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137|回复: 6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青菜豆腐(外一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5 14: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青菜豆腐

(外一篇)

季大相


    “青菜豆腐保平安。”这是在我们家乡餐桌上广为流传的一句话。青菜豆腐是一道历史悠久的家常菜,“青菜豆腐保平安”这句话也着有时过境迁的两种解释。生活困难时期,农家餐桌上难得见荤,贵客登门,也只能用青菜豆腐来招待,道一句:“青菜豆腐保平安。”宾主言欢尽开颜,揶揄之态一扫而光;如今,餐桌上的青菜豆腐是人们普遍喜爱的一道清淡之菜肴,因为,久食荤菜吃出了“高血压”、“高血脂”等富贵病,“青菜豆腐保平安。”便具有了真正保平安的功效。

    青菜豆腐的主料是青菜和豆腐。农家的厨房里,青菜豆腐大致有两种烹饪的做法,其一:锅烧热后,倒点油,投点葱、蒜、姜之类的作料略炸一下,再将豆腐托在掌心敲(切)成条下锅薄(炸)一会儿,然后放水下锅烧开后,把青菜倒进去再烧开,放点盐,青菜豆腐便算做好了。其二:先将青菜下油锅略炒一下,放水烧开后,直接将豆腐敲(切)成条下锅烧开,放点盐,青菜豆腐就可以出锅上桌了。青菜是家里菜地里长出的,从小到大全部是人畜粪尿伺候,还不沾丁点儿农药,绝对是无公害有机食品。豆腐是当地出产的黄豆,经石磨拐、调浆、烧浆、点卤、压包等一系列程序做出来的,是原汁原味的盐卤豆腐。清淡、鲜美,久食而不腻。大集体年代,每逢过年,老庄的丁三叔从腊月二十起就忙碌开子,替庄邻加工豆腐,他家有石磨、豆腐包等一应俱全的做豆腐工具,有时,他还会做几张百叶。从泡豆拐浆到调浆、点卤、压包等,丁三叔全程参与,忙碌至凌晨2—3点钟是常有的事。但也不完全是无偿劳动,报酬是调浆后的豆腐渣滓,分一半给他家。他将豆腐渣做成豆腐酱,或晒干留着和青菜下锅煮糊涂粥吃。所以,春节前夕的那几天,对于丁三叔家来说,绝对算得上是收获的日子,因为,豆腐渣可以吃上一个春头,也就免去了忍饥挨饿的折磨。丁三叔做出的豆腐,很有特色,人们一尝,就会脱口而出:“这是丁三叔做的豆腐。”鲜嫩,水汪汪的,但下锅绝不会散渣的,入口细腻,有股淡淡的豆味清香。一斤黄豆,丁三叔点盐卤能做出三斤半左右的豆腐来,算是高产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市场经济逐步活跃起来。1983年,丁三叔到街上租了间门面房,搞起了豆腐加工坊。开始,丁三叔销售豆腐是1斤黄豆兑换2斤豆腐,拿钱买按黄豆的市场价折算。其时,他家用豆渣喂养母猪、肥猪,比卖豆腐的收入高。很快,丁三叔家成了首批屈指可数的万元户之一。1993年,乡里首次在集镇上拍卖土地使用权,丁三叔一人拍下了三宗地,计六间宽、长15米的地皮,并全部建成了新颖式样的小洋楼,2个儿子一人一套,豆腐坊也搬迁至新楼房,一时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引领了一波下海潮。丁三叔卖豆腐从不出摊,每天早晨六点半钟开门营业,不到2个小时,近200斤豆腐就销售一空。丁三叔做豆腐,数十年一个模式:石磨拐浆、调浆、盐卤点卤。人家早就用磨浆机,他却说磨浆机拿不清豆渣,难出味;别人使用石膏等添加剂点卤,一斤黄豆能做出8—9斤,甚至超10斤的豆腐来,他却说添加剂出产量但对人体有害……真是个老愚头,倒是给自己赚了个“正宗盐卤豆腐”的招牌。许多饭店、宾馆要预定丁三叔的豆腐,他还不卖呢!说是乡亲们的厚爱让他家走上了富裕路,他不能忘本,只要还能干得动,就要让乡亲们吃上盐卤豆腐。

