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844|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 诗词曲的格律讲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3 11: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灿 于 2018-11-3 12:25 编辑

诗、词、曲的格律讲义
第一部分:需要区分的概念
1、诗的广义与狭义
诗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文学理论中的诗是广义的诗,具体到我们中国,包括诗(古体诗和近体诗)、词、曲和新诗。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范围小得多,仅指古体诗和近体诗。先秦时期诗专指《诗经》。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诗则通常指新诗。
中国诗歌的分类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054.tmp.jpg
注意:广义的现代诗歌包括旧体诗和新诗,狭义的现代诗歌仅指新诗。
2、古典诗歌与旧体诗
从体裁上看,二者区别不大,但我们通常把古人创作的诗歌叫古典诗歌,而把“五·四”以后的今人用古典诗歌的形式创作的诗歌叫旧体诗。
3、古体诗与旧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风、古诗,有两种解释:姚普先生把与近体诗对立的诗统称古体诗,王力先生所指的古体诗范围要小得多,仅指唐以后与近体诗对立的诗。尽管我们的《古代汉语》由王力先生主编,用的是他的观点,但我更倾向于姚普先生的观点。旧体诗外延则大得多,包括古体诗、近体诗、词、曲。古体诗与旧体诗不是一回事,中间不能画等号。
4、近体诗与新诗
近体诗指唐以后产生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律绝(近体诗中的绝句)、长律(也叫排律,指句数超过8句的近体诗)。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和古体诗相对立而言。大家看到“近”“今”这样的字眼,很容易把它混同于今天的新诗。今天的新诗是“五·四”时期产生的,对旧体诗进行批判的继承,并借鉴西方诗歌而发展起来的诗体。近体诗和新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大家不要搞混淆了。
5、韵和韵母
韵和韵母并不是一回事,以现代汉语为例。辗和转押韵,在中华新韵中同属寒韵,但辗的韵母是an,转的韵母是uan。另外,在近体诗和词中,押韵还要考虑平仄。以王安石《泊船瓜洲》为例。如果你认为它句句都押韵就错了。岸是仄声,而间、山、还是平声,岸和另外三个字不能算押韵。
第二部分:诗、词、曲的格律
一、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节奏一方面体现在平仄律(上下句平仄相对 )。说起平仄,我们并不陌生。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和今四声不同,平声最初不分阴阳,比现代汉语又多了个入声,上声、去声和入声都属于仄声。
古音和今音有很大的差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古代有入声字。对于入声字,有人主张硬记。其实用不着,因为它有规律。下面介绍两种判读古入声字的方法:
1)运用汉语拼音知识
1)凡是阳声韵都不可能是入声字。阳声韵指有前后鼻音韵母的。
2)凡声母是b,d,ɡ,j,zh,z, 今天读做阳平的,“咱”除外,都是入声字。如白、笛、国、节、职、族。
3)凡声母是b,p,md,t,n,同韵母ie相拼的字,都是入声字。如别、撇、灭、跌、铁、孽。
4)凡声母是k,h,zh,ch,sh,r,同韵母uo相拼的字,都是入声字。如阔、或、啄、擢、说、若。
5)凡声母是d,t,ɡz,c,s,同韵母e相拼,大部分都是入声字。如德、特、格、则、册、塞。
6)今读音为fɑ,fo(fu)的字,大部分都是入声字。如发(髪、發)、福、伏。
7)韵母是üê的字,除 “靴”“瘸”外,都是入声字。如月、雪、血、绝。
当然,也有些字在规律之外。如歌、哥是平声字,浮、扶是平声字。
2)利用某些词的韵脚:
某些词牌规定必须用或通常用入声韵,如《雨霖铃》《忆秦娥》《满江红》等。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韵脚中的烈、月、咽、铁、越、血都是入声字。
此外,今天,闽方言、粤方言等方言中还保留了入声字,我们可以向这些方言区的人们请教。
平仄律是近体诗格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年轻人中某些所谓的“诗人”容易忽略的问题。
近体诗节奏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对仗。律绝不强调对仗,律诗的中间两联要对仗。对仗要求词性相同,不能同字相对,也不能同义词相对。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类特殊的对仗,即借对和流水对。
1、借对。
1)借音。
如:黛不须留五马,恩只许住三年。
海月明珠有泪,田日暖玉生烟。
2)借意。
如:此日六军同驻,当时七夕笑牵
回日楼台非帐,去时冠剑是年。
2、流水对。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近体诗的韵书叫《平水韵》,清代称《佩文诗韵》,共106韵,按上平声(平声上卷)、下平声(平声下卷)、上声、去声、入声分类编排。近体诗用韵十分严格,甚至不能邻韵通押,而且通常都押平声韵。平水韵常用字表可以查《古代汉语》(中华书局版)第四册。
下面是近体诗16种格式的标准样式,并配有例诗歌。






