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牛老伍 于 2020-3-6 17:17 编辑
如果,你认可世界很大,大到你无法遍历每一个景点;如果,你也同意书海茫茫,辽阔到无法停靠每一个港湾,那么,好,让我们扬帆起航,去停靠几个标志性的码头。 要靠岸的地方,梅西已经给我们计划好了,当然,我们还要做些准备工作,其中之一是,梅西出发前的几句话,对你的行程,对你行程中的态度,对你行程可能产生的后果有一个思想准备,他说:“第一,真正的财富往往藏在不起眼的地方。第二,假如你真的不喜欢某位伟大作家的话,那就让他一边站,不要让他来折磨你。第三,应该读的书实在是太多了,有选择地读书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不应该逼迫自己读不喜欢的书。” 梅西讲得实在清楚不过了,如果旅途不适,你要做的就是放弃,而不是勉为其难,反正这这是一趟免费的旅程。 你确定坚持?好,我们继续。旅程有些远,我们要补充一些知识,要做个穿越,了解一下文学的起源。
第一站,《文学的故事》的第一部分,我们先寻根:古代史部分。 这一部分有十三章,分别从书籍制作、文学的起源、到一些国家部分经典的古代文学做了介绍。 我感兴趣的不是书中描述的我国的造纸术,也不是古老的羊皮卷和约翰•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我很惊讶的在文章中发现了几点我认为有意思的地方,一是,文学作品是思想的产物,他说:“没有思维,也就不会产生那么多我们爱读的文学作品了。”这个其实也不难理解,没有思想的作品,那就只配叫做文字的堆砌。如果你赞同这观点,那么梅西又有新的谬论,那就是我惊讶的第二点,他把文学的起跑线移到了文字发明之前,而且做了很充分的证明,要图要真相的旅伴可参考他数十页的论述。他说:“远古祖先也是类似的‘原始人’,……在文字还未发展之前,他们也就是把文学的思想酝酿于心中,成章于口头的。” 没有第一条,第二条就难以成立。这样我又想到了齐桓公与木匠的争论,木匠说齐桓公看的书是“糟粕”,也就不难理解了。真的,任何用文字来描述人类的思想,都会是那么苍白无力。古往今来,那心口相传、那一颦一笑或一个眼神的肢体语言,在文字的发明之前流传和继承多少“文学作品”,甚至铭刻在接力者的DNA的链环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