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68|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是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4 1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电影中的《我是谁》。

  
  《我是谁?》是成龙演出的一部著名好莱坞电影,讲述男主人公失去记忆后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斯瓦辛格在《第六日》中被克隆、身份被冒顶,这部电影切合当时的“克隆羊多利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探讨了克隆人对社会伦理法制带来的冲击;著名电影《谍影重重》描述了一个失去记忆的间谍寻找自己身份的惊险历程;著名电影《记忆碎片》,描述了一个人因外伤而导致失去记忆,不得不依靠随身的记录本和照片来确认自己;好莱坞电影《百万宝贝》中对安乐死进行深刻的思索,思考“谁才是决定生命存在或死亡的主人……”
  
  我是谁?
  
  我是谁?我们从一生下来就开始首先探索这个问题,我们会不断的询问母亲:“我从哪里出生?我是谁的孩子?”这问题简单又复杂,很多母亲会敷衍孩子:“你是从妈妈的咯吱窝里掉下来的。”
  
  小时候我们不懂“我是谁”;长大了,我们对“我是谁”会渐渐迷茫,我为何注定比别人穷?我是谁?我在为谁活着,为子女、为父母、还是为自己?……活着活着,就人到中年了,忽然觉得自己还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于是,不断的追寻着这个答案,懵懵懂懂的活到了老年。可是,我们还是无法彻底明白“我是谁”。
  
  “我是谁”是注定很难搞清楚的世纪难题,于是人生因无穷尽的追寻才有了意义,于是,便诞生了无数的文学、哲学、宗教、科学,它们都和“我是谁”的话题有关。
  
  医学中的“我是谁?”
  
  一个生理正常的人,首先是一个清晰定位“我是谁”的人。一些老年痴呆症患者忘记了“我是谁”,这种疾病成为最痛苦的疾病之一。忘记“我是谁”后,这近乎人生被磁盘格式化为空白。还有一种罕见的病症,一种感觉神经纤维异常导致患者对自身感觉异常,他们感觉不到肢体、内脏的方位,不能很好的感受自身的存在。精神分裂症中有一种人格分裂症,这种患者会有几种不同的“我”,即几种不同的“人格”,他们有时会产生“灵魂脱离躯体”的幻觉,不同的“我”之间可以互不干涉、可以错乱、可以性格迥异,成为神与恶魔合二为一的寄生体。很多电影中都有这类题材的描述,复杂、惊险、深刻,如好莱坞大片《沉默的羔羊》。
  
  哲学中的《我是谁》
  
  “我是谁”是人类孜孜探寻的终极难题。因这样的探寻而产生了门类各异的伟大哲学,产生了违心和唯物主义的派别。唯心者认为“我是精神、我是意志、世界是因为我的感知而存在”,唯物者认为“我因为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东方哲学的代表儒家认为“我是精神的、我是道德的、我是一种气、我是一种风骨”。儒家的我,通过为别人活着来显示自我。君为臣纲,臣民为君王活着;父为子纲,子女为父母活着;妻为夫纲,妻子为丈夫而活着。从这方面来看,儒家的“我”是没有自我的。但是,儒家又是高度崇尚自我的,如“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这似乎又高度强调了自我,但显然,儒家无法回答“面对君权如何威武不能屈,岳飞面对赵构秦桧如何威武不能屈?”所以,儒家对“自我认知”的这种矛盾性是儒家哲学的致命伤。
  
  东方哲学的另一重要类别是“禅”,中国有很多关于禅的故事。著名的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禅的重要哲学理念,禅将我解释为心境。另一个故事是苏东坡和佛印的趣闻,“眼里看到的是佛就是佛,看你是一坨屎就是一坨屎”,这是禅宗对自我和世界的理解。禅宗开山鼻祖慧能大师有著名的典故“不是旗帜飘扬,而是你的心在动”,这形象的解释了禅对自我的诠释,世界因我而存在。
  
