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9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康熙与三藩之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6-1 1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问雨…… 于 2023-6-2 10:34 编辑



  ◎康熙与三藩之乱

  可能有许多人不明白,为何尊荣备至的皇亲国戚吴三桂到六十多岁还要叛乱呢?这位从顺治帝时投降清朝,二十多年来帮了满清很大的忙,朝廷回报也不少,雄踞西南一方,拥有诸侯一样的自治权,儿子吴应熊娶了皇太极的小女儿,也就是順治帝最疼爱的小妹──和硕恪纯公主,她可是康熙的姑姑,吴家放着大富大贵不要,不是很奇怪吗?

  这话要从三藩中的平南王尚可喜说起了。当年尚可喜为儿子尚之信的不孝和滥杀无辜,忧心忡忡的向清廷提出退休请求,回东北老家安养天年。康熙利落地允许了七十岁尚可喜的请愿,且下令其家族和原本驻防的官兵一起撤离广东。三个边防重镇,一个要撤藩,另外的云南、福建两藩也表态提出申请,想测试清廷的意向。对吴三桂來说,明明不想撤,也要做做样子,吴三桂认定清廷会知道轻重,全力挽留于他。

  清廷知道吴三桂在云南扩大势力,三藩中吴三桂的军队有十多万,民政、财政,人事权不受中央节制,据说当时三藩的开支,一年二千多万,是当时国家税收的一半。云南矿产丰富,他开矿练兵,又私自派员联络蒙古、西藏,不只实力庞大,野心也出现了。

  这回反而是清廷伤脑筋了,康熙的御前会议上沸沸扬扬,赞成撤藩的只有五位大臣,多数朝臣是担心和反对,认为撤藩便会酿成中央与地方的大战,最大的反对者是当年擒拿鰲拜的第一功臣索额图。出乎大家意料之外,一向谨慎的康熙独自做了撤藩的决断。

  这时的康熙只有二十岁,从小读儒家经典,治国以民为先,亲政后除了每天安排请老师为他上课,叫做“经筵”。自己更是熟读史书,历代的盛衰早已深印其心。康熙提出了“撤亦反,不撤亦反”,同意了吳三桂的撤藩申请。换个角度來看撤藩,这可是康熙等待已久,积极进行的大事,在心理上能全无准备吗?

  这场大战可是打了八年,在中国的内战史上:西汉的七国之乱,周亚夫三个月平定;西周的管蔡之乱,周公是苦苦三年才平定;而唐代的安史之乱也是八年,换了三个皇帝,可是让唐朝元气大伤,后患无穷。

  康熙知道可能引发战争,户部存粮可提供十年的军需,历经三朝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赞成他的決定,立刻将宮中仅剩的三万两做劳军之用,鼓励孙子康熙勇敢面对国家危机。

  沙场老将的吴三桂,打着为明朝复仇,立朱姓微王的名义叛乱了,杀了两位钦差大臣,也杀了拒绝叛乱的云南巡抚。同一时间点,北京竟然连夜火灾,并出现了“朱三太子”起事的传言。康熙接到吴三桂叛乱的讯息后,笑着对朝臣们说:这朱三太子还有了分身。然后便是调军平乱了。

  战争一开始,吴的军团拿下了四川、湖南,许多汉人的降将一一加入了吴军阵营。到了第三年,连河北,陕西,内蒙古都反了。清朝失去了八个行省,半壁江山。西藏的达赖向康熙提出裂土分封的建议,就是要清廷承认云南为独立王国。

  一开始虽然战事不順遂,康熙每天上朝完毕后,下午仍然正常上经延课,还天天到景山骑射打猎。群臣百姓看到皇帝好整以暇,对战爭的议论和人心波动大为减少。大战结束后,康熙才說明:自己确有坚定決心,对外刻意表现出闲暇之意,因为自己稍有疑虑的模样人心便会动摇。在战况最困难的时刻,康熙是内外兼熬,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瀚林学士喇沙里过世,宮殿发生火灾,北京又发生地震。康熙曾经焦虑到无法进食,常常为了等待军情通报,三更难眠。

  三藩之乱的初期,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四川和福建都反清了,战局紧张,康熙贏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呢?从作战的两方对待人民的差異,就可以看到端倪。吴三桂一开始杀戮了不肯跟随他叛清的官员,对于不愿抗清地区的百姓,竟然是下令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处死。而康熙帝却认为叛乱区的民众是被迫挟的,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附从吴三桂,所以一再宣告会赦免民众。被招抚投诚的官兵,只要立功一样封侯,后來被提拔为将领的就有六位。

  康熙对将领一再提醒:民心最重要,行军尽量秋毫无犯,让百姓平安生活。又要求各军注意水土不适,北方军团到湿热的南方作战,要派好的医生随军,并准备充足的军需药品。

  对康熙而言,凡事都理性处理,投降的官兵是按照叛乱状况分別对待,沒有进行残酷的报复,像尚之信和耿精忠的从属将官,他们在北方的子弟亲戚都沒有受到牵连,所以宣谕招降官兵也产生很大效果。另一项了不起的气度,是他对事不对人,敢于承担。例如,乱军开始时战局不利,群臣曾上奏要把提议撤藩的五大臣处死,康熙明白这事应该由自己來承担责任,无可推脱。他的廓然大度,以诚相待,或许就是致胜的主要原因。

