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26|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经典畅读】但见秋空清澈温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23 15: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20-8-23 16:12 编辑

                                         
         
                         【经典畅读】但见秋空清澈温暖





    “我觉得你的姓起源于法语,翻译过来是世界的。”
    真的吗?我们一直以为是提要求的意思。----------你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很幸运很开心。我的名字还赋予了我解梦的能力-------
    -------我和你,还有想成为别人的能力。这是我们的共同点”

    于是。
    他伸出手,她站起来,走过去,伸出了自己的。
    丹尼尔·格卢克和伊丽莎白·迪芒,一个七十七高龄,一个八岁,从此成了永远的朋友,那种“我们有时候要等上一辈子才能遇到的”,朋友。

    哦,这多像一个终极梦想呀。因敏感而孤独的小女孩,偶邻一位大智长者。浩茫宇宙和人类心灵才有的那种遥远而精微的相似性,他们的知契,自然不止于已经过去的二十四年时光。
    真正的交谈,一直是在灵魂里才能发生的。
    而灵魂,浩浩汤汤的文学书籍,早佐证着它的实有,和它的长逾生命。

    “你在读什么?”
    丹尼尔在不在身旁,甚至活不活着,伊丽莎白都听得见这一问。
    我承认读到这句话,心里眼里都有泪水涌上来。努力压下去的一刹那,我也知道自己又犯了小信的大毛病:每逢相似情境,都有意绕开自身,屏蔽回忆,不敢也不想对人说出珍藏。
    却没有一刻忘记,曾有一个人同样用懂得和郑重,轻盈而磅礴地惜护过我,惜护着我。

    苍苍与孩童,时空沟壑成了丰饶互养。单就这个故事,我觉得它是一个悠长的寓言。
    因为真实,而更像寓言。
    说的是人类灵性在轮回中的重启和传衍,偶然的真相,和爱的实质:
    你若相信,定会遇到看得见你灵魂飞舞的人;世界并没因而有什么改变,而你不同了;你的不同呢,也只是由此照见了最多的自己。
    “就像一面抹了肥皂水的玻璃窗,被一个洗窗工用一柄橡皮刮刀从上刮到下,一下子透亮了”。(《秋》)
    然后,无论在魂灵中漫游到什么地方,都知道、都相信,你在那里。

    实际上,这只是小说《秋》的线索故事其一,甚至可能只是作家借助的一个意象,想表达的也绝不是我截取的这么单向度。犹如一个百岁老人在时间里经过的丰富,如何可能被一两个文学主题,就圈囿和诠释尽净。

    就小说风格,阿莉·史密斯不是我会特别想阅读的那类。不是她的主题都厚重庞大,也不是细品之下,她是真的“太过文艺了”。(英国《卫报》)
    喜欢意识流,一直是一小撮人的事,我肯定自己不在其列。读不读得懂是另一个问题,我是隐约觉得它的作者,都有太过聪明的迹象,缺少我尊崇的一个人心性上的朴拙气。乔伊斯、普鲁斯特、弗吉尼亚·伍尔夫,现在是阿莉·史密斯。
    2017年,她的《秋天》,入围英国曼布克奖短篇名单。

   《秋》,是阿莉的“季节四部曲”的第一部。今年,2020年七月末,终篇《夏》完结。我确定自己啃不动原文版,只能等翻译出来再读了。
     据说: “《夏》在主题驳杂与语言自由性上延续了之前三部作品,同样也及时容纳了2020年所发生的包括疫情在内的一些热点事件”。
    同是意识流,阿莉的不同就有这个:她一直在表达“如何观察,如何存在”这一永恒主题和困境时,从不回避直面当下世界。

    因而,在《秋》里,既经由101岁的丹尼尔·格卢克,看得见上个世纪的欧洲,生活和文化上的种种融通和隔阂,也看得见近年来欧盟的困境、和日渐割裂。
    尤以2016年从夏到秋,英国宣布脱欧之后的细部乱象,阿莉的简笔最如刻刀,给读者直见《秋》开头的借语“这是最糟糕的年代”,也因而赢得高誉:“最好的脱欧小说”。

    但说实话,这都和我喜欢《秋》无关。
    也和阿莉在这本书里的意识流,相较她之前的作品更流畅明快,没有关系; 更不是她那天马行空的思维广博的知识、和字字珠玑的智慧言,对我有多大的吸引力。

    2018年,因工作上的人事牵连,我停滞德国已近一年。
    时值深秋,美因河畔早就黄叶飘飞,三球悬铃木光秃秃的拳头枝杈,我一直喜欢它自然的雕塑感,此时在近旁更像彼此陪伴。坐橘红橡木长椅上,看夕阳的辉光在水面流荡,如银似钻,想黄昏最像亘古那个词的样子呀。那么天水也有所倾诉吗?雍容地容留着什么,是真的。
    翻开《秋》。
    开篇,因衰老而陷入昏迷的丹尼尔,灵魂脱出苍老的肉身,正自由巡行。他记起年轻时写过的一首歌,副歌说:多少个世界啊,一把沙子。

    瞬间有什么敲打了一下,心里一颤。可是瞬间就湿了眼睛,我自己也好意外的。
    而后呢,哪里想的到,阿莉·史密斯像洞微了我的悲伤和怀念似的,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宣叙生命的来和去、纯粹和丰赡,其实无分无别,深味到了存在自有慈悲意。
    一生有信赖和相惜,足可凭、可信、可依。

