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是企业的软实力,而企业软实力直接关系到硬实力的运用和有效发挥。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基础和人文底蕴,培养什么样的职工,职工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都将直接体现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上,没有好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企业不可能做强做长久。文化对于企业相当于思想对于人,思想可以指挥行动。有了好的思想,才能有正确的行动;而没有思想的人,再强壮也只是四肢发达而已。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的形成其实就是文化。
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一个有文化品位的人而言,从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能体味到一种内在的魅力;企业也一样,看到企业的形象、产品、员工,或与企业打交道中,你也能品出一个企业文化底蕴的深浅。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看不见摸不着的企业文化,像高楼大厦里的钢筋、螺钉、焊缝,在装饰一新的大厦外观,轻易不被人看见,可这种叫着企业文化的东西却渗透到了大厦的每一个角落、关节和着力点,承载着大厦最为沉重的负荷。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肯定是永远长不大的企业,一个长大了没有健康企业文化的企业,不但营养不良,而且风雨飘摇。
企业文化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企业从一开始设立(诞生),无论是小企业和大企业,就有了文化;小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关键点倒不在于文化的有无,而是文化是否成熟。“文”是慢慢积累的意思,所以企业文化是无法一蹴而就的,而应该从小企业就开始建设。
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管规模大小,都必有其独特的文化雏形,这些雏形刚开始可能是来自创业者的某种直觉,它是用来指导和约束员工的成文或不成文的条例和规范,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对企业员工进行灌输,使之融入企业管理行为中,自觉自愿地遵守所形成的约束激励机制,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企业自己独特的价值观、道德观,从而形成一种企业凝聚力,使之推动企业高速发展,达到企业文化之真正内涵。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它是企业做事的方式,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凡是企业都有企业文化。因此小企业也肯定存在企业文化的塑造问题,只不过因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不同,企业文化塑造的力度和角度不同。
一般而言,企业文化建设要经过几个阶段,首先是自发形成阶段,其次是塑造阶段、培育阶段、巩固阶段和创新阶段,最后又回到培育和巩固阶段。自发形成阶段一般时间较长,因为这段时间一般是企业的创业时期,大部分企业家只顾着赚钱,忽略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所以,如果企业一开始就高瞻远瞩,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一种强势和个性的企业文化,那文化自发形成的阶段就会大大缩短,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企业不仅能够生存下去,而且能够成为卓越公司,而有的企业却只是昙花一现的最好理由。
有文化的企业未必都成功,但没有文化的企业注定不会成功。因为好的企业文化可以造就团结、有战斗力、智慧的集体;而且,现代商品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由文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就越来越高。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用来引导人,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符合人的心理需求。作为小企业,企业文化的建立关键是创业者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从小企业创立初期就开始建设企业文化;首先要求企业领导人明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方向,只有良好的前景规划才可以谈到企业文化。针对这种初创的小企业,一般不要盲目学习大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观念。这样的企业文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注重积累,对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地摸索,在不形成条文不影响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下逐步完善,形成企业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概括而言,企业文化包含的基本内涵是:
1、核心价值观。北大张维迎教授曾经对核心竞争力的特性作了界定,认为它必须具备五个特点:"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流不掉"。后来又有人多加一项:变不了。认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符合六个标准,即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流不掉和变不了"。许多成功企业案例胜过任何雄辩,事实确实如此。技术、人才、管理都是可以转移或变动的,只可能成为企业在某段时期内的相对竞争优势,而创造一种凝聚人心的核心价值观,并始终不移地信奉它,则是一个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法则,是使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一个企业能够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这样的核心价值观正如一个人的精神和信念,你可以抢走一个人所有的一切,使他一贫如洗,但抢不走他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一样。
2、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集中反映。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员工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它既是企业现状的客观反映,是全体员工共同拥有、普遍掌握的理念,是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又具有独创性、创新性、时代性,还要求企业务实、求实、求精。它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独具特色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通常以厂歌、厂训、厂规、厂徽等形式形象地再现出来,给员工以理想、信念、鼓励、荣誉、约束,使员工心灵深处引起共鸣,思想境界不断升华,在工作中牢记发展方向和经营宗旨,遵守价值准则和管理信条,始终保持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主动关注企业的前途,创造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名牌,维护企业的声誉,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3、企业伦理、企业信用、企业声誉是企业理念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而企业理念是品牌特别是知名品牌(名牌)的灵魂,是企业力量、效益和管理精华的体现。品牌,特别是驰名商标是企业的知识产权,其背后是文化的积淀。它虽然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价值符号,但代表着产品的品质、特色、服务,提示着产品在消费者偏好中所处的位置,成为消费者在心目中的重要标志。品牌是“眼球经济”最活跃的要素,是企业的商誉,而企业的商誉要靠企业伦理,企业信用来维护,企业只有把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的核心灌输给每个员工,并成为支配其言行的自觉意识,使员工恪守诚信、遵守诺言、不欺不诈,增强对自己行为之后果负责的责任感、道德感,才能维护企业商誉,维护品牌形象,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形成企业强大的生存、发展动力。