  在战情最吃紧的第二年,吴三桂要求以平等的身份对话,还请了西藏的政教领袖达赖喇嘛出面协调,提出让云南独立的建议。康熙在这当下做出很困难的決定,他必須放下皇亲之情,处决了吴三桂的儿孙──那是自己最尊敬的祖母所疼爱的女婿和外孙,这是吴三桂完全沒有想到的下场。康熙绝不妥协的态度,坚定了平乱的初衷,对当时的军心士气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叛乱初期吴三桂的力量强大,控有西北西南大半,但是进入湖南后因世子在北京,便令各将停止北进,观望不前,以和谈和固守一方为考量。反之,康熙筹画周详,为防止吴军北上,先在陕西、甘肃布置重兵,並且全力保护财税和物资所在的江南地区,以主力部队进攻江西、湖南,切断吴三桂和福建耿精忠的联络。

  不过,事与愿违,原本以满洲亲王为主帅的八旗军团却毫无进展。八旗兵在清朝初期攻防力量那可是很强的,东北和华北战场上打败了明军和李自成。只不过才经过了二十年的和平,便失去了原本的彪悍,有些满族亲王怯战不前,耽误了军机。赏罚严明的康熙,不分满汉一样治罪,并重用位阶较低的绿营军团,让汉人官兵独立作战。因为,绿营兵熟悉地形和民情,反而成为了平乱的主力。

  用人唯才是康熙的大原则,这次大战大幅重用汉人将领,提升了汉人绿营兵的地位。像张勇、王进宝、赵良栋等人都因战功而封侯,並破格提拔为地方提督,成为第一等级的地方官。满洲的亲王不行,就大胆起用前锋勇將穆占;直攻不成就采取迂迴包围的战略,截断吴军长沙粮饷,扼紧广西,让吴军三面受敌,最终将战局逆转。

  虽名为“三藩之乱”,但三个藩王并沒有结盟作战,首先是广东,请求退休的尚可喜直到他过世一直忠心于清廷,他的儿子尚之信虽然加入了叛军,不到一年因为吴三桂要求其负担的军费太高,回头又投降了清廷。福建的耿精忠被清軍阻断,根本沒法与吴军联线,而康熙从一开始就善待耿家留在北京的兄弟,招撫和进攻同时並进,耿精忠之后也便投降了。

  吴三桂这次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各地的抗清持续几十年,汉人百姓会响应他?忠贞明朝的士人会支持他?有名的抗清士人王夫之就宁愿躲避到山区也不愿为他所用。因为在明朝最危急的时刻,领着清军进入北京的是他,用弓弦绞死明朝最后帝王永历帝父子的是他,而吴三桂沒有立朱氏王室为帝,67岁的他自立为帝,几个月后就突然暴病而亡了,他的孙子吴世璠继位后,吴军一路退到老巢──云南昆明。清军三路进攻,昆明是個人口极多的大城,康熙一再给予其投降的机会,最后的围城之战一延再延,迟了好几个月后才发动,最终吴世璠和将领们兵败自尽,八年的内战终告完结。

  那么,康熙是怎样看待这场大胜利呢?有许多大臣在歌功颂德,要给康熙献上荣耀的尊号,康熙一一拒绝。他认为胜利是天地和祖宗的庇佑,自己只是战战兢兢地坚持到了最后一刻。

  史学家多有赞美康熙是历史上最谦逊的皇帝,也不为过。中国帝王从秦始皇算起,各类称帝的,连大順王朝的李自成、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父子、洪宪帝制的袁世凯,大约有四百多位。而谦冲俭朴,为国为民的前三名,或许康熙便在其中吧。



2#
发表于 2023-6-2 04:11 | 只看该作者
清代康熙,用八年时间,抵御三藩之乱,彰显出人心向背在战争中取胜的重要。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这个道理。


请老实(师)为他上课
历代与(盛?)衰
因微(为)
3#
 楼主| 发表于 2023-6-2 10:40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23-6-2 04:11
清代康熙,用八年时间,抵御三藩之乱,彰显出人心向背在战争中取胜的重要。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这 ...

先问候老师早安,也感谢老师细心的更正错字、缺字。人过了七十岁精力和视力都减弱了很多,特别是在手机上写发文(因为本人不会用电脑)很多错点都查觉不到。谢谢老师的指正,远握!
4#
发表于 2023-6-3 03:46 | 只看该作者
问雨…… 发表于 2023-6-2 10:40
先问候老师早安,也感谢老师细心的更正错字、缺字。人过了七十岁精力和视力都减弱了很多,特别是在手机上 ...

在手机上打字,却属不易。您的文笔功底深厚,值得敬佩。我今年70岁,在电脑用搜狗拼音打字,很方便的。我已经出版了八部散文集,正在编辑校对第九部散文集电子版,准备出版印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6 17:01 , Processed in 0.04700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