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785|回复: 7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散文的味道(简评杜永生散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8 1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散文的味道

       
--杜永生部分散文侃谈
       
梁星钧

       
  散文有没有“味道”一说?我认为是有的。只要认真阅读一些杜永生的散文,我们即可完全得此结论。
  
  杜永生的散文之味,我认为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语调舒缓,淡静从容;二是人情练达,洞悉人生;二是实主虚随,弹性空灵。
       
  语调舒缓是其散文基本特点。
       
  杜永生的文字达到了写什么不重要,但不论写什么都令人喜读和卒读的好效果。这是一种以柔克刚,以虚衬实,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胸有成竹的战略战术原则和泰然境界。
       
  散文这种文体有人称为“文学中的文学”,意为对心性要求较高,有别于诗歌的激情澎湃和意境跳跃,也别于小说的形象虚构和情节奇巧,而是一种心性和人格魅力,知识结构,学问修养,人性练达的综合外现,所以通常认为人不达中年难就,此观点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的,因为这时人的思想趋于成熟,性情基本稳定,知识阅历见闻日渐丰厚,所谓“人情练达皆文章”,厚积薄发就是指的这个道理。通过一些阅读,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散文味道弥漫,让人沉醉。这些体现在他许多的文篇里,以下是我的一些零星点评,不妨摘引如下:
       
  “从容不迫的叙描节奏,彰显了一个老练睿智者的沉稳练达的笔锋,也是一种成熟圆熟的心性。这种叙描里容着情趣、亲情、人性”;“读永生的文主要是读“味”:一种不紧不慢,不慌不忙的从容味。这种味容纳了人生的体味和况味,其弹性可见一斑:让人不厌其烦地卒读下去。”(本人评《鸡窝 猪圈 狗棚子 猫洞子》)
  
  “从容不迫的叙述展开,胸有成竹的娓娓而谈,显现了一种表面的“淡”味,而实质的练达的“劲”道。读这种文不累,适合人的呼吸气息,是暗合养生学的文字。利于人体吐纳健康,益于人体享受般的审美阅读。--静静地读下去,如醉如痴。”(选自本人评论杜永生《鱼冻子》(外一))
       
  “不慌不忙的节奏,把平常琐碎的司空见惯之事重新拾起,注入了情感和文学因素,使叙述有了新鲜的感觉。”“从容不迫的絮语,却渲染了一种有致的生活场面。可以看作是一种反衬法。”“文章面似拙朴,实则贯注了一种味。该味是浓浓的亲情味,练达的人生世故味,也是一种写作的大巧若拙味。--因非仅仅停留于叙事上,而是将对象的心理,人情世故,都贯注于其中了。这样获得的描写对象自然是艺术体了。”(选自本人评《我的春节--过年》)
         
  ……
       
  打个比方。这有点像炆火焙馍,慢慢烘烤出来才干香脆软,而又极富劲味。他的文章基本达到了老练而成熟,成熟而圆熟。至于他写什么好像不重要。换句话说,他写什么都能写出味,让人卒读,乐于接受,这不是技巧主题的熟稔运用,甚至不露痕迹的流露,又是什么?例如《牌九》一文,直接描述,但见风情。又如“我常评他的散文味浓。文章写泥墙的全过程,选土、和泥,上墙,除了首尾的交待和照应升华外,情愫和引申意义其实本身就融在细腻的叙述里。如果文章能透出言外之意,景外之象,本身就是好文章,大文章。该文具备这点,因此令人喜读,读而有趣有味,使作者与读者能够较好地合鸣起来(《泥墙》)。”
       
  现在品味一下这种味的特质。不难读出文中丰富多彩的五色味。是一种容纳了人生百态的劲道味。散文果真能达此层次,虽与同类的名家比有距离,也确实是一种感染人心,点化世道的风味佳品了。
       