    年前,丁三叔豆腐坊终于停业关门了,年近8旬的老人已推转不动了石磨。与丁三叔聊天,令他欣慰又遗憾的是,2个儿子全部考上了大学,毕业后都在外地工作且事业有成;遗憾的是,自家做盐卤豆腐的手艺后继无人。我曾试探性地询问丁三叔:“三叔,你就没有想过带徒弟,将做豆腐的手艺传下去吗?”老人苦笑一下,说道:“这门手艺确实很简单,一学就会。但年轻人怕吃苦,刚进门就嚷嚷要用磨浆机,还要偷着添石膏,说是追求什么生产率和实现利润最高率,不是坏我名声吗!带过两个徒弟,但都没有超过3天,就被我撵走了。”看得出,丁三叔是一脸无奈。

    “这豆腐看上去又白又嫩,但味道与丁三叔做的豆腐怎比啊!满嘴石膏味……”经常听到小镇上的人们在餐桌上发出感叹。青菜豆腐,菜谱依旧,但正宗盐卤豆腐的滋味,正在时间地推移过程中被渐渐地淡化掉,直至某日彻头彻尾的不再提及,那绝对是件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但愿“青菜豆腐保平安。”能永远保善良人们的饮食平安健康。

                     黄鼠狼裹单被

    “黄鼠狼裹单被”(单被,在我们家乡是指没有铺棉胎的被面或被套),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着实吓了一跳。待亲眼目睹时,才知这是一道菜名,那外形与名字倒也贴切。入口品尝,香喷喷的味儿,不由得咂嘴夸赞几句。

    那年暑假的一,我到姑妈家去玩。时近中午,姑母对我说:“我们中午吃黄鼠狼裹单被。”闻言,我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心里却一直忐忑不安,黄鼠狼肉能吃?平常别人逮住黄鼠狼剥皮,我闻到那膻腥味都要恶心上好几天。吃午饭时,随着表哥地一声喊:“黄鼠狼裹单被来喽!”一个热气腾腾地瓷钵放在了桌中间,我抽了抽鼻翼,非但没有膻腥味,倒是一股诱人的醇香扑鼻。放目望去,瓷钵里装的是油条裹百叶、肉,被酱油、醋烹饪成红褐色。见我迟迟不伸筷子,姑妈瞧出了端倪,笑道:“黄鼠狼裹单被,是用百叶裹油条的,烧的是猪肉,不是黄鼠狼肉,你就放心吃吧。”“这叫什么黄鼠狼裹单被?”我低着头,眼望着自己的鞋尖低声嘀咕道。“你看,百叶裹住黄亮亮的油条,叫黄鼠狼裹单被,还真以为是黄鼠狼肉呢!”表哥用戏谑的口吻解释道。经此一说,我才打消顾虑地伸出筷子,夹住一块所谓的“黄鼠狼裹单被”塞入口中,慢慢地咀嚼,那美味比同锅而烧的肉还香。于是,我净拣“黄鼠狼裹单被”吃,惹得表哥连声地讥笑道:“哈哈……肉都不知道吃了。”他夹了几块肉片放到我锅里,也被我回敬回去。表哥问我为啥不搛肉吃,我猛冲一句:“黄鼠狼裹单被比肉好吃。”一句话,惹得满屋哈哈大笑,表嫂还乐得喷出了饭,连声说道:“我不能再笑了,肚子疼死了。”我又揶揄地丢出一句话:“这有什么好笑的?本来就是黄鼠狼裹单被比肉好吃吗!”一笑刚止,又惹起了一波哄堂大笑。这一回,单拿表嫂来说,眼泪都溢了出来。那天,平日喜食荤菜的我,对肉真的是没有一丁点儿食欲。对于姑妈一家人地爆笑,乃是丈二摸不着头脑般的迷惘。

    时光并未能冲淡一切,我心头始终有个结,就是那次姑妈全家人大笑的原因。二十多年后的一次与表哥闲聊中,我扯谈到这个话题,表哥也记忆犹新。“虽说当时生活条件有所好转,但一般人家的桌上还是很少见肉的,只有招待贵客才舍得做得肉吃。而你一块肉也不搛着吃,模样憨憨地,再加上幽幽地说话腔调,那个要不被你逗乐才怪呢?”表哥轻轻地一席话,解开了谜团。

    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对黄鼠狼裹单被这道菜的认识,一直处于懵懂状态。那天,大姐回娘家,老远就喊道:“小弟,姐给你带好吃的来了。”“什么好吃的?”我蹦跳着迎过去。“黄鼠狼裹单被。”大姐边说边从提着的一个布袋里拿出一根油条和一张百叶出来,用百叶将油条缠包起来,递到我手里,说道:“黄鼠狼裹单被,好吃呢!”

