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26|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历史上一次反腐败斗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16 1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史上一次反腐败斗争
          文/程学武

  在家天下的时代,皇帝老儿就是一家之主。尽管家是自己的,但大多皇帝老儿,都倡导清廉之风,希望自己的社稷蒸蒸日上。

  譬如在汉代,也就是东汉的第七位皇帝顺帝先生。由于这位皇帝阁下的皇位是靠宦官得来的,所以将大权交给宦官。尽管如此,这位皇帝阁下,还是十分重视反腐败工作的。他大会小会,朝上朝下,都把反腐败工作挂在嘴上,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加到反腐败工作上来。皇帝的“表率”作用,使一大批敢于反腐的斗士涌现了出来,其中以虞诩、李固等人开展的反腐败斗争最为激烈。

  这次反腐败斗争一开始就表现出很大的决心。当时,朝廷内的腐败分子,不少是位列三公的元老和一些深受皇帝阁下宠爱的重臣。可笑的是,出来反腐败的却是一帮小人物。如何撼动这些根深蒂固的“大家伙,是这些小人物面临的“大”问题。但他们不畏强权,舍得一身剐的英雄气概让人感觉到了当时政治的希望。

  这其中态度最坚决的当属司隶校尉虞诩。这个胆大且态度坚决的家伙,一上任,就向皇帝汇报,说要把太傅就是皇帝的师傅冯石就地免职。在查办中侍郎张放受贿案中,遇到了朝廷最高层的阻力。虞诩自知势单力薄,于是便自投监狱以示抗争,并上书皇帝说,我不忍心与张放这家伙同列朝廷,谨自囚以报。在这关键时刻,几个富有正义的虞诩同事站了出来,他们说,张放这家伙就是不是东西,腐败的很啊!某日皇帝阁下上朝,有位胆大的同事,在朝廷上大声地对皇帝说,奸臣张放,你为何不下殿去?随后,虞诩的儿子和门生一百余人,举着旗帜,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请愿,要求严惩贪官,释放虞诩。皇帝阁下一见这阵势,有些心慌,这些示威者毕竟是为自己的社稷的吗?于是,将张放治罪,其他有连带责任的一一问罪,同时将虞诩擢升为尚书仆射。

  看到皇帝如此支持反腐败工作,一些中下层官员信心大增,在全国各地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败斗争。对于贪赃枉法的人,属于刺史、郡太守以上的官员,用驿马迅速上报皇帝;属于县官以下的官吏,直接就地逮捕法办。这些“不知好歹”的反腐败勇士,还向朝廷上书弹劾大将军梁冀等人的贪污行为。当时梁皇后正受宠,梁姓家族亲戚遍布朝廷内外,连顺帝都觉得此事难以查办。但八位使者冒着生命危险坚决要去查处,刚刚上任的大臣李固等人也积极主张依法严惩,最后顺帝不得不同意交给有关官吏核查定罪。

   在取得反腐败斗争的初步胜利后,一些斗士不失时机地扩大战果,除了重点打击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外,还向官僚主义、阿谀奉承、人事任免等方面的腐败全面开展。还是这个虞诩,向皇帝阁下上书,他指出,现在的官府,州一级委任给郡,郡一级委任给县,层层往下推卸责任,百姓怨恨,投诉无门。接着,虞诩又说,当今的公卿以下官吏,大多是会拱手作揖而不敢说真话的好好先生。他呼吁皇帝阁下,多提拔那些责任心强的人,以撤换那些不负责任的人。

  与虞诩遥相呼应的另一位大吏公车征召郎顿,在上书中则分析了官僚主义产生的原因,这家伙胆子很大,他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皇上。他说,现在身居朝廷显职的人,只知道争相请托,谋求高位,享受丰厚的俸禄,却不知道忧国忧民。这家伙又进一步指责起皇帝来,他说,皇帝阁下啊,在用人上,您把权力委托给那些三公负责,他们任人唯亲,结党隐私,可您很少过问,政事的恶习愈演愈烈啊!他最后又不知天高地厚地批评皇帝,说,您现在感染上了爱听好话的毛病,围着您身边的都是歌功颂德的人,很少能听到批评的话语,如此下去,恐怕社稷危亦。

  李固也乘机对顺帝说出了“掏心窝”的话,他说,身居高位而不知道克制自己的人,必然导致衰败。一些问题出在下面,实际根子在上面。如果陛下您立的标杆不正,则测出的日影必然歪斜……朝廷是心腹,州牧是四肢,心腹发生绞痛,则四肢不能举动。我所忧虑的是心腹的疾患,而不是四肢的毛病。

