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04|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内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读余光中自选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3 2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读余光中自选集《情人的血特别红》


  《情人的血特别红》这本自选集收入余光中先生诗歌64首,散文28篇,评论9篇,佳作荟萃,各领风采。余光中先生称,诗歌是他的初恋。他的散文又被评论者称作“诗质的散文”,而他的文情也不时流露在评论文章中。这样一本自选集,在读者眼里,则是一本如获至宝的“精品”,从诗歌、散文、评论方面,对这位诗文双璧、多才多艺的作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受益匪浅。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诗

  诗,是一切艺术的入场卷。

  余光中的诗歌闪着智慧的灵光,意蕴丰富,语言节制而凝练。最早接触余光中先生的文字,还是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乡愁》,灵巧的诗句,如一枚精致的邮票,把乡愁轻轻巧巧地拉出来,读来有疼的感觉。余光中先生祖籍福建,旅居台湾,回归故里的民主意识,时时在他的文字中表露出来,《乡愁》就是其中的一首。

  格律诗《舟子的悲歌》中,“一张破老的白帆,漏去了清风一半,却引来海鸥两三”,用数量词一张,一半和两三,看似随心所为,轻描淡写,却一下子把一条破旧的帆船衬托出来,孤单、凄凉的氛围油然而生,这里暗示了作者异乡漂泊的孤独之情。

  他的诗歌风格因题而异,理想、壮志类的诗歌,豪迈,大气,厚重;乡愁,情感方面的诗歌则细腻,委婉。在诗歌《我之固化体》中,诗人独立自强的性格,用一块拒绝融化的冰比喻出来:“在此地,在国际的鸡尾酒里/我仍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常保持零下的冷和固体的坚度/我本来也是很液体的/也很爱流动,很容易沸腾/很爱玩虹的滑梯/但中国的太阳距我太远/我结晶了,透明且硬/且无法自动还原。”诗人是热血沸腾的男儿,但只因漂泊在外,祖国是一颗太阳,因为太远,无法得到它的温暖呵护,在异国他乡,他是倔强的,头颅是高扬着的,不会因为缺少温暖就低估它,它永远都是作者心中最温暖的太阳。

  余光中的诗歌有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美,诗句具有婉约美,如《等你,在雨中》:“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不仅情思细腻,柔润,如一朵莲花一样的沉静,而“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句更是凝练,惜字如金。“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宋词的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在《情人的血特别红》这首诗歌中,对情人的描述可谓酣畅淋漓,没有手下留情:情人的血特别红,可以染冰岛成玫瑰。情人全是无救的梦游症患者。情人的时间是永恒的碎片。情人的思念是紫外线,灼热而看不见。情人的心骄傲而可怜,能举起教堂的塔尖,但不容一寸怀疑……

  在《白玉苦瓜》中:“一只瓜从从容容在成熟/一只苦瓜,不再是涩苦/日磨月蹉琢出深孕的清莹/看茎须缭绕,叶掌抚抱”“在时光以外奇异的光中/熟着,一个自足的宇宙/饱满而不虞腐烂,一只仙果/不产在仙山,产在人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诗人逐渐成熟的内心,饱满而不晦涩的心态。

  余光中的诗歌,富含智慧,收尾处常常有惊人之笔,画龙点睛。


  散

  散文,是一切作家的身份证。

  这本自选集的散文部分,最喜欢《猛虎和蔷薇》这篇,由“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展开,通过引经据典,在娓娓道来之际,把人性所包含的两面,具体而微妙地阐述出来,古诗词佳句叠出,足见作者文字功底深厚:

  原来人性含有两面:其一是男性的,其一是女性的;其一如苍鹰,如飞瀑,如怒马。其一如夜莺如静池,如驯羊。所谓“金刚怒目,菩萨低眉”,所谓“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我心里有猛虎细嗅蔷薇”人生原是战场,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定脚跟,在逆风里把握方向,做暴风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颜色的孤星。同时,人生又是幽谷,有蔷薇才能烛隐显幽,体贴入微;有蔷薇才能看到苍蝇搓脚,蜘蛛吐丝,才能听到暮色潜动,春草萌芽,才能做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

  黎韩诗:“受尽了命运那巨棒的痛打,我的头在流血,但不曾垂下”。

  华兹华斯诗:“最微小的花朵对于我,能激起非泪水所能表现的深思”。

  文章结尾借用韩黎和华兹华斯诗进行归纳:完整的人生应该兼有这两种至高的境界。一个人到了这种境界,他能动也能静,能屈也能伸,能微笑也能痛哭,能像二十世纪人一样的复杂,也能像亚当夏娃一样的纯真,一句话,他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在《鬼雨》中,写为一个小小生灵送葬时的心绪。“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雨在海上落空。雨在这里的草坡上落着。雨在对岸的观音山落着。雨的手很小,风的手帕更小,我腋下的小棺材更小更小。小的是棺材里的手。握得那么紧,但什么也没有握住,除了三个雨夜和雨天。潮天湿地。宇宙和我仅隔层雨衣。雨落在草坡上。雨落在那边的海里。海神每小时摇他的丧钟”。排比的句式,把当时凄凉的情景烘托出来,一个仅活三天的小生灵的离去,让作者伤心难耐,悲从中来,语言有着诗歌的凄美,尽显诗质的散文之美。又如:“青春从你们的指隙潺潺地流去,那么昂贵,那么甜美的青春!青春不是常春藤,让你像戴指环一样戴在手上。等你们老些,也许你们会握得紧些,但那时你们只抓到一些痛风症和糖尿病,一些变酸了的记忆。即使把满头的白发编成渔网,也网不住什么东西……”,如此智慧的表述,既有诗歌的质感,又有散文的哲理和抒情,散文和诗歌有了完美的结合。