二、优秀文化是企业的第二身份
企业文化是对企业形象的一种指认,像一个人的名片一样,企业文化便是企业的名片。一个企业一经合法注册,就依法享有独立的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这依靠法律赋予人格的法人,是企业的第一身份。它的诞生发展则需要不断注入灵魂。如何使这个生命活出意义活出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自身打造出的第二身份决定了人的价值和生命质量。换言之,筹建一个企业很简单,而是否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发展,也一样是依靠后天打造出来的在起作用。一个企业从求生存起步,从弱小到壮大,走出县走出州走出省,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是一个不断炼内功强素质树形象的过程。成功企业是靠过硬质量打造出来,也是靠通过各种各样的宣传媒介传播出来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个企业良好的形象主要表现在:企业环境形象、产品形象、领导和员工的形象。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良好的声誉和形象,是企业一笔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考察一个公司的企业形象,可以洞察文化的系统概貌和整体水平,也可以评估它在市场竞争中的真正实力。企业文化虽然是以观念的形态出现,但却蕴含着极大的潜力,它通过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指引、调整、约束和控制企业及员工的行为,对外打造企业的形象、信誉,对内形成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它是无形的,但是这种无形却是最能转化为有形、并且能让人看得最真切,因为它能附着在每一件产品上、渗透于每一个人内心里、贯穿于服务的全过程。可以极大地提升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也能彻底摧毁一个企业。
一个企业的产品领先,必定是它有领先的文化;一个企业卓然于世,必定是因为它有同样卓然的文化做积淀。以世界眼光洞悉世界顶尖企业成功的文化基因雄居世界500强的沃尔玛成功的奥秘在哪里?山姆·沃尔顿透露,“是沃尔玛的企业文化,它是其所有战略得以成功实施的土壤,没有这些,沃尔玛的奇迹就不可能发生。”那么,为什么通用电气的旗帜百年不倒? GE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认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说过:“企业文化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说:“过去深圳南方制药厂是靠999胃泰挣钱,现在三九企业集团在用三九集团的商誉和999这一品牌资产赚钱。”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未来将是全球竞争的时代,这种时代能成功的公司,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一个企业要长远发展,就必须竭力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这即是决定着企业兴衰的第二身份,亦是立足21世纪激烈竞争的杀手锏和通行证。
“财富不能创造文化,文化却能创造财富”, 这是国外企业流行的一句名言。它说明的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日趋激烈的前提下,文化力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市场的饱和,产品日趋的同质化,服务的可攀比性,已经迫使竞争升华到更高的层面,已从传统的产品竞争、人才竞争、资源竞争走向文化竞争。企业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效益,谁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谁就能扩展文化对品牌的影响力和扩张力,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谁就能获得竞争的主动权和制胜力量,纵观世界成功企业的经营实践,往往可以看到,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常胜不败,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其经营中形成和应用了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对于任何企业,每一次市场拓展的成功,归根结蒂实质上就是一次文化延伸的成功。只有认可了你的文化,才会认可你的产品,以致有人说“文化力是21世纪企业成功的入场券。”
三、企业家的人格魅力与企业文化
一个社会人,必须有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的财富,因为他在创造财富,他在回报社会。
一个成熟的企业,一定会造就一位杰出的企业家;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他对员工和企业的价值不仅仅体现为科学决策,更体现为整合各种资源、凝聚各方面力量的人格魅力,体现为他对社会的丰厚回报,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对民众的关注与关切。企业家的风范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也是判断一个企业有没有成熟的企业文化的标准之一。
企业文化与领导人的高度文化素养有很大关系。海尔、联想和TCL都建立了很好的企业文化体系,这和企业领导人具有很高的个人文化素养是分不开的。所谓文化素养主要不是指狭义的文化程度高低,而是指精神动力、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张瑞敏、柳传志、李东升三位企业领导者共同具有如下的特点:
1. 有强烈的精神动力并充满激情地追求目标。海尔是从亏损147万元起步的,联想是20万元起家的,TCL是5000元起家的,能够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把传统的大企业和外企甩在身后,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没有远大的志向和精神动力是难以达到这种结果的。他们不断的为自己和企业提出新的目标和方向,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经营,从国内名牌到国际名牌,从一个落后的国有企业逐渐发展成为上市公司,他们自我超越的脚步没有丝毫的迟疑。
2. 自信及坚忍不拔。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尤其在困难的时候坚定信心。在1989年,在几乎全部的冰箱厂家都降价的时候,张瑞敏不降价反而提价12%;柳传志在国际品牌大军压境时不甘心只做代理,建立自有PC品牌,最终成为市场第一,将当时的“老师”惠普甩在身后;李东生总是后发制人,在一个竞争已经很激烈的市场上异军突起,彩电、PC、手机都是如此。
3.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三位企业家都不约而同地将敬业报国融入企业的经营理念中,海尔响亮地打出“海尔,中国造”的口号,联想提出“世界的联想”,TCL要做“世界级的企业”,这种爱国强国的思想从更高层次上激励着企业家取得进步。
4. 重视学习。企业家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并不是天生具有的,这和他后天的学习、实践分不开的。三位企业家都非常重视学习、实践和总结,张瑞敏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孙子兵法、易经、道德经等了如指掌,还委托在海外工作的同事帮助收集最新的管理书籍,使他能掌握世界最新的管理动向,李东生和TCL的高层养成了互相赠送管理书籍的习惯,有时同一本书会收到两三本。柳传志特别喜欢读企业家传记,并结合自己的体会细细捉摸,常常要读几遍,每周六都要拿出半天时间整理个人思路。