  永生的散文人情练达而洞悉人生世道。
       
  他的散文不论写人叙事状物,都具有一种洞悉人生事态的明显特征。这根因于他厚道,重“义”,人缘不错,交人交心,具有悲悯情怀,也在于他观察细腻,感觉敏锐,勤善思考,触角独深,同时也在于洞悉社会人生本质。后一点极重要,它是衡量一个作家素能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尺之一。我们读杜永生的许多文章,无不看到他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鲜明特点。我一度认为,他有周作人散文里的平淡隽永味,又有刘亮散文里的平淡哲学味,虽距两位名家的隽永和哲思有差异,但他已行走于该路途了。周国平说,好散文就是平淡加味。这话用来度量杜永生的散文,再恰当不过了。
       
  我们知道,永生服过役,转业于政府国土部门工作,手中拥有一定的实权,这于他参与社会,关注人生百态,提供了随手可得的便利条件。何况他是那么关注,在意,留心,倾注,不仅与他的性情厚道,热爱文学有关,也与他的为人低调谦逊,博学敬业,精益求精,都有极大关系。尤值一提的是,都知道他“常回家看看”,这于他不是形式,而是形成了固有的习惯和执着。他每周末回家,骑辆悠悠的摩托车,一边赏景,一边沉淀思考;动静的有机结合,运动里的灵智闪念,加之实景(物)参照,亲情友情乡情感染,在自己从小就熟悉的场景里反复逗留,感受,配以时空的冲撞错位,怎会不变得新鲜而感受独到和强烈呢?又怎么不动于心和运于笔呢?我们从他大量的、源源不断的乡村散文,就足见其素材的源流不绝了。这确实是一种源泉和功力。对于我们许多“游击战术”,蜻蜓点水地写一下就跑的人来说,确实是可以受点点化和教益了。有一点我印象极深刻,是他的故乡感情之浓,浓到了连一口也许城市女性们会笑掉大牙的老水缸都要大老远地从乡村老家搬回城市,然后邀人哼哧哼哧抬上6楼,安顿于家,怡然使用。这里我认为不单纯是个适用问题,而是流露和贯注了一种不舍的浓浓乡村情结(《水缸》)。又如:
       
  “几个熟悉的生活场景,却令人“陌生化”地畅读下去,颇受感慨。读永生的文,首先给人一种温婉厚道的气息。该气息的作用是不论他写啥都引你读下去,直至文终,也想共鸣感慨。这就是一种魅力。从容不迫的叙描节奏,彰显了一个老练睿智者的沉稳练达的笔锋,也是一种成熟圆熟的心性。这种叙描里容着情趣、亲情、人性。这是一种笔力。熟悉的生活场物事,却用生动的笔写出来,恰切地融入人事及回忆,写出了生态的意趣。这是一种散文崇尚的意味。(选自本人评《鸡窝 猪圈 狗棚子 猫洞子》)
  
  昨天有幸读到一位文友论及关于诺贝尔奖情结问题,他谈到人的回归--乡村情结--甚至是衡量一个人写作的高度和境界问题。从这点说,我们很留心和关注那些描写乡土文学作家及一些地域性强的散文作家刘亮程,小说家漠月等,让我常读常新。在这点上,杜永生的文字同样有他强健的脚步和心中目标,我们深表欣慰并予衷心祝贺。
       