    这也叫黄鼠狼裹单被,我在姑妈家吃过肉烧的黄鼠狼裹单被。”我喃喃地自言自语。闻言,大姐笑道:“我们中午也吃肉烧黄鼠狼裹单被,看看姑妈和大姐两人谁做的好吃?”姐弟俩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笑着。谈笑间,我将百叶裹油条塞入口中品尝起来,油条的浓香,百叶淡淡的豆鲜味,鲜、香,二者既味道分明,又相互渗透,鲜中含香,香里溢鲜。中华美食文化的神韵,就是这样枝繁叶茂,富有传奇色彩。不是么?百叶和油条这两种风味各异的普通食品,不经意间地悄悄一组合,立时就有了新特色,鲜香无比,自是十分的好吃。

    百叶裹油条,这样下锅烧炒,为什么百叶能与油条不散开?难道真如黄鼠狼裹单被的菜谱名一样神奇,是油条裹住了百叶?百思不得其解,决定现场管窥个究竟。于是,我围拢在大姐身旁,观看她制作烹饪的全过程。大姐拿个瓷钵,抓些面粉,用温开水调成浆糊。大姐见我满脸好奇的模样,便边操作边解说。她一手抓根油条,口中叫道:“这是一只黄鼠狼。”另一只手抓张百叶,接着说:“这是单被,要把黄鼠狼包裹起来,防止蚊虫叮咬……”她将百叶围着油条周遭地包裹起来,再用筷子蘸点浆糊涂在百叶的接缝处,手一按,百叶紧紧地包裹着油条,连为一体,在我眼前晃了晃,说道:“看,这就是黄鼠狼裹单被,没见过吧。”那一刻,我恍然大悟,百叶和油条烧炒而不散,原来是用浆糊粘贴的,也为自己当初的愚蠢而暗自发笑。接下来的烹饪方法很简单,葱、姜炝锅,肉下锅炒得出油后,倒点酱油、醋,添加些水,将做好备用的黄鼠狼裹单被放进锅里,轻轻地炒翻几下,然后盖好锅盖大火猛烧,烧开后稍焖一会儿,揭开锅盖,撒点盐,便可出锅装盘而食。那浓浓的鲜香,满口流溢,让人食欲大开。

    黄鼠狼裹单被的吃法,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那时,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大多数人家的口袋里开始有余钱,趁赶集的机会打打牙祭,已成为当时人们调节一下生活的方式之一。所以,在集镇的小吃部门口,经常看到人们或坐或蹲的,手里拿着百叶包裹的油条在吃,大人赶集回家,也常会给孩子会带些回百叶包裹油条之类的吃食。至于肉烧黄鼠狼裹单被,还衍生成了大众餐桌上的一道佳肴。时至今日,在农家的餐桌上,还时常能品尝到这道菜。另外,一些贪床而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手里还时不时地抓着百叶包裹着的油条,边走边吃,绘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



    版权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季大相 于 2010-1-15 14:0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1-15 14:29 | 只看该作者
菜谱里的人生,或者人生里的菜谱。
石光华多年前写过一本《我的川菜生活》,赢得了广大的市场。
战友是否有想写一本《大相的菜谱人生》,呵呵。

