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1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从德普雷定理谈自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6 1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德普雷定理谈自由
  
  “人们之所以需要工作是因为希望得到自由发挥的机会。”,美国企业家M·德普雷的这句精辟之语,成为第九十条的最后一条管理经典定律而著称。
  
  美国企业家M·德普雷在这里提及的“自由发挥”,一般指自由发挥一个人的才华、勤奋、创造力等工作上的能力,也可以指自由发挥一个人的娱乐、健身、家居、服饰、烹饪等生活方面的才艺。自由,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有着无限的发挥余地。

  还记得一首流传甚广的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的名诗:《自由与爱情 》吧。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1849年,年仅26岁的裴多菲,在一次与沙俄军队交火的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壮烈牺牲。 但他的这首诗《自由与爱情 》却传遍了全世界。我想,他写出了年轻人对自由的渴望,在对生命、爱情与自由的对比中,彰显出自由的重量。然而,这只是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对比,缘于匈牙利正受到外邦的入侵,请看裴多菲的另一首《民族之歌》
 
     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
  是时候了,现在干,还不算太晚!
  愿意作自由人呢,还是作奴隶?
  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
  向匈牙利的上帝宣誓……

  显而易见,当时的情形是裴多菲的祖国匈牙利正处于反侵略的抗战之中,裴多菲把祖国的独立、自由看作高于一切的利益,所以有了 “若为自由故 / 两者皆可抛”的佳句。如果祖国被奴役,匈牙利人成了亡国奴,一切爱情与生命的意义都无从谈起。这首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 》在中国的迅速流传,似乎与中国近代受殖民奴役和日本侵略的历史共同语言有关。今天,在和平年代里,若未能了解裴多菲诗作的历史背景,青年人就可能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把自由理解为率性、任性、随心所欲。

  曾经有个对文学很热爱、且有一定功底和天赋的青工,对自由说过这样一番话:“在公司里上班太不自由了,迟到早退都要扣工资,上班男女之间还不能随便说话,每月赚点小工资难啊,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准备不干了,什么恋爱、什么工资全去它的吧,我打算在家写作,做自由撰稿人,更自由。”。结果他真的放弃了公司每月两千多元的工作,回家写作了。半年过去,一年过去,他勤奋的写作,投稿用的是电子邮件快速传递,每有新作必投。年末一算,平均每月发在报纸上10多篇豆腐块,杂志也上了数篇小稿,这还算不错的业绩了,但月收入也只有八百元左右,仅有公司上班的三分之一,稿费还要两三个月才会姗姗来迟的到帐,再扣除他的成本和烟茶费,要吃饱都难了。他有一种骑虎难下之感,抛弃写作又于心不忍,再去上班又怕缺少自由,怕苦,也怕人笑,他陷入进退维谷、一筹莫展之地……

  我觉得,认真回味一下德普雷定理:“人们之所以需要工作是因为希望得到自由发挥的机会。”,应该可以帮助这位青工解开他的思想疙瘩。按照德普雷定理的表述,我们可以意会到工作与自由之间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既然需要工作是为了自由发挥,反之,需要自由发挥就必须工作,这样的“逆定理”完全合乎逻辑。上述的那位青工显然违背了德普雷定理,因为,他给自己找到的“自由撰稿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工作。他没有经过考核被社会承认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写手,也没有与相关报纸杂志达成约定,该写什么主题、风格、篇幅的文章,每月提交的篇数和时间限定等等都没有一个合同式的约定,媒体天天要收到那么多的来稿,他的命中率自然不高,稿费收入更是不稳定,而且也很低。

  所谓工作是具有合同性质的,上下班时间、工种、工作量,安全卫生和薪酬待遇都有一个合同化了的明细规定,不可能说你要来就来,要走就走,这是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起码要求,也是保证公司生产效益的起码要求。试想:如果那位青工去了一家报社或者杂志编辑部的话,他的命运就可能改写了,他也要按时间上下班,给来稿作审核、修正、编辑、录用的处理也相当于写作的那种高级脑力劳动,由于他是按照稳定的程序和制度在做事的,工资收入也就有了稳定的保障。或者他能够成为一名被认可的“签约作家”,按约写出的东西也很快会被采用,获得相应的稿酬回报。但是,那位青工做了自由撰稿人,自由了他的写稿、投稿,也自由了编辑的发稿与否,发给稿费的多少。所以,自由是双向的,你自由撰稿,人家也自由发稿。当然,你可以多写多投,你的水平够高的话,或许也可以靠写作这个自由行业来获得不菲的收入,每月稿酬四五千元的人有不少,但竞争激烈,没有经历若干年的磨练很难达到这个水平,否则,人人都是作家了。据我所知,还有一个月弄不到五六百元的写手也很多。

