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9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非首发] 读《清代文字狱档》札记(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9 1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亦云 于 2023-1-9 18:05 编辑



     读《清代文字狱档》札记(十)

  
    乾隆朝文字狱的泛滥,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乾隆皇帝开展的禁书运动。所谓禁书,就是国家通过行政手段,禁止、销毁反对统治阶级或对统治秩序不利的书籍。禁书和文字狱,都是施行文化思想统制的手段,但禁书只是禁毁文字,不罪及作者;文字狱则是由文字而罪及作者、以及与作者有关系之人。在乾隆之前,清朝统治者也曾禁毁过书籍,但都是针对某种或某几种书籍。而乾隆朝的禁书,则是倾全国之力,历二十余年,规模浩大的政治运动。在多年查办文字狱过程中,乾隆意识到,要从根本上清除人民反清的意识,就必须彻底销毁那些传播这些思想的书籍,实行愚民政策。然而,当时毕竟已不再是秦始皇那个时代了,他不想给后世留下毁灭文化的恶名,而且还要留下美名,这一目的他居然就达到了。
  
  乾隆二十二年,发生了彭家屏收藏明末野史和段昌绪藏匿《吴三桂反清檄文》两件文字狱案。这原是一起告发贪官的群访事件,却被乾隆敏感地从中发现了重大的政治问题,从而转变为两起文字狱大案。当时,乾隆正在南巡,行至河南夏邑一带。一日,召见当地士绅,询问地方情况。有一个原任江苏布政使的退职官员彭家屏,向他反映了去年河南夏邑等4县遭遇大水、河南巡抚图勒炳阿匿灾不报的问题。乾隆听后不悦,认为彭家屏将大好形势说得漆黑一团。两天后,他召见图勒炳阿责询,图勒炳阿矢口否认。于是乾隆便让图勒炳阿到夏邑等地勘查,据实奏报。而在图勒炳阿的奏报未到之时,乾隆就已经在经过济宁时,从河东河道总督张师载的汇报中知道了“去年水灾‘惟夏邑被灾独重’”的实情。这有些出乎乾隆的预料。不久,图勒炳阿的奏报亦到,仍然匿灾不报;但奏报中的粉饰之辞,却又让乾隆宁可相信所报情况是真实的。于是,他对图勒炳阿只是申斥了几句,叫他对灾区加赈一月,便将此事了结。以后,乾隆又向南巡视了与河南相邻的江苏徐、淮等地,亲眼见到了灾民流离失所、田园被毁的真实景象,这才对去年秋天江淮一带水灾之重有了真切的了解。于是他又派人到河南夏邑等地作进一步调查,而自己则结束南巡回京。当他返京行至山东境内时,又发生了两起河南夏邑灾民拦路状告当地官员办赈不力、贪污灾款的上访事件。这让乾隆大为恼怒,他已经让河南官员加赈,却为何还要越境告状,他怀疑这其中或许有人在幕后指使,而指使之人他怀疑是彭家屏。经审询上访者,还真的审出了指使之人,但这个指使人不是彭家屏,而是夏邑县生员段昌绪。于是,乾隆将上访者交河南巡抚衙门继续深查。不久,派去调查的人回来报告河南夏邑等地官吏贪污灾款、灾民流离失所情况。乾隆于是将河南巡抚图勒炳阿革职,发往新疆军营效力,将夏邑、永城两县知县革职查办。然而,仅过了两天,事情又突然发生了变化。夏邑县知县孙墨,在被革职之前,突击查抄了段昌绪的家,抄出一份《吴三桂反清檄文》的抄本。这使乾隆大为震惊,吴三桂叛乱已过去80年,竟还有人藏匿此等大逆文章,真是亡我大清之心不死;这也进一步证实了他最初对这起上访事件,是一起有预谋、有计划、有主使的政治大案的分析。于是,他立即改变原先的处理决定,恢复图勒炳阿等被革职官员之职,责成他们继续清查此案,并指名要严查彭家屏,他仍然坚信,彭家屏才是这起事件的真正的幕后主使,他的家中肯定也藏有《吴三桂反清檄文》。为了有利于调查,乾隆将彭家屏召到北京,在彭家屏离家之后,河南官员对他进行了突击抄家,但没有查到《吴三桂反清檄文》。于是乾隆又召集在京官员,共审彭家屏,逼他交出《吴三桂反清檄文》。彭家屏说他的确没有藏匿《檄文》,乾隆说段昌绪家中藏匿此书,你家难道能没有吗?即使没有,也定有其它这一类书籍。在乾隆强大气势的压迫下,彭家屏只好交待家中收藏明末清初野史的事情。这终于让乾隆抓住了把柄,两案被定为悖逆大案。
  
