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71|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把你的脚捆起来》及其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4-3 1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潭边老桑 于 2020-4-3 14:08 编辑

  每年的全国短篇小说精选、年度小说选,我总会翻一翻瞧一瞧,至少要走个马观个花,而苏童的名字也总会出现在这些选集中。某次看了《香草营》,眼睛一亮,忽然觉得苏童确实是个有份量的小说家,心想这个小说家一定得抽空读读。但,彼时,也只是说说,毕竟从阅读经典的角度看,世界范围内优秀的短篇小说,苏童大约要排老远老后的位置。近来,连续阅读国外小说有些审美疲劳了,忽然想起苏童,于是借了他的集子。
  
  读任何一个小说家的小说集,我有个习惯,就是不一定从第一篇开始读起,而是哪个小说名字够吸引,就读哪篇。读苏童也如此。这么说,其实有些随机性。需要啰嗦一下,苏童短篇小说集子很多,这里只选取某个集子的某几篇说说(有一段时间很喜欢范小青短篇,借过几本集子,后来逛书店,天啊,她的短篇居然有十几种集子排在书架上,也就是说有几百篇的规模。当然,这里的短篇,特指万字左右篇幅的短篇。换句话讲,能这么疯狂写短篇的小说家,是不多的;卡尔维诺短篇的短篇集子也是出奇地多——我的意思是,一般的小说家,一生能有几个小说集,就非常不错喽)。
  
  《把你的脚捆起来》,讲父与子的故事,行走或者成长的故事;《种了一盆仙人掌》,一个家庭琐事,或者说父与女的故事;《犯罪现场》讲成人与少年的故事。《犯罪现场》从主题角度看,更接近故事叙事本色,一个少年,跑到医生家里撒谎骗走了医生,然后偷了医生的针筒,先是扎了一只猫,然后开始扎人,最后,医生反过来将针筒扎向了少年;《把你的脚捆起来》与《种了一盆仙人掌》则更接近于小说(纯小说、严肃小说)本色,或者说,其小说的艺术性要比《犯罪现场》更高级些(这也是我喜欢的一种小说叙事模式)。换句话讲,《把你的脚捆起来》和《种了一盆仙人掌》更具诗意更有意境,而且,这种意境看起来并不是那么清晰而是或多或少有那么一些模糊、朦胧,仿佛雾里看花。这种雾里看花的写作技法,是我个人最欣赏的。这种小说,弱化故事情节,更注重小说意境的营造,更注重小说意象的描摹,通过意象,来传达作者要表达的思考与思想。
  
  《把你的脚捆起来》,起先是父亲捆儿子的脚,不让他脱离自己看护的视线;但最后父亲老了,这事儿就换了个了。这其实就是通过捆脚这种意象,来进行隐喻与象征。《种了一盆仙人掌》也是一种隐喻。仙人掌(包括开出的花)的意象与口红的意象交织叠加,构成了更加复杂的意绪与意境,传达出一种复式腔调(或谓复调),仙人掌到底要不要修剪,是不是要放养?女儿十七岁了,做父母的到底要不要管?怎样管?女儿涂口红这个意象,或者说女儿在小说里反复表明“我十七岁了”,其实就是一种潜台词,实际上,十七岁的女儿和窗台上的那盆仙人掌一样,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了,她已经不太需要做父母的去“阻拦”或者教训了。而小说里,父亲听了卖仙人掌小贩的话,回去就把仙人掌的刺给剪了,其实也是一种隐喻,刺本来就是仙人掌最显著与鲜明的体征,你为何要剪掉?就像十七岁的女儿关起门开始涂口红,你做父亲的有什么大惊小怪去阻止训斥的?《犯罪现场》里少年的特立独行与不羁,医生受骗后为维护职业的尊严与荣誉,最后决定罚处少年,让少年“失聪”的行为,这其实是一种荒唐与荒谬,现实生活中很难出现,但小说里却“可能”性地出现了,这种意象,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隐喻。
  
  但是我们讲,短篇小说中意境与隐喻的最大魅力,其实就是那种含蓄的不可说破,这就是我们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说越是难以言传,这个小说的叙事艺术越高。这其实有些佛教中“禅”的意味了。高僧大德说了一句深奥的偈语,弟子苦求师傅讲明,师傅是绝不会告诉你的或者给你讲明白的,或者说,师傅本身也是讲不清道不明的。但是,师傅却确实“悟”到了(不论他是渐悟还是顿悟)。
  