5. 以身作则。张瑞敏要求员工打卡上班,自己也打卡上班,没有专车,没有专用食堂。李东生要求员工上班穿西装,自己在上班和公众场合永远西服革履,出差轻车简从。柳传志至今还像个中科院的学者,坐车看到当年的同事骑车而过心中感到不安。笔者到过三位企业家的办公室,三位的办公室不约而同地即不大也都相当俭朴。
四、企业文化的培育
联想集团的柳传志认为,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栋房屋,那么地基是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屋体是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屋顶是各种技术性的职能管理。
我想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1、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促进企业更新观念,建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引导企业面向市场,以追求价值为导向的属性,积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潜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社会需求。
2、以培育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为核心,培养和激发员工的企业主人翁精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使员工与企业同生存、共忧患,为企业发展竭尽全力。树立具有特色的优秀的企业精神和经营观念,以不断鼓舞员工的士气,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使其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大力培养职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价值观念、服务意识、劳动态度、法制观念等,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健全各种管理制度、规章,以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文化和业务素质,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建立激励机制,它是形成企业向心力、凝聚力,使企业具有活力的基本条件之一。
3、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目标,包括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会时时受到冲击,经受各种考验。面对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必须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员工认可的中长远规划和发展目标,并积极引导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争创一流企业而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需要建设企业文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在于推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竞争力表现在企业是否建立了先进的经营理念,是否存在着活力,是否具有凝聚力。企业文化的提出是市场竞争深化的产物,是企业管理向高层次发展的成果。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建立企业文化的迫切要求,那么可以说这个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或者说只是在形式上搞了如股份制之类的改造,并没有实质上改革。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的主要标志和标准。企业文化可以先行于管理体制改革,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管理理体制改革进行得更容易、更彻底、更深入。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也可以促使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使整个企业勇于开拓,积极向上。
企业文化是很长的期间内才能形成的,他的力量潜移默化,但威力巨大,他惯穿在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各级人员的工作交往中,由很多细节来决定的。但又不能用制度来确定,他短期内不能用好坏的标准来衡量,但长久以后会形成巨大的力量。
4、用企业文化凝聚员工思想。文化是一种理念,理念支配人的行为,行为决定效果。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者长期倡导的、被广大员工认同、接受并实践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从管理深层规范企业行为,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服务。一个企业,如果真想把员工的心凝聚起来,必须要用一种文化,企业自己的文化。企业可以将自己的员工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定期(如每周)腾出一定的劳动时间,让大家在一起共欢乐,节目不一定精彩,但要强调人人参与,领导也一样,在娱乐中拉近领导和群众的关系,拉近人与人的关系,时间长了,员工和企业就成了一条心了,虽然因为耽误了一点时间,其实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以用时间来估量的。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版报、自办小报等形式,让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建设中来,参与到维护广大员工的权益上来。一线的广大员工,往往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对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清楚,对于技术革新也最有感触,如果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样这个企业一定会永往直前的。让大家都来写,都来说,都来出主意想办法,谁的好就用谁的,用了谁的好建议、好方法,就一定要按效益给与提出者一定的奖励,起到调动大家积极的目的。别看这小小的晚会,小小的报纸,让广大员工参与进来,就会让广大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感受到企业与自己同心,就一定能真正能在广大员工中发挥作用,一定会让这个企业增加凝聚力,员工留恋企业,企业为员工着想,企业和员工一心,同呼吸,同存亡,就不愁搞不好企业。
无论规模大小,凡是企业都必须具有一套独有特色和个性的企业文化,它不仅仅是一种准绳,一种信念,一种象征,更是一种凝聚力。大到国家,小至企业,理念决定其的命运,文化决定其的兴衰,在发展进程中,走向兴旺强大的道路上,固然有着这样那样的因素影响,而文化理念的缺失,文化建设的薄弱,则是最致命的掣肘和阻碍!任何优秀人才,先进技术,雄厚资金、严密机制和前卫的市场观念,倘若没有一套与之相符相容的文化作保障,都不会产生相应的效果。经济越发展,就越不是相互原始人力、物力、财力的大比拼,而是产品或服务魅力的较量,也即文化含量的较量!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最根本标志。最软的文化是最硬的实力,谁拥有先进文化,谁就拥有竞争的优势。沿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稳步推进,以文化提升品牌,以文化提升品位,以文化提升形象,以文化提升素质,以文化应对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任何企业不容质疑和迟疑的必然选择!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