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23-2-13 16:27 编辑
《狂飙》成为当下现象级的电视剧的确有些始料未及。一堆人在一起,一聊就是《狂飙》,一聊就是高启强,如果要是没看过《狂飙》的话,俨然与时代脱节,近乎古董。
聊的热点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演员们所谓的演技炸裂;二是剧中人物尤其是以高启祥和安欣为主串接起来的当下部分社会现象,引发人们对于善恶美丑、生存毁灭之类的思考。显然,这两方面尤其是第二方面可辐射的很多,话题也就自然而然多了起来。
我是用了三天时间看完的,有人告诉我用的是两天,算起来只能通宵连轴转。
何以至此?魔力何在?
本人的实际情况是每天习惯性地打开电视,但是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了调台上,一年下来貌似只完整地看了一部《天下长河》,原因是它能诱导我看下去。毕竟年近半百,看过的故事,经过的事故也都不少,见怪不怪,一般的东西还真没多大兴趣。除非能走到心里,能产生共鸣,能引发思考,能久久回味。
坦率讲,在《狂飙》和《天下长河》之间,我可能更看好《天下长河》,可能因为是年代剧,所以《天下长河》观众面要小一点,但不代表质量上就次一点。《天下长河》的深度在于揭示了一个生存困境:靳辅、陈潢、康熙乃至于让人生厌的于振甲都是能做事想做事的人,怎么糅合在一起就是做不好一件事,且结局多半唏嘘。
这难道不能让人所谓“意难平”吗?
我不探讨演技。演技是重要,但是演技的发挥需要有好的剧本,剧本好了,演员领悟透了,演起来近乎本色出演,自然不会差哪儿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经典的电视剧里面人人都演得好,比如老版的《红楼梦》《水浒》《三国》甚至于港版的《射雕》里面几乎每一个演员都近乎无懈可击,甚至后来多半都登堂入室。优秀演员的井喷来源于优质剧本,这比较普遍,当然的确有烂泥扶不上墙的,但很少。
《狂飙》的演员群体质量上乘,无可争议。原因恰恰也在于剧本的紧凑,人物的鲜明,与生活的贴近,没有违和感。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太过推崇某某演员个人的所谓炸裂演技,再说,演技好未必就是所谓炸裂,一哭二闹三上吊最多只能算是歇斯底里,更好的应该是自动生成,观众关注了剧中人物而忽略了演员究竟是张三还是李四。
我看安欣就是安欣,没想到他是张译,看高启强就是高启强而不是张颂文,其他的像李响、老默、杨建、李宏伟等等都是这样的感觉,他们用自己替换了角色。一如早期沈腾根本没有郝建出名。
只剩下故事了,打动人的还是故事。
这算是个什么故事呢?一个用整个青春和生命去捍卫正义的警察和一个黑社会老大以及背后庞大的腐败集团之间二十年的战斗吗?主线的确如此,串接了整个电视剧,罪犯落网,故事结束。还有几条副线,比如一个黑社会老大的诞生过程,一个个警察的黑化过程,一些高官的堕落之路,一些小混混的复杂人性都刻画的不错。而这些主线包裹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棱镜,这个棱镜里相当完整地折射了当下社会的一些状态,这些状态很多观众是熟悉的,是有所感悟的,是感兴趣的,因为容易共情,自己也走进了电视剧。
高启强是天生的黑社会吗?不是!不但不是,他身上还有很多优点。他重亲情,把弟弟妹妹一路拉扯成人,想方设法保护弟弟妹妹,而弟弟妹妹也视他为百分之百的依靠;他讲义气,他对于唐小龙唐小虎包括老默都是很慷慨的,尽管有利用的成分在内,也有真性情的因素,否则,这几个人到死都没有出卖他,对于安欣,他从心底是尊敬感念的,他的脑海里可能会想过杀过他所有的对手,但是他应该没有对安欣起过杀心——杀手老默也是这个原则;他很精明,起初也想通过贿赂唐小虎来维持自己的卖鱼生意,当他发现安欣的背景可以让很多事情便捷之后,他犹豫再三还是打起了安欣的招牌从而走上一条不归路;也算自律,那么大的家业终身只爱一个女人,与酒色财气之类关联也不大,时常还会到敬老院下下棋;到幼儿园看看小朋友;每年都会招呼一般人在老宅里“忆苦思甜”;多少还能体现出一点“情怀”。对于权势,他并非屈从,只是利用而已,在内心鄙视着这些作恶多端的贪腐官员而始终对于正直善良的安欣保持着敬重,甚至真心希望安欣能娶自己的妹妹。他是有自己的善恶判断的,只不过因为犯罪在先,为了不断遮掩也是为了把那个所谓利益的大饼摊得更大而只能一步错、步步错,终于万劫不复。
他如果不是走这条路会怎样?以至于退一万步说假如他从来就没有认识安欣的话,他会有什么样的路径?似乎也能推理出来,继续在最底层生活,继续受小混混的欺负。其实也行,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可问题是,那样的生活当真是他想要的吗?是你想要的吗?