  如此说来,或者用归纳法来看,苏童小说是十分讲求“意象”与“意境”的(最近读过的其长篇小说《黄雀记》里面就运用了大量意象),大量意象在小说中的出现,使得苏童的短篇具备了丰富的诗意。尽管意象与诗意是把双刃剑,会弱化、冲淡小说的故事性,但从小说审美艺术上看,或许是值得的,至少,使得小说更高雅了些。
  
  如果一篇的叙事小说具有诗意,我们一般认为其比较雅;如果其叙事更具故事性,则“俗”。其实,我们能读到的很多世界级的经典小说(短篇小说),往往是很俗的,或者说,它们更追求故事性。比如胡安鲁尔福的《燃烧的原野》和奈保尔的《米格尔大街》、巴别尔的《骑兵军》。说实在话,我在读这几个顶级短篇小说大师的小说时,体会不到什么艺术性,我更觉得他们就是在讲一个故事,讲一个人物的命运,或者说,他们是在给人物造像。他们的写法,和我们现在流行的短篇小说的写法完全相反。现在流行的写法是“截取一个生活片断”,也就是说,空间有限定,时间也是扁平的狭窄的,这种写法,需要注入更多的更细腻的细节,包括场景、行为与心理细节。你翻开任何一本小说杂志,多半就是这种写法。而你要在专业期刊杂志上找到上述三个大师级小说家的类似小说,几乎一篇也找不到。要么写得极短,成千字小说(不成形),要么写得极长成婆婆妈妈的万字以上短篇。
  
  这就是我的困惑。如果我们只是从读的角度去读,那就免谈。从写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你就会发现很有意思,很滑稽。你试试用巴别尔或者鲁尔福奈保尔的模式去写一个看看?有多少人会认可你的小说?这就很尴尬了。一方面它们是经典,另一方面,人们(责编们)又不大愿意接受你。我要说的是,在专业小说刊物中,鲁尔福们这样的短篇,几无立身之地。他们的小说,既不是三千字以内的小小说,又不是标准的万字短篇小说。但它们就是经典。鲁迅的很多小说,其实也是鲁尔福们这样的小说篇幅与模式,就是说,用的是粗线条的刻画方法叙写人物命运。比如鲁迅的《孔乙己》。比如胡安鲁尔福的《教母坡》。比如奈保尔的《博加特》。
  
  苏童这种风格,或者说这种写法,这种技术,我是比较欣赏的。他的短篇中,很多都是一人称有限视角下的上帝视角。有人说,或者苏童自己也说,苏童的师从是胡安鲁尔福,但个人更觉得,苏童短篇叙事艺术上真正的老师,是奈保尔。他的很多短篇叙事风格,其实像极了奈保尔的《米格尔大街》。关于师出或者渊源,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很多著名的小说家面对记者提问,都不会承认自己真正的师从。比如莫言明明师从的南美那一个作家集体的风格(科塔萨尔与马尔克斯),但他却说自己只读过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几十页而已,自己的师傅是福克纳。为什么?国内大多数成名小说家起初都是从模仿欧美小说家而来的,他们可能害怕别人去研究他的作品,去揭他抄袭与模仿的伤疤。只有马尔克斯才最诚实,说胡安鲁尔福是自己的老师,“他~妈~的,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马尔克斯读过胡安的《佩德罗巴拉谟》后,这样欣喜地说。言下之意,总算找到一个可以适合自己写作的模仿对象了!而事实上,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就是“抄袭”了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谟》,但是后来的人们,却以为《百年孤独》的开头一句是马尔克斯的原创,这真是天大的冤枉。
  
