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庄稼地里除草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7-12 0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季大相 于 2024-7-12 08:20 编辑

                                                                  庄稼地里除草记

                                                                    季大相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唐代诗人李绅《悯农》一诗中,短短20字,既生动地表达出劳动的艰辛,也教育人们要珍惜粮食的来之不易。杂草不除,田地荒芜。清除田间杂草,这是古来有之的保障农作物丰收的一项重要农事活动。
                                                                            一

      大集体年代,不论水田还是旱谷田,庄稼地里滋生的杂草完全依靠人工清除,农民所付出的辛劳与汗水,苍白的文字已难以描述与形容。记得秧田里杂草露出尖尖芽的时候,每天天朦胧亮之际,随着生产队队长的一阵吆喝:“下田薅草啦……”母亲忙不迭地走出家门,父亲肩扛薅秧耙紧随其后,一起下地去干薅草的农活。在秧田地头,男女劳力“一”字排开,一般由男劳力在前,手持薅秧耙子在秧苗行距间推拉,耙钩将草芽连根扯起、碾碎,混合着泥浆翻卷裸露,经太阳略一炙烤,便蜷缩枯萎;或用脚踩入泥中,将它彻底闷死。
      薅秧耙子除草,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最主要的是秧苗株距间的一些杂草难以去除,需要人工动手作业清理。于是,女人们卷起裤脚,低头弯腰,伸出双手顺着秧根抓拔杂草,如果草根被扯断,就要用手指抠到泥里将根须挖上来,避免它二次发芽生长,俗称“挖秧”。水稻生长后期,秧苗长高长壮,行距密了,杂草也随之长高长壮,薅秧耙子已起不了作用,完全依靠人工拔除。男劳力被安排去干其它农活,秧田里的杂草则完全由女劳力负责拔除。从秧苗栽下到秋收稻谷,一个生长季节过来,要经历多次拔除杂草的管护,才得以正常生长。长期在水稻田里拔草,母亲的双手被泥水浸泡得脱掉一层又一层的皮,反复破溃,像柳树皮般粗糙,裂开一道道黑色的口子,有的口子里还流出脓液,看了令人十分心疼。
                                                                     
                                                                 二

      麦地里除草,由于有很多孩子自发地参与其中,相互追逐、嬉闹,沉寂一个冬季的田野也随着春天的脚步热闹起来。
     
      一阵风儿刮过,如果还能送来一场及时的春雨,那麦苗很快就舒展开身姿,呼啦啦地向上生长、拔节。此时,掺杂在麦苗间的杂草,同样吮吸了大自然赐予的甘露,卖力地自我展示,有高挑的麦瓶草,贴地的荠菜,足以以假乱真的野燕麦,还有苦菜等,比麦苗长得还旺盛。

      每天下午放学后,我都会拎着竹篮,提着小铲锹,与一帮小伙伴结伴下地去挑猪草。田埂上簇拥着各种野菜、野草,赶在天黑之前回家,总能挑满一篮头的野菜、野草。母亲从我手里接过篮子,来个简单的分类。荠菜等一些挑拣出来,留着炒菜或煮菜粥吃,剩下的一古脑儿地倒进猪圈喂猪。

      这时,生产队也开始组织人力清理麦田杂草(野菜在内统称为杂草),经过一个冬季冰冻的泥土,随着气温回升而变得特别松软,伸手抓住杂草的根部位置,用力往上一拽,它就连根离土而出。对一些“顽固”的杂草,挥起小铲锹向下挖一下,松下土再提,也是整棵地从土里被拎上来,抖几抖,甩落沾在根部上的泥土,顺手扔进竹篮里,篮头盛满后。便运到地头集中堆放点称重。到晚上收工时,杂草已堆得似一座小山,但也不准社员将这些草带回家,而是留给生产队饲养的猪和水牛作草料。

      如果麦地里达到杂草丛生的程度,就会严重影响麦苗的正常生长。有一年,我们生产队一块叫“六格子”的10多亩麦地,属于与邻队相接的“小飞地”,因而常常被忽视管护。有一年,生产队把“六格子”放在最后除草,其间又遭逢连日阴雨天气,一再耽搁下来。直到天晴地干,队长才带领社员前往清除杂草,到田间一看慌了神,满眼乌青青的野燕麦等杂草,肥头大耳,草一铲,原本就稀疏的麦苗被杂草欺得瘦弱枯黄,加之水渍沤烂一批,存活下来的苗棵已屈指可数。经过成本与收益测算,生产队干脆放弃了对“六格子”的管护,待到夏收时,放把火将杂草连同麦子付之一炬,只可惜误了田地的一季收成。

      当时,生产队还将一半田块轮茬播种黄花草、苕子等草本作物,初夏之际翻耕入土作绿肥。即便如此,稍有懈怠,杂草为害,就会直接导致庄稼歉收。

                                                                       三

      花生、黄豆、玉米、山芋等旱谷地里的杂草,常常是前面除去后面又冒出,它们用行动诠释着“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