    一把沙子,一粒尘埃,没有关系呀;多少个世界在,就可以。
    多少个世界,都必有这样的我和你。
    生命的嬗变轮回,如去如归。犹如季节之秋,无边萧萧落木之上,秋空澄澈温暖,从来也没有在世间缺席。

    这样读,就宽度和深刻度,我是读窄了阿莉·史密斯的,我知道。
    就像我敢确定,她的深邃和怀疑力,至今还不曾使她沦陷于绝望和悲观。
    不然呢,她的四部曲,应该不会是现在这样的写作顺序:《秋》、《冬》、《春》、《夏》。

    暮秋,有一朵盛开的玫瑰,在一棵看起来已经枯死的灌木上”!(《秋》结尾)
    何况青青夏日呢。


                        

评分

1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8-23 15:23 | 只看该作者
抢坐沙发,惬意!
3#
发表于 2020-8-23 16:33 | 只看该作者
坐版凳也可以,沙发太热了。
4#
发表于 2020-8-23 16:33 | 只看该作者
坐版凳也可以,沙发太热了。
5#
发表于 2020-8-23 16:35 | 只看该作者
生命的嬗变轮回,如去如归。犹如季节之秋,无边萧萧落木之上,秋空澄澈温暖,从来也没有在世间缺席。

学习欣赏美文,问好!
6#
发表于 2020-8-23 16:48 | 只看该作者
赏析美文,拜读学习欣赏。
7#
发表于 2020-8-23 17:33 | 只看该作者
“一生有信赖和相惜,足可凭、可信、可依。”

——金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
发表于 2020-8-23 17:35 | 只看该作者
“你若相信,定会遇到看得见你灵魂飞舞的人;世界并没因而有什么改变,而你不同了;你的不同呢,也只是由此照见了最多的自己。”

——感同身受
9#
发表于 2020-8-23 18:10 | 只看该作者
外国的小说,意识流的,有了恩和的分享,才知晓。
10#
发表于 2020-8-23 19:03 | 只看该作者
新鲜的气息。
阿莉·史密斯,一位60后作家,我对她知之不多。

这部脱欧小说《秋天》(Autumn),被评委认为 “富有同情心,滑稽且令人愉快的”。
意识流。太过聪明的作者。开阔的思维、广博的知识、智慧的语言。缺少心性上的朴拙气……

情节、手法等等,对有些读者来说,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读者从中读到了自己,才会内心一颤,湿了眼睛。:handshake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1#
发表于 2020-8-23 19:06 | 只看该作者
又见恩和美文,赏读学习了,问候一下,祝秋安!
12#
发表于 2020-8-23 22:00 | 只看该作者
要睡觉时候才来瞅一眼,发现丫头发文了,明天来读。
13#
发表于 2020-8-24 08:46 | 只看该作者
2018年,因工作上的人事牵连,我停滞德国已近一年。
    时值深秋,美因河畔早就黄叶飘飞,三球悬铃木光秃秃的拳头枝杈,我一直喜欢它自然的雕塑感,此时在近旁更像彼此陪伴。坐橘红橡木长椅上,看夕阳的辉光在水面流荡,如银似钻,想黄昏最像亘古那个词的样子呀。那么天水也有所倾诉吗?雍容地容留着什么,是真的。
    翻开《秋》。
    开篇,因衰老而陷入昏迷的丹尼尔,灵魂脱出苍老的肉身,正自由巡行。他记起年轻时写过的一首歌,副歌说:多少个世界啊,一把沙子。

    瞬间有什么敲打了一下,心里一颤。可是瞬间就湿了眼睛,我自己也好意外的。
    而后呢,哪里想的到,阿莉·史密斯像洞微了我的悲伤和怀念似的,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宣叙生命的来和去、纯粹和丰赡,其实无分无别,深味到了存在自有慈悲意。

___
不仅富有意像美,更具有深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4#
发表于 2020-8-24 09:38 | 只看该作者
任何的文章,缘由所依靠的时代背景,加上作者的心性才能明白其意。反正我是读不明白,只是其中那种触动心弦,共鸣只能从丫头的笔端体会。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5#
发表于 2020-8-24 16: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20-8-25 08:39 编辑

周末去青州古城,看了青州博物馆。看了那些文物,觉得世界是个实在,世界是个影子。那些实物表明,历史存在过,不容质疑;那些实物后面的蕴含似乎说明,世界是个影子。那个影子里包括一个个人,一个个灵魂。

如恩和所说,真正的交谈,一直是在灵魂里才能发生的。那些文物,无一不在静默着,又无一不在倾诉,言说。静默和言说的,还有被磨得发亮的青石路,高大的牌坊。这些实物的背后,都指向人,指向人的灵魂。

去了一家丝绸店,吃了一份油炸臭豆腐,和门口上了年纪的保安问路,每每都被他们身上的朴实打动。隐约觉得,这是可以和文化底蕴联系起来的事。会不会是,那些曾经的灵魂,超越了时空,给予了市井结合的安在?

喜欢这个青青夏日。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4 01:48 , Processed in 0.05376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