一道菜,一个人,一段生活,一段世相。短小耐味。
3#
发表于 2010-1-15 14:30 | 只看该作者
要说“青菜豆腐”我实在太熟悉了,看到“黄鼠狼裹单被”确实以为就是红烧黄鼠肉呢。青菜豆腐包平安。这是我们当地最为流行的一句话。实际上,这句话与这道素朴的菜很契合乡村生活特点。尽管事过境迁,乡村的生活水平在大大改善着,但青菜烧豆腐这道菜依然散发着淳朴的乡土气息。不过,青菜还是那个青菜,豆腐则不是当初手工磨出来的好吃了。黄鼠狼裹单被,原来是有百叶(我们这里叫千张)裹油条而成的。这不能不算一个地道的土菜了。要是在那个饭店,这道菜名绝对诱集人的食欲。因为作者十分熟悉乡村生活,因为作者对乡村里的各种风土人情的情愫,由此,所写出的系列美食就更加地道,就像真正的土菜散溢着醉人的醇香。文章不仅精于记述,精于细节,还善于抒发情致,有“达地知根”的质地、给我“熙熙融融”之感。好文。精华支持!
4#
发表于 2010-1-15 1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季大相 的帖子

但愿“青菜豆腐保平安。”能永远保善良人们的饮食平安健康。

菜名那么有意思,一定很好吃

学习并问好
5#
发表于 2010-1-15 17:29 | 只看该作者
两个素菜,各有各的做法,风味别致,调以生活的滋味,就更加引人入胜!支持精华。
明信片收到了。谢谢!迎春祝福你的饮食系列越写越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7: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嘎玛丹增 于 2010-1-15 14:29 发表
菜谱里的人生,或者人生里的菜谱。
石光华多年前写过一本《我的川菜生活》,赢得了广大的市场。
战友是否有想写一本《大相的菜谱人生》,呵呵。

一道菜,一个人,一段生活,一段世相。短小耐味。
十分感谢战友的悉心点评,真是字字玑珠,十分受益.给我拟的书名,都是十分贴切,从中可见功力非凡.等将来条件成熟时,出书一定用此书名.紧紧握手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7: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1-15 14:30 发表
要说“青菜豆腐”我实在太熟悉了,看到“黄鼠狼裹单被”确实以为就是红烧黄鼠肉呢。青菜豆腐包平安。这是我们当地最为流行的一句话。实际上,这句话与这道素朴的菜很契合乡村生活特点。尽管事过境迁,乡村的生活水平 ...
感谢杜版一如既往的悉心点评和鼓励!从中感受力量,遥握!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7: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不觉寒 于 2010-1-15 15:08 发表
但愿“青菜豆腐保平安。”能永远保善良人们的饮食平安健康。

菜名那么有意思,一定很好吃

学习并问好
是的.青菜豆腐是家常菜,在饭店里人们也经常点这道菜.谢谢朋友关注:handshake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7: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1-15 17:29 发表
两个素菜,各有各的做法,风味别致,调以生活的滋味,就更加引人入胜!支持精华。
明信片收到了。谢谢!迎春祝福你的饮食系列越写越好。
谢谢高版的悉心点评和鼓励!在这里,我感谢每一位版主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在这里,我感受了友情,也增长了知识.问好
10#
发表于 2010-1-15 18:25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厚实,纯净,欣赏,学习。
11#
发表于 2010-1-15 18:39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读了你的文章总觉得亲切,贴近生活。
12#
发表于 2010-1-15 19:36 | 只看该作者
几种简单的菜谱,在大相笔下香气扑鼻,呈现出深厚的文字功力和阅读魅力!
13#
发表于 2010-1-15 19:37 | 只看该作者
几种简单的菜谱,在大相笔下香气扑鼻,呈现出深厚的文字功力和阅读魅力!
14#
发表于 2010-1-15 20:25 | 只看该作者
青菜与豆腐,是普通百姓的家常菜,然而就是这样的菜,保持了乡村人的健康强壮,因此我是深信“青菜豆腐保平安”这句话的。青菜要自家种的用农家肥的,豆腐要石磨上磨成的才好,如今这样的菜是很难吃到了。
在我的老家,也有一种名为“叫花子卷铺盖”的糯米面食,小时候母亲常做给我们吃,可惜现在已很少有人会做了!
问好大相朋友!
15#
发表于 2010-1-15 20:29 | 只看该作者
青菜豆腐这样的字亦如这篇字的名----一清二白,季老师质朴流畅的文字也是一道味美色香的佳肴呀!
问好,祝冬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8 11:41 , Processed in 0.12050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