  西方哲学中,将“我是谁”定位为“超级自我、超人自我”的是尼采。尼采的唯意志论超人学说引起希特勒追捧,导致了狂热的纳粹法西斯主义。当然,这不能因此而将尼采哲学妖魔化,不同的阅读视角会从尼采吸收不同的养料--自强不息和自我中心。
  
  马克思哲学的“我是有阶级的”,马克思哲学的严重缺憾是“将我物化了、阶级化了”,这样的我和人性化发生了偏移,而导致了前苏联和中国毛时代的阶级斗争为纲。马克思哲学中忽略了“我的个体存在、我的个体多样性复杂性”,这是马克思阶级斗争论的严重误区。
  
  宗教中的“我是谁”。
  
  无神论者的我是物质的,当人死去的时候,我就消亡了。所以,无神论的我不能解答人类的终结困惑--对死亡的困惑。于是,宗教成为一个绝好的安慰剂。
  
  几乎所有宗教流派的核心都是解答“我是谁”。基督教的我是为上帝而活着的,灵魂因上帝而不灭,生命成为永恒;佛教的我是佛祖决定的,我始终无法逃脱佛祖的手掌心;对穆斯林来说,真主是每一个我的主心骨。
  
  从所有的宗教来说,都有一个共同点--因果轮回。基督徒被上帝拯救而死后上天堂,佛教徒可以通过行善以寻求来世好的转生,穆斯林因真主而死后安乐。
  
  几大宗教对我又有不同的诠释。基督教认为人是原罪的,人生下来就是要不断的赎罪的,只有信奉上帝,有罪的灵魂才会得到上帝拯救;佛教徒认为有罪的人通过行善,可以死后去西方极乐世界;穆斯林认为,我的一生就是严守古兰经的信条,保持纯洁的自我。
  
  基督教的我是世俗化的,所以,基督徒可以喝酒吃肉、中东海湾战争、海外殖民地侵略;佛教的我是出世的,佛教讲究我的超脱、遁世;而穆斯林的我是严密关闭在黑黑的面纱里的,他们与尘世隔绝,守着内心一方神圣的净土。所以,基督教的我是积极的,佛教的我是消极的,穆斯林的我是保守的。
  
  生活中的“我是谁”
  
  每一个人都有“我是谁”的不同答案。有些人在单位里,他们失去自我,成为领导的应声虫、传声筒;有些人回到家里则成为妻子儿女的主人,有男人则成为没有自我的“妻管严”;有些小皇帝在家里很自我,到了学校社会却失去了自我;有些父母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我辛辛苦苦都是为了你好,为了你考上好大学,为了你有好未来。”但说着说着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你这样,使得我这做父母的会很有面子。”很多人都是这样,咋看是为别人考虑,其实质还是自我为中心,缺乏考虑别人感受的换位思考。
  
  我是有角度的。

  
  我是有角度的,人类的角度是120度,我们感受自我的角度大概也是120度。鱼类的视角大约是160度,而鸭子的视角近乎360度。可见人类视角比较小,才更为专注,但视角小也导致很大的盲区,人类就容易犯一些致命的错误,如战争、动乱、环保灾难等等。
  
  我是有高度的。
  
  小孩子身材矮小,感受的自我是渺小的,但也容易因为视野的低矮而产生坐井观天的夜郎自大;人到40岁左右正当壮年,视角是最高的,也是人生最具自信的时期;人到老年后,身材萎缩驼背,视角又变低了,锐气就渐渐消磨了,心态也就渐渐平和了。
  
  伟人站得高看得远,往往高瞻远瞩。但站得高也往往摔得重,很多伟人同时也会成为历史的罪人。站得高可以看得远,可以看清自我,也可以狂妄自大,自我膨胀。
  
  小人喜欢对权威跪拜,跪拜导致视野的狭窄,小人往往就容易失去自我,被笼罩在伟人权威的高大阴影下,伟人的高大身影阻挡了小人的视野,小人最终一生寻不到自我。
  
  镜子里的我。
  
  因为我是有视角的,只有120度,看不到自己的背后,因此我们才需要镜子。李世民有名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所以,镜子能更全面的看清自我。但镜子里的我是反相的,专业名词叫镜面像,还不能算是完全真实的我。
  