注:平仄后面的句号表示该句最后一个字是韵脚,逗号表示不是韵脚,与诗句中的标点符号不完全相同。后面的词和曲也如此。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066.tmp.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067.tmp.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078.tmp.jpg


拗救
1、(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如: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3、(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4、(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如: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二、古体诗的格律
古体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诗经》以四言为主,《楚辞》以杂言为主,汉魏六朝产生了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出现对近体诗的产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王力先生专门研究唐以后的古体诗,将古体诗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这个分类有其合理之处,因为有些杂言诗(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以七言为主,偶尔多一两个字或少一两个字。
古体诗最初无平仄律可言。唐以后人们受近体诗的影响,有些古体诗也讲平仄。在句式上使用非律句的三字尾,如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或者将标准三字尾改造成非律句,如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同时不避孤平(将平平仄仄平写成仄平仄仄平)。还有的古体诗也用律句写,如《咏鹅》中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古体诗也讲对仗,但它比较自由。古体诗可以平对平,仄对仄,甚至同字相对。
古体诗的用韵比较自由。古体诗有句句都用韵的柏梁体,有邻韵通押的通韵古风,有中途换韵的转韵古风。古体诗可以押仄声韵,上声与去声偶尔通押,入声独立。
古体诗的格律比近体诗要宽松,但我们不能认为古体诗好写。古体诗要有点古味,我们不能写一些不太合律的顺口溜,就说这是古体诗。
下面是几首古体诗,比较一下它和近体诗的区别。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出塞(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三、词的格律
词产生于唐朝,流行于宋朝。词最初和音乐联系在一起,后来脱离音乐。词韵是诗韵的合并,只有十九部,每部再按平仄分类,每个入声韵单独为一部。词韵和诗韵的具体对应关系可以查《古代汉语》(中华书局版)第四册。
词有词牌,不同的词牌对每句多少个字,每个字的平仄,如何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词虽然叫长短句,但仍然是一种格律诗歌。词按结构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是从诗发展而来的,因此词里面也有很多律句,有的平仄、对仗很像近体诗。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流水落花春去也”“帘外雨潺潺”等等,这些都是词里面的句子,但明显就是近体诗的句式。我们查词谱,会发现里面很多五言和七言句式和近体诗是一致的。
当然,词也有很多和诗不一样的地方。词句有一字句、二字句乃至十一字,词谱中对每个字的平仄的规定不一样,有的句式不一定是律句,而是拗句。这一点和近体诗不一样,近体诗的平仄、韵脚可以按规律排列出来,但每一个词牌的平仄、韵脚我们无法像近体诗那样都背下来,词牌有很多个。
词也讲究对仗,但它和近体诗的对仗不同。它可以平对平、仄对仄,甚至可以同字相对。词的对仗位置不固定,是自由的。同一个词牌,有的词人在这个地方用对仗,另一个此人可能不用对仗。还有的词上下阕句式相同,在同样的位置,这一阕这里用对仗,那一阕这里可能又不用对仗。
词的对仗里有一种特殊的一字豆后统领的对仗。
如: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词的押韵和诗也不一样。有的词押平声韵,有的押仄声韵,还有的中途换韵,也有的平仄互押。押仄声韵的上声和去声可以通押,入声不能和上声、去声通押。
下面列举几首简单的词,看看它们和诗的格律有什么不同。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0B4.tmp.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0B5.tmp.jpg
四、曲的格律
元曲最初和词一样,和音乐联系在一起。曲韵也叫中原音韵。周德清编订的中原音是中国音韵学上的一大进步。它取消了入声,平分阴阳。这和普通话十分接近。当然,有些字的读音和今天仍有出入。曲韵的常用字表可以查《古代汉语》(中华书局版)第四册。
曲有曲牌,就像词有词牌一样,曲牌对曲的格式有严格的规定。曲牌属于一定的宫调,不同宫调的同名曲牌是不同的。曲一般平仄通押,一韵到底。有时要具体到押某一个声调的韵。曲多用衬字,衬字一般加在句首和句中。可见,它和诗词有很多不同之处。
下面列举两首曲,比较它们和诗词的不同。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0B6.tmp.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0C6.tmp.jpg



