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9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戏曲圣地品乡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1 1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21 编辑 <br /><br />    清晨,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在雨后苏醒。树木的叶尖噙住一枚枚雨珠,在渐亮的天光中透出清澈的莹白。

    我们十几个人或站或坐,面对的是一架扬琴,一把坠琴和这家小院的主人。没有政治人物的致辞,没有明星主持人的串场,他们简单地商量几句,然后一个暗示,坠琴声起,扬琴附和,熟悉的曲调一波波,一串串,涌入耳中。刹那间,所有的人都安静下来。六十多岁的女主人开口唱:“贫穷不是生根草,富贵没有连根苗……”,沉浸在角色中的她完全抛却了初见时的拘谨,一举手,一投足,完全的内行架势。她的嗓音圆润质朴,高亢流畅。仔细分辨,唱词里多用方言和比喻,向人们讲述着人情的冷暖凉薄。

    渐渐的,观众多起来,有老有小,简陋的小院子被围得水泄不通。一曲唱罢,她向人们鞠一躬,赢得在场人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的双眼突然蒙上了泪水。在这个清新的雨后,在博兴县吕艺镇寨里村这个狭窄局促的小院里,我猝不及防地被一种叫做“乡情”的东西击中。

    林语堂说过:“凡人幼年所闻歌调,所见景色,所食之味,所嗅花香,类皆沁人心脾,在血脉中循环,每每触景生情,不能自已。”这番话,真正说到了我的心底。少年时代,能够得一口美食,常常令人几天回味无穷,如果能够听一出好戏,则乐音入耳,数月难忘。

    我说的剧种,是吕剧。

    幼年时代的鲁北大地,是吕剧的天下。“大嫂在家蒸干粮,锣鼓一响着了忙,灶膛忘了添柴火,饼子贴在门框上。”这句顺口溜形象地表现出了村民们热爱小戏的心情。那时候,《王小赶脚》、《小姑贤》、《王汉喜借年》、《李二嫂改嫁》等等,这些剧目老百姓都耳熟能详。农闲时节,有钱的村子请艺人唱戏;没有钱的村子就自己排演。好在,吕剧中的小戏用人不多。它没有京戏的雍容华贵,没有越剧的缠绵委婉,可以因陋就简,这一点,倒成了它的优势。听父亲说,我们村里排过好几出吕剧。因为没有资金,头盔帽子,都是硬壳纸糊的,演老生,没有胡子,就用马尾毛代替;女演员没有耳坠,耳朵上给挂俩红辣椒。隔远了看,竟能以假乱真。家乡小戏,人人可以参与其中,所以沉默寡言的父亲居然也分得了一个角色,只有一句台词:“这年头,除了喝粥,还能吃啥哩!”据说效果还不错。后来母亲经常拿这个跟父亲打趣,父亲也就哈哈一乐。

    苦中做乐的日子,如今想来分外珍贵。在今天这个多媒体充斥的时代,文化多元了,但每到农闲时节,尤其是操办喜事的人家,唱戏,唱吕剧,听吕剧,依然是人们的首选。究其原因,小资的音乐适合在深夜欣赏,噼里啪啦的摇滚适合在酒吧播放,而在辽阔的鲁北大地上,要压得住阵脚,只能选吕剧。当高音喇叭里委婉甜润的唱腔响起,人们进进出出,少年人打扮得喜庆新鲜。婚车来了,红红绿绿的彩带飞起来了,鞭炮响起来了,披着婚纱的新娘子进门来了,于是,悠扬的坠琴声拉得更欢快了……

    吕剧是明媚的花儿,遍布鲁北大地。吕艺镇是它的故乡。

    从苦中作乐到自娱自乐,从自娱自乐到走出家门挣得荣誉,吕剧,被吕艺镇的人们发扬光大。据保守统计,有名的庄户剧团有二十九家。农闲时节,这种以家庭成员为主的小型剧团或自娱自乐,或走村串巷。他们的曲目,从传统小戏到自编自演的现代新戏题材不等。表扬形式灵活多样,内容通俗易懂,深受老百姓喜爱。

    龙应台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我记起小学时,我随母亲去看戏,演的是《墙头记》。善良年迈的张木匠,却养了两个不孝的儿子。先是轮流供养,后来因为计较大月小月,老父亲被他们和儿媳推上了墙头。老人跌落墙下,后来被银匠救起,并在银匠的帮助下得以终养天年。后来,银匠用计让两个贪财的不肖之子得到了惩罚。那场演出后来下起了雨,看戏的人们由坐到立,后来许多人的头上身上遮上了雨布,雨水打湿了人们的头发,但是没有一个人离开。

    我听到母亲轻轻地叹息,看见前面的一位老人家在抹眼。

    好安静的夜晚。

    那场戏演出后很长时间,村子里没人为赡养老人吵架。

    时光荏苒,三十年时光如江水漂月,一段段记忆如水墨般逐渐清晰。跟随车队的脚步,我们参观了镇里的小学、敬老院,观看了农村文化建设和特色养殖,参观了华翼食品和锦花锆业等几个典型企业,在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的背后,在少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社会体制的背后,我似乎真正明白了龙应台那句话的内涵。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9-7-21 14: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21 编辑 <br /><br />我们这里是淮剧,曾风靡一时,如今,看戏的人少了,但那段记忆难忘.欣赏好文.

3#
发表于 2009-7-21 17: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21 编辑 <br /><br />从容写来,即景与回忆结合,感觉不错。问候老乡!

4#
发表于 2009-7-22 09: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22 编辑 <br /><br />娓娓道来,却把当地百姓对吕剧的深厚感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5#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7: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22 编辑 <br /><br />我们这里是淮剧,曾风靡一时,如今,看戏的人少了,但那段记忆难忘.欣赏好文. [/quote]
呵呵,谢谢您的阅读,欢迎来鲁观光旅游,顺便听听吕剧!

6#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7: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22 编辑 <br /><br />从容写来,即景与回忆结合,感觉不错。问候老乡! [/quote]
您的鼓励让我有自信了,谢谢!

7#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7: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22 编辑 <br /><br />娓娓道来,却把当地百姓对吕剧的深厚感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quote]
这两年来,我一直困惑于散文的写法,希望在这里众多朋友的文中得到启示。

8#
发表于 2009-7-22 19: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22 编辑 <br /><br />我比较欣赏:“写独特、独特写、要有我”的散文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5 11:02 , Processed in 0.13703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