  我你他。
  
  镜子里的我是反相的,真实的我其实是别人眼里的景象。对于自己来说,我几乎是全部,自我为中心,世界是围绕自我的一个圆,自己是圆心。但对于他人来说,你只不过是他人眼里的一个点缀、一个过客、一个旁人。我是因为你和他才得以存在的,我在和你的交谈中,从你的表情里能反馈到一个相对真实的我,我是被欢迎的,还是被鄙视的;我是被重视的,还是被忽略的……
  
  《鲁宾孙漂流记》里,男主人公流落荒岛,与世隔绝。于是,这里的我就渐渐的发生了变异,幸好荒岛上还有一个野人可以和他交往,才使得“我”并没有淡忘人的身份。所以,我是因为社会才存在的,当一个人彻底与人群隔绝,这个人渐渐会失去自我,而成为一个疯子。
  
  有很多狼孩的故事,小孩从出身开始就被母狼喂养,长大成人后却再也无法站立行走融入人的正常社会,这个狼孩已经不再是人,而是长得像人的狼。
  
  还有很多被绑架者在被解救后,却对绑架者产生了心理依赖,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类人失去了自我。
  
  还有相当多的人离不开工作,很多人退休后热衷返聘,未必是为了增加收入,而是退休后对自我认定的迷茫。他们退休离开岗位后,不再适应新的自我角色定位。
  
  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每一个人都是这三种不同的我的综合体,本我是人的本性--兽性或善性;自我代表一种自尊、自强、自信的人性,超我是自我的精神超越。闭塞落后地区的农民可能民风纯朴,也可能穷山恶水出刁民,这体现本我的复杂性,本我即自然的我。南丁格尔、文天祥等身上体现了超我,希特勒也体现了一种超我,这是不同的超我。希特勒的纳粹主义既有超我,也有本我的兽性,和自我的人格分裂;南丁格尔既有超我的大爱,也有本我最朴素自然的善良。
  
  种种失去自我。
  
  有因他人而失去自我。有人长年累月的批判一个看不顺眼的名人,有人发狂追星、跪拜伟人,有父母一辈子只为子女而活,有妻子对丈夫无原则牺牲让步,有职工对上司无限度的肉麻追捧。这些都是失去自我的表现。
  
  还有因物欲而失去自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很多人信奉的功利哲学,当人们因钱财名利而失去自我的时候,人就会成为物欲的奴隶,失去自我,也就失去了掌控幸福的能力,为物质所累。
  
  有因精神贫瘠而失去自我。因认知的浅薄,而迷信、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没有自信。
  
  有因自我的渺小而弱化自我,有因自我的膨胀而自我为中心,这些都是失去自我,前者不能主张自我的权利,后者因自我的膨胀使得自我成为一个虚假的幻象。
  
  自我的调节。
  
  我常常喜欢仰望浩瀚的太空遐想,刹时会物我两忘,此时的自我很大,有天那么大,又很小,如星辰那么小。这时候的我,才是最真切的我。所以,假如您不信仰宗教,那么我建议您多看看夜空,这是寻找自我的最佳方式。
  
  中央电视台有一句广告台词--舞台有多大,心就有多大。一个人胸怀有多大,自我就有多广;一个人站得有多高,就会看得有多远。那些贫民窟出身的人,他们的自我容易怯弱;那些沉溺名利场的人,自我就容易沾染浮躁;那些常常亲近思想、亲近自然者,他们的自我显得自尊、自信、自爱并自然。
  
  这个时代是物欲时代,也是最容易失去自我的时代。我是谁?这个问题我们每天都应该反省一篇。每天当我们身心疲累时,我们应该反省自己“我是谁?”每天当我们沉迷在蝇营狗苟中时,我们应该及时的反问自己“我是谁?”
  
  那么,我是谁?