文档1.png (1.18 MB, 下载次数: 845)

文档1.png

1541217246(1).png (72.2 KB, 下载次数: 908)

1541217246(1).png

2.png (58.6 KB, 下载次数: 930)

2.png
2#
发表于 2018-11-3 22:37 | 只看该作者
对初学者还是很有用处的,问好李兄。
3#
发表于 2018-11-4 02:07 | 只看该作者
置顶吧,供初学者参考。
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09:02 | 只看该作者
壹飞 发表于 2018-11-3 22:37
对初学者还是很有用处的,问好李兄。

这个东西我大学时就开始做,后来不断修改完善的。有些符号传到网上显示不出来,只能截图。尤其近体诗的十六种格式要排出来,还要找例子,需要花工夫。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09:02 | 只看该作者
荣西安 发表于 2018-11-4 02:07
置顶吧,供初学者参考。

愿意学习的人学得会,不愿意学习的,叶公好龙之辈肯定学不会。
6#
发表于 2018-11-4 16:58 | 只看该作者
这是规则啊,也是写诗词人的重要功课;欣赏,点赞!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7:11 | 只看该作者
言泊远 发表于 2018-11-4 16:58
这是规则啊,也是写诗词人的重要功课;欣赏,点赞!

学习旧体诗要下苦功夫,叶公好龙是学不会的。
8#
发表于 2018-11-4 22:48 | 只看该作者
李灿 发表于 2018-11-4 09:02
愿意学习的人学得会,不愿意学习的,叶公好龙之辈肯定学不会。

那就只渡有缘人好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06:51 | 只看该作者
荣西安 发表于 2018-11-4 22:48
那就只渡有缘人好了。

这个有缘人我还没遇到。
10#
发表于 2019-1-22 23:18 | 只看该作者
    看不懂,看的我满脑子糊涂  我笨人就做没格律的笨诗得了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2-3 16:25 | 只看该作者
梦回大唐 发表于 2019-1-22 23:18
看不懂,看的我满脑子糊涂  我笨人就做没格律的笨诗得了

用心就能学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2#
发表于 2019-2-3 2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回大唐 于 2019-2-4 09:36 编辑
李灿 发表于 2019-2-3 16:25
用心就能学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学格律估计很费事,像我这般笨的,估计得学好几年吧。  恭祝您新春吉祥万事如意
13#
发表于 2019-5-8 22:07 | 只看该作者
:victory:学习了
14#
发表于 2019-9-26 18:45 | 只看该作者
太谢谢了,好教材,我会常来学习。问好!
15#
发表于 2021-7-18 15:57 | 只看该作者
对初学者还是很有用处的,多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10:46 , Processed in 0.06010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