  最后谈谈他的散文虚实相生问题。
       
  散文的虚实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常识性的辩证问题。我们深知,散文无虚不空(灵),无法自由飞翔,而具诗性、理性乃至神性,而无从谈艺术美,但过虚则成“墙上芦苇”,“山间竹笋”,成为无根之本;所以实是基础根基,写好散文首先要写好实。杜永生散文在写实上很执着,专注,可以看出,他一直扼守这一基本原则。这在他的大量乡村散文之中可以窥视他的实虚比重搭配。这说起来就是一种情景交融,以实为主。他的文章我们看到的实景实物实人,而体验的是饱醮了情感贯注和人情练达的对象,我们称之艺术元素。意即他的散文所用的艺术元素是具有文学味的形象体了,不再是单纯的生活中的实物体了。这两者是有巨大的区别的。我们在读许多大师的文章时,难以读到单纯的情绪情感纠缠,而只见诸多的形象体,即描写对象和艺术元素,但这些描写物让我们难忘怀,触及触动和摇撼我们的身心,让我们心中永存,让史册永载,如鲁迅笔下的阿Q,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等。杜永生虽还暂未创造出这样的艺术形象,但他的记实写实风格有目共睹,嘎玛和他探讨过写实问题,若荷曾赞他的某篇文章不比名刊《散文》里的某些篇章丝毫逊色,敬一兵、霍名夏等多曾赞赏他的散文的写实里的艺术况味,这些,都足以显明,他的散文在实与虚的问题上,他已掌握拿捏得恰到火候。如《水缸》里写小时挑水“为了能将小半桶水挑回家,要将担绳绕到扁担根上,一路上歪歪扭扭、吭吭哧哧、晃晃荡荡、泼泼洒洒”,“我们上学回来或在外面疯玩后,总忍不住要舀上一水瓢,咕咚咕咚,畅快淋漓的喝下。甚至,有时候因水缸大,个头小,水量不多还得垫个凳子俯下身子才够得着舀水”,农忙喝水“反正也不讲究或顾忌什么,过来舀上一瓢,仰起脖子一饮而尽,之后,粗糙的大手将嘴巴一抹,那真是如饮醍醐、琼浆玉液的感觉”等等,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几个生动的用词“歪歪扭扭”、“垫个凳子俯身舀水”、“仰起脖子一饮而尽”、“大手将嘴巴一抹”都是逼真传神笔墨,分明就是一幅画面。其文语言厚朴,练达。结构简明清晰,层层递进深入。形象逼真,画面感非常强。
       
  同许多优秀散文一样,他的文不难为人,也不强权霸道,而是围炉夜话,促膝谈心般地与你畅述已闻,畅抒已见。使你感觉亲切,乐于接受,并激起你的关注参与热情。这既在一个基本平等的谦虚态度上,同时也在一个语言文字选择的中性适度上,即文字的留白多,空间弹性大,既精细但不满,还故意留缺,为的是深邃空灵,以便再度思考,引发共鸣。
       
  静下想想杜永生的散文,我会想到前面提到的大众熟悉的两个人,一个是周作人,一个人周国平。我为什么要提他们?因为我觉得其中有比拟性。我们知道,周作人和鲁迅兄弟俩为“五四”时中国文学发轫期巍然屹立的两座山峰,但鉴于历史原因,周作人黯然于中国文坛了多年,好在历史的时光隧道终会洞明艺术的真伪,并且也能沉淀出它真正的价值,所以现代社会已经重新肯定和推介了他的大量作品,基本塞满了各大书店--也确实该如此,大家不约而同承认他散文中散发的味--平淡隽永。周国平为北大哲学系研究生毕业,他的哲理散文妇孺皆知,多曾上中国文学的排行榜,但他提出了我们大家比较乐于接受的观点不一定许多人都知道,他的平淡加味的散文观是值得我去深入学习和体味的。杜永生热不热衷这两个人我不知道,但他的散文同样体现出一种难得的平淡里的人情世故的劲道之味。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0-2-23 20:44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2-18 10:38 | 只看该作者
深刻,到位,欣赏高超的文论水平。
3#
发表于 2010-2-18 10:59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的此篇新创评论散文,抓住了杜版散文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剖析,精到独特,值得学习。特别是:“杜永生的散文之味,我认为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语调舒缓,淡静从容;二是人情练达,洞悉人生;二是实主虚随,弹性空灵。”总结地精僻。欣赏、学习,问好梁星钧朋友!
4#
发表于 2010-2-18 11:12 | 只看该作者
杜永生的散文之味,我认为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语调舒缓,淡静从容;二是人情练达,洞悉人生;二是实主虚随,弹性空灵。
这篇评论文章,先总结出三个特征,再层层剥笋般分析论述,让人感觉清晰而透彻。评得好!精华支持。
5#
发表于 2010-2-18 11:57 | 只看该作者
       杜版的散文有着自己的风格和个性,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细腻呈现,是努力使其笔下的物事具有“承载与担当性”,是形式到内涵到情感的挖掘与铺陈,还原着自然、还原着生活。