他是有头脑的,否则不会买电视去巴结唐小龙唐小虎,然而现实却始终狠狠地打了他的脸,人家根本看不上。相反莫名其妙地有了安欣这么一个“背景”之后,一切颠倒,那哥俩反倒成了他的马仔。他估计第一次感受到了权力的强大魔力,超越金钱的,立竿见影的魔力。所以,在他后来的履历当中,他不断腐蚀警察和官员,不断一路高歌,结果是所有人都知道他犯罪了,却拿他没有什么办法,他成了京海市的底下操盘手,真正的黑社会老大。如果没有安欣的执念和巡视组的决绝扫黑,结果相当难说。尽管我们始终应该向善,相信结局的美好,但是过程一定会更长一些,时间会来的更久远一些。
我当然不是为高启强开脱,这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人,他遵从的是黑道逻辑,顺者倡、逆者亡。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他可以瞬间撇开自己第一桶金的施与者泰叔而对方作为一个老江湖毫无防范。他也可以让自己生意的隐患对手程程、李有田、李宏伟等等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命赴黄泉。当他冰冷地说出“我要吃鱼”几个字就足可以让人不寒而栗,因为那意味着又一条生命的结束。他本质上是一个伪装得体的魔鬼,一个为所欲为的暴君,一个试图通过利益绑架而操控政府官员为其所用的阴谋家,一个无视生命杀戮不断的嗜血者。
他要是不被打掉,京海将无法安宁,民众将无法安宁。为此,才会有安欣这样宁愿抛弃所有而决意与其斗争到底的孤勇者。安欣对着他的同事们怒吼:我无牵无挂,我还有什么可怕的!既说明他是宁愿玉石俱焚也在所不惜的理想主义者,也是另外一个层面说明了高启强的可怕。
因为,一如当年的某个全国知名的走私犯说过的话,是个人都有缺点,都有爱好,都可以拉下水。高启强不仅仅是贿赂,还有恐吓和灭口。曹闯、杨建是官位的利诱、张彪是对其家属的贿赂、陆寒还有研究室的举报者直接是死无葬身之地。安欣不清楚这点,是不敢和他血战都低的。
我们还可以想到另一个方面,安欣是谁?安欣的烈士的遗孤,是政法委书记的和公安局长的养子,这是多少警察羡慕的背景。他都可以在“莫须有”的情况下,被轻巧地挪到交警大队,最后也只是回到了刑警大队的宣传科,都可以在四十左右的年纪佝偻着腰身,说话吞吐,白发苍苍,换做普通的其他人呢?能坚持下去吗?还能在吗?
他妥协了会怎样?自然比李响的副处级要好许多,凭他和孟德海、安长林、高启祥甚至老默的关联,他自然可以在京海的黑白两道通吃,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比那个缉毒的杨建平台要高许多。
李响说,你面对的是一个张开血盆大口的怪兽。李响纠结过,但是他选择了正义,也同时选择了死亡。整个故事,安欣固然动人,李响也个外让人心疼,他纠结,他挣扎,他也想有一番作为,想进步,可他一旦进步就置身“染缸”而身不由己。他凶神恶煞般地试探着谭思文,他小心地搜集着赵市长的犯罪证据,他向死而生,更具平民精神。
大体来说,《狂飙》故事讲的精彩,人物也很鲜明,尤其是塑造人物的时候能克服脸谱化,能非常合理地叙述人物形象的变化,让人信服。从文艺批判的角度来讲,这也是现实主义的胜利。
正是因为遵从现实主义创作的精神,所以才能与观众贴近。我们可以把电视剧分为三个维度,一个是官场,其次是黑道,第三是小人物。这三者基本上是包罗全部的,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点什么。官场在中国很神秘,基本上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封闭系统。官场小说、电视剧等等一向很吸引人,恰恰是因为中国官本位时间太久了,官员一直都被认为是高高在上的人物,做官都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所以,公众一直很乐意窥见官场的起伏跌宕,尤其是所谓黑幕,而作为官场中人因为纪律等因素的约束,是不便于公开谈论的,对于电视上怎么拍也很好奇,与实际相吻合的会心一笑,不符合的也是莫逆于心,甚至也会把影视作品当作一个局部效仿的途径,所以官员是官场体裁作品的重要观众群体。黑道体裁也一直受欢迎,尤其是八九十年代香港的黑道片生生地拍出了“暴力美学”,周润发、张国荣等等还成为影视巨星,他们唤起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大哥”梦。他们未必看重现行的规则而更倾向于江湖规则,试图以所谓忠孝仁义来重组群落,高启祥其实就是这种文化的延续。高启强和他手下一众的底层人物构建了一个属于他的江湖体系。这个体系以江湖义气串接,以所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为招牌,让很多本来处于最底层的小人物通过不法途径而暴富而换来存在感,衣着光鲜,吆五喝六,对于所行的不法之事,也都有点“不成功、便成仁”的幻觉。他们最后要么被绳之以法,要么横死某一个角落,并没有见到真正的后悔以至于忏悔,问题是,这恰恰比较真实。
没有猜错的话,这种文化还将会延续很长的时间。毕竟中国的江湖文化生命力太长了,关二爷未必比孔夫子的影响力小。高启强的杀手们无视法律而完全听命于高启强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收买和雇佣关系,过山峰为蒋天报仇也是如此,这当中有文化层面的东西。越是草根集团,法律意识越单薄,江湖意识越重,这也是让众多观众甚至于惺惺相惜的原因所在。
解决问题的方式只能通过法制的更加健全,执法者光明磊落,犯法着违法必究,彻底砍断官商之间的利益链条。位高权重者重操守,讲德行,体恤民生;弱小者境遇宽松,知进取,存善意,终至于和谐和美!
还是少些安欣好,安欣太苦了,本不该如此的。
《狂飙》已然结束,事实上狂飙的话题从未中止。狂飙不已待何日?海晏河清终有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