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55|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五月】+浅论苏轼与张志和笔下的《渔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5-7 0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论苏轼与张志和笔下的《渔父》
  文/亦清晨

  早在读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对张志和的《渔父》耳熟能详,倒背如流。小学课本选取的是起始的四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一幅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雨中垂钓图,被简短的二十七个字完美的勾勒呈现,其中的“斜风细雨不须归”,更是贪玩的孩子在雨中不回家的良好借口。
  在看到苏轼这首《浣溪沙·渔父》之后,我讶异这首词居然明显的化用和借用了张志和的《渔父》一诗。苏轼的才气和名气都远远超过张志和,实在用不着去盗用抄袭。那又是为什么要将唐朝的诗句嵌进宋词里呢?原来,在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曾经到西塞山游览。得知该地就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所题诗之处,不禁为他的诗所倾倒折服,感叹道:“元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他觉得张志和的诗非常好,可惜只在西塞山的渔民中传唱,没能广为流传。所以选取张志和的几句精妙句子,加入自己的词牌《浣溪沙》中,才有了这首《浣溪沙·渔父》:“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风靡一时。
  那么,为什么张志和的诗当年却没能造成这种效应呢?个人觉得,并非张志和的诗不如苏轼,除了苏轼的名气和人气大之外,更有一点,苏轼的这首词浅显易懂更利于传唱。其中的“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一句,更是尽显洒脱与不羁。而张志和的诗,起首景色旖旎优美,后半部分却着重的表现了渔父生活的艰辛和苦中作乐的的乐观精神。张志和的诗,描述的是渔父,属于生活中的小众;而苏轼的词,立足渔父,却可以发散思维,你可以说他描写的是渔父,也可以说是政客,或者是其他形形色色的人,引起更多人的共鸣。“斜风细雨不须归”在这里,言简而意深。可以说是不惧风雨而无需回还,也可以说是沉醉山水美景,倍显闲情逸趣。
  如果单拿出一首古诗词,看了一眼感觉佶屈聱牙、深奥难懂,往往就丢在一边了。但如果能唱出来,感觉就不同,很容易记住了。宋词其实有点儿像我们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样,易唱易传播。苏轼的这首《浣溪沙·渔父》就如同我们今天的古风歌曲,在流行元素的带动下,那些深奥难懂的古诗词,渐渐被人们所熟知,并深受喜爱。张志和的诗,也因为苏轼的词而广为流传,并传诵至今。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好的文章,历经岁月长河的淘洗,会发散出烁烁金光。喜欢古诗词,喜欢它优美丰富的内涵,也喜欢古诗词背后那些动人的故事!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5-7 09:30 | 只看该作者
首席欣赏拜读问候。
大沙发就是惬意哈。
3#
发表于 2019-5-7 15:4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就像一把扇子
被唐伯虎勾描几笔就价值连城
4#
发表于 2019-5-7 15:43 | 只看该作者
不能说是点石成金
应该是苏轼锦上添花

解析的好
5#
发表于 2019-5-7 19:11 | 只看该作者
这篇小评论写得好!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6#
发表于 2019-5-7 20:02 | 只看该作者
                     评论精准精美
                学习
7#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22:01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19-5-7 09:30
首席欣赏拜读问候。
大沙发就是惬意哈。

感谢朋友来访,问好,祝愉快!
8#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22:02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19-5-7 15:42
这个就像一把扇子
被唐伯虎勾描几笔就价值连城

嗯嗯,您说得很对哦!
9#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22:02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19-5-7 15:43
不能说是点石成金
应该是苏轼锦上添花

感谢老师留评,问安!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22:04 | 只看该作者
梦回大唐 发表于 2019-5-7 20:02
评论精准精美
                学习

多谢老师鼓励,还请多多指教!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22:07 | 只看该作者
秋實 发表于 2019-5-7 19:11
这篇小评论写得好!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谢谢老师鼓励,以前只知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今日方知苏轼的桃花流水鳜鱼肥,论坛果然是让人涨知识的地方!感谢老师留言,问好!
12#
发表于 2019-5-7 22: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解析,长见识哈,学习学习
13#
发表于 2019-5-7 22:54 | 只看该作者
将张志和的诗与苏轼的词进行比较,让我们充分的了解了苏轼借用精典句子的高超手法。经过作者详细的解读,让我们既了解了张志和的诗精彩在何处,不能在当时出名的原因,又理解了苏轼借用后,达到的效果及广为传颂的原因。谢谢亦清晨老师精彩分享。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06:49 | 只看该作者
艾桃 发表于 2019-5-7 22:54
将张志和的诗与苏轼的词进行比较,让我们充分的了解了苏轼借用精典句子的高超手法。经过作者详细的解读,让 ...

个人浅见,期待各位老师指正!问好!祝愉快!
15#
发表于 2019-5-12 21:42 | 只看该作者
祝福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1 19:55 , Processed in 0.07559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