[ 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10-3-27 22:3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3-24 19:43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微风版主新作!
微风以一贯的丰富的知识来阐释对某一概念的独特理解,其知识量的拥有叫人佩服!
我是谁?想起一副旧戏台上的对联:
是我非我,我是我我也非我;
演谁像谁,谁演谁谁就像谁。
人生如戏,又有谁能找回真正的自我呢?
3#
发表于 2010-3-24 23:35 | 只看该作者
微风斑竹多篇学术论文,常有刺激我抗议的,而这篇,我最是喜欢了。奉为智慧之作!留着学习欣赏。“哲学中的《我是谁》——这是儒家对自我和世界的理解。”(破折号后面是不是打错了)。
4#
发表于 2010-3-25 09: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0-3-24 18:20 发表
我是谁是人类永远的话题,记得<武林外传>有一段秀才就是用我是用杀死姬无命的.<西游记>中有一段专门讲还阳的故事,刘全的夫人翠莲还阳,竟还到公主玉英身上,合二而一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太宗认为是他妹妹,刘全 ...


朋友的旁征博引,很见功力!欣赏。
5#
发表于 2010-3-25 13:11 | 只看该作者
我是谁?——看来,想“活”明白还真不容易。
6#
发表于 2010-3-25 13:15 | 只看该作者
不能够参透,透了也就了了。
7#
发表于 2010-3-25 17:16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博大的哲学话题。丰富的容量,哲学的思辨统一在一篇文章中。我觉得只有主观的我才是真我。大家不知同意不?
8#
发表于 2010-3-25 19:58 | 只看该作者
文笔汪洋恣肆,论述纵横捭阖,思接千仞,神游八方,富有激情的写作是诗意的生存模式,自愧不如。一帮主和三帮主的文风可以激活江天作为网络写作应有的活力,我等只是瘦驴拉硬屎,很难有放纵的心态下笔千言。
9#
发表于 2010-3-26 00:21 | 只看该作者
也算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

不过下面这段话似可商榷。
 马克思哲学的“我是有阶级的”,马克思哲学的严重缺憾是“将我物化了、阶级化了”,这样的我和人性化发生了偏移,而导致了前苏联和中国毛时代的阶级斗争为纲。马克思哲学中忽略了“我的个体存在、我的个体多样性复杂性”,这是马克思阶级斗争论的严重误区。

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的不注意个体的多样性复杂性吗?是楼主的误解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缺陷,还是读懂原著后再评判吧,免得……
10#
发表于 2010-3-26 08:14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实在是好!读后让人生发出很多感悟,了不得!认真学习了!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3-26 13: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0-3-24 18:20 发表
我是谁是人类永远的话题,记得<武林外传>有一段秀才就是用我是用杀死姬无命的.<西游记>中有一段专门讲还阳的故事,刘全的夫人翠莲还阳,竟还到公主玉英身上,合二而一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太宗认为是他妹妹,刘全 ...


呵呵,你随口就来,佩服思维敏捷。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3-26 13: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0-3-24 19:43 发表
拜读微风版主新作!
微风以一贯的丰富的知识来阐释对某一概念的独特理解,其知识量的拥有叫人佩服!
我是谁?想起一副旧戏台上的对联:
是我非我,我是我我也非我;
演谁像谁,谁演谁谁就像谁。
人生如戏,又有 ...


问好如空,你名字如空也是代表对自我的一种定位吧!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3-26 13: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云端 于 2010-3-24 23:35 发表
微风斑竹多篇学术论文,常有刺激我抗议的,而这篇,我最是喜欢了。奉为智慧之作!留着学习欣赏。“哲学中的《我是谁》——这是儒家对自我和世界的理解。”(破折号后面是不是打错了)。


谢鼓励!:handshake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3-26 13: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波澜不惊 于 2010-3-25 13:15 发表
不能够参透,透了也就了了。


是啊!写文章也是一种思考,行动又是一回事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3-26 13: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10-3-25 17:16 发表
一个博大的哲学话题。丰富的容量,哲学的思辨统一在一篇文章中。我觉得只有主观的我才是真我。大家不知同意不?


谢西夏鼓励。认可你的主观的我,人人都是主观的。出世入世,最后自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22:03 , Processed in 0.06048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