  李固这一帮家伙反腐败的决心,得到了顺帝和梁太后的支持,李固等人就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先后将一百多名贪官罢免或治罪,因此大快人心。同时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嫉妒。后来顺帝翘辫子,朝廷大权旁落到大贪污犯梁冀手中,李固等人便受到了梁冀的野蛮迫害,冤死狱中,并被暴尸街头。

  这些反腐败勇士的最终结局,印证了李固活着时说的那几句话:“山太高易崩,玉太白易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看来,处在贪官污吏包围的大环境中,光有一份反腐败的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有强力的权利作靠山支撑才会有所作为,否则,就是挂在嘴边的游戏!我想,这是汉代此次虎头蛇尾反腐败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程学武 于 2009-2-16 16:02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2-16 10:40 | 只看该作者
沙发,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深思!学习,拜读!问好!
3#
发表于 2009-2-16 11:32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反腐文章,可是,因为体制原因,反腐的人一般都没有好下场。
“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好象是黄琼给李固说的话吧?
4#
发表于 2009-2-16 14:42 | 只看该作者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写过去何尝不是写现在,文章的意义自然也就是出来了。
问好!久不于网上见,十分想念。
5#
发表于 2009-2-16 16:39 | 只看该作者
  古往今来,相象太多。反腐成效不大,无疑病在体制。现今纪检机制也有问题,纪检部门都是归属当地党委,没有尚方宝剑,难脱地方干系,能有什么效力。
  学武借古喻今,总能抓住人们关心的话题。
6#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6: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9-2-16 10:40 发表
沙发,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深思!学习,拜读!问好!

谢谢文华斧正!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6: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qm407 于 2009-2-16 11:32 发表
很好的反腐文章,可是,因为体制原因,反腐的人一般都没有好下场。
“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好象是黄琼给李固说的话吧?

谢谢4版主。前一段时间杂事太多,最近好了,可以有时间与大家一起交流写作了!
山太高易崩,玉太白易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是李固在信中给黄琼说的,而不是黄琼给李固说的。写的时候,我省略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6: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09-2-16 14:42 发表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写过去何尝不是写现在,文章的意义自然也就是出来了。
问好!久不于网上见,十分想念。

谢谢武兄挂念!远握!
9#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6: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凤宝 于 2009-2-16 16:39 发表
  古往今来,相象太多。反腐成效不大,无疑病在体制。现今纪检机制也有问题,纪检部门都是归属当地党委,没有尚方宝剑,难脱地方干系,能有什么效力。
  学武借古喻今,总能抓住人们关心的话题。

谢谢李老师!
10#
发表于 2009-2-16 21: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程学武 于 2009-2-16 10:17 发表
      看来,处在贪官污吏包围的大环境中,光有一份反腐败的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有强力的权利作靠山支撑才会有所作为,否则,就是挂在嘴边的游戏!我想,这是汉代此次虎头蛇尾反腐败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


以制度反腐败,才是人间正道。
11#
发表于 2009-2-17 09: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凤宝 于 2009-2-16 16:39 发表
  古往今来,相象太多。反腐成效不大,无疑病在体制。现今纪检机制也有问题,纪检部门都是归属当地党委,没有尚方宝剑,难脱地方干系,能有什么效力。
  学武借古喻今,总能抓住人们关心的话题。


赞同。问好领导
12#
发表于 2009-2-17 18:25 | 只看该作者
一出的历史的反腐败成果最终没能成为制度沿袭,这就像现今的严打一样,要看公安局长的心情了。

这就是人治社会的严重弊端。
13#
发表于 2009-2-18 22:18 | 只看该作者
读程版的历史文章,总会颇有感触。

处在贪官污吏包围的大环境中,光有一份反腐败的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有强力的权利作靠山支撑才会有所作为,否则,就是挂在嘴边的游戏!

——信然!
14#
发表于 2009-2-19 00:53 | 只看该作者
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今天反腐败难尽人意,除了制度的因素外,也与没有强有力的权利有很大的关系。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2-19 20: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09-2-17 18:25 发表
一出的历史的反腐败成果最终没能成为制度沿袭,这就像现今的严打一样,要看公安局长的心情了。

这就是人治社会的严重弊端。

谢谢微风兄。远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13:49 , Processed in 0.20297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