      散文标志了阅读者的内心质量,星钧的散文评论从多次层次、多角度对杜永生的散文进行了解读。文字质感,文思缜密,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心灵触须的极其敏锐与细腻,表达了作者对散文本真与自然的崇尚,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评论文章的专业水准与深厚的文学素养。欣赏,支持精华,问好星钧和杜版,新年好!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10-2-18 12:41 编辑 ]
6#
发表于 2010-2-18 12:34 | 只看该作者
沿着梁老师的评析,又一次深入到杜版文字中,感受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朴素的质地。梁老师的评析,也为我们打开了又一层阅读和赏析杜版文字的窗口。在此,问候杜版和梁老师,新春愉快!
7#
发表于 2010-2-18 13:15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个真正的乡下人,我喜欢杜老师乡情浓郁的感性文字。我非常赞同琴版笔下“杜版的散文有着自己的风格和个性,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细腻呈现,是努力使其笔下的物事具有‘承载与担当性’,是形式到内涵到情感的挖掘与铺陈,还原着自然、还原着生活”的观点!
8#
发表于 2010-2-18 13:20 | 只看该作者
梁老师的评很是到位,完全抓住了杜老师文章的特点,让人信服。我以为,文章是让阅读的,不是让专门研究的,所以文章不必太过深奥,太过雕琢,不必让人读时“正襟危坐”不必“屏住呼吸”,读来轻松,感人有味道才是最基本的东西,这样的东西也才会有生命力。
问好杜老师,梁老师!新春快乐!
9#
发表于 2010-2-18 15:54 | 只看该作者
星均老师的解析是深厚与独到的,更是阅读者中最为高尚的。因为肯用心灵来彼此阅读,这是这个燥世人群中越来越淡漠和稀少的,我厌恶燥世中的粗糙文化感与快餐文化,谁都不肯走向谁的内心,这个世界就缺少了精彩。所以,星均老师每每这样凝聚着心血书写出来的评语,都在这个燥世现出高贵的光芒。喜欢读星均老师的文章,喜欢读杜版的散文,说真的,来到中财,天外有天,暖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历练了自己的思想,并且,这一切的艺术是我们一生也学不完的,假使还有来生,我会继续。 :handshake
10#
发表于 2010-2-18 17:01 | 只看该作者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11#
发表于 2010-2-18 17:14 | 只看该作者
杜永生的散文之味,我认为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语调舒缓,淡静从容;二是人情练达,洞悉人生;二是实主虚随,弹性空灵。
这几句再恰当不过。喜欢杜版的散文,质朴中透着淡定,乡情人情亲情,都是那么动人及回味无穷。他的那篇生日,看人催人泪下,久久不忘啊!
12#
发表于 2010-2-18 17:25 | 只看该作者
比喻得相当到位,周作人的散文清隽淡远,无论他的同代或后来人皆心服,由此使我又想到了季羡林大师,他的散文亦如嚼橄榄,越嚼越有味。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皆是人人得见而又不曾写的场景,所以赢得交口称赞,生命力常在。把担水的绳子挽在扁担上,我们小时侯经常为之,却没有这样具体而微的用文字去表现,可见作者体物之细。这不仅仅是味,实在是生活之韵!在此问好杜版和星均。新年快乐!
13#
发表于 2010-2-18 22:12 | 只看该作者
梁兄剖析的深刻细腻,谈的到位深刻,读来亲切自然。的确,永生先生的文章读来随和,自然,亲切,这和我写的乡村文字接近相似,每每让我学习到不少好东西,这篇专评更加深了了解与认知,使我们获得了一个更为清晰完整的影响。这样的文章一篇不足以学透,得感悟阅读几遍放能够领会与掌握一知半解……
     先匆匆忙忙学习一番,回头再细细品味!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2-19 14: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满园 于 2010-2-18 10:38 发表
深刻,到位,欣赏高超的文论水平。


  谢谢读评。春节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2-19 14: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10-2-18 10:59 发表
作者的此篇新创评论散文,抓住了杜版散文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剖析,精到独特,值得学习。特别是:“杜永生的散文之味,我认为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语调舒缓,淡静从容;二是人情练达,洞悉人生;二是实主虚随,弹性 ...

  谢谢逸致的热情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1 03:24 , Processed in 0.09304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