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4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作家该不该得满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30 1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家该不该得满分

     看杂志,一位作家记述了一件事情。说自己的女儿做语文题,其中一个阅读材料正是作家自己的作品。女儿就请教他,某某语段应当如何理解,结果,按作家的本意交上答案了,却不能得分,或不能得到满分。

  这让作家很是不感慨。――天下还有谁比作者更明白文章的意义?作者都答不对自己文章的答案是件多么可笑的事情。很显然,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我是个教者,也写过一点文字,只想谈一些感受,不敢保证并无谬误。

  我们的教育是有问题,问题也不少,但犯不上把所有的错误都归结到教育上。起码以上的事实并不能证明是教育的问题。这样说话,有跟风之嫌,也失于清醒的理论。于学生教育不利,于作家写作也不利。具体细节,下面有必要继续探讨。

  不过,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倒是写作中的一个问题。

  按文学理论来说,文学与文学批评是两个独立的系统。虽然它们相互联系,但又各自独立,并不以对方是非好恶为唯一标准。说具体一点,阅读者的所思所想,并非就完全是作者的所思所想。阅读本身不是被动的全盘接受,而是以作品为材料,自己的新一种审美创造。不然的话,就不会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并不能控制读者的阅读体验。也就可以说,作家做自己作品的题目,也不一定就应当拿满分。

  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若让他们来做诗歌欣赏的题目,就拿李杜诗篇为内容,也不见得就能拿高分。鲁迅曾在讲学时讲过自己的《狂人日记》等作品。但也不一定会像现在的鲁迅研究者分析的那样,几乎逐字逐句,每个标点教有个深刻含义,都可以写出一篇学术论文来进行讨论。

  那么是不是今天我们的阅读欣赏就错了?不应当这么说。好的文学作品是一粒种子,每个阅读者就是一块土壤,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却又是读者自家的本领了。只要是以原来那粒种子生发的,就不是错误。或者应当说是原作品的幸运了。因为正是有了这些生性者,才使这些陈年良种,新花新果生生命,跨越了时空,当然也传承了当年的优秀基因。对此作家不应遗憾,应当感激,也根本无法阻止。

  又回到我们教育课堂上来了。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作家呢,还是更多的读者?也很显然。一千个学习语文的学生中,可能只有一个去从事写作,绝大部分的人还是要懂得欣赏阅读。在阅读中,欣赏,创造,并不是简单的按了作者的愿意来理解,而是有着自己丰富的审美体验才对。而这种审美的技巧,也并不是天生就懂,这就需要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做些阅读题,引了选拔评分机制,是一种方法。

  回到开头的阅读题中。题目大约是让分析几个动作连词的作用。作者想了想,就回答为,表现了某某情感。没有得了满分。标准答案中,还有一部分是体现了一种形式美感。那么这种形式美感有没有呢?应当是有。作家可能创作时没有刻意去做,但毕竟已经表现出来了。做为一种训练题,提示学生注意,懂得去欣赏这种美感,也是有必要的。若学生学一顿语文并不懂得欣赏这种美感,也的确是种损失。还有些题目,这位作家说,自己想写也就写了,并没有考虑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认为出题就没有必要。――还是那句话,阅读并不是以作者本意为准绳的。

  那么反过来说,教育有没有问题?问题在哪儿?

  作者有个原词叫做“标准答案”。语文这个东西,阅读中如何把握答案的标准,是个问题也是个难题。太灵活了,不好掌握标准,原作品是一种标准,出题阅卷老师的阅读水平也是一个标准,学生的阅读表达又算是一个标准,标准太多,就失掉了考试评定的意义。而标准太过单一、死板,就会赞成答案的僵化,限制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发展了。

  那么 应如何去解决,是另外的一个问题。
2#
发表于 2010-5-31 23:5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话题很有讨论意义。
我觉得可能作家与读者或者那些批卷老师之间,有点落花无意,流水有情的感觉。
其实作家自己写的东西未必自己就说的清。当作品一旦正式成型,它就脱离了作家本身而独立存在,作家的初衷与读者的理解不一致,就像自己的表演、自己认定的自己的人格,在别人眼中都是各自不同的。
3#
发表于 2010-6-1 08: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0-5-31 16:20 发表
中国的语文滑稽的很。我看中学语文应该取掉阅读这个东西,我没有读出爱国主义,却要我硬读出爱国主义,我没有仁爱的一面,你硬让我去找。很滑稽。

李明版主这种观点也太片面了,语文取消阅读题,那还叫学生读什么?不同的读者(或者学生)对同一个观点或者同一道题有不同理解很正常。语文阅读题的参考答案难以掌握是事实,但是也不能成其为取消阅读题的理由。若是依李明版主之见,咱们在论坛上也不要阅读别人的作品了。我就喜欢云端这样的能读懂作者意思,又有个人见解的创造性阅读嘛。
4#
发表于 2010-6-2 18:45 | 只看该作者
先生说得很有道理,但我基本上并不赞成!
作者本身得不了满分,并不要紧,原作者的目的大概也是为了批评“标准答案”,这固然有其不合理的地方,但不能就因此为现在的阅读教育开脱。
大道理不讲了,可见的事实是,现在语文教育下的学生们,没有哪个可以真正读懂一篇文章,没有哪个能写一篇记录生活现实和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而能做到这一点的,都是爱好阅读,有着大量课外阅读基础的学生——少有例外。我们的语文教育把几代人都教育成了没有思想的躯壳,没有任何理由为其开脱罪责。
网上有人把人教版低年级的课文拿出来当“冷笑话”读,原来真没感觉,一读之下才发现,还真够可笑的……
5#
发表于 2010-6-3 11:42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

其实,很多语文考题就有问题。

我们不能出类似“红学”这种问题来考考生,比如曾经经常用阶级斗争理论来诠释曹雪芹的创作意图,所谓曹雪芹红楼梦反应了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

这就很荒唐,作者的创作意图只有作家自己知道,旁观者只能是猜测。



阅读还是需要的,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另外考试题目要灵活,能发挥学生阅读思考能力的。
6#
发表于 2010-6-3 12:24 | 只看该作者
为了考试分数而阅读,注定学生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阅读自由性。
在“标准答案”下,多少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
问好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9 05:38 , Processed in 0.04687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