  读苏童小说,当我们找到他写作的师从与小说写法的渊源,我们便会很平静地看待一些事情,不会再有很大的惊叹啥的。值得我们惊叹的,永远是原创,敢为天下先的彼时彼人。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3:48 | 只看该作者
小说阅读笔记一篇,与文友交流。
3#
发表于 2020-4-3 13:50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的分享。
4#
发表于 2020-4-3 16:24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苏童的小说,是从《妻妾成群》开始的。
5#
发表于 2020-4-3 17:03 | 只看该作者
我读了苏童的《离婚指南》,看你写的,发觉《把你的脚捆起来》应该也挺好看的
6#
发表于 2020-4-3 17:07 | 只看该作者
的确,有一段时间研究过这个苏童,源于某一个夏天写论文,接到了《妻妾成群》,所以便把苏童也研究了一下,他本人也说过他写小说受外国作品的影响。
7#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9:00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20-4-3 13:50
很不错的分享。

                                            
8#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9:02 | 只看该作者
黄会兵 发表于 2020-4-3 16:24
很喜欢苏童的小说,是从《妻妾成群》开始的。

那就好那就好 ,说明我们有共同的喜好。也是一个谈得来的“开始”。向先生学习!
9#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9:08 | 只看该作者
素离歌 发表于 2020-4-3 17:03
我读了苏童的《离婚指南》,看你写的,发觉《把你的脚捆起来》应该也挺好看的

苏童毕飞宇格非们,很早就成名,而且名气很大。但我读小说并不是从他们开始,或者说一开始他们不在我系统阅读的范围内,因为比他们名气大得多的中外小说家有很多。后来才渐渐去看他们的小说。怎么说呢,他们的小说质量上还是参差不齐,或者说他们的很很多小说,是冲着利益去的,有时候甚至是凑字数,于是也就有了忽悠人之嫌。这也是他们成不了世界级大师级小说家的原因罢。

他这个集子里的短篇,也不是都挺好看。本着博览与精读的原则吧。感觉好,就细读;没感觉,就扫读略读。大约如此。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9:14 | 只看该作者
素离歌 发表于 2020-4-3 17:07
的确,有一段时间研究过这个苏童,源于某一个夏天写论文,接到了《妻妾成群》,所以便把苏童也研究了一下, ...

他们这一批,无一不受外国小说影响,无一不模仿过外国小说。外国短篇其实远没有现在国内的短篇小说复杂甚至深刻。

国内现在一批中青年小说家,把短篇小说这种文体,发展到了很深很厚的地步,无论技术上、故事上,还是思想维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也就是国内短篇为什么越来越难写的原因。标杆越竖越高,甚至望而生畏。
11#
发表于 2020-4-3 20:14 | 只看该作者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20-4-3 19:08
苏童毕飞宇格非们,很早就成名,而且名气很大。但我读小说并不是从他们开始,或者说一开始他们不在我系统 ...

凑字数,这个倒是挺怪的一个说法。
12#
发表于 2020-4-3 20:21 | 只看该作者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20-4-3 19:14
他们这一批,无一不受外国小说影响,无一不模仿过外国小说。外国短篇其实远没有现在国内的短篇小说复杂甚 ...

我确实比较喜欢看现在人们写得小说,比如最近有点火的小姑娘,贾若萱。在《青年作家》看到的,说实话这个杂志曾经是我的第一个目标。有那么一个阶段读到绝望,突然觉得自己很没希望了,也因此沮丧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慢慢修炼,慢慢才好,因为发现年轻的青年作家真的太多了,我有点痴人说梦了。后来读了滕肖澜,她的文字有一种平凡的张力,很有意味,又读了六六,我都挺喜欢,慢慢觉得其实可能自己企图太深了,想得太美了,何不简简单单读书,然后定个目标,平平淡淡努力,不一定非要实现。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20:56 | 只看该作者
素离歌 发表于 2020-4-3 20:21
我确实比较喜欢看现在人们写得小说,比如最近有点火的小姑娘,贾若萱。在《青年作家》看到的,说实话这个 ...

素哥哥,你走在小说的康庄大道上,也是我认为的人间正道,但别忘了,后面还有“沧桑”二字。祝贺!
14#
发表于 2020-4-3 22:11 | 只看该作者
素离歌 发表于 2020-4-3 20:21
我确实比较喜欢看现在人们写得小说,比如最近有点火的小姑娘,贾若萱。在《青年作家》看到的,说实话这个 ...

六六有啥好读的?没啥好读的。
15#
发表于 2020-4-3 22:13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终于拿出来分享了,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 08:42 , Processed in 0.07831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