  采集到原料,才是通向艺术宫殿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削皮、打磨、水煮、消毒,每一个步骤都要付出艰辛的劳作。起始,还不知道用锉刀,全是用砂布打磨,根材枝杈很多,打磨起来十分费劲,不知磨掉了多少砂布。后来儿子从兰州买来一本书,方知搞根雕有好多种工具。可家里无钱,只能买来几把锉刀和一把小锯,算是有了两样最简单的工具了。

  根雕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然。初时,因为不大懂,曾给根雕上点颜色,结果适得其反。根雕艺术品,天然的更好。木头生长时,因在土层内外的区别、向阳或背阳、死期早晚的不同,所形成的颜色都不一样。所以根雕作品要用本色,上了颜色反而显得假了。当然,作品完成后,还要上一遍清漆,上漆不是让它更美观,而是为了使其不再受自然的侵蚀,能够永久地保存下来。

  朱怀正在根雕领域里渐渐搞出了名堂。转眼之间,不觉已过去四五年光阴,他家的屋里,柜子下边、墙角落里,到处都堆满了根雕作品。终于有人听见了,就远远近近跑来看稀奇。

  有一次,从嘉峪关来了几位客人,见了朱怀正的根雕,甚为喜爱,提出要买。四位客人各拿了几件,一人放下二百元。这是朱怀正的根雕作品第一次换来经济收益。过了些日子,嘉峪关又来一个人,说是给老人过寿,要送件根雕作礼品。来人一眼就看上了一件寿龟,十分欢喜,说太好了,多好的寿礼!就问多少钱?朱怀正说给五百吧,那人很爽快地给了八百元,老朱过意不去,又送了一只小鸟。

  这才知道根雕值钱了。那以后,知道卧马村的人越来越多了,接连不断有人来买了根雕给人送礼,根雕的价钱也随之渐渐提高。这下妻子高兴了,再也不反对丈夫搞根雕了。

  朱怀正从事根雕艺术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多热心人的支持和帮助。有位酒厂厂长来看了他的根雕作品,大加赞赏,随即挑选了几件成品,也不说价钱,就掏出1500元,还送了几箱好酒。有个公安局的朋友,更是帮了大忙,不但在经济上给以支持,还用他的车拉着老朱到额济纳旗的胡杨林中,寻到了很多根材。

  艺海无涯,朱怀正在根雕艺术的海洋里不断探索,通过书本知识指导实践,又到兰州皇庙、青海石头城看了别人的作品,眼界大开,技艺大大提高,创作出的作品愈来愈精美。

  根雕作品,有很大的随意性,关键在于发现,这就要看你的艺术眼光了。说起这个,朱怀正的每一件作品几乎都有一个故事。有一次,他给人家画板箱,偶见主人家的炕洞门前有一块木材,初看像个动物,走到跟前再看,分明是一条狗,一只前腿刚刚抬起,欲站起的样子,似乎正在等待着人来把它变成活的动物。于是便向主人家讨要了这块木材,回到家里细心打磨,果然成了一件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一次,朱怀正路过一片树林,见那儿的树木伐过后,能用的木材都拉走了,剩下的好多柴疙瘩堆在路边无用,便找到木头的主人商量,用5元钱一个买下,拉了一车回到家里。那些柴头堆在院门外,花了几个月时间,做了一批虎、鹰之类,用掉了半数之多,一堆柴已翻过了不下十遍,余下的柴头基本上都无用了。可有一天,他从外边回来,在堆了许久的废料中忽然发现有一块柴像一头牛,他如获至宝,立即动工,晚上在灯下锯掉多余的枝杈,去皮打磨。这头牛脖颈窄,弓背低首,鬃毛多,自然锯掉的两个枝杈恰好是两只眼睛,不用多大加工,花了十天功夫,一头威武雄壮、力拨山兮气盖世的拓荒牛出世了。后来,这头牛成了朱怀正的代表作。

  朱怀正的根雕作品大部分取材于祁连山海潮坝自然风景区,创作构思道法自然且又富于想象,利用自然形状和不同的木色,巧妙组合搭配,浑然天成,返璞归真,化腐朽为神奇,真有巧夺天工之妙!

  作品完成后,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必须冠以一个恰当的名字。名字是作品的灵魂。在这方面,朱怀正的文学根底起到了很大作用。且看一只离开了山林的猴子,而今只能栖身于一根孤立的树桩之上,无奈地凝望着茫茫荒漠,作者为其命名为“还我绿洲”,一下给作品赋予了深刻的内涵,透出了无限的艺术张力。再看那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怀抱书卷坐于青牛背上,飘飘欲仙走向远方,此作命名为“老子出关”,真可谓出神入化了。我们观赏朱怀正的根雕艺术,信手拈来一串名字,诸如“金羊开泰”、“腊梅报春”、“昭君出塞”、“佛在心中”、“苍鹰展翅”、“鸟栖山林”、“金蟾望月”、“奔马腾空”……作品本身和形象生动的命名相映成趣,引导着观者于不觉间走进了一个奇妙的艺术境界。