  乾隆制造这两起文字狱大案,其目的就是警诫世人,不得藏匿这类逆书。所以,在审结彭案时他在谕旨中说了这样一段话:“彭家屏之败露,岂由蒐求而得者乎?此后臣民中若仍不知悔改消灭,天道自必不容,令其败露,亦惟随时治以应得之罪耳。”此后,在乾隆三十二年,又制造了齐周华逆书案,三十四年下令销毁钱谦益书籍、书板。可是,数年下来,却并没有多少人主动交书。这使乾隆意识到,仅靠士民畏祸而自行销毁家藏禁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由政府强行征集。于是,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发布了一道圣旨,要求各地购觅“历代流传旧书”“汇送京师”,以“稽古右文”、“嘉惠士林”;又叫直隶、河南、山东三省,在“出产梨木之各州县,照发去原开尺寸,检选干整坚致合式堪用”的刊书梨板。而真实的目的则是调查摸底,禁毁书籍。但是,过去一年“曾未见一人将书名录奏”,于是他点了近畿北五省,及“书肆最多之江浙地方”的名,并于乾隆三十八年,拟定了采访旧书的章程,首先校核《永乐大典》,辑录善本,“将来办理成编时,著名四库全书”;又再次点了江浙诸大省的名,说那里著名藏书之家,指不胜屈,“予以半年之限,若再似从前之因循搪塞,惟该督抚是问”。两年多过去了,这一次书籍征集得不少,光浙江一省就有四千五百二十三种,但乾隆想要“征集”的书籍却很少。于是,他索性撕下加强文化建设的伪装,于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又降下一道严旨:为什么这么多遗书中“竟无一违碍字迹之理”,明令查办以明末清初野史为重点的一切禁书。然而,严旨催逼也并不比设计诱惑的效果更好,特别是在江浙等省仍进展缓慢。清朝的官员,在异族统治之下,经历康、雍两朝文字狱,对书籍上的事,是心有余悸的。但他们也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就是一等二看三拖,别想在这件事上贪赏求功。但是这次皇帝不再等了,他要掀起一阵恶风,将这场大火燃烧起来,这阵恶风就是文字狱。在乾隆四十二年,他亲自制造了几起文字大狱,其中最典型的,是王锡候《字贯》案。王锡候,江西新昌人,二十四岁补博士弟子,三十八岁中举人,以后九次参加进士考试不中,年老体衰,无田无业,靠写书养活家小,生活艰难。乾隆四十年,63岁时,他用自己的一处旧房抵押了135两银子作为资本,来刊刻他写的一部《字贯》。乾隆四十二年,《字贯》被仇家告发,说该书的《自序》中,有贬损《康熙字典》的意思,江西巡抚海成遂以“狂妄不法”的罪名上报皇帝,请革去王锡候举人名衔。海成这也是向皇帝邀功请赏的意思,不意却遭到乾隆的严厉斥责,说他有眼无珠,竟遗漏了更加严重的问题。那么是什么更加严重问题海成居然没有看出来呢?原来书中竟将康熙、雍正和“朕”的御名——玄烨、胤禛和弘历“一一开列,深堪发指。此实大逆不法,罪不容诛”。在乾隆时期,尽管避讳之禁甚严,但王锡候的《字贯》是字典,属于工具书,其作用就是规范人们使用文字,也含有避免人们犯讳的意思,这原本是王锡候的好意。因此,《字贯》刊行海内两年,并没有被人认为是犯讳,原告和江西巡抚衙门的官员也没有将此当作问题。乾隆却抓住这个问题大做文章。结果,王锡候被“从宽斩决”,所著书籍13种全部销毁,其子、孙7人斩监侯,秋后处决;其妻、儿媳及未及16岁之人均付功臣之家为奴。江西巡抚海成也受到了严处,被发配新疆乌什效力。这个海成,是一个禁书运动积极分子,是乾隆不久前刚树起来的先进典型。但他在查办《字贯》案时,却抓小放大,漏掉了最重要的问题,属于严重渎职,于是乾隆便翻转脸来,又拿他作了一个反面典型。乾隆严办海成是有用意的,海成是满人,省级大员,又是他亲手树起来的禁书积极分子,将他打倒,目的是警示各地官员,如仍如过去那样“空言塞责,并不切实检查”,海成便是前鉴。此后,各地特别是江浙等文化发达地区,很快陷入人人自危的恐怖状态,挟仇诬陷的告讦之风甚炽,地方官吏一见检举旁人收藏逆书,便不分青红皂白立案严办,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文字狱。从乾隆四十二年到乾隆四十七年禁书运动结束,五年共制造文字狱五十九起,中国封建时期文字狱,被推上了顶峰。
  