      旱谷作物除草,有一个称手好用的农具很关键。除草的农具叫“锄头”,家乡人又习惯叫它“小锛”。早期的小锛安装时,选一根合适的木柄刨光打圆,粗头装进锄刃的孔内,加两三块不等的扁平木塞,敲紧塞牢,支撑起锄刃为止。经常看到有人手拿新安装好的锄头下地锄草,挥舞锄头没动几下,木塞先松动后散架,锄刃脱落,导致无法继续劳作,只好提拎着锄刃和木柄回家。张二爷安装农具牢固耐用,经他手安装的锄头、锹、锨等农具,直到淘汰或木柄断裂,从没有出现过锄刃脱落的现象。庄上人都找上门,请他帮忙安装锄头,如果有人自认为工艺简单自行安装,使用过程中出现锄刃脱落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经常有人会开玩笑地说:“这锄头是你自己安的吧!”我家那把由张二爷安装的锄头,已有40多年,锄刃磨得秃了尖,但木柄牢固如初,至今仍在使用。

      后来,有了铁柄与锄刃连为一体的锄头,还有木柄套进锄刃孔内,直接要铁钉拴一下即可,相比木塞的安装方法,简易多了,也比较牢固,外行人安装也很少发生脱落的现象。

      小时候,我经常跟随母亲下地锄草,干些力所能及的辅助工作。一次,母亲在生产队的玉米地里锄草,我负责用篮子把草皮运堆到田头,不一会儿,浑身大汗淋漓,脱口抱怨道:“这块田张婶不是才锄过几天吗?草怎么又长出来了?”“是这样的!”只见母亲锄头一伸,手往后一拉,一块泥丸盖住未除的地面。原来,她是一锄头泥土盖住一锄头草,其实就是锄一半留一半,这样看似除草的速度快了,但稍过几日,泥土下的草又会钻出头来,还呈蔓延之势。如此循环,怪不得田里的草除之难尽。母亲说,大热天的中午时间锄草效果最好,毒太阳一晒,杂草很快枯萎。碰到一些松软土质的地方,母亲会放下锄头,伸手去拔草,缓缓地连根拽上来,经太阳一晒,这拔上来的草再无复活的可能。只不过,锄草的速度由此要慢下来许多。反之,土盖草则是典型的偷工行为。

      当初,我对母亲这种极端负责任的态度十分不解,也很生气,人家能那样干活多挣工分,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这样费时费力地干,相比人家还是多流汗少拿工分?长大后我才明白,这是母亲勤劳善良、无私的特有秉性,也是她去世多年仍被许多人怀念的缘由。

      除草,孩子们也是一支浩大的生力军。农忙季节,学校附近的一大片土地翻耕过来后,生产队干部就会找到校长求援。学校积极响应,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星期天的时间开展“支农”活动。二三百名学生在地里并排前行,低头弯腰捡拾,浩浩荡荡,裸露在泥土表层的草根几乎是一扫而光。班级之间还较起劲来,相互间开展劳动竞赛,比一比谁捡拾的田块干净和草根数量多,优胜班级悬挂“劳动流动红旗”一周。捡拾的草根被一篮又一篮地拎倒上田埂边,稚嫩的身体在赢得一二声的夸赞之后,忙碌得更为欢快。

      随着化学除草剂的普及推广应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人工除草的劳作中解脱出来。水田里有恶草酮、禾草丹等各种除草剂,旱谷作物有乙草胺、丁草胺等除草农药,科学、适期用药,都能收到药到草除的效果,农作物丰收有了更可靠的保障。更为可喜的是,农民农闲季节可以外出务工,收获时节回乡忙收种,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成天扑在地里一遍又一遍地人工除草而难以脱身,由此实现了出门挣钱与种田“两不误”。

      在乡间一些小地块的花生、大豆、玉米等旱谷作物及蔬菜地里,现在还经常见到有人手拿锄头锄草的场景。不过,这大多是不愿使用化学除草剂或在铲除一些“漏网之草”,劳动强度大为降低,基本上是一种休闲、健身式农事作业,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把自己种植的花生、大豆、玉米及蔬菜等劳动果实,贴上没有施用过农药的标签,送给后辈、亲友品尝,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总之,人们再也不用担心杂草荒芜田地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7-13 08:06 | 只看该作者
细腻的描写,真挚的感情。带着读者走近土地,亲近庄稼,让生命变得朴实无华。
3#
发表于 2024-7-13 08:45 | 只看该作者
过去,除草是体力活,对于孩子而言,可能还有玩耍的乐趣。
现在大都洒除草剂,除草的少了,土地也板结了
4#
发表于 2024-7-13 08:59 | 只看该作者
想起了小时候除草的经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9 04:37 , Processed in 0.04827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