  朱怀正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感动了许多人。熟悉老朱的人都鼓励他往外边走一走。有句老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此言虽也不错,可在今天,那老观念也要改一改了,还是要走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根雕。于是,在2005年春节,朱怀正夫妇带上自己的根雕作品,来到张掖城举办展览,首次在城市里公开亮相。这次别开生面的根雕展览很快轰动张掖城,展出大获成功,人们从这里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根雕艺术品,也从而知道了祁连山下有个民间根雕艺术家朱怀正。

  朱怀正还在大步朝前走。春节展出成功之后,时过不久,朱怀正又带着他的根雕远赴省城兰州,昂首登上了兰洽会的大雅之堂。兰洽会是省级规模的大舞台,在这个百花争艳的大舞台上,来自河西走廊一个小小山村的民间艺术家朱怀正以他独特的艺术创作充分展示了自已。在兰治会八楼宽敞明亮的展厅里,许多观者围在根雕展台前,对这些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的根雕艺术品赞不绝口,有人当场掏八千元买走了那头“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拓荒牛,又有人以三千元的高价捧走了一只惟妙惟肖的大青蛙,朱怀正根雕作品的艺术价值在这儿得到了鲜明体现。

  朱怀正的根雕艺术是祁连之木化成的精魂。朱怀正的根雕艺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本人被甘肃省文化厅评为“高级根雕艺术师”。

  朱怀正生于1953年,到今天,他的人生道路已走过了半个世纪挂零。五十多年来,他为生活而辛勤劳作,同时又为艺术而孜孜不倦地探求,他的收获丰硕而充盈,他的生命丰满而充实。朱怀正对生命的理解,对艺术的追求,对社会的贡献,不是一篇文章所能详尽阐释的。这里,我们只是对他走过的道路作以粗略的扫描。朱怀正的艺术道路还很长很长,而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我们愿朱怀正的艺术人生开出最艳丽的花朵,我们愿朱怀正在艺术道路上作出更为丰硕的奉献!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9-5 20:43 | 只看该作者
朱先生在张掖地区很有名,与您老一样啊,尊敬你们!
3#
发表于 2008-9-5 2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头细读
  问好
4#
发表于 2008-9-5 23:33 | 只看该作者
传奇的人物,美丽的祁连.拜读,问好.
5#
发表于 2008-9-6 06:46 | 只看该作者
读版主纪实性的散文,又认识到了一位根雕艺术家。问好。
6#
发表于 2008-9-6 08:58 | 只看该作者
作者运用小说的艺术功底来塑造人物,刻画细腻,丰满质感,具有典型的励志和积极向上的提升力,大向度的特征十分明晰,精华支持!
7#
发表于 2008-9-6 09:11 | 只看该作者
作者运用小说的艺术功底来塑造人物,刻画细腻,丰满质感,具有典型的励志和积极向上的提升力,大向度的特征十分明晰!
敬版主的点评可谓是一下子抓住了文章的内核,学习!
8#
发表于 2008-9-6 09:15 | 只看该作者
朱怀正生于1953年,到今天,他的人生道路已走过了半个世纪挂零。五十多年来,他为生活而辛勤劳作,同时又为艺术而孜孜不倦地探求,他的收获丰硕而充盈,他的生命丰满而充实。朱怀正对生命的理解,对艺术的追求,对社会的贡献,不是一篇文章所能详尽阐释的。这里,我们只是对他走过的道路作以粗略的扫描。朱怀正的艺术道路还很长很长,而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我们愿朱怀正的艺术人生开出最艳丽的花朵,我们愿朱怀正在艺术道路上作出更为丰硕的奉献!
确实写的精彩!支持精华。
9#
发表于 2008-9-6 09:29 | 只看该作者
田版在这方面作了研究啊
10#
发表于 2008-9-6 12:27 | 只看该作者
一分耕耘,一生痴爱,人物的内心世界被田版主挖掘的这么深。学习问好!
11#
发表于 2008-9-6 14:4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根雕艺术家传奇的一生,在你笔下栩栩如生。传达出的不仅是文学形象的饱满,更是一种执着的精益求精的生命追求!
12#
发表于 2008-9-6 16:38 | 只看该作者
现在要出去了,留着晚上来认真学习。问好!
13#
发表于 2008-9-6 21:18 | 只看该作者
根雕作品,有很大的随意性,关键在于发现,这就要看你的艺术眼光了。说起这个,朱怀正的每一件作品几乎都有一个故事。有一次,他给人家画板箱,偶见主人家的炕洞门前有一块木材,初看像个动物,走到跟前再看,分明是一条狗,一只前腿刚刚抬起,欲站起的样子,似乎正在等待着人来把它变成活的动物。于是便向主人家讨要了这块木材,回到家里细心打磨,果然成了一件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全面生动展示了一位民间艺人的风采!
   欣赏,学习,祝福中秋节快乐!
14#
发表于 2008-9-6 23:49 | 只看该作者
一看题目,就知道了不得的。果然震撼。学习!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09:2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吕永红 发表
朱先生在张掖地区很有名,与您老一样啊,尊敬你们!

他在北京又获了一个大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5 02:31 , Processed in 0.11813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