  乾隆时期的禁书运动,除了禁毁书籍以外,还包括篡改书籍,就是编修四库全书,这被誉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后世”的伟大文化工程,乾隆也因此留下美名。乾隆时期文字狱的血迹渐渐淡去,后世的人们,经过《钦定四库全书》的愚化,开始颂扬乾隆的盛德;时至今日,对编修四库全书,仍然是誉多毁少,认为保全了中国的古书。鲁迅先生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一次大劫难。他说“清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尤其是后两个皇帝,对于“文艺政策”或说得较大一点的“文化统制”,却真尽了很大的努力的。文字狱不过是消极的一方面,积极的一面,则如钦定四库全书,于汉人的著作,无不加以取舍,所取的书,凡有涉及金元之处者,又大抵加以修改,作为定本。此外,对于“七经”,“二十四史”,《通鉴》,文士的诗文,和尚的语录,也都不肯放过,不是鉴定,便是评选,文苑中实在没有不被蹂躏的处所了。而且他们是深通汉文的异族的君主,以胜者的看法,来批评被征服的汉族的文化和人情,也鄙夷,但也恐惧,有苛论,但也有确评,文字狱只是由此而来的辣手的一种,那成果,由满洲这方面言,是的确不能说它没有效的”,“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是的,这样的保全古书,实在也是毁灭了古书,而且比禁毁古书更阴险。我曾见过南宋胡铨的《上高宗封事》的原本和四库本两个版本,那原是一篇慷慨陈辞、愤怒声讨秦桧等人卖国行径的战斗檄文,四库版只删减数行、改易几十字,便血气尽失。乾隆御下的那帮文人,修改文章的水平还真是高超。阅读这种钦定的文章,国运焉能不衰。乾隆以后40年,西方的舰炮就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老大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3-1-9 15:29 | 只看该作者
康乾盛世时,也是清朝文字狱最严重的时候,几十年后,英国的大炮敲开了国门,
这些都是有联系的。
拜读您的文章,问好
3#
发表于 2023-1-9 16:13 | 只看该作者
读您的文章受益匪浅。问好!
4#
发表于 2023-1-9 22:00 | 只看该作者
焚书,坑儒,灭佛,文字狱,连坐,这些都是国粹。大凡国粹,该有发扬光大的必要,比如封号,删文,冻结个人社交账号,如此等等,不朽国粹进入了新时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30 17:16 , Processed in 0.04999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