  自由,从来没有什么绝对的自由,更不等同于散漫、率性的自由,过份的自由,不受任何监督、干预和约束,就意味着没有自由,这里的辩证关系正如幸福与吃苦的关系,没有吃过苦的人很难感受到什么叫做幸福。太阳多么自由,月亮多么自由,在宇宙太空里自由旋转和运行,但都是按照一定轨道在谨小慎微而行的,稍有偏离的轨道,星球就要碰撞。人渴望自由,也必需小心翼翼在一定规则下行事。人们应该在遵守公司制度的前提下谈自由,员工只有按要求完成了生产和工作的任务,才能获得薪金去自由消费,选购你自己喜爱的食物、用品乃至购房购车房。这种接受社会、公司制约的人群,看似有很多不自由,其实却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权力,那种蛮以为很自由的人群,比如自由撰稿人、社会待业闲散人员,他们缺少有效创造,缺少财富,恰恰难以得到真正的自由。

  “若为自由故 / 两者皆可抛”,裴多菲写出了匈牙利独立与自由的爱国激情,时代不同,今天,我们对自由的理解,已经不存在那种反侵略的抗战情绪。似乎对诗句略作一字修改就同样可以表达我们对自由的永恒信念。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淘

  此话怎讲?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融入社会的组织生活,成为一名员工或者管理者,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和分配,兢兢业业的工作、劳动,那么,就会淘得丰厚的劳动报酬,就有财富支配力,获得相对的自由生活,生命质量会大大提高。姑娘没有理由拒绝一个有钱、身体健康男人的爱情;男人更喜欢与有工作能经济独立的女子结婚。所以有了自由,爱情也就有了,生命定会绽放出美丽的亮彩。

       “人们之所以需要工作是因为希望得到自由发挥的机会。”,德普雷定理道出了人生最基本的规律,强调了自由的永恒价值,不论过去还是将来,自由都是超乎一切的无价之宝。人活在世上无非是为了工作赚钱和生活消费两件事。赚钱,是才华自由发挥的基本前提,消费,是生活自由发挥的斑斓呈现。





[ 本帖最后由 许也 于 2009-8-17 10:59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8-16 21:28 | 只看该作者
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能自由的发挥自己是一种自由,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种幸福,学习问好!
3#
发表于 2009-8-17 08:19 | 只看该作者
“人们之所以需要工作是因为希望得到自由发挥的机会。”,
很好的定理
4#
发表于 2009-8-17 10:33 | 只看该作者
  有理论分析,有事例佐证,文章收放自如。阐明了自由与工作的辩证关系,努力工作才能更加自由发挥;追求自由是努力工作的不竭动力。

  引用了一首人们非常熟知的诗作来反复阐明自由与工作的关系,引得恰当而出彩,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生动性。
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11: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欣月 于 2009-8-16 21:28 发表
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能自由的发挥自己是一种自由,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种幸福,学习问好!


生存有赖于工作上的自由发挥和创造,而身体又是工作的本钱。
6#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11: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009-8-17 08:19 发表
“人们之所以需要工作是因为希望得到自由发挥的机会。”,
很好的定理


也是我写的最后一条系列定理解读,松了一口气。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11: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跃农 于 2009-8-17 10:33 发表
  有理论分析,有事例佐证,文章收放自如。阐明了自由与工作的辩证关系,努力工作才能更加自由发挥;追求自由是努力工作的不竭动力。

  引用了一首人们非常熟知的诗作来反复阐明自由与工作的关系,引得恰当而 ...


一个有工作且能够自由发挥的人,就可以淘宝——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淘

高贵的生命质量、美好的爱情皆可淘。
8#
发表于 2009-8-17 15: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许也 于 2009-8-17 11:06 发表


一个有工作且能够自由发挥的人,就可以淘宝——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淘
高贵的生命质量、美好的爱情皆可淘。
化用名诗,文采斐然。
9#
发表于 2009-8-18 08:14 | 只看该作者
解读与随笔的风格兼而有之,理性与文学的色彩水乳交融,确实有味道,欣赏!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17: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跃农 于 2009-8-17 15:03 发表
化用名诗,文采斐然。


这样的修改,牵强附会,还望多多谅解。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17: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8-18 08:14 发表
解读与随笔的风格兼而有之,理性与文学的色彩水乳交融,确实有味道,欣赏!


感谢一兵老师的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6:41 , Processed in 0.05045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