  余光中的散文,融入了诗歌的精华,句子常富有动感的表达,令散文有了灵气,韵味,同时,有了深度。

  评


  《缪斯的左右手》是一篇对诗歌和散文进行比较的评论文字,把诗歌和散文称作缪斯的左右手,通过比对,加以形象的比喻、引用,阐明了二者的关系:诗人写的散文往往比散文家写的诗胜出一筹。散文看起来好写,但要写好却很难;诗看起来难写,实际上也难写好。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散文,是一切作家的身份证。诗,是一切艺术的入场卷。

  “诗和散文,同为表情达意的两大文体,但诗凭借想象,较具感情的价值,散文依据常识,较具使用的功能。诗为专任,心无旁骛。散文乃兼差。诗像情人,散文是妻子。散文乃走路,诗乃跳舞;散文乃对话,诗乃独白;散文乃喝水,诗乃饮酒;散文乃门,诗乃窗”。通过如此形象的对比,让读者对散文和诗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仿佛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开了一扇窗,令读者心中一亮,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再比如:

  散文似乎行于人间,诗似乎行于人神之际。

  散文是渐入,诗要一举而擒,乃是投入。

  在这里,余光中先生对“诗质的散文”和诗之间的不同也做了阐述:“诗质的散文”比较现实,诗比较想象。对于一种情景,它是渐入的,因此不免要交代细节与过程,诗是投入的,跳接的,因此不须详述这些。它比较客观,因此对读者多少得保持对话的姿态,诗比较主观,因此倾向于独白,不须太理会读者。

  余光中先生写到:当然,才力富厚左右逢源的作家,把一件事入诗后,仍有余力笔之于文,而又不犯重复之病,那真是两全其美。

  诗和散文之间相互影响是怎样的呢?余光中写到:散文有如地球,诗有如月球;月球被地球所吸引,绕地球旋转,成为卫星,但地球也不能把月球吸得更近,力的平衡便长此维持;另一方面,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也形成了海潮。

  通过这些比喻,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诗进入散文里,散文必是锦上添花。散文是基础,诗是精华。

  《破画欲出的淋漓元气》一文是纪念荷兰大画家梵高百年的文字。分《不朽的元气》、《梵高的生平》、《梵高的书信》、《梵高的绘画》、《代表作举例》、《寂寞身后事》六个章节进行阐述。

  在《梵高的绘画》中,写道:梵高的作品,线条夭矫遒劲,律动不已,色彩则此呼彼应,相得益彰,轮廓则巧拙互补,气势流畅,整个画面有一股沛然运转的节奏感。许多画家的光都是外来的,取自现实,梵高的光却发自内里,像是发自神灵的光源。

  他无需也无意取悦像中人,所以求真重于求美,真了,当然就美。他的人物可能是俗称的丑人,却因性格的力量,心灵的流露,生命的经历而蜕变,成就了艺术之美。另一方面,梵高的人像用色虚实相应,武断而有效,背景往往一扫现实,不是用满幅抽象的鲜黄或浅清,便是索性放在星空下面,衬着永恒。这样一来,他的人物便自现实释放出来,变得独特而有尊严,甚至超凡入圣了。

  在《梵高的生平》中,介绍了梵高一生匆匆,只活了37年。而弟弟西奥因失去哥哥,精神失常,不到半年,也随之而去,年仅三十三岁。天生梵高,把生命献给艺术,又生西奥,把生命献给了哥哥。否则世上纵有梵高其人,必无梵高其画。

  “寂寞的人最需要的,是一只关切的耳朵。在举世背对着他的时候,幸有西奥的耳朵向他开放,否则在绘画之外我们将少了一条直入他心灵的捷径。”可见,梵高是内向而孤独的,幸好有弟弟西奥,如此懂他。让我们羡慕和感动。

  在《代表作举例》中,介绍了梵高的代表作“食薯者”、“星光夜”、“鸢尾花”、“嘉舍大夫”等,从色彩,人物表情,背景烘托等方面栩栩如生地描述出来,在“鸢尾花”中描述道:他后期画中的花卉,无论是向日葵、鸢尾花、白玫瑰,无论茎叶或花朵,都生命昂扬,在婀娜之中透出刚健,和印象派画花的妩媚不同。蓝紫色的花朵衬以三五红葩,繁而不乱,艳而不俗。左角上伸过来的白葩使整个画面为之一亮,而免于过分密实;没有这白葩,就失之单调了。一簇簇的长叶挺拔如剑,叶尖的趋势使画面形成欣然向上的动感。布局上最突出的地方,便是只有近景,不留余地,予人就在花前之感。《嘉舍大夫》则“悲哀而温柔,却又明确而敏捷”。

  余光中先生对梵高的生平和绘画作品了解之透彻,让人感慨,自叹弗如。他本身对绘画艺术的欣赏有一定的见地,“这满园的鸢尾昂昂然破土而出,茎挺而叶劲,勃发的生机沛然向上,似乎破土还不够,更欲破画而去。”用语形象生动,有照片的功力,作者是在欣赏一幅画,而读者又在他的描述中看到一幅真切的画面,仿佛那鸢尾花就在眼前,呼之欲出。

  余光中的评论文字,比一般作者的评论更高一筹,分析透彻,入情入理,直抵内心,让读者拍案叫绝,产生共鸣。

  通过对这三个部分的阅读,对余光中先生的文字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他的语言凝练,节制,不拖泥带水,文字用词准确,形象,生动。读的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同时也是一次美的享受。

  文如其人。无论诗歌,散文,还是评论,都能展现出作者的内心世界,既有刚强的一面,又有温柔细腻的一面,正如作者所言:我的内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4168字)


  注:《情人的血特别红》余光中自选集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5月第1次印刷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安蕊 于 2010-4-14 14:32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4-13 21:58 | 只看该作者
作者从诗歌、散文、评论三个部分对台湾诗人余光中的文章进行了清晰的领会与评析。针对诗句感受和评论文字针对性强,表达的感觉和认识个人以为很准确。从中让读者体会到了一个名诗人的经典语言和文本。无论作为赏析还是创作启示都必然大有裨益。作者的文字是严谨的,深入的,透彻的,也很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3#
发表于 2010-4-13 22:17 | 只看该作者
  这篇读感极有特色。既体现在介绍上,也体现在评论上。对余光中先生一本书的内容简介,又对其内容进行评论。而且这本书的内容是诗歌、散文、评论,故作者就这三个方面进行评介,让我们既了解书之大概内容,也明了作者对其深切感受。
4#
发表于 2010-4-14 06:26 | 只看该作者
先提上,稍后读,问好。
5#
发表于 2010-4-14 06:3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次深切的解读,一次精神的游走,是多层次和文体变幻之上构建的最富理智的打量,笔力深厚,笔触融理性、感性二者于一体,凝聚成篇。在诗歌,散文、评论等三部分扩建自己的观点和认知,可见读之深切入骨。
6#
发表于 2010-4-14 06:38 | 只看该作者
层层分解,渐入佳境。安蕊好笔力!替我问候光辉,我至今还没读到他的散文集呢。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11: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4-13 21:58 发表
作者从诗歌、散文、评论三个部分对台湾诗人余光中的文章进行了清晰的领会与评析。针对诗句感受和评论文字针对性强,表达的感觉和认识个人以为很准确。从中让读者体会到了一个名诗人的经典语言和文本。无论作为赏析还 ...

谢房子版主细致的阅读和精致的点评,问版主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11: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0-4-13 22:17 发表
  这篇读感极有特色。既体现在介绍上,也体现在评论上。对余光中先生一本书的内容简介,又对其内容进行评论。而且这本书的内容是诗歌、散文、评论,故作者就这三个方面进行评介,让我们既了解书之大概内容,也明了 ...

谢星钧老师读和点评,问好。
9#
发表于 2010-4-14 11:47 | 只看该作者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细品这句话,感觉一股浩然的清气刹那间与内心的柔软碰撞。顿时,灵台清澈,明心见性。
而作者采折文字的片断,凝聚思想的风云,组合成一幅辽阔的瑰丽风景,宽大的人生意象。
好文。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19: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4-14 06:26 发表
先提上,稍后读,问好。

谢暖,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19: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4-14 06:35 发表
这是一次深切的解读,一次精神的游走,是多层次和文体变幻之上构建的最富理智的打量,笔力深厚,笔触融理性、感性二者于一体,凝聚成篇。在诗歌,散文、评论等三部分扩建自己的观点和认知,可见读之深切入骨。

谢暖细致的阅读和点评,问暖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19: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4-14 06:38 发表
层层分解,渐入佳境。安蕊好笔力!替我问候光辉,我至今还没读到他的散文集呢。


谢谢高版夸赞,请多指导呀。

他忙,几乎没联系,神仙一样不见踪迹。你可短消息和他联系。我见到一定转达。
13#
发表于 2010-4-15 01:19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以深切直入的笔触,在对余光中的诗歌,散文、评论等三部分进行了肯綮而精当的评述。这是作者在反复涵咏后的深挚体会,以优美高远的意境和清畅丰邃的格调,故文字就显得深含理趣而不堕庸俗。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虔诚之心,经心之倾。问好!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1 06:09